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飞出两只凤凰,这可就得比较一下成色了,冯家表现的很谦虚,见人就诉苦,说什么女儿去北京读书了,生活不习惯了,生活费高了等等,末尾总得来一句,唉,没办法,还得供不是?村里人实在,见识也少,但却不傻,冯家是诉苦还是变相的炫耀还是分的出来的。于是,人们往往会跟着叹息,是啊,你家孩子的确是出息,不过,女孩子嘛,可惜了,老郭家的小子也考上了。这时,老冯家的就会带着不屑的说,专科而已。
有什么区别?
别人往往会这样问,一辈子面对黄土地的老冯家那里解释的清。
所以老冯家看老郭家的小子很不顺眼。明明比你强,但大家都不知道比你强,这心里,憋屈啊!
郭姓,是村里一大姓,而郭奕这一家说起来也是人丁兴旺,他父亲兄弟四人,大房两子两女,二房一子两女,郭奕的父亲郭郭明东是三房,一子一女,四房两子。但这样的一个大家族,却并不抱团,一是家里没有核心人物,没有向心力。二是小农经济,大家也不怎么需要互相抱住,加上兄弟多,妯娌就多,妯娌多了是非就多。
问话的是郭奕的大娘。尽管是郭奕的亲大娘,他还是能听出她话里的刺和酸味。在这四房郭奕这一辈中,六男五女,只有郭奕一个大学生,虽然是专科,但前边说了,庄稼人是不分专科本科的。所以,自家人说话也是带着酸味的。妯娌们之间,这好胜之心总是难免的。原本郭奕考上大学,其他几房“输了”,也便没有再比的心思,但后来听说,这师范生已经不分配了,要自谋生路了,另三房嘴上说着可惜,但心里那口气却出来了——什么大学生,还不是打工仔一个?
一家人就一定亲近吗?未必!
郭奕笑了笑,随意寒暄了几句。他并不是宗族观念深重的人,谁对自己好或者对自己不好他心里有数。进了家门,正对着大门的是两间东屋,外间是厨房,里间是冬天住的卧室,夏天是要住在朝南的正房的。正房只有三间,这和农村现在的五间正房不同。正房对面是两间南屋,都非常陈旧了。郭奕知道,若不是供自己读书,这三间正房早就扒掉重新翻盖了。目前,他家的房子几乎是村里最矮小的砖房了,当然,也有不如他家的,不过,那都是孤寡老人。
在农村,日子并不艰难。那些中学就退学的同学,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工,一年有个几万块的收入是很正常的,而他这“大学生”反而拖了家里的后腿。因为知道儿子不可能重新回到农村,那么在城里买房就是一个必然的问题,农村人虽然没有见过太大世面,但也是天天看电视的,高企的房价他们也有所耳闻,所以,老人手里有点钱也不敢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