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感染他人可以让大家看到你的真诚和热情,但是如果对方是一些本身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人呢?如果他人正处在一个小团体中,对于陌生想要融入的你怀着排斥的心态,一味地微笑也可能无法产生明显的效果。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通过理性的思考,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当时机成熟之时,才是我们向对方表达好感之时。如果不按套路出牌,极有可能在人际交往的初始阶段就遭到拒绝。
安培拉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一家公司里做文员。由于公司规模很大,仅仅文员团队就有6位文员加上一位办公室主任,主任与文员们互相照应,管理并协助他们,但是不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安培拉的相邻位置是一个带着眼镜的文弱女孩。
他们公司中午不提供午饭,安培拉需要到外面去吃饭,由于家里就住在公司的附近,她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知道有几家环境和味道都很不错的饭店。
第一天上班的中午到了,她看到邻座的女孩与公司其他一位文员一起相约出去吃饭。她立即走到她们的面前,面带笑容地对她们自我介绍:“你们好,我叫安培拉,新来的,请多关照!”两个女孩对她报以微笑,点了点头,之后就要径直离开。
安培拉不甘心,她十分想认识她们,与她们一起行动。于是安培拉又叫住她们,讨好地问她们道:“我知道附近有一家十分好吃的川菜馆,今天中午我们一起去好不好?”
其中一个女孩转过身来,犹豫了一下,然后对她说道:“不好意思,我们都不能吃辣食。”
安培拉想结交同事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方法却不怎么恰当。在面对同事不算热情的表示,甚至在不知道她们的饮食喜好时便贸然提出邀请,这是十分不妥当的。
既然她对公司附近的环境十分熟悉,她可以先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这两个女孩的口味喜好之后再做出邀请。如果邀请进食的时候能够说到同事的心坎上,就算她们对陌生的安培拉是排斥的,也会在共同的话题中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这样,安培拉就可以在陌生的基础上暂时融进她们的团体中,与她们一起参与活动了。这样的交往机会往往会使接下来的交往变得顺畅,最终搏得朋友们的喜欢。
像安培拉一样试图融进一个不欢迎陌生人团体的群体,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团体边缘人”。“团体边缘人”往往希望加入一个团体,却不被团体中的人接受,而是排斥在外。
为此,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他们的实验对象是一群二、三年级的学生。实验发现:当不同的学生(团体边缘人)接近已经开始做游戏的团队的时候,他们的表现是不同的。其中,受欢迎的学生和不受欢迎的学生的接近策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受欢迎的学生可以首先通过对团队的短暂观察了解,然后逐渐融入团队。当他们在团队中的地位被确定后,他们才主动对团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他们被拒绝的概率只有26%。
而那些不受欢迎的学生则有些急于求成地想成为团队中的主导者,有些不符合团队的规则。他们不是强硬地加入团队,就是过于突然或者过快地试图改变游戏的主题,甚至马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立即反对他人的看法,想将焦点吸引到他们自己的身上,但是最后往往是弄巧成拙,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拒绝。
在交往的过程中,你是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还是不受他人欢迎的女人呢?我想你的答案自然是前者。因此,当结交他人的时候,请记住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先观察再行动,先融入再结交。
比如为了讨好一个人,有的时候我们会通过邀请吃饭来获得沟通的机会。那么你就应该首先考虑她的口味如何,是否有什么忌口,这样才能保证在邀请的开始不至于立刻被拒绝。
这样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结交新朋友,也同样适用于维持老朋友友谊的身上。因为即使是老朋友,他们也有我们并不了解的某些方面。
当他们做出一些并不被我们认可、甚至迁怒于我们的行为时,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他们的动机,以及是否有一些私人的秘密。当我们了解以后,也许那些行为就会被我们认可并理解了。在如此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判断以及表现才会维持更深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