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秋的一天,清晨的太阳刚升起,陆玉成穿着黄色的官袍,来到西北边的牙城,正式走马上任。
武德四年,唐高祖曾下敕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袍衫、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至庶民均穿黄袍,幞头和靴仍是贵贱通用。
进了牙城,来到录事参军事公房,见到录事参军事田为军。田为军瘦高个,四十多岁,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他官居七品上,算是中层官员了,他“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纠弹部内非违,监印、给纸笔之事。”在大都督府中权力很大。
陆玉成将自已的告身递交与他,等着办手续。
唐人一般要到三十左右才能当上官。而陆玉成年甫十四就成了流内正八品下的官,这让田为军心里很不舒服。不过表面上倒也没表现出来,反而对陆玉成很是客气。手续办完后,他还亲自领着陆玉成来到功曹参军姚成处。
功曹参军“掌考课、假使、祭祀、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官正七品下,是七曹中权力最大的人物。
姚成热情接待了他,并带他依次拜访了各曹。陆玉成虽只秩正八品下,但众人闻他医术高超,说不定哪天自己或家人突染大病,所以不敢怠慢,就是经学博士王沛文见到他,也不由干笑几声,彼此说几句沒营养的客气话。
他的办公用房很宽敞,是原医学博士江成儒曾使用过的那一间。进屋坐下后,一直隌着他的谢仲翔开始一一介绍此间和官场上的各种规矩。
唐代只上午上半天班,称为“视事”,十日一休,称为“旬休”。虽然旬休不如陆玉成前世的周休多,但唐代的其它公假日,加起来可达七十七天,也够可观了。
唐代官员的俸禄主要由禄米、月俸、职田组成。这个时候禄米只有京官有,外官没有。月俸主要由公廨钱放贷收取的利息支付,数额视各地大小和公廨本钱数额而定,陆玉成这个正八品下的官每月可得五贯。职田也依各地不同情况而授,陆玉成还可从中每年收取几十贯租金。
此外,上班时公家还包管所有官员一顿中餐,称“会食”,就纯属公款吃喝了。
然后,谢仲翔领着他来到牙城南门对面临街的医疗机构,林育民和十五位医学生纷纷上前来拜见上官。陆玉成与他们一一叙礼,并略加询问后,接着每处巡视了一阵,然后与助教林育民仔细商量了有关事项。
中午,他没去参与“会食”,而是自已掏腰包请大家在附近的餐馆吃了一顿。
下午他继续去学堂听课,同学们乍一见到他,都有点不知所措。不过后来发现他仍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也就很快与他又打成一遍了。
陆玉成上班点了卯后,一般都不呆在自已的公房里,而是去诊所监督并亲自坐诊。他医术高明,治愈了许多当时视为奇难杂症的疾病,名声越来越大,隐隐有扬州第一名医之称。
一天上午,户曹参军陈坚慌慌张张来诊所找到陆玉成,。原来他老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他是个孝子,顿时心急如焚,匆忙来找陆玉成,央求他救老父一命。
陆玉成带上一位医学生,赶紧随他到了其北城府第,陈坚府第很气派,他作为户曹参军,官居正七品下,“掌户籍、计账、道路、过所、蠲符、杂傜、逋负、良贱、刍藁、逆旅、婚姻、田讼、旌别孝弟,”权力也很大。
进入大门,穿过中门,来到后院正寝。只见一肥胖老者卧在床上,人事不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偏瘫,拘急,抽搐,面白唇紫,四肢不温。
旁边还有一位大夫也是扬州城一位名医,他不时摇摇头,叹息几声。这位大夫常年为陈家看病,深得陈家信重。这次老太爷病势危重,他束手无措后,家人才去请陆玉成。
见陆玉成进来,这位大夫神情有些尴尬,两眼隐隐透出些许不屑。
陆玉成摸了摸老者的脉象,发现脉沉滑。问了问旁边的家人和侍者,初步诊断为中风,属中脏腑的阴闭。这种病这个时代确实没有好办法,难怪陈坚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陆玉成从药箱里取出他所配制的苏合香丸,用温开水化开,然后用鼻饲法给老者灌服。不一会儿,老者就悠悠醒了过来。陈坚大喜,赶紧上前唤道:“阿爷醒了,感觉如何?”旁边那位大夫却满脸惊诧地看着这一幕,半晌合不拢嘴。
接着陆玉成开了一个名曰涤痰汤的方子,叮嘱几句后,即告辞离去,陈坚自是千恩万谢,把他送出大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老太爷逐渐恢复正常。陆玉成的医术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与陈坚也成了好朋友。
自从杨荷住进陆家后,俩人朝夕相处,情义更浓。俩人时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她指导陆玉成练习内功和轻功,使他武功大进。清晨他俩一起习武,晚上一位则读书,一位则在一旁做女工。赵慧娘倒也不嫉妒,反而与杨荷好得像姐妹。陆达明夫妇看在眼里,心下也甚喜欢,心中巳把杨荷默认作了未来的儿媳。
一天下午,正是休沐日,学堂也放假,陆玉成正在家里读书。马小虎跑来禀告,说门外有一位青年士子求见,并递上了他的名刺。陆玉成打开名刺一看,不由愣住了,因为名刺上是一位叫上官仪字游韶的人求见。
上官仪(约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上官仪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的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形成当时争相模仿的新诗体—上官体。在唐诗发展史上,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他还归纳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有“六对”、“八对”之说,对后世律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