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67100000033

第33章 著述教化余泽两岸

——追记南后街董炳章、董执谊父子

董骏

旧时南后街书肆林立。如今走近新修南后街置立的刻书铜像,缕缕书香依稀可闻。两座毗连的院落,错落有致。主座门楣“贞吉居”匾,出自宣统帝师陈宝琛旧题;副座门楣的“董执谊故居”匾,则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新题。老态龙钟的石榴树,仿佛总在诉说曾经卜居于此的父子举人董炳章、董执谊的故事。

在人文荟萃、科甲鼎盛的三坊七巷,父子举人并不稀罕。只因董炳章、董执谊著述教化,余泽海峡两岸,媒体舆论一直有所关注。早在1993年8月31日、9月2日,《新民晚报》和《长江日报》就分别以“福州保护古建筑”和“三坊七巷新貌”为题,特别介绍此故居。2002年作为《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的《福州古厝》初版,特选董家亭池为封面、封底。2012年3月22日《福建日报》刊登《一部书与一个城市的记忆——纪念〈闽都别记〉正式出版100周年》。4月1日海峡都市报刊登《文章千古事,百年身后名——〈闽都别记〉背后的故事》。8月30日福州晚报刊登《闽都文化的璀璨明珠——纪念〈闽都别记〉刊行100周年》。贞吉居的文化底蕴,于此可见。地契标明房产原为寓此先祖董炳章所置,如今的格局是董执谊光绪壬辰(1892)扩建完成的。

董炳章(1828~1877)祖籍长乐,同治壬戌(1862)举人;又名道行、炳昌,字琅山,号纫兰,取意《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生前担任台湾淡水厅学教谕。

据《长乐县志.循绩》,董炳章初“授(福建)上杭学教谕,修学宫、置祭器、捐俸复月课”。任职多年,为人师表,讲授仁义经,奉行仁义事。董炳章“岁舍絮衣百袭”。《长乐县志》又载“士绅延主讲邑(长乐)琴江书院,严课程,增膏火(生员津贴),文风日盛”。

1874年正值日军侵台,钦差大臣沈葆桢奉旨统管台湾并交涉日军撤兵、防卫、开山抚番、教化等全盘政事。董炳章是幸运的,因为多年执掌教政功绩卓著,深得上司赏识,因此此时他荣调百废待兴的台湾淡水厅担任学教谕,其辖区大致涵盖如今台北大都市圈在内的整个北台湾。董炳章是改制后的淡水厅新履任的首任学教谕。此前“淡厅初辟,土虽沃衍,民多杂处;革故鼎新,责在贤吏”。淡水既为要地,亟待开化。“故今之筹台者自当以淡水为枢要,势使然也,地薄边陲为沿海七省藩卫”。又“淡水居其北,辟治甫百余年,抑更荒矣”。

当然,董炳章专司淡水厅“立教设养”,只是沈葆桢统管诸政局部之一环节。董炳章既庆幸从此大有可为,又深感履新责任重大。此地“文献无徵,冠裳初著”,为兴教化、开民智,董炳章当然只有兢兢业业,勉为其难。董炳章还致力于培训社学骨干,鼓励门人到义塾服务,以使淡水厅多层次教育,均有起色。董炳章结合教学,精研经义,著有“《经义解纷》四卷、《屈蠖斋集》”。明志书院为台湾著名书院。据《长乐县志》记载,董炳章“兼主讲(淡水厅)明志书院,兴学教士如上杭,时台民素好讼,炳章力革之,士习为之一变。”孔子在《论语.颜渊第十二》中倡导的是“必也使无讼乎”,大儒谢章铤后来为董炳章陈夫人写的七十寿序,就赞扬后居黄巷的“(陈)惕园(寿祺)既不以一字入公门,其族党亦累世无控案”。上文“炳章力革之”发扬的就是三坊七巷一以贯之的儒教传统。榜样就是力量。文化人“士习一变”,台民之风自然随之渐变。董炳章为辖区教化、进步、安定、民族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1874年赴任淡水厅教谕起,在3年的时间里董炳章不懈努力,全然不顾精力透支。本当3年任满,即可依例荣升,不料差不了几天他却“卒于任所”。清代居台英年早逝的闽籍教谕,知名的还有台湾府教谕刘家谋(40岁卒于任上)等多人。今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闽籍赴台教谕的官员卒于任上。且看关于1885年赴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的记述——“初到台湾,台北府城无合适的住房,刘铭传只得暂住淡水县署。其时城内尽是水田,房屋很少,大路不通。‘所居县署,半系草房,将佐幕僚,仅堪容膝’”。又1888年布政司邵友濂报告“……台湾知县一班,本年春季病没数人,三次请调闽员,仅来李承诸一人,近又病没……查台地烟瘴横生,水土恶劣,两年间病没厅县十余员”又刘铭传奏称“……加以水土恶劣,人人视为畏途”。而如今台湾繁荣,我们对当年前仆后继献身于台的闽籍清代百官、士民先驱,不禁肃然起敬。

上文提及的淡水城、淡水县署景况尚且如此,再前推约10年(1874~1877)董炳章任职淡水厅教谕期间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董炳章安息了,“上杭、淡水同祀名师祠”——海峡两岸依然桃李芬芳,恩师英年鞠躬尽瘁,台湾学子痛心入骨,于是结伴不辞山海险阻,扶护董炳章灵柩返乡,“门人归其丧”也。董炳章安葬在福州郊外文山里山腰。或许是台湾门人赤子真情感化天公,“十年动乱”中这里因有地下油库,戒备森严。此墓居然躲过浩劫。

董炳章中举次年,夫人才有了独子董执谊,夫妇俩对独子自是关爱有加,让其自幼侍奉父母在闽台教谕署中,学习诗书礼仪。董炳章逝世,陈夫人独撑家门。夫人知书达理,是乡贤陈芷亭(兰泰,林则徐四舅)曾孙女,江苏按察使陈少希长胞妹。董执谊有此家学渊源,当然长而得从名师,学识日进。

董执谊(1863~1942年)名藻翔,号藕根居士。光绪丁酉(1897)举人,博学多才,诗文、联语、书法俱佳。曾短期就任盐官和省咨议局议员,辞归后专心治学。董执谊一生留意乡事,继前辈王应山、陈寿祺、郭柏苍之后,为传承、传播三坊七巷乃至闽台文化做出贡献,是福建省近代文化名人。

董执谊毕生最大的功绩是搜集、联缀包括《闽都佳话》在内的多种民间话本、传抄本,深度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董执谊于宣统辛亥(1911),把自己整理编定本题名为《闽都别记》,并以“里人何求”为笔名,初刊油印25部传世。董执谊1927年又再版石印此书600部。后来闽台多次重版此书,当然无一例外均以董执谊定本为蓝本。《闽都别记》401回,150万言,既是福建乡土文学的瑰宝,又是福建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一部民俗文化鸿篇巨制。

台湾先由台北福州十邑同乡会委托成文书局于1979年影印董执谊石印本,1500页,精装,分订3册;继有罗星塔月刊社1986年根据影印的董执谊石印本修订点校出版铅印繁体本,分装两巨册。台湾影印本出资方为台北福州十邑同乡会,“海内外乡亲均可人手一部”。

《闽都别记》至第242回始着墨台湾的传说,其后还有多回涉及台湾风情故事、地名传说。台湾“议员”张立中称《闽都别记》“如嚼橄榄,回味无穷”。台湾“中央图书馆”原馆长杨崇森撰文《介绍一本奇书——〈闽都别记〉》。杨先生等台湾人士一行三人,还应邀参加了今年8月25日福建省文史馆、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纪念《闽都别记》刊行百年暨闽都文化传播研讨会”,并将会议论文结集《〈闽都别记〉与闽都文化研究文集》,带回台湾交流。

以下分述《闽都别记》成书始末、署名寓意、文化价值。《闽都别记》雏形起于清代乾嘉年间,故事源于说书人口传笔录的话本。两百年来,虽然其中故事,盛传不衰,可是传世底本、抄本零落,“讹脱殊甚”,直至清末未能成书,令人遗憾。董执谊慧眼识珠,从福州望族世家借得抄本,对照参考家藏善本钞本及福建方志,呕心沥血整理、点校、勘误、润饰字句,同时中将大量相关诗文,补充编入《闽都记》最后请人抄正,1911年终于完成这部完整的大型民间文学总集定本。

诚然,此书最终是由董执谊集大成编纂而成,不过原抄本、话本却成于诸人。“里人何求”署名,以“里人”扣合“闽都”,以“何求”寓意纂者“何可求”、“何用求”。这只是创自于董执谊的笔名而已,并非另有何求其人。《闽都别记》初版跋文后署藕根居士识。根据《说文解字》,“董”之本义即藕根;藕根居士实为董居士雅称。于是自然联想,“里人何求”既出于董执谊创意,是否也与“董”姓关联呢?其实“董”字草头之下可拆解为“一俚(里人)”。可见“董”可解作“草(野)一里人”。果然“里人”也出之于“董”。

《闽都别记》以福州方言土语叙述闽中故事,展现了上自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下至清初福州地区风土人情、朝代变迁画卷。其中记录了大量神话传说、风尚掌故、生活习俗、俚语等,不少传说故事发生地延及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东南地区,保存了相关地区的许多历史资料,可补正史、方志之不足,是研究闽越台湾地方史、社会学、民俗学及语言学的重要资料。《闽都别记》故事在闽台和南洋侨胞中世代流传,深入人心。翻开此书,人们不禁陶醉在温馨的乡音、美妙的乡土故事中。《闽都别记》书中的陈靖姑传说,洋洋洒洒二十万言,为两岸信众激赏。事实上《闽都别记》连同从中不断派生、二次创作出的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已成为团结隔海同胞的文化纽带,是维系、激发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无尽乡思、乡情和爱国情怀的精神食粮。

董执谊是闽都著名藏书家、出版家,自幼醉心于乡邦文化,迷恋地方文献,多年“广搜博览”,潜心研究、著述。董执谊另一大贡献是不惜重金,辗转购得明代王应山纂辑的《闽都记》雕版(道光辛卯重镌,书共33卷),全面勘订补版珍藏、刊行,让这一部难得而珍贵的文献得以流传。董执谊曾将手辑《近人荣哀文件汇订》、善本《三山志》等珍贵文献捐赠省图书馆。在南后街经营“味芸庐”书坊,广交各路文友,收集善本古书,精雕精校刊行一批实用书籍行世,如“味芸庐”版《四书体注》、《陈修园公余医录四种合刻》等适合社会需要的教材、医书。董执谊还亲临实地考察出土碑碣、文物;“郡邑修志,皆礼为顾问”。董执谊厚积薄发,才使他既能胜任《闽都别记》的编纂,又能协助陈衍、何振岱编纂《福建通志》、《福州西湖志》,分修《长乐县志》。此外他还著有《榕城名胜古今考略》、《闽故别录》、《藕根斋摭拾》。劫后余存,至今还有手辑《近人荣哀文件汇订》12卷、《藕根斋存稿》4卷,《惜昔室丛抄》、《藕根斋格言丛抄》、《藕根斋联语丛抄》、《龚易图海防条陈书禀》等20余卷,为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大图书馆等多家藏馆收藏。

董执谊素研考据之学,精鉴、收藏,保护文物,不遗余力。如已为台湾“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宋)“陈万卿墓志”拓片(章专1338),篆额间有董执谊题刻跋语;还有嵌于其自家斋壁的两块宋碑(见于《福建通志.福建金石志.石十》),台湾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

清末以降,社会动乱,文物古迹多有损毁。有鉴于此,民国十九年,董执谊会同陈衍等人发起组织“闽侯古迹保存会”,历时数年修复自汉迄清诸多古迹,如冶山(泉山)、于山戚公祠等。此外,董执谊主持重修福州文庙,“三年寒暑不懈”,还协修福建冶山都城隍庙。当年董执谊撰写的呼吁保护“都城隍庙”诸文,如今于《藕根斋存稿》中还可见到。

明代名臣董应举,是董执谊引以为荣的同宗、敬仰的偶像。董应举为民兴利除患,并曾两度回里御倭、剿寇。董执谊奉母命勉力修复董应举祠一事,谢章铤记述如下:“明贤董崇相有专祠,在府学明伦堂右将圮,藻翔议复之力不能举,太宜人(执谊母)曰是尔之所当为也,费钱末也,即称贷可也”。

董应举所著《崇相集》中,有“严海禁疏”、“筹倭、防寇”各议,并多诸如“倭垂涎鸡笼(今台湾基隆)久矣”、“倭得鸡笼,则闽患不可测”警世告诫。此书至可宝重,董执谊当年费尽周折觅得一部,“为辗转劝人”才如愿重版;台湾于1997年由大通书局有限公司出版此书(《崇相集选录》,列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传播文化遗产,海峡两岸同胞,可谓同心同德。

董执谊爱国爱乡,1932年5月9日,董藻翔(执谊)同陈衍等爱国绅士同集于山戚公祠,拜谒戚继光英灵,声讨当局对日妥协并题名录刻于厅前。董执谊垂垂老矣,还赋诗高歌“一例歼仇志待伸”,可谓苍凉悲壮。董执谊热心文化事业之余,曾主持省会育婴堂、冶山善社、民国八年长乐海啸善后等多项善事。何振岱称其“为善于乡数十年有如一日”。

董执谊一生继承父亲未竟的文化、慈善事业,逝世后与其父合葬于其父寿域。

福建台湾一衣带水,同胞自古血浓于水。董炳章、董执谊谢世后,后人故事还在继续。1945年日本投降,董执谊四孙董碧辰赴台参与接收与清理“日产”,翌年次子董琨生于台北。董琨后来成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博导、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曾多次应邀赴台湾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参与搭建两岸文化交流桥梁。董碧辰全家夫妻子女八人从教,被市政府评为福州首批“教育世家”。“十年动乱”后,一位承董执谊资助的台胞后人,专程回榕瞻仰董执谊故居并回馈董家一张董执谊长髯遗照,包括《三坊七巷志》、《长乐人杰》在内,所有书刊刊用的董执谊相片都本于此。“贞吉居”大厅原有6面文魁匾,是先人及董炳章、董执谊中举相继制作的,毁于“十年动乱”。其后长乐乡亲在祠堂又挂起新制的董炳章、董执谊文魁匾。如今董炳章、董执谊父子故居、合葬墓均列为福州涉台文物,得以保护。

闽台文化百代传承,人们永远铭记先贤!

参考书目

[1][3][8][14]民国《长乐县志》李驹主纂,董藻翔等三人分修。

[2][9][18]谢章铤:《赌棋山庄集.余集.董母陈太宜人七十寿序》,福建省文史馆藏。

[4][7]杨浚纂:《淡水厅志.卷4.学校志》。

[5][6]杨浚纂:《淡水厅志.序言》。

[10]徐万民、周兆利:《刘铭传与台湾建省》,福建人民出版社版,第242页。刘铭传:《台北建造衙署庙宇动用地价银两折》,《刘壮肃公奏议》,第290页。

[11][12]徐万民、周兆利著《刘铭传与台湾建省》,福建人民出版社版,第203页。刘铭传:《台湾水土恶劣知县员缺请饬部暂宽例章变通补署折》,《刘壮肃公奏议》,第401页。

[15][16]徐杰主编:《〈闽都别记〉与闽都文化研究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台湾杨崇森等人论文。

[17]董执谊:《藕根斋存稿.卷4》,福建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室藏。

[19]何振岱:《执谊同年七十寿序》,《福建文史》2007年第4期,第34页。

同类推荐
  • 魏雍策

    魏雍策

    如今三分天下统一于大魏已然二百二十一载。但是此时的大魏已然社会矛盾尖锐,门阀世家之间的斗争越发激烈。大魏已然极重难返。随着五胡蛮族的蠢蠢欲动,一个新的乱世即将开始,帝王、谋士、将军、侠士、红颜,他们都将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时代。(闲时随笔作品,文风不喜勿喷。架空历史,请勿对号入座)
  • 顶替李逵上梁山

    顶替李逵上梁山

    从小痴迷古代历史名著水浒的我,竟然真的穿越了,能成为水浒的一员,我自认为是毕生的荣幸,岂料,这万中无一的穿越机会却跟我开了个莫大的玩笑,一睁眼,妈呀,怎么穿跑偏了,成了李鬼!ririririri.........不过即便如此,我可是要做山贼王的男人,绝对不可能跑,龙,套!既来之,则雄霸天下之!休言啸聚山林,真可图王霸业。列两副仗义疏财金字障,也竖他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

    一名北漂,去雾灵山游玩,因喝醉了酒,无意中救了一只灵狐,得到他的帮助,穿越到明末,成为信王朱由检……
  • 抽签皇帝放牛郎

    抽签皇帝放牛郎

    朕以前是放牛的,还兼职放羊!但朕抽签厉害啊,抽签当上了皇帝!
热门推荐
  • 帝龙引

    帝龙引

    圣兵神册现昆仑,奇境觅君尊。边城雪域,情仇恩怨,何处解温存?西风笑傲轻衣舞,仗剑震王孙。古道潇潇,沙场冷冷,幽谷有龙魂。——调寄《少年游》
  • 泪女孩

    泪女孩

    这个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也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她们的第一次见面就让女孩莫名其妙的泪流满面,女孩心想这个是为什么呀?
  • 梦转天机

    梦转天机

    青河岸,血满堤迷茫少年,一丝不挂,命运多舛百花凋零,万木逢春春去秋也去人颜渐瘦鬓如霜对错又何妨,邪魔又如何哪怕面对的是黑暗的世界,无尽的孤独我也不会回头
  • 鲜妻可口:总裁大人您好

    鲜妻可口:总裁大人您好

    她为了钱签下代孕协议,不料代孕协议变成结婚申请书,她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裴太太。第一夜他极尽温柔卖力讨好,让她知道什么是食髓知味,从那以后每到深夜,那个男人都会奋斗在她身上。莫纤纤:裴先生我要和你离婚。裴少皇:理由。莫纤纤:你骗婚。裴少皇:理由无效,老婆别闹。一听到别闹莫纤纤拔腿就跑,他的原话是老婆别闹,今晚一定满足你。刚刚跑出书房一个萌萌哒的小奶包就一把拦住了莫纤纤。“粑粑,我抓住麻麻了,麻麻想跑,我要打她屁屁。”“啪。”奶包小手还没打到莫纤纤,自己就被让人抱起来打屁股了。“你敢打我女人,活腻歪了。”“你敢打我儿子,睡够了么?”“妈妈威武,快把爸爸带到房间用小皮鞭抽,用蜡烛烧。”……
  • 星辰落:月寂

    星辰落:月寂

    她神秘莫测,她是医术绝世的神医,一手银针,可救人亦可杀人,可却无人知晓,她是古武世家家主,武功独步,一朝穿越,竟变成星辰大陆三大世家之一的苏家的庶女二小姐苏汐月,五岁时,因为头部曾受过伤,在苏醒后的三天,变成了一个痴痴呆呆的傻子,任人欺凌,受尽苏家人的虐待,就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厌恶她,熬到十三岁时,竟被姨娘害死,而此刻,她苏汐月既然占用了她的身体,就一定会替她报仇!那些曾今欺凌过'她"的人她定会一一报还!
  •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本书主要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多方位地阐释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 当爱成为传记

    当爱成为传记

    云烟,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散,在那一纵即逝的青春年华里,我们只能记住的是一张能够触及心灵的那一张面孔,就算再深情,也只是过客。十年的爱,十年的牵挂,是我们今生的缘分?还是跌宕?爱有时候并不需要理由,但是需要的仅仅是那一份在乎。爱十年,牵挂十年,到最后,会与谁共度一生呢?
  • 快穿攻略男主计划

    快穿攻略男主计划

    这是一部女配上位系统,这里有的女配并不无辜!这只是为了平复女配心中的执念。
  •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为卿狂:溺宠小妖妃

    独为卿狂:溺宠小妖妃

    她是算的了天文知的了地理斗的过白莲打的过混混的“全能人物”,一朝穿越,被分家欺压宗家迫害,更有恶毒太后随时想要她的命,她算算算,斗斗斗,练练练,打打打,眼见即将通关看见黎明的曙光,却不知哪里来了一只“大魔头”!“大魔头”笑的邪魅,摇了摇手上那薄如蝉翼的“纸”:“看你天资不错,本座给你一个机会,你是要当本座的徒儿,还是继续做小奴儿?”“都不要!”“那本座只好勉强接收你这祸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