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夜幕下的北方大草原更显得苍茫和神秘。马蹄踏着脚下的冻土发出清晰的笃笃声,成千上万这种马蹄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张无形又巨大的网向前方扑去。
黑暗中不时传来钢刀在刀鞘中磨擦出的金属音响,隐约闪烁着长矛和大枪挺立斜刺像森林中树技般茂密。远方的地平线模糊不清,整个大军像出闸的洪流般向不可预测的命运疾驰。
陆玉成瞧了瞧右边与他并辔而行的杨荷,看着她紧抿的双唇,一股柔情从心底升起。自从相识以来,这个女子就抱定了与他生死与共的决心,经历了几番殊死博杀后,今晚又义无反顾地与他一起投身到了这次注定将彪炳史册的战斗中。
杨荷似乎感应到了陆玉成投来的目光,她只是深情地朝他一瞥,又转过了头去。
贞观四年正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六路大军出兵进剿突厥。在战前布署的会议上,陆玉成也参加了,李靖点名让他谈了自已的看法。在陆玉成的恳请和尉迟敬德的支持下,李靖叫陆玉成率领魏华林和上官云简选一百名精骑参加突袭定襄城的战斗。
三千劲骑都是一人双马,大军首先进屯马邑西北方的恶阳岭。除了遇到一些突厥的斥候,双方没发生一场像样的战斗。据说颉利可汗万万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密令间谍离间其心腹,要其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
大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向定襄城逼近。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号令,骑兵们策马开始加速,不久,一阵轰隆隆惊天震地的声音响彻四方,三干劲骑像一片乌云吞噬太阳一样撞向定襄城。
前面开始传来惨烈的厮杀声。陆玉成擎起大枪,与杨荷对望一眼,大喝一声:“杀!”电射般冲入敌阵。陆雄、陆鹰、朱勇紧跟在他俩后冲了进去,手下一百名精骑也蹈入阵中。
陆玉成的大枪左挑右刺,威风凛凛。杨荷除挥剑格杀迎面而来的敌兵外,就是策马紧紧护住陆玉成右翼
马嘶声、兵器撞击声、呼号声、惨叫声响成一片,这一切都激起了人的原始血性。头一次经历千军万马厮杀的陆玉成,只感到自已似乎在与层出不穷的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突厥人在生死搏斗。
有时他一枪刚递出,对方几支长矛就朝他身上刺来,逼得他收手回挡。几个来回冲杀后,身下的坐骑也被乱枪刺中,只得跃下马来,挺起大枪,与骑兵和同样下马的突厥人拚杀。
陆玉成杀得性起,状若疯虎,方圆数丈内不少被他长枪刺中而倒下和翻滚嚎叫的突厥人。
突然,一个骑着战马的剽悍的突厥人挺着长矛朝他后背狠狠刺来,一时间他感到死亡是如此接近,他不甘地想拔出刺在一位突厥兵身上的大枪回挡。
危急时只听一声惨嚎,突厥人的整条手臂连同长矛被斩落。原来是杨荷见势不好,从马上飞身直扑那个突厥兵,手中的软剑闪电般劈向对方的右臂。
陆玉成与杨荷组成犄角之势,又一次杀向敌阵。
残酷的战斗直至天欲破晓才结束,突厥兵大败。唐军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勣也率军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可汗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遂退守铁山,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了。
颉利可汗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朝,并表示愿意入朝。其实,他内心尚犹豫未决,意欲赢得时间,以苟延残喘,俟草青马肥之时,逃到大漠以北,以卷土重来。
贞观四年二月,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李靖揣摩到唐太宗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对将军张公谨说:“朝廷的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乘此良机,选拔精骑一万,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陛下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之所以消灭齐国的道理。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陆玉成由于在定襄之战中奋勇杀敌,受到李靖和尉迟敬德的褒奖。他与他手下的人几乎人人都挂了彩,一百名精骑阵亡了十八人,上官云受了重伤。此后,他这支精骑并入了苏定方的部队,他也被仼命为校尉。
在白道,陆玉成在李靖的军帐中第一次见到了李勣。
李勣(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入唐,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徙居东郡卫南(今河南滑县)。父盖,家豪富。
世绩十七岁时,从翟让起义于瓦岗寨。大业十二年(616)李密加入瓦岗军后,世绩与王伯当劝说翟让推李密为主。十三年二月李密称魏公,以世绩为右武卫大将军,封东海郡公。
在瓦岗军破隋将张须陀、王世充诸战役中,世绩皆有功。同年,李密采纳了他的建议攻取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开仓赈济饥民,人心归附,壮大了起义队伍。武德元年(618)世绩随李密降唐,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此后数年间,他从秦王李世民平定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的河北起义军,又主持和参加镇压兖州(今属山东)徐圆朗、江淮辅公祏起义军诸战役。
李世民即位后,任命他为并州总管。贞观三年(629),李绩与李靖分道击溃******颉利可汗之众;次年,平定******,从而安定了北方。兵还,任并州都督府长史。十一年,改封英国公。他在并州共十六年,号为称职。十五年,迁兵部尚书。十七年,以特进、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十三年,太宗病危,贬他为叠州都督,又嘱咐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继位后委李绩以重任,以便获得他对嗣君的忠诚。高宗即位,立即将他召还,任命他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务。后累进尚书左仆射、司空。总章二年(669)卒。
李绩善于用兵,史称他“临敌应变,动合时机”。他与人一起筹划时,凡有可取者,立即采纳;告捷之时,归功于下。因此部下都乐于效力,所向克捷。后世论唐代名将,必称“英、卫(李靖封卫国公)”。他饱经世故,善于趋避,左迁叠州都督时,奉诏即付,竟不还家。高宗欲立武昭仪(见武则天)为皇后,大臣多反对,高宗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因此,李绩礼遇隆重,一生没有遭到挫折。
李绩孙徐敬业,嗣圣元年(684)起兵反武则天,兵败被杀,因此被武则天剥夺姓李权利,又名徐勣,后被李显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