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67100000026

第26章 林纾的台湾记忆

苏建新

台湾,离八闽海西最近的祖国宝岛,仅仅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与大陆相望,天时地利地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福建移民。而林纾(1852~1924)及其亲友也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斑斑足迹,令畏庐老人终身缅怀不已。

历来学者对林纾赴台的说法不一。台湾邵祖恭、陈敬之先生指出:

纾三至台湾。同治六年,十六岁,因省父,一至台湾。光绪四年,二十七岁,因弟丧,再至台湾。另一次,失考。——均在未成名前,世殆不知林纾到过台湾,此确为有趣味之发现,近代中国四大文派盟主林纾、章炳麟、梁启超、胡适,均曾先后履台,亦云巧合,成为台湾文坛一大珍话。

黄乾、沈英名的《介绍西洋文学第一人的林纾》、刘琦言的《中国近代之翻译事业》都提到光绪四年,弟秉耀病死于台,畏庐二度赴台料理其身后事,似乎是前述“失考”的一次坐实。而大陆江中柱先生撰文,“三至”之下又另有见地。真相究竟如何,下文再一一缕述。

云溪公林国铨——林纾的父亲,在积攒了经商的一笔钱(3000铜钱)后,在光禄坊玉尺山之趺典得屋宇,安置一家人,出生不久的林纾有幸迈入三坊七巷名人的行列。

治鹾于建宁的林国铨,祸不单行,先是载鹾之舟撞碎,“尽罄所有以清官逋”,时又因闽中行铁钱,有某孝廉武断乡曲,操券提铁钱1500缗至林家,强行赎回典屋。林纾外祖母觉得此类人枉自读书,不可理喻,遂作主“移家于横山”。

“庚申生秉耀。耀生二日,府君客游台湾”。庚申1860年,因经商破产的林父,“家复落”,次子刚刚坠地,就被迫离家远走,到台湾谋生,揭开了林家与台湾岛交往的帷幕。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岁月里,林纾的叔叔、婶婶、弟弟、老师的亲眷、林纾自己,还有林纾的朋友,都相继踏上这座最初隶属福建管辖的海岛,引出诸多让林纾唏嘘感喟的往事。

林父在台的生意一开始并不顺利,“资尽,困不能归”。一直到壬戌(1862)“八月,先君自台邮致三十金归,月以为常,于是举家乃尽得饱食”。

太平军攻占金陵后,汪海洋、李世贤率部袭福建,漳州陷落,省会戒严。闽抚徐清惠特调台湾林文察陆提来援。林纾“时十岁,见林瘦小,乘舆,所部多台湾人,颇轻趫,似能战者”。林文察援军被全歼,林纾绘画老师石颠山人的师傅谢琯樵“书画志明振一时”,也在是役阵亡。林文察之弟文明,武断乡曲,台湾镇道及府,咸屏息莫敢谁何。知县秋公通禀镇道后,以饮宴为由,设计擒斩该人。羽党大哗,意欲起事。林太夫人出面阻止,说:“长儿为朝廷宣力而死,今二男无罪,而官戮之,恐非朝廷之意。省中大府正直,决能平反此狱,吾仇不难报也。”林太夫人渡海入闽,多次为儿上诉。“大府咸以礼报之,故延其狱弗治。讼之经年,不得直。”林纾说:“方林夫人下状时,余年已十余,过督署,见太夫人坐四人之舆,发白颐丰。大府亦开阁延见,久之乃出。”“讼终不直,遂往来京闽之间。未几太夫人亦下世矣。”福建借兵台湾之后所出此案,林纾认为“甚奇,恨余幼稚,未能得其究竟也”。

充满好奇心的林纾,待他长大后,更是有了亲自一探其地究竟的机会。

台 湾 侍 父

林纾在《黃笏山先生画记》中说:“余年十六,省府君于台湾”。1867年,林纾应父亲之命,横渡海峡,首次成海东之行。

林纾后来回忆此行“赴台湾,趁一轮船,名曰‘华福宝’,船身绝小。有法海寺某僧,渡海募缘,亦趁船行。舟中先有一官眷,四周围以夹幔。僧嗜阿芙蓉,即燃灯卧于幔外。舟入大海,风涛猝发,舟侧,僧首并枕,悉入幔中。婢媪大呼:‘和尚入幔矣。’争起击其颅。僧百口不能自辩。而舟益簸荡,僧时入时出此幔中,而呼打之声竟夕。然呕吐淋漓,卒亦不能打也。余笑至腹痛,且呕且笑。迨舟至沪尾,余恹恹如病矣。”

今天的淡水镇那时还不过是个小村落,名叫“沪尾”。“沪”,当地土语,指碎石围筑的捕鱼设施。沪尾即“沪”的尾端。沪尾的对岸是八里坌。嘉庆元年(1796),洪水将淡水河南岸八里坌城墙与街道冲毁,当地居民与清水师守备移往对岸的淡水,这成为淡水兴起的风向标。

林纾来到的“淡水为新开埠,荒寒清寂。余开户即对观音山,海上帆来,风中片白,楚楚然山光海色,掩映窗户,余亦少悟画理”。晚年林纾基本停止翻译后,在绘画上颇有建树,其画20世纪20年代在琉璃厂订的润格之高,就是齐白石也比不上,黄濬因此说:“旧京画史,予所记者,庚子后以姜颖生、林畏庐两先生为巨擘。”这种成就其实是林纾从早年就奠定了基础的。林纾到台湾后,“始获拜黄韫山先生于李氏寓”,“逾年,笏山先生以长松巨幅赠李氏,则奇古苍郁,一鹤立丑石上,振翮欲飞。余每遇李氏,辄吮笔摹抚之,凡数十百次,不复一似”。向画学前辈从师之殷,委实可嘉。

当时台湾淡水“商埠初立,居人仍朴野无礼衷。街衢猥狭,群豕与人争道。余日中恒野适,赴炮台坡,望百里坌山色。百里坌一名观音山。”因为贪玩,他还挨了父亲一顿鞭打。琴南弟子熊翰叔曾亲闻其师言及此事:

琴南之尊人以贸迁渡海,设肆台北,琴南省亲远来,因暂留侍,时在童年,颇好嬉游,竟日不还,父怒,痛鞭之。自朝至昃,琴南卧不起,父怒未解,而心实怜儿。入夜,阴令肆中佣具饭予琴南,视其食,乃默然去。

考虑到琴南中举后还有被母亲杖责的事情发生,16岁的林纾(少儿)在台被严亲责打之事,亦并非不可思议之谈矣。真正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林纾叙述的杀人见闻:

“台湾戴焕生之起义,实为贪吏所激,遂生巨变。戴生平慷慨,为乡人所推。本为小吏,家资悉以赒赡贫乏,故变故起时,遂拥为渠。”起义失败后,戴被擒入都处死,参与者“皆就地骈戮,然为刑不名一律。有杀人武者,官六品。设一木架,如坐榻……又一法,以严绳束腰膂绝急……人亦不即死,声厉如牛喘,逾数刻乃死”。

这种“淫刑”,林纾“十六岁至台湾时,尚一见之”,他不由感叹:“野蛮之不足语以人道如此也”!

林纾晚年弟子朱羲胄听同门闽人蔡愈曰:常闻先生自述,十七十八之岁,在台佐商司簿记。

林纾18岁在台时发生了一件遇“鬼”的怪事:

余客台湾时,居近蚬子街。高屋三楹,中为奴子洪福所居,左为先子燕息之所。先子多赴竹堑,不恒归寓。余则居其右方,时余方十八岁。夜自天妃庙观剧归,室中有火青荧,余谓为友人周鼎臣下榻。既而扪索,门外钥如故,则大骇。发扃后,室中洞黑无火,心知有异,怏怏归寝。漏四下,几案皆动,小凳行地作声。拊床惊之,声乃愈厉,若与余抗。即大怒,拔刀起舞,迟明筋力皆倦,遂昏睡。日高起视,处处皆刀痕,复大笑夜来之妄,自是怪绝。余是年四月归,五月有杜姓者迁入。七日其妻缢。寻有人告余,此宅前后缢死五人,历历举其名。闻之悚然。

这年的4月林纾回闽与刘琼姿结婚。事情起于7年前,“公相婿及余,余方从群儿戏,公弗善也。越七年,余客台湾,父执某申前议,公得余上外祖母郑太孺人书,再三读曰:可矣,童子恋恩,余于书中,若闻其哭声。性情哀挚,可妻也。顾非富贵中人耳”。

林纾丈人“讳有棻,字作楫,号修梅”。林纾的小说《剑腥录》中叙述了有自传色彩的主人公邴仲光“一日在玉尺山大树下,教诸儿兵法”,忽见有一“长髯之叟,二瞳微碧,呼曰:‘汝以十二之年,几将成人,奈何与群儿戏?老夫善相人,汝当以文章武能自名于世。趣归治学!’”仲光于是悚然谢绝群儿,“自是杜门劬学”。长髯之叟姓刘名芬,字古梅,有女儿名刘丽琼,小名“梅儿”,后在他的主持下,嫁给仲光为妻。两相对照,刘有棻相婿之初,准确说应该是林纾12岁的1863年。

林纾回乡成亲后,第二年其父也因病从台湾归来。

国铨之弟国宾(静庵),在林纾父亲脱困之后,也赴台谋生,“为某巨公司会计。某信谗,以岁出闲款,坐公侵蚀可数百金”。国铨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帮他赔偿,自己的差事后来也给弟弟袭承。经过这番折腾,他染上了重病。林纾闻讯后立刻离开新婚妻子,重返台湾。

此行他与戍卒同乘“伏波轮”,由于途中天气骤变,偌大的船只,在狂风巨浪中颠簸跌撞,竟然像醉汉一般。林纾仰卧在自己的铺位上,看着那吊灯有时往这边倾,有时往那边斜。忽然身子往后—滑,双足朝天,头在床背上碰出一个大疙瘩。甲板上的大炮滚来滚去,时时探头探脑到客舱间,像要滚下去的样子将舱内旅客吓得魂不附体,不时发出惊叫之声。船员四处奔走,想稳住炮位。直到天明,风浪才慢慢平息。

轮船泊岸后,林纾赶紧奔向父亲的蚬子街寓所。次年春天,又护送父亲回到福州。“时犹家横山。屋小,左庑仅能容榻。一几之外,当侧行就榻。先生既以正寝奉父,乃及夫人迁左庑,而侍疾。父疾革,露香稽颡告天,请以身代,不验。越四十日,父卒。先生猝遭悯凶,哀极而病肺,日必咯血,或猛至者,则盈盌矣。”

弟 死 客 乡

此生恐怕最难让林纾相信的是,父亲赴台两日前出生的胞弟秉耀,紧随其父,同样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父亲的去世,还有祖父、祖母的相继亡故,使林家又一次陷入困顿拮据之中。为了“助养家人”,解家中的燃眉之急,尤其是想帮还在立志向学的林纾一把,戊寅(1878)五月初十日,秉耀出走台湾,欲依叔父求馆。

林纾曾经潸然流涕,几次阻止其只身前往。

秉耀私下对母亲说:“阿兄嗜读书,家业未立,儿当远客求资,以竟其志。”后来他乘着阿兄赴试,拜别其母,径自成行。林纾回家后,见母亲脸上有泪容,一问,才知道此事。过了25日,秉耀寄来一信,告诉母亲说:“儿无苦,母善自养。儿旧榻母勿移置。当时时坐卧之,如儿在家时也。”晚上林纾静静地手持书信,怔忪若有所失。

越九月,纾方夜侍宜人坐,从弟华从门外号而入,拜宜人,告耀死。宜人以首抵柱,惨戚至不可以状,炊烟经二日不举。

原来秉耀到台后,林纾师薛则柯“先生命某往依。某病疫,耀日夕侍之。某愈而耀病以死。”死时为九月初五,年才十九。

林纾泣告母亲后,十月“奔耀丧于台阳”。“舟过乾豆江,江绝驶,他船皆手握帆绳令转侧就风,纾舵人大醉,系绳死处。隔江风迅,解系不及,舡几覆。纾仓卒出刀斩绳,帆脱舡得全。”若非林纾机敏,用父亲佩刀一刀砍断帆索,船翻人亡,他的奔丧也就成为虚话一场,兄弟俩便要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到台阳后,林纾叔父热病初愈,手指哆嗦着将秉耀临终遗留给林纾的墨砚交给他。台湾道李某,是林父生前的挚友,主动来慰问林纾,林纾说他“未尝向之乞贷。李招宴,吾终无所求”。

次年(己卯),“华始持耀丧以归”。秉耀的尸骨被安葬在玉尺山麓荔枝林父亲墓旁。薛则柯“先生来吊,大恸而归,明年卒”。

秉耀的遗物除了墨砚,还有一副玉环,是秉耀买了送给母亲的,随遗体一起运回。林母戴在腕上就不脱下,说戴着他,就好像看见耀儿一样。后来,林纾每当侍奉母亲时,总是不由得注视玉环。母亲发觉后,便触景伤情,呼唤着秉耀的名字,泪如雨下。林纾再跟母亲在一起,就不敢看她腕上的环了。

光绪乙酉(1885),进谗陷害林叔的“某事败,刘省三宫保将收之,责官款巨万,某尽产以偿”,最后还有三百金无处筹措,就来找静庵公。“公恻然归,货其金钿及女奴,得金如数授某。某感触前事,至顿首谢公,泫然与之对泣。”同年,林纾因静庵公托付他养育的锦(秉华)与高氏的婚事要办,曾亲自“至台湾请命于叔父”。

次年林叔亡故。“丧至自台湾,先生恸号迎之江干。”前两年(1884),叔婶方氏陪同丈夫回乡扫墓,在林纾送行到江边的时候,曾手指海门说:“那边是瘴乡,我终想归骨故里。”她何曾料想得到,如今却是丈夫的尸骨与自己同归!

这年十月,台湾正式设省。

台湾与林纾

要之,林纾赴台3次肯定是无疑的,至于两次奔丧则还未有确切证据。中柱君坐实为替秉华提亲,颇为确凿。但考虑林纾将父亲护送回乡一事,则其赴台似乎又不止于三数。

除了他的父亲、叔父、婶母、弟弟和他本人以外,林纾的同年好友方家澍、周辛仲等都曾在宝岛留下过他们这样那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有的可能会让林纾终身难忘。

林纾中举后,曾经有台湾某公用重金聘他入幕,被他拒绝了,理由是他的母亲年近六十,儿子如果不在身边,会让她非常难过。

是啊,林家因为生活所迫,两代好多人都在那里奋斗、挣扎,希望有所裨益于家计,又不止一个地在那里咽下生命最后的一息……从中不难看出台湾开发早期,福建开拓者在那块“新开埠”之地付出的重大代价与可贵贡献。其时台湾生存条件的严苛,甚至让林纾叔婶以“瘴乡”视之。

甲午战争之后,与康有为发动的各省举子“公车上书”事件同时发生的还有林纾与高凤岐、寿伯茀等好友屡次三番去御史台上书,抗议日本占我辽阳、割去台湾澎湖诸岛事。这无疑是他对宝岛一往情深的表现。

或许我们可以说,台湾今天的富庶与宜居,离不开林纾与其亲友等无数先人前仆后继大量心血汗水的付出。台湾永远是中国人的台湾,因为她会永远记住那些把血泪挥洒在自己身上的人:林国铨,林国宾,方氏,林纾,林秉耀,秉华……

参考书目

[1]《民国丛书》第四编94、《畏庐文集》等,上海书店,1992。

[2]林薇编:《畏庐小品》,北京出版社,1998。

[3]朱羲胄:《林畏庐先生年谱》,民国丛书第三编,上海书店,1992,第76页。

[4]江中柱:《林纾与台湾》,《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5]曾宪辉:《林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6]朱传誉主编:《林琴南传记资料》,天一出版社,1981。

同类推荐
  • 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作者陈咸宁犹如一位标新立异而又尽显乖张才华的导演,他仿佛洞察读者每一个隐秘的心理需求,趣味盎然、爆料不断又险象环生的历史大戏吊足读者胃口,充分满足读者求真窥隐的欲望。在他的“导演”之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千古留名的巨人褪去了令人敬畏的神圣或恶魔光环,还其本来面目:一个奥地利的小下士(希特勒),一个幻想重建罗马帝国的记者(墨索里尼),一个半生失意的烟鬼政客(丘吉尔),一个格鲁吉亚鞋匠的儿子(斯大林),一个“上厕所都需要人搀扶的国王”(罗斯福)……曝露最全面,剖析最深刻,讲述最勾人,你能读到的最佳二战读本——《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深度撩拨你的兴奋点,邀你一起与真相贴身肉搏。
  • 铁骊

    铁骊

    铁骊,意思是两匹并列的铁黑骏马。东北古国铁骊,是个山林国家。依靠大山和森林生活,多灾多难。那沙经受百般磨难,精通射箭和狩猎。他与两个美丽的姑娘,友谊日深。三人之间,你恩我爱,义深情长。他与那古青梅竹马,诚心相爱。两家为他们定下婚事,那古却成了那沙家的仇人。他与女古从小在一起,艰难中成亲。女儿刚问世,女古便被辽军抢走,那沙苦寻无果。心痛中,那沙与好友伊里,帮助铁骊王走富国强兵之路。十九年一闪即逝,那古和那沙,试图重启爱与情的征途。女古饱经摧残,风烛雨露中回到铁骊。诚实的山里人任凭生命波折,平熄不了心中信标。谁也摆脱不了自己,都在茫然的信奉中煎熬。那沙眼看着那古耗尽心血,眼看着女古苦度人生,眼看着伊里孤家寡人……。前言1、先源(序)2、初难3、不屈4、险途5、情涉6、意外7、情别8、纳新9、试志10、更始11、绝伤12、赴难13、强志14、难舍15、逝归16、非世17、悲世18、苦弃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内容包括:齐国管仲改革、赵武灵王改革、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唐代永贞革新、后周世宗改革、北宋庆历新政等。
  • 幻想新城

    幻想新城

    讲述的拥有超高级游戏1V1格斗攻略技巧的游戏宅不小心穿越了异时空。在一位素不相识的女人委托他保护他的妹妹,然而那个妹妹却是那个异时空里一个国家的国王。而女王因小时候误摔烂世界树的结晶导致破裂碎片飞散世界各地。而这棵树是整个世界的力量来源,在不断的自然灾害下女王的国家也被施加压力沦陷了。从而踏上了收集的旅途。然而。。。。
  • 回首清官

    回首清官

    大宋王朝的绝世清官——包拯。被后人亲切的赞誉为“包青天”
热门推荐
  • 鬼医圣手:天下第一魔妃

    鬼医圣手:天下第一魔妃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医毒双修的杀手,却穿越成花家的废柴小姐,陷害我是吧?银针在手,天下我有。契约神器,驭神兽、练神丹、无底洞精神力,分分钟轰成渣,只要想要,空间宝贝各种各样!誓要创造一段属于她的佳话……
  • 武皇之大陆

    武皇之大陆

    一个少年从一个小村庄走出走向他的强者之路
  • 以诺塔

    以诺塔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总是在旅途上的人。他们寻找符石和被封印的英灵,收集他们的力量想冲击冲天高塔——以诺塔来成神。有些人很早就死了,有些人在成功的边缘。征服以诺塔已经成为了全大陆所有人的梦想。也包括一位年轻的剑士。
  • 无赖老婆恋上傲娇贵公子

    无赖老婆恋上傲娇贵公子

    他是Ligh集团t的创始人,黑白两道通吃,暗地的身份是杀手界的第一把手,拥有用意念可以控制一切的异能,商界的新起之秀,有多重身份的他唯独认不清自己的心。她是娱乐圈红极一时的明星。一次酒宴,他强吻她,嘴唇相贴心脏传来的酥麻感被他忽视,接下暗杀任务,一亿美元杀了她。一年后,他25岁生日的时候,接到一份神秘礼物。
  • 星海圣雄

    星海圣雄

    无限宇宙中,只有三样东西,是任何人也无法夺走的: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藏在心中的梦想,记在脑海里的知识!圣者之道,护佑万物生灵;雄者之途,百战铸就荣耀!
  • 血战混元

    血战混元

    大学毕业的天新,因为女友和他分手,手指苍天而骂,因被晴空之雷劈中,灵魂穿越至上官鸿身上。看上官鸿如何脱胎换骨,血战混元。
  • 家诅荆门

    家诅荆门

    一个来自偏远小镇的少女荆可,一把祖上传下来的青铜匕首,一个神秘的预言诅咒,拉开一幕幕血腥残忍扑朔迷离的剧情,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究竟是怨念还是恐惧,究竟是远古还是人心…一句七星降世族脉尽散的诅咒将她一步步推向血色深渊,一个个离奇的案件让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魂,有没有怨念,那些离奇的死亡事件究竟是怨念杀人还是有人装神弄鬼浑水摸鱼?那些惨死的灵魂究竟去了哪里?那些古老的血案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 只手遮天魔凰世子妃

    只手遮天魔凰世子妃

    三生缘,七魂破,万世轮回,只为迎来真正的自己。父母凭空消失的她被称为煞星,却凭一己之见建造一座商业帝国,冷言:“做煞星也要有做煞星的资格,就看看谁的命更硬”。凭空而来的阴谋到底是毁灭还是指引?孤霜冷傲的她却相遇这世间最耀眼的太阳,是被融化?还是就此打破宿命?她与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鉴鬼奇录

    鉴鬼奇录

    一阵嘤嘤的哭声在耳边缠绕、一个白色身影翩翩地走来、一双若隐若现的红芒在背后闪烁。在这林林种种的诡异事件中,马天明是如何的一一面对和与各种鬼怪斗智斗勇,如何的解开人世间的各种奇闻异事。QQ群喜欢的加入:129382179
  • 断言残

    断言残

    我相信故事没有结束,现实也还在继续叙说着点滴,结局,我并不知道,就像历史永远没有完结;开始,我并不知道,就像人类起源众说纷纭。过程,我只知道点滴,因为我永远不知道有多少参与了这件事,就像看一部电影,你永远不知道它包含了什么,有多少人参与了,有多少人看了,有多少人喜欢与厌恶,将会流传多久,流行多久,有什么细微影响……我只是一个点滴的不完全记述者,并不知道全部。但,我爱他们,我爱我所曾叙述的每一个点滴,因为他们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选择了记叙它,就会为它负责,就要尽我所能把它所经过的、微妙的、动人的瞬间,记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