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翔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从一个技术支持做到了一家软件公司的销售总监。现今,34岁的他在职场上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金领”,于是他想到了自己创业,毕竟给别人干得再好,那也是别人的,不如自己干。
可IT行业一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机会很多,但风险也比较大。在雷宇翔认识的人中,也有不少选择自己创业的。结果却是三七开,只有一小部分人创业成功了,更多的人在破产之后销声匿迹了。因此,虽然有创业的激情,他还是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
恰在这时,一家猎头公司带给他一个好机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准备投资一个新的IT项目,正在寻找适合的项目筹备人选。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雷宇翔觉得这对之后自己创业很有帮助。
经过详细的评估之后,他觉得这家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准备非常充分,也对项目的可行性做了严格的论证,还在项目的上下游都进行了相关的投资。由此,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雷宇翔预测,如果项目运作成功的话,会在行业中形成一个很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届时,该上市公司将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军企业和龙头老大,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另外,这家上市公司给雷宇翔开出的条件也很诱人。他们投资的这个项目将注册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公司,并分配给他一定数量的股份,让他成为公司的董事,任总经理一职。
这样一来,雷宇翔既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又找到了好的投资人和好的项目,避免了自我创业失败的风险。雷宇翔不单是心动了,而且马上行动了起来,毫不犹豫地辞了职,就赶着去走马上任了。
开始时,上市公司的投入确实很到位,资金也充足,于是他放开了手脚去招兵买马,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可是好景不长,令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四五个月之后,上市公司的投入突然停止了。原来,该上市公司现在面临的市场环境非常不好,资金出现了状况,因此不要说追加投资了,反而要求他们立即实现赢利,如果2个月内不能自负盈亏,雷宇翔负责的这家公司就将清盘注销。
可这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要求,按照正常的投资规律,一个新项目从开始投入到赢利,怎么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连像样的产品都没开发出来,也没经过市场推广,行业还不认可,赢利从何谈起。本来在前期项目论证时就确定下了时间周期,可现在上市公司根本不管这些,马上终止了资金投入。结果搞得公司2个月发不出工资,推广也没有费用,员工们意见很大,都来找雷宇翔要工资。他既要不来钱,也无法平息员工的怒气,没办法,他只能黯然离开,公司由上市公司另外派人接管了。
离开了公司,雷宇翔在分析自己这次失败的经历时,发现这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这一系列项目的时候,正好是公司的股票价格逐步拉高的时候。而当股价到达高点时,上市公司就中止了对项目的投资,于是项目乱作一团,股价也相应地开始下跌。由此可见,那家上市公司之所以要进行这一系列的投资,无非就是为了拉高股价,进行概念炒作。而雷宇翔的公司,也就是在这样的炒作下产生的。
不久,那家花了他大量心血筹建起来的公司,在他离开之后,由上市公司另派人手继续管理,只是已不再是他拥有的那家股份公司了,连公司的名字都换了。
温馨提示
有人说现在大多数人是不带着脑袋生活的,所以才会相信什么专家或权威人士,也才会越来越注重包装和炒作。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我个人倒是觉得说这种话的人,虽然有点偏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无可厚非,在生活中有些人尽管活着,也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们很少会去想为何而活?活着应该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该去信奉什么,追求什么?
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人都是生活在一种文化氛围当中,每个人都不例外。而当人们习惯于一种文化氛围之后,就会将此视为理所当然,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环境。人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是无需考虑太多的,一切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既然可以这样,要让每个人都像哲学家那样去思考,显然就是为难人了!
可人在社会上生活难免会遇到难题,而按照习惯难以解决的,就需要有人指引。于是有关专家和权威人士就站出来了,说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应该怎样去解决。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异常惊人,此处刚发生的事,转眼间全天下就可能都知道了。这本来是好事,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一些人利用了这一便利,于是各种经过包装的专家或权威人士出现了,各种炒作后的概念和机构也出现了。此时的人们,已不能只借一双“慧眼”就能将此看清了,他们更需要一颗淡定的心和一个冷静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