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完成这部书稿,已是2012年的2月末了。
从2009年春天动笔,时至今日,已经三年。
不得不感慨,每一个梦想的完成,都将伴随着无尽的艰辛、孤独和曲折。而每一个梦想的存在,又都充满着闪亮、滚烫和力量,让人在曲折中依稀能看到光亮,在疲惫时却仍然欲罢不能。
三年来,就是这种力量让我坚持下来,在许许多多的夜晚一个人坐在台灯下,蜷缩在床上,抱着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击,最终写下这十几万字的书稿。在写作过程中,所有身体的病痛和艰辛都不足挂齿,但是心灵所承受的煎熬与困苦却刻骨难忘,让我在此刻写这篇后记的时候,心中百感交集,感触万端!
常常,在写到往事,写到过往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时,总要把自己身临其境再次陷进去,一次次地回忆,一次次地剥离,一次次地撕开伤疤,那些痛楚就会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一次次倾泻在心里,顺着眼睛流出来。
常常,因为一个小节、一段话、一个情境、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的举棋不定,而停下来细细斟酌,冥思苦想。有时,一思索就在电脑前坐到后半夜了,有时,连续好几天都无法顺利地把这个内容写出来,心中便难免懊恼,难免纠缠。直到反反复复写写改改好多次,终于把这个难关克服了,才算是能放松下来,会心一笑。
在最后修改的这些天里,更是没日没夜地泡在稿子里,夜深人静,困意袭来,我就只好整晚整晚戴着耳机,换着不同的音乐来提神。实在失效了,就自己狠狠心,使劲用牙齿咬自己的嘴唇,把嘴唇咬得烫烫的、麻麻的,牙齿都开始微微颤抖了,那转瞬的疼痛才能唤醒昏沉的身体,重新投入到稿子里。我没有别的办法,如果我能动,我可以自己倒杯水喝来提神,我可以用手掐一下自己来提神,可是我都不能,牙齿是我唯一还有力气的部分了。大半夜下来,嘴唇都咬破了,耳朵也因为戴了十几个小时的耳机而疼痛难忍,只有自己敲下的字,那些带着生命温度的字迹,在一个个艰辛的夜晚里陪伴着我,滋养着我。
终于,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
写这本书,源于一个很纯粹的愿望,那就是——把自己的心灵提炼出来,用文字呈现出一本书,送给所有与我一样活在床上的人。我只想努力让文字起到陪伴的作用,给那些困顿的孤独的黑暗的绝望的,与我一样承受着残酷“命运”的心灵以“陪伴”。
我是真的把自己的整颗心都双手奉上,我是真的把最深的精力和热情都投注了进去,只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还在迷惘还在挣扎的孩子,像我十几岁时一样,被恐惧和痛苦包围着。在我十几岁跌入痛苦的时候,多想有一本书能告诉我该怎么办,有一个人能告诉我人生还可以有许多种样子,生病了没什么大不了,残疾了没什么大不了,瘫痪了不能动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仍然还有许多方法许多道路可以得到幸福!可是,我从未拥有这样一本书,从未拥有这样一份理解和陪伴。
所以,这条救赎之路我走了十年,付出惨烈的代价,和许多无法挽回的东西。但是好在,我最终拯救了自己,改变了那曾经让我死去活来的“命运”!
如果,我的书能被那些被“围困”的孩子看到,哪怕是一个孩子,只被一个孩子看到,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一切都完满!当未来的某一刻,一个如我十年前一样的孩子,在某个房间,某张床上,翻开了这本书,我希望你能看到——
我和你一样,是个不能动的被困在床上的人。
我和你一样,经历过那些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恐惧。
我和你一样,在一次次挣扎中历尽失败和无助。
我和你一样,曾想放弃生命放弃所有未来和人生。
但是,你要相信,一切真的没有那么糟,你还能看见我写的书,你还能看见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能拯救自己,每个人都能去改变命运。这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只要有足够的努力、足够的坚持,就能实现的事情。
我好希望,这些文字能够陪伴着你,让你感到一丝丝的温暖和希望。
这,便是我创作这本书最大的动力和愿望。
(二)
这本书的完成,我首先要感谢的人就是我的恩师——张大诺先生。
在这三年的指导里,我早已习惯称呼他为“大诺老师”,虽然我喊了他三年的老师,但是在心里,老师早已是如兄如父,师恩如山!
我常常想,我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竟然能遇见大诺老师,并能成为老师的学生!还记得以前看海伦·凯勒的故事的时候,就好羡慕她能遇到智慧而善良的安妮·莎莉文老师,能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成长和学习。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这一生竟然也能遇到我的大诺老师!
对于这本书,大诺老师付出的心血绝不比我少。我是一个没有任何文学基础的学生,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小说要怎样来写,也根本不知道一本十几万字的书要怎样一步步完成。而老师,就一次次在长途电话里教我,耐心给我讲解,想方设法训练我。第一篇稿子,我怎么都写不好,老师就在电话里让我给他讲一件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结果,我不到一分钟就讲完了,老师又告诉我要用三分钟来讲,要把当时的情景和心情都讲出来,我讲第二遍果然清楚许多,接下来老师又让我用五分钟来讲,我就更加仔细和生动地把每个细节、动作、神情都讲了出来,一时间,仿佛事情又在自己的言语间重现了一次。我终于明白,原来语言和文字是可以像镜头一样,把画面和情境都呈现出来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终于第三次把这篇稿子写出来,交稿的时候我忐忑地问老师:“老师,您觉得我这次写得能行吗?”老师一下子在电话里爽朗地笑了,说:“那我得看了以后才知道呀,你还没给我呢我哪能觉出来呀!别担心,只要用心写就一定能写好。”听见老师笑,我也一下子放松下来,创作就这样在老师的智慧和关怀中开始了。
一写就是三年,三年中的点点滴滴,十几万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老师的呕心沥血,和三年如一日的悉心指导。不管任何时候遇到了困惑,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总会第一时间打来电话为我拨开迷雾。有时,在电话里能听到老师在赶路,能听到老师匆匆忙忙下车和走路的声音。有时,在电话里能听到老师频繁的咳嗽声,一阵一阵,沉重沙哑。从来不会因疲惫而休息,从来不会因忙碌而耽搁,老师就这样指导了我三年,指导了我们四十多个学生三年。
我们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残疾学生,让老师付出了无可比拟的精力和爱。为了我们,老师在2008年年底辞去了《国际先驱导报》的编辑工作,开始用全部的时间来辅导我们。每天,老师都要守在几部电话和一台电脑前,给我们几十个同学上课,面对这几十个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基础的学生,这其中点点滴滴的艰辛和耐心是可想而知的。
我想,大诺老师大概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老师了!
因为,别的老师授课有工资,别的老师可以面对着一个教室的学生正常上课,别的老师一堂课只需要讲一遍,别的老师有双休日和寒暑假……而我们的大诺老师,什么都没有,只有几十个在电话那端渴求知识的残疾学生,老师要真正因人而异地一个一个教,一遍一遍讲,一天一天给我们灌输生命的养分和温暖。
而在这三年的引领里,老师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写作的进步,绝不只是一本书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和强大。在老师身边,我学着写作,学着做事,学着做人,学着用更好的心态去生活,用更灿烂的方式去充盈生命……
如果我的生命因梦想而璀璨,那么撑起这光亮的就是大诺老师无私的引领。
如果我的人生因爱而更加幸福,那么开启所有阻碍之门的就是大诺老师广阔的智慧。
一切的给予,一切的关怀,是那样让我无以为报,感念一生!
我是多想一生都追随着大诺老师,在老师温暖的光芒下,释放着自己对生命所有的热爱与追寻。
我也悄悄地深深地在心中种下另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位——大诺老师。
(三)
还有一些爱,让我不得不在此刻念及,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感谢,有太多的感动。
我要谢谢妈妈,自从我写书以来,妈妈一直都默默在我身边支持着我,鼓励着我。在最近这段最忙碌的日子里,妈妈更是为了我辞去了她工厂的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我。每天,看我坐的时间长了,看我写得累了,她就静静地坐在我身边,给我揉腿。她担心我的身体会因持续透支而垮掉,她为我即将要做的大手术而操心费神。
其实,我的哪一点进步,哪一段圆梦,哪一件成功,哪一种幸福,能离得开妈妈呢?没有妈妈的爱,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不可能一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三年前,我要去吉林,妈妈便二话不说的带我去;三年前,我说要写书,妈妈便豪无犹疑地支持了我三年;我说有病友要到家里玩,妈妈便高高兴兴地帮我招待朋友;我说晚上有事要熬夜,妈妈就只好一个人先去睡,等到我何时忙完再何时把她从深夜里叫醒,她从不会因此而埋怨,都只是心疼我,担心我……
所以,我要在这篇后记里留下对妈妈的感谢,谢谢妈妈给我的生命,给我的爱,给我的快乐,给我的幸福的家!
而除了妈妈的爱,我还得到了另外两位妈妈温暖贴心的爱,一位是吉林的徐妈妈,一位是武汉的孔妈妈。我想对这两位妈妈说——
徐妈妈,当您把这本书翻到这一页的时候,请不要再哭泣,就让我们把对徐磊所有的思念都安放在心里,安放在这本书里,从此以后,您在天国不仅有一个爱您的儿子,您在人间还有一个爱您的女儿。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站在门口迎我的那一声“晶晶”,还有您几年来对我点点滴滴的疼爱。
孔妈妈,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您为了我特意跑到武汉的大医院里求医问诊,特意四下打听各种治疗的办法,总想着能帮我把病治好,总希望能有什么药帮我缓解病情。我更永远不会忘记您大老远驱车来看我,带着满满的爱,满满的关切。是您,让我们这几个在病痛中苦苦支撑的家庭走到了一起,成为了现在相亲相爱的一个大家庭。我好感激您,也好爱您!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两位让我非常爱戴敬佩的女性。
一位是大诺老师的爱人——亓昕。在最初老师为了我们辞掉工作的那段日子,亓昕姐姐从未表示过反对,而是全力支持着老师,支持着我们整个心灵史诗。正是有了亓昕姐姐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才有了老师全心全力几年的指导,才有了我们一心一意专注的创作。
另一位我心里非常敬重和感谢的人,是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和总执行长——赵翠慧女士,我们亲切地称她为小慧阿姨。小慧阿姨得知大诺老师指导残疾朋友写书,非常的感动,她和她的朋友一同资助大诺老师这项公益工程所需的费用,我由衷感谢小慧阿姨多年以来温暖的陪伴和帮助,更要感谢小慧阿姨的朋友罗李阿昭阿姨对于此书出版的资助。同时,还要由衷感谢爱心人士谢清霞小姐对于本书出版的资助。
另外,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还要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的贾贺社长和刘荣编辑,以及施易含编辑,他们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太多的辛劳、爱心和努力。
这些帮助我的爱心人士,我和他们未曾谋面,但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心情,都是因为一个字——爱。因为爱,此书得以问世。
更是因为爱,让我得以重生!难忘2009年炎炎的五月天,我们当地的李红军老师和马怀峰老师带着许多群众演员,倾心倾力为我拍摄公益DV微电影,没有一分钱的经费,耗时近半个月,每个人都搁下了生意和工作,不计得失地投入其中,最终齐心协力完成了这部作品。难忘2009年的春天,为我在郑州的街头举行募捐活动的亚鑫姐姐和志愿者们!难忘我生命中最熟悉而又陌生的好朋友——茗萱,几年中她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而我却从不曾听过她的声音,看过她的样子……
生命中有数不尽的感谢,数不尽的铭记,实在没办法一一列举,一一感谢,只好在这里统一谢过,感恩你们,那些曾在我生命中留下过温暖的每一个人!正是你们给予我的温暖和爱,点亮了我的梦想之路。
完成了这本书,我将动身去医院。终于在二十五岁之前,我实现了两个最大的梦想:一是能去治疗,争取最大限度的康复;二是能让这本书出版。终于,我没有让自己失望。终于,我实现了十八岁那年心中所有的期待与梦想。
我想,这一刻,我已然是一朵温暖的花。
而接下来,心若在,爱就在,爱若在,梦就在,梦若在,追寻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