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放学后,等待在幼儿园门口的父母几乎是刚一牵上宝宝的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问问题,父母关心的问题接踵而来,什么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学了什么。仔细一听不难发现,多半的父母只关心宝宝的生活和学习,而兴趣、心理、情感都被忽略掉了。
父母一般都关心什么话题
1.父母关心宝宝的生活
一项小调查显示,在接宝宝回家的父母中,超过半数的父母第一句都喜欢问宝宝吃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父母认为物质上的满足会让宝宝感觉比较幸福,吃就是物质表现的一个方面。也可能由于我们中国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吃了吗”的缘故,大部分父母都喜欢关心吃和穿等生活方面的问题。除了父母,前来接宝宝回家的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保姆,他们比年轻父母更严重的是,似乎更加倾向于问生活方面的问题。
2.父母关心宝宝的学习
除了吃的问题,其次就是询问宝宝的学习情况。通常父母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学得怎么样、记住没有。很多父母对宝宝的学习从宝宝去幼儿园之前就开始了,说明父母都特别重视宝宝的教育问题,认为学习就要从小开始,也是证明宝宝聪明的象征。
3.父母同宝宝没有交流
还有一部分父母会问宝宝的交际情况,比如和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打架。更有少数父母在见到宝宝时,什么都不问,只是习惯性地说一句“该回家了”“走吧”,除了这些,和宝宝没有其他关于生活或者学习上的交流。
中国父母和外国父母的不同
通过父母对宝宝的问话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更深层次地看出,这些问话会对宝宝有怎样的影响。在接宝宝回来问话方面,外国的父母显然和我们是不同的,中国父母接宝宝回家时第一句话通常会问“吃的什么,吃得好吗”“学了什么,学会没有”“有没有受欺负”,外国的父母则和我们完全不同,他们一般会问“今天有什么新发现”“玩得开心吗”“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从这几句简单的问话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父母更注重实际和外在的体现,也就是宝宝的生活和学习,而外国的父母更加注重如何开发宝宝的智力和兴趣,也就是情感和能力培养方面。中国的父母每天都会重复地问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宝宝也就会机械性地回答“吃了”“学会了”而外国父母的问话更加让宝宝产生兴趣,有表达的欲望。
宝宝回来后问些什么好
1.问具体的内容比较好
宝宝每天在幼儿园都会有新的收获,也许他画了一朵花,也许他和小朋友做了一个游戏,这些都让他十分开心,回家以后表现得会很活跃,比较爱说、想说。父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给宝宝一个表达的机会,但是要注意的是,问话内容要具体。可以问一些实际发生在宝宝身上的问题,比如“今天做了什么游戏”“你画的苹果是什么颜色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像这样的问题比较具体,宝宝确实也接触过了,印象就比较深刻,条理也清晰,知道从何说起。如果宝宝第一次对你的问题没有完全明白,不要着急,多问几次,当宝宝明白以后,会很认真地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让宝宝对没有做过的事产生兴趣,并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又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
2.问开放性的问题比较好
父母在提问宝宝时,不要只是希望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样的提问只会让你得到“是”和“不是”两个答案。对宝宝来说,会造成思维上的封闭,这样的提问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建议父母在提问宝宝时,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什么”就比“是不是”“有没有”表达的范围广,这样会给宝宝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宝宝打开思维,让宝宝的思维更加活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像。
3.问正面的问题比较好
还有一个值得父母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同宝宝问话时,尽量使用正面的词汇,问一些正面的话题比较好。大多数父母喜欢这样问宝宝:“今天在幼儿园打架了吗?”“今天没有受欺负吧?”“在幼儿园没有好好吃饭吧?”对于这种负面问题,宝宝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自己明明很乖,父母怎么老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呢?建议父母可以用正面语言这样问:“今天帮助了几个小朋友?”“今天学习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让你开心的事吗?”简单的几句话,却让人感受有所不同,如果你这样问宝宝,会让宝宝更愿意回答,同时无形中给了宝宝鼓励和自信。即使宝宝没有做到的事,比如帮助别人,在听了你的“积极暗示”后,相信也会变得乐于助人。
专家提示
“会问、问得好”有利于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励宝宝去实践。父母不要对问话内容一成不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问话水平,让宝宝喜欢主动地表达,同时,对有实践意义的问话应鼓励宝宝去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