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陆玉成携杨荷去城北长乐寺游玩。
杨州在隋唐之际是佛教胜地,信徒众多,寺庙遍地,而长乐寺尤其著名。
长乐寺曾经的寺主住力在佛教史上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声第之高,有闻缁俗”。陈朝期间,在京师之左建造了泰皇寺,并为寺主。陈朝亡乱,他离开京师,访求胜地。到了江都(即今扬州),见了长乐寺,他留了下来。隋开皇十三年,建成五层宝塔一座,“金盘景耀,峨然挺秀,远近式瞻”。开皇十七年,建成一座高阁并夹二楼。“置制华绝,力异神工,宏壮高显,挺冠区宇”。隋炀帝为阁题写匾额。
住力为什么要建一个阁,隋炀帝为什么为阁题额?说来话长,还要从印度佛教创立时期说起。佛祖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之后,得到信众的景仰,思念,崇拜,于是优填王雕造了一座佛像,这是佛教千千万万佛像中的第一个,所以这个像被称为“众像之始”,天下第一。
这个像是用牛头旃檀雕造的。牛头旃檀,是一种非常香,非常名贵的红檀木。佛像是一个站像,和真人一样高(等身),身着薄薄的通肩(没有肩缝,整料)袈裟,透显出身体的轮廓。这个像就叫做“旃檀瑞像”(后世根据这个像的样式摹写仿造的佛像也可以称为“旃檀瑞像”)。佛教东渐,这个像传到了西域龟兹。
后秦苻坚以吕光为将,破龟兹国,带着两万驼的战利品,包括旃檀瑞像和高僧鸠摩罗什回到东土。东土佛教,曾经有过一个潮流,叫“塔必阿育,像必旃檀”。造塔,一定要造阿育王塔式的塔,造像,一定要造旃檀瑞像式的像。后来梁武帝得到旃檀瑞像,供奉在丹阳龙光寺,一直到陈朝灭亡,住力迎请到长乐寺供养。因“殿宇偏狭,未尽庄严”,这才建造了这个阁,为的就是要供奉这尊“旃檀瑞像”。也因此,隋炀帝题写“瑞像飞阁”四字,悬在阁上。也有学者认为,梁武帝得到的旃檀瑞像是另一尊也是来源于印度的旃檀瑞像
。
隋末,扬州发生大****,僧俗逃亡,“骸若萎朽充诸衢市”,住力孤身一人不顾身家性命,守护殿阁,长乐寺竟奇迹般的得以保存下来。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唐初,据扬州的辅公祐起兵反唐,寺观经像撤送江南。住力一再恳请,辅公佑全然不顾。住力愤然于武德六年十月八日跏趺面西,以八十岁高龄,在佛前引火****。群鹊哀鸣,周匝飞绕。命终火灭,合掌凝然。住力圆寂后,瑞像仍然被南迁,但长乐寺的殿宇得以保留。辅公祐被平之后,由于住力****事件的感动、震憾、感召、影响,瑞像仍被送回长乐寺,“法宝僧众如畴昔焉”。
有唐一代,瑞像一直供奉在长乐寺,一直到宋太宗时,瑞像被移往汴京。瑞像在扬州、在长乐,一共三百多年。宋、金、元、明,瑞像一直在皇家指定的寺院内供奉。清代供奉在北京宏仁寺,俗称旃檀寺。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寺被焚毁,旃檀瑞像从此下落不明。是被焚毁,还是被劫走?留下千古之谜。
到了长乐寺,陆玉成就被其巍峨的气势所摄,心中不由恭谨起来。来到大雄宝殿,那高大的释伽牟尼佛踱金坐相流光溢彩,金碧辉煌,令人目昡神迷。
杨荷走到佛像前的蒲团上跪下,双手合什,默默地祈祷。陆玉成看着她那修长纤弱的背影,不由怜爱大增。他轻轻地走过去,俯身低声道:“是许愿么?许了何愿?”
杨荷沒吭声,但陆玉成却发现她耳根都红了。良久,她才声如蚊呐般低声说道:“但愿你与我所想一样!”
陆玉成双手搀扶她起来,在她耳边轻声道:“我的心你又不是不知,但愿我俩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杨荷猛一转头,双眼盯着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俩人默默地走到一宏壮的高阁前,进去后就见到了那座闻名于世的旃檀瑞像,佛祖端立双足并拢,左手下垂,右上屈臂向上升。
阁中没有外人,只有一干瘦的老和尚正在扫地。陆玉成凝视着旃檀瑞像,仔细地品味欣赏。
忽然,杨荷扯了扯他的衣袖,努努嘴,低声对他说:“那老和尚武功可厉害得紧啊!”
陆玉成望了望那扫地的老和尚,没看出什么异常,不解地望向杨荷。
“看他那把扫把底!”杨荷小声道。
陆玉成仔细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原未老和尚那把扫把并未触及地面,离地面尚有一寸高,可地面的碎屑却随着扫把而移动,仿佛被扫把推动着,也不见扬起灰尘。
正在此时,老和尚停下扫地,拎着扫把向他俩走来。到了他们跟前,道:“俩位施主与真灵子是什么关系?“
陆玉成一愣,旁边杨荷开口道:“正是在下恩师,大师的名号是……?”
“贫僧觉非。”老和尚道。
“原来是觉非大师,晚辈杨荷拜见大师!”她曾听师父真灵子告诉他,觉非大师是其至交好友,武功不在他之下。陆玉成也连忙对之施一大礼。
老和尚双手虚托,陆玉成就觉得一股气劲把他托了起来,再也拜不下去了,不觉骇然。
觉非和尚仔细打量了他一下,道:“小施主的抱元功练得不怎么样呀?”
陆玉成一脸赧然,杨荷道:“他不是师父的弟子,才稍稍练过一些。”
“哦!小施主叫什么名字?可曾拜师学武?”觉非和尚饶有兴致看着他说。
“在下陆玉成,不曾拜师学武。”
“原来你就是在这次瘟疫中立了大功的小施主!”觉非和尚惊讶道。陆玉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觉非和尚沉思半晌,然后对陆玉成说:“我俩之间有一场缘份,你们跟贫僧来吧!”说着,迈步朝后院走去,他俩忙跟上去。
来到后院,进了一间禅房,里面除了一张床榻和几个蒲团外一无所有。只见觉非和尚右袖一挥,房间的门窗便啪地一声关上了。
觉非招呼他俩坐在蒲团上,自已也坐了下来。然后对陆玉成说:“小施主骨骼脉络上佳,又难得有济世之心,可愿拜贫僧为师?”
俩人不觉一愣,杨荷脸上的神情又喜又愁,陆玉成则抓耳挠腮半晌沒吭声。
觉非和尚也看出了端倪,笑着说道:“只拜师而已,不须剃度出家,如何?”
杨荷听闻,马上用眼神示意陆玉成答应下来。陆玉成忙伏地对觉非和尚规规矩矩地叩了几个头,口称“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觉非和尚待拜师礼毕,欣慰地对陆玉成说:“入我门下,以行善为首。须济世济民,不可作恶。”他顿了顿,接着道:“你是为师的关门弟子,你有一位师兄,叫朱英杰,现正在北方军中效力,颇为仁勇。”
觉非和尚的武功秉承少林一脉,是正宗的佛门功夫。他叫陆玉成继续练抱元功、无影步和形意拳。他从怀里拿出一牛皮纸卷,要陆玉成先练习上面的功夫。
陆玉成打开一看,不觉一阵兴奋,上面写着“易筋经”三个字,这可是久已失传,号称少林寺镇宝绝学,伐髓洗毛,强筋壮骨的无上武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