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方
学会了速读和精读,阅读前先看目录、图表及插图,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是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一有空时间,就广泛涉猎课外其他领域的知识。
合理安排
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做事有主见、有策略,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该做啥时就做啥,不背道而驰。
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总之做好学习、工作、生活的“司令员”,从容做事。
勇于提问
课堂上勇于提问是尖子生渴望和追求知识的表现,他们知道高分是来自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提问,通过爱问,达到深入研究,仔细体会的目的。
所以,在学生群体中间,好问的学生占有老师大量的资源,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不爱问的学生,就主动放弃了别人的帮助,让自己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善做笔记
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在他的笔记本里都应该找到。
有位尖子生在自己笔记中间画一条线,一边记老师的重点,一边写课文里的注释,复习一举两得。能及时整理自己平时细心积累的笔记本和错题集,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麽问题。
勤于思考
这一条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他们会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又如:学习时不仅将课本中各知识点记住,还通过思考,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注意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书写整洁
通常,书写整洁的解答比潦草乱画的得分高。大家都有体会,乳白的鲜牛奶装在脏兮兮的杯子里,谁喜欢喝?其实不是老师在试卷评判过程中有多大的随意性,工整地书写便于让老师判断解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一种很好的书写习惯。
尖子生作业规范,审题认真,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高考,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自我调整
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心情变得非常急躁时,就暂时停止学习,一个人静静地思索,进行心态的调整,不断地在告诫自己“宁可不打仗,绝不打乱仗”。备考阶段与前期一样,每一天都努力学习,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学习互助
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除此以外,绝大多数尖子生还有一条无密可言的“秘诀”,那就是:父母熏陶。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不娇生惯养,使父母用以教育孩子的使命感,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延伸。许多尖子生从小就是在父母熏陶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对学习充满激情,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成功中充满自信。
获得高分最可靠的因素是懂得怎样开发本人的潜力。“尖子”生名列前茅的技巧,其他人并不难学到手。相信同学们通过规范习惯、调整心态、训练技巧、利用环境,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成为真正的尖子。
14.学生开卷考试的复习方法
随着近几年开卷考试的试行,传统的复习方法已失去原有的效果。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以便更好的应对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已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同时,作为教师如何上好复习课,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夯实基础知识
实行开卷考试后,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在轻松多了,不用死记硬背,考试时只要翻翻书就能对付了。却忽视了翻书的必备条件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熟悉和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餐”,在考试时表现出“寻寻觅觅无觅处,匆匆忙忙乱翻书”。
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最能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也几乎都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而选择、判断、简答等就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对每一课、每一单元知识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所谓“牵一线而控全局”。我们学生要化一定时间重新梳理每一课的知识点、重点、知识结构。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教师不可能重新再讲一遍,而要侧重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写复习提纲、整理笔记的形式,学生通过课前或课后对照中考说明阅读教材后归纳、整理出每一框题、每一课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图表式、提纲式、问题式,然后教师加以点拨。
觉得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好,学生经过自己的整理,对书本上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和理解。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无须老师化课堂上的时间,只要学生课余时间完成。这仅仅是复习的第一步,也就是所谓的抓住了基础分数。
把握重点内容
教材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现在的开卷考试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归纳、分析、灵活运用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别是最后的分析探究题更是如此。我们的学生失分最多的也在此,去年的中考就是这样,所以在复习时只抓住基础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应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教师首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明确哪几个重点?对照中考说明,针对这几个重点,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讲清讲透,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拓展延伸。
如在复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时,我把它和另一个治国方略,即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找出其内在联系,设置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为什么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两者是否相矛盾?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能否相互代替?为什么?
要分析上述的问题,实际上是要学生找出“法律和道德”、“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比较以及相应的习题训练,很多学生自然而然会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来。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持之以恒才有效果。把握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然要求。
提高分析能力
在前二步的基础上,教师要精选题目,强化训练同时还要举一反三,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首先,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典型例题训练,应注重针对所复习的重点,结合考纲要求,设置一到二个例题,例题最好是从近几年中考考题中选择或改进。比如,复习“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知识点时选取去年的中考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国家如何从政治和经济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再加以改进和补充,这样的题目: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呢?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这样既有说服力学生又感兴趣。探究题的训练,注意对数据、表格的分析。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我们老师就必须做有心人,多搜集资料。
提高应试能力
现在的考试靠死记硬背课本的“条条”,照搬现成的答案是不行的。所以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把握了重点内容后,还应掌握一定的正确的解题方法。作为老师不应只授予“是什么”、“为什么”,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在训练中提高能力,不同类型的题目解答的方法、步骤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复习训练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审题,找出关键词,看清题目,找出相关知识点。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学生往往不掌握方法而急于求成,这是很不可取的。
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试题形式和设问方式尽管日趋多样灵活,但不少类型的题目是有其自身的解答规律和技巧的。因此,答题规律的掌握、技巧的训练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复习中注重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如:解答开放性试题时采用“读、找、联、结”四字解题法。“读”即认真读题,在读中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找”即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联”即在找的基础上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的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等进行联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结”即对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知识点和认识进行总结,组织好答案。
又如:解答判断题的“判”、“给”、“析”、“结”的四步答题法。另外如选择题、改错题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注重学习归纳,掌握这方面的一些规律,并加强训练,是有利于提高答题技巧的。可见,通过强化训练及应试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很重要一步,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复习应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抓住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结合点,以答题技能的强化,适当的训练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并敢于创新,才能应对自如。
15.高考语文的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学习多靠平时积累,于高一、高二阶段常为人所忽视,因之积弊甚久,至于高三,则成为大部分考生的短板。无论是处于顶尖位置的考生,还是大量的中流考生,都在语文学科上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语文是大部分高考考生,特别是理科生的弱项,提升空间较大,应当加以格外的重视。
人们还有这样一种误区,以为语文难以速成,到了高三更无法短期见效,于是便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的复习有所松懈。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认为,对考生进行系统训练之后,其语文水平完全可以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正因其提分确实较慢,当于第一轮复习中抢先打好基础,方利于后期复习中其他学科的进展。
第一轮复习阶段
从第一学期开学到寒假,是为第一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学校均按试卷题型顺序,将所有题型梳理一过。而且,很多学校会习惯于从语基部分开始复习。
此法固然可以拉长语基的复习周期,有利于平时积累,但目前语文高考中最无足轻重者即为语基,若将高三初期最充沛的精力倾注于此,则实为得不偿失之举。因此,我们主张:第一轮复习应以作文为主,古诗文为次,最次者即为语基。在此阶段,主要侧重积累。
第二轮复习阶段
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前后,是为第二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各科基本均以专题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唯语文罕言知识而尤其侧重能力训练,难以炮制此法。我们主张,这一阶段应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试能力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拿分。
在此阶段,便可大张旗鼓地灌输种种应试技巧,在积累充足的基础上,作文、古诗文的成绩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语文复习的收获期。
第三轮复习阶段
从二模到高考前夕,是为第三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任务便是查漏补缺,补足能力漏洞,针对自己长期以来未得改善的弱项进行集中突破。很多考生经常能于此阶段对应试规律有所领悟,亦切不可小视。
通观整个高三语文复习,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侧重于作文和古诗文,因为这两部分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可以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提分速度胜于语基和阅读。
②注意将知识点变为实际的分数,也就是提高应试能力,而不是留连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始终记住这一点,在文科的考试中,知识点永远没有解题能力更重要。记忆并非文科复习的主要工作。
③注意多做真题,不仅是在数量上要多做题,更重要的是在次数上要把一道好题反复揣摩。不迷信模拟题,不盲从外省题,不追究偏题、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