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求度,做人做事都应该努力向自己伸出援手。当一个人春风得意时,一定不会缺少亲戚朋友。但有朝一日潦倒落魄时,那些原先阿谀奉承的亲朋好友个个都惟恐避之不及,躲得远远的,更有甚者,还落井下石。你一点都不用奇怪,“锦上添花”大家都很热衷,“雪中送炭”则稀如凤毛。人在困厄之中想求人帮忙,实在是很难。
古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可以这样说“求人之难,难于上青天”。
求人帮忙是不容易的。俗话说:“有事求人三分矮。”哪有有事求人还能趾高气扬的道理?你若有事求人,总是要鞠躬哈腰,笑脸赔净、好话说尽,看看能不能得到别人些许的“关爱眼神”。这对有自尊心的人来说,可真是相当难堪的。求别人帮忙,不但要低声下气,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这种滋味确实不太好受。
求别人真的很困难,求自己则容易多了,因为自己跟自己“一切好商量”。
知道求人难,你就应该多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与“知足惜福”的情怀。
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具备“独立”的精神,凡事靠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坚毅地前进;而一个知足惜福的人,则具备“放下”的智慧,他们了解“无欲则刚”的哲理,他们也了解“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真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可以知足惜福、抬头挺胸地过日子。哲人说:“你能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可比起“仰人鼻息”地去求人家好多了。
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回忆小时候求人的酸楚时说:“小时候生活很苦,有一次房东来收房租,妈妈带着幼小的我跪在地上恳求房东宽限几天,不料房东大发雷霆,硬要我们立马搬家。”
他奋斗的原动力就是这一幕幕凄楚心酸的儿时回忆,因他自幼便体会到求人之难,所以他以后便经常告诫自己:“凡事不求人”。艰苦卓绝默默地奋斗,终于让他收获到了人生甘美的果实。
向心内求佛
一缕佛香升起,一个信徒从佛像前爬起,口中还念念有词:“求佛祖保佑,保佑我一生平安吧。”
慧明禅师已经是连续第十天看到这个信徒了,每天庙门一开,他总是第一个进门烧香拜佛,这样虔诚的信徒,慧明还是第一次看到,所以,慧明想点拨他一下。禅师把他叫到自己面前,对信徒说:“你知道什么是佛吗?”
信徒疑惑地问禅师:“请问禅师,什么是佛呢?”
禅师很是为难的望着信徒说:“不可以告诉你,因为即使告诉你了,你也是不会相信啊。”
信徒听后,马上说:“禅师,我是很诚恳地向您请教的,您的话,我怎么会不相信呢?”
禅师点点头说:“那好吧!你既然相信我,你靠过来,让我告诉你!”
接着,禅师把嘴巴贴在信徒的耳朵上,慢慢地对他说:“你就是佛啊!”
信徒不禁有些结巴地说:“我、我就是佛?”
“对啊。”说完,禅师伸出手来,让信徒看到他写在手心的一副对联:“凡人向心外求佛,圣人向心内求佛。”
信徒看了,忽然有所领悟。
禅释生活
真佛在哪里呢?
人不应该舍弃自己内心的灵山,而应该向自我的内心去提炼自性的宝藏。“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你心头”。
为什么求佛的人多,而成就佛身的人少?
是因为人们往往崇拜佛的力量,而不相信自己就具备这样的力量,仰着头看佛,心里却早已经和佛划清了界限。其实,学禅做佛与干其他的事情没有多大的差别,关键在于信心与勇气。
释迦牟尼来到人间说的第一句话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尼虽然是大彻大悟,大智大慧,但他并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你想要什么就能给你什么。他告诉我们“人要怎么收获,就先要怎么栽培。”他不能使一棵梨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要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得要你自己动手。
勇于承担
潭州慧朗禅师最初参访马祖禅师时,马祖禅师问:“你来求什么?”
慧朗禅师说:“参求佛的知见。”
马祖禅师说:“佛已经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慧朗听了,恭敬礼拜。
马祖禅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慧朗回答说:“我从南岳来。”
原来慧朗是从湖南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那儿来的。当时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大振禅风,石头希迁禅师在湖南阐明心要,因此当时学者不是向江西马大师问道,就是向湖南石头和尚请法,来往“江湖”成为一时美谈,“江湖”一语也就延用到现在。
马祖不客气地指示说:“你从南岳来,辜负石头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你去。”
慧朗于是再回到石头禅师那儿,问:“什么东西有禅性?”
石头禅师回答:“蚂蚁、苍蝇有禅性。”
慧朗问:“那么我有没有禅性?”
石头禅师回答:“你没有禅性。”
慧朗禅师满怀疑惑地问:“蚂蚁、苍蝇都有禅性,为什么我没有禅性呢?”
石头禅师说:“因为你不是蚂蚁苍蝇。”
慧朗禅师说:“难道慧朗不如蚂蚁、苍蝇吗?”
石头禅师说:“因为你不肯承担!”
慧朗立刻言下大悟。
禅释生活
慧朗真的不如蚂蚁苍蝇吗?
释迦牟尼在悟道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使是蚂蚁苍蝇也不例外,它们也是有佛性的啊。而慧朗不能肯定自己的修学,四处问道,不了解自己,到处盲冲瞎撞,徒然浪费时间。蚂蚁苍蝇它们尚且不求人,慧朗自己却到处求人,所以石头禅师说他不如蚂蚁苍蝇。说慧朗不肯承担的意思,就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主,切不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
要坚信自己是佛,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
做成一件事,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呢?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都相信“我是第一”,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皮鲁克斯训练自己的推销能力的著名口号是——“我是第一”就是一个人内心最大的原动力。“我是第一”这句话原出于19世纪英国首相本杰明·狄斯雷利,他在谈到自己能力时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决心。在我们攀登事业顶峰的路上,我就是强者。这就需要你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是第一’,这句话你必须每天对自己说。”
无论你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你想攀登的是哪一座高峰,你所眺望的“大远景”又是什么,建议找一件东西,用它来提醒你自己,你是这个大远景里的大人物,提醒你,你就是第一!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拥有一家生意红火的自动洗车店,同时,他还想开一家分店,他的短期目标是要在他所居住的城市中成立自动洗车连锁店,而他最终的目标是要成立一个他所谓的“天上才有的超大型自助洗车企业王国”,诸如此类,他便是在寻求成为第一。在他的衣领上,他戴着一枚四叶幸运草的别针。人们对他说:“这是一个可以为你的事业带来幸运的护身符,对不对?”他笑着回答说:“它跟幸运一点也没关系,我之所以戴着它,是要用它来提醒我,当我达到我的目标时,那会是由于我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幸运之神的厚爱,或者是幸运女神在对我微笑。”
所以,你该对自己说些提神鼓气的话,或者佩戴什么东西来帮助你提醒自己——你就是第一。要经常对自己说那些话,或者随时佩戴着它,让它来提醒你。
《喜爱陶瓷》一书的作者瓦利·奥康纳,曾经描写了这么一个人物,在她的桌上放有一块陶瓷做的饰板,上面写着:“假装你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成为什么。”做任何事都应该保持这样的心态。
迈向更高处
有僧人问:“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景岑禅师一动也不动地望着僧人,好像僧人问的问题有些蠢似的。可是前天师父向僧人说了一首偈,要僧人跨出自性,超越不动心的境界,进入内外真空、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用了“百尺竿头须进步”的譬喻呀!
再进一步,整个人不就会因为踏空而从百尺竿头栽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了吗?
难道是隐喻向虚空的空境更求无沾滞无束缚?
但见师父眉头一动:“朗州山,澧州水。”
僧人栽进了一团迷雾里,郎州澧州,说近不近,说远可远,什么意思呢?
“师父明鉴,弟于愚昧不知您的意思。”
“你不是问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方法吗?”
“是呀!”
“四海五湖皇化里。”
僧人浑身一震,懂了。
在长沙景岑门下学佛多年,常听他传示从南泉普愿门下学来的悟解——平常心是道。道,道,道,道不过在日常一呼一吸之间不执迷,在生活一进一退之中大自在。修道成功了,譬如已到百尺竿头,如果执著种种菩提智慧,转成心机手腕,硬是住在自己的境界里,很快就僵化了。稳坐竿头,一切道法反而成为罪障,不是真正的超越解脱,如同光脚跑石路固然吃力,骑车渡河也未必讨了便宜。悟在该悟的地方,行有解行的法门,普天的朗州山、澧州水,何处行不去?四海五湖十方世界,何处不能自在遨游?原来进步不是用脚走的,而是从心灵的觉悟超脱,走出人生无忧无苦的新境界。
僧人忽然想起石霜庆诸也曾经问过师父同样的问题:“百尺竿头,怎样上得?”
师父的开示更直接:“百尺竿头,有人上得去,就以为自己悟得了,这尚不能算是真正的开悟。真正觉悟的人,必是从百尺竿头顶端更进一步的人——是已经解脱了人间一切有形、无形的束缚,得到真正自由的人!”
禅释生活
“四海五湖皇化里”是什么意思呢?
百尺竿头跨进一步,并非天低吴楚,眼空无物,而是世界统于一自性,映现于自性,正像五湖四海都在皇家教化的势力范围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