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你回国的时候,我们在旧金山湾给你送别,那时候,我曾经为你离开美国而惋惜。”
“哦,记得,记得!”
“可现在你攀上了数学的高峰,这是中国的骄傲!”
是啊!30年来,华罗庚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国土上,洒下了自己的一片心血!
在这30年中,他的巨着《数论导引》,震动了西方数学界,人们称赞它超过了知名数学家哈代和拉伊特的数论导引的名着;
在这30年中,他和万哲先合着的《典型群》,又一次在西半球引起强烈反响;
也是在这风雨多变的30年中,他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在国内大力推广,在国外,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他为我国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一条新路。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在赠给华罗庚的着作上留言,称他是“数学的先驱者,作了开创性的工作。”
此时此刻,华罗庚也以同样的热情,注视着这位美国数学界的老教授,他又抬出30年前离别时的老话:“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祖国尽力,来,是为了回去!”
“佩服,佩服,密司脱华,哈哈……”
在座的人也都开怀大笑起来。
夜深了,华罗庚走到凉台上,凝望着辽阔的太平洋海面,海水激起层层浪花,滚滚向前。他心中翻滚的思潮,回到了祖国大地。他用苍劲有力的大手,按在起伏的胸口上,默默地对自己说:这颗滚烫的心,要和祖国前进的脉搏一起跳动!
他提笔疾书:“中华民族是有志气的,十年浩劫,挫伤不了我们的锐气。中华儿女只有想法克服创伤,紧追上去的义务,而没有畏缩不前,丧失信心的权利。我们无论在什么困难面前,都要敢于在鲁班门前耍大斧。‘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如今,我虽年已古稀,然而——横刀那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
17.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
天真小牧童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平阳卧牛山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亲粗通文墨,对儿子的前途充满希望。他借助“平步青云”这个成语,给儿子取了个含义深刻的名字。苏家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父亲10岁就下田劳动了,在40岁左右,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了。好在他有一点文化。在别人的劝说下,他学了一些阴阳五行,当起了风水先生。
父亲当了风水先生,每天总要读一点书,这激发了童年苏步青认字的兴趣。每天晚上,在一盏菜籽油灯下,父子俩一个背诵阴阳八卦,一个好奇地认书上的字。父亲嘴里念念有词。儿子对书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把注意力全放在书上写的是什么字。他常常蘸着水,在桌子上写风水书上的山、田、土、水等字,边写边认。
他一字不落地往下记,不认识的立刻问父亲。父亲对儿子有问必答。在不知不觉中,一本风水书被这个孩子读完了。他的识字数量也达到了足可以粗读一般书籍的程度。
苏步青见字就问、认识了就写的行为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他意识到儿子是个读书的材料,于是,就找到了苏步青的伯父。他正开私塾馆。父亲请求让苏步青免费来跟伯父读书,因为他们家交不起学费。伯父同意了,条件是苏步青要替他烧饭。
7岁的苏步青进了伯父的私塾馆。私塾馆坐落在卧牛山脚下。伯父见这个东张西望的侄子进来,就扔给他两本书:《三字经》和《百家姓》,然后就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上课了。上课时,伯父在台上闭着眼睛背,学生在课堂下面跟着哼,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懂与不懂,伯父从来不问,也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下课了,别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地到处跑着玩去了,而苏步青却要到伯父的房子里为他烧饭。
在伯父的严格管束下,苏步青认识了不少字。有一天,父亲告诉苏步青:“伯父因为教书养活不了自己,私塾馆不办了。他另谋生路去了。你暂时没学上,从明天起,给你一只鞭子,你去放牛吧。”
天真的苏步青觉得放牛比上私塾馆更好,就高兴地说:“去放牛,那太好啦。”就这样,童年的苏步青当起了放牛娃。
放牛的时候,苏步青有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躲在一边读书。一本残破的《三国演义》,他翻来覆去地读。他读书很专心,有时坐在草地上读,有时躺着读。在放牛回家或从家中出来的路上,他就坐在牛背上读。到后来,他不仅能够讲解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且能够大段大段地背诵。苏步青把书读明白了,书中的人物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童年的苏步青和其他精力旺盛的孩子一样,不仅喜欢张飞的形象,更喜欢张飞的性格。好动的放牛娃们,常常折一根竹子或一根树枝当长枪,学着张飞打仗的样子,互相用竹棍刺杀起来。有时他们在草地上对刺,有时骑在牛背上对刺。在地上比划,大不了被树枝划破皮肤,但是,在牛背上比划,孩子们那哇啦哇啦的声音,让吃草的老牛不舒服。它们不高兴了,就走一走或跑一跑。牛一跑,坐在牛背上的孩子就会摔下来。
有一次,苏步青和小伙伴们又在牛背上玩起了“张飞战马超”游戏。孩子们骑着牛来来往往地追逐着,先是在山坡上跑,后来,跑进了竹林。孩子们忘情地玩耍,什么也不顾了。苏步青骑的牛一个纵身跳跃,把他从牛背上颠了下来。苏步青背朝下,面朝天,跌落在两根砍伐过的尖尖的竹茬之间。倒在地上的苏步青,看到那张牙舞爪、尖端朝天的竹茬,浑身肌肉都抽紧了。好险呀!如果这竹茬扎在背上,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他被吓哭了。当天晚上他还做了噩梦。
被人瞧不起的穷学生
苏步青整日和小朋友们在牛背上玩闹,引起了父母的不安。他们既担心儿子不知深浅地打闹会造成意外受伤,更担心长此下去,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农民。怎么办?对子寄予厚望的父亲决定节衣缩食,让儿子继续读书。此时,苏步青已经到了念高小的年龄。高等小学只有县城才有。父母计算了一下,虽然财产不多,收入很低,但是,暂时还没有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他们横下一条心,把儿子送进县高等小学上学。当父母把这个决定告诉苏步青时,他很高兴。
县城离苏步青家住的村庄有50多公里,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山路崎岖,来往一趟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他不得不住校。在离家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再三叮嘱,要苏步青一个人在外,好生照顾自己,要吃饱饭,还要守规矩,不要惹事,以免被人欺负。母亲说这些话时,还流下了眼泪。直到苏步青说,他记住了母亲的话,母亲才获得了一些安慰。
为了当天赶到县城,苏步青父子天不亮就启程了。父亲挑了一担米,作为第一学期的学费。苏步青的行李,也放在了父亲的担子上。苏步青自己则提了一个包袱,里面装了他的衣服和学习用品。晨雾中,父子俩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着。父亲知道,送儿子上学,家里不仅少了一个劳动力,而且,增加了一大笔开销。这对于一户穷苦人家来说,是很困难的。可是,不送儿子上学,儿子就会像父亲、祖父一样,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走了几十公里山路,父亲累得满头大汗,儿子也气喘吁吁了。这时,苏步青说他有点饿了。父亲就停下来。他们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苏步青掏出食物,那是几只煮熟的鸡蛋。他剥掉蛋皮,大口地吃起来。他边吃,边向父亲看去。此时父亲也在吃东西,吃的是野菜团子。当看到父亲在吃野菜团子时,苏步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来县城上高小的学生,多数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像苏步青这样贫穷的人家,很少有人到这里上学。所以,来到县城高等小学,苏步青就进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群体。个子矮小、衣服破旧、头发蓬乱、脸色黑黄的苏步青,在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中间,显得特别扎眼。他一进教室,就成了富家弟子嘲笑的对象。据苏步青自己回忆,他来到县城高等小学后,上完第一堂课,在课间休息时,就遭到了同学的羞辱。一个同学问他叫什么名字。苏步青向他介绍说:“我叫苏步青,苏是草字头的苏,步是脚步的步,青是青天的青。”那个学生有些小聪明,立刻就说:“平步青云的意思,一个穷光蛋,还想上青天?做梦吧!”别的孩子也跟着起哄。听到别人的嘲笑,苏步青怒火冲天。他真想狠狠教训对方。可是,正准备动手时,他突然想起了母亲的叮嘱,一个人在外,举目无亲,能忍则忍。想到这里,苏步青忍下了屈辱。
在上课时间,那些家里有钱的孩子,迫于老师的管束,还不敢太放肆。到了晚上,老师回家了,宿舍里是学生们的天下。这时,他们就开始无所顾忌地打闹了。南方的夏天,蚊子很多。每个住校的学生都有一顶蚊帐。富人的孩子用的都是洁白干净的蚊帐;而苏步青用的却是破旧发黑的蚊帐,上面还补了几十个补丁。宿舍里除了苏步青之外,全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嫌苏步青的蚊帐破旧,给宿舍里添乱,说他不配住在这里,要求苏步青搬离宿舍。苏步青据理力争,说这是学校让他住的。可是,他们与管楼的先生串通起来,把苏步青从宿舍里赶了出去。
被赶出来的苏步青,在二楼的楼梯口搭起一个临时床铺,挂上那顶破蚊帐,在这里睡下。在屈辱和孤独中,苏步青含着眼泪睡着了。他还是第一次遭受如此大的屈辱,也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外过夜。睡到半夜,他在梦中觉得自己好像突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醒来他才发现,自己不是在床上睡觉,而是在一楼的楼梯口躺着。原来刚才他是从楼梯上滚了下来。苏步青又爬上楼,重新回到了小床上。
面对屈辱、孤独和伤痛,苏步青回忆起幸福温暖的家。他想起和哥哥、姐姐一起摘枇杷,和小朋友们一起放牛,坐在父亲身边阅读算命书,全家人围在一起喝红薯粥。那些都是他幸福快乐的时光。想到这里,他就更觉得屈辱。此时,他产生了放弃上学、回家放牛的念头。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乡童的友谊、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时的欢乐,都与学校孤单、屈辱的环境形成鲜明对照。
突然,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父亲一直对苏步青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几个子女中,为苏步青上学,家里投入最多。想一想父母的期望,苏步青下决心战胜屈辱,坚持读书。
苏步青强忍着屈辱留下来继续上学,然而,孤独、苦闷和老师浓重的闽南话,都给他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他一听老师讲课就发困,一见那些趾高气扬的富家弟子就来气。回到宿舍,他看到那个势利眼的管理员,更是懊恼万分。在这种环境里,他一分钟也不愿意呆。怎么办?为了减轻环境的压力和课堂上的烦恼,他就到大街上看热闹。
县城里的热闹和新奇,对于苏步青减轻精神压力、解除心理痛苦产生了作用。在看热闹中,他忘却了富家子弟对他的欺辱,忘记了课堂上老师那令人厌恶的面孔。
三期“背榜生”
苏步青为了减轻心中的烦恼,到大街上寻找乐趣,却忽视了学习。他经常旷课,迟到,不完成作业。为此,他受到教师的惩罚——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