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需求,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只要孩子的选择既对社会有益,又对自己有益,父母就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好恶去批评孩子。
我们楼上有个叫陈健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一。
自从陈健上初中后,陈健的妈妈发现陈健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天放学回家,陈健总是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卧室里,紧闭着门不让人进去。
陈健的妈妈担心陈健早恋,所以有天趁陈健上学不在家,打开陈健的抽屉翻看陈健的日记,想从日记里找出陈健性格变化的蛛丝马迹。
从陈健的日记里,妈妈明白了让陈健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现在功课太多,陈健感到学习上的压力很大。
晚上陈健放学回家,妈妈就心疼地批评陈健现在把自己封闭在个人世界里,也不跟她谈心,不让她帮忙分担他学习上的压力了。
谁知陈健得知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后,非常生气,说妈妈不尊重他的个人隐私。和妈妈大吵一架后,一个月都没和妈妈说话。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作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凡事都要干预,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随意去批评孩子的自主行为。
有次,我在商场购物时,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妈妈带着他在玩具柜前看玩具。男孩看中一款变形金刚,要求妈妈给他买。
只见妈妈把这个变形金刚拿在手里看了看,很快就放下了,说:“这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买盒积木,既能玩,又能增长智力。”说着,妈妈就开始挑选积木。
男孩生气了,冲妈妈嚷嚷:“积木有什么好玩的?我才不要玩什么破积木,我就要玩变形金刚。”
听了这话,妈妈马上开始批评男孩:“你就知道玩儿,玩变形金刚能有什么出息?玩积木能开发智力知不知道?……”
最后,妈妈不顾男孩的反对,还是给男孩买了一盒积木。
男孩见不但没有买到心爱的变形金刚,还被妈妈批评了一顿,甭提心里多委屈了。被妈妈拉着离开玩具柜时,男孩哭哭啼啼的,十分不乐意。
父母的职责是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随便去批评孩子的喜好,甚至禁止孩子的喜好。
我有个大学同学的女儿周悦,一心想当明星,她的卧室墙上到处贴满了明星照,还期期不落地买一大堆电影杂志回来。
我的同学夫妇都是大学老师,都希望周悦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做学问。所以,他们经常批评周悦的明星梦。
周悦上初三后,学习渐渐紧张起来。我同学就希望周悦能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于是明令禁止周悦再看那些电影杂志。
有一天,我同学见周悦放学时又买了一期电影杂志回来,当即就把周悦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不是说不让你买这些东西了吗?你怎么还在买?天天看这些东西,对你的学业有帮助吗?你以为明星是那么好当的吗?你就别再做那些白日梦了,还是把心收回来好好复习功课吧……”
正处于青春期的周悦,被妈妈严厉批评后,感到十分生气和愤怒,一气之下,竟选择离家出走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梦想,如果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和阻碍,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需求,当然孩子也不例外。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要孩子的选择既对社会有益,又对自己有益,父母就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去批评孩子。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