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汉武大帝采取儒贤董仲舒的建议之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最终确立儒家的独尊地位。而董仲舒也借此将“大一统”思想完满,突破儒贤界限,踏入儒圣一境。至此,董仲舒成为儒道距远古世纪之后第一位封圣之人,显赫一时。
当然,这封圣封的是儒圣,而非至圣。但是,就是儒圣,其地位也非一般人可比。
儒道,自孔子创立儒家,乃至最终成为至圣,立儒道之后,其后也就五人成就最高,达到儒圣之境,分别是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颜子,这五人都得到了孔子的亲传,并且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儒道,像孟子的“人性本善”,荀子的“人性本恶”等等,如此才得以进阶儒圣之境。
在这五人之下,便是当时名声烜赫一时的“七十二贤”了,这“七十二贤”具是达到了儒贤之境的贤能之人,而后的三千弟子,大多也达到了大儒之境。
由此可见,当时的儒家何等可怖,势力之大无可想象。
而到了东汉桓帝时期,儒家的势力已经深深的影响着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的方方面面,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了完全控制的地步,比如人才选拔等等。
就拿西汉朝的“察举制”来说。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西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地球)的世袭制和从后代隋唐(地球)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而到了东汉,百姓想要出仕为官,就需要官员的推荐,而推荐的前提条件就是“孝廉”,也就是西汉时期的“察举制”中的一个项目,谓之“举孝廉”,这正是儒家所主导的。
第二个,想要出仕,同样需要名声,没有一个好的名声,一切都是空谈,“孝廉”就是一种名声,获得高层官员认可的名声,不然何来“举孝廉”一说。
所以,林洛在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之后,就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规划了。
首先,需要名声,而“孝廉”是增加名声的方法之一,林洛想到的另外一个可以增加名声的方法就是士子的名声。虽说林洛是一少族长,但是声名仅限于一郡之地。
所以,林洛一开始的打算便是从儒家下手,所以林洛就向林风提出一个“习儒”的请求。
其次,游走天下,招揽“名士”。如今东汉末世,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当然,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人才最重要。所以,林洛打算有了名声之后就游学天下,司机招揽人才。
最后,获得一块根据地。在这个时代,要想参与到即将开始的涿鹿天下的大潮中,就需要一块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发展自己的领地,静候“天变”,等待时机的到来。
......
如今,距离林洛习儒的时日已然过了三个月的时间。
同乡的举人儒道先生在教授林洛一个星期之后便发觉已无可教之处,便向林风告辞离去,对于林风的挽留招待是辞绝不受。
“还是早点离开的好,你家那位小妖孽我是教不了什么了。”心思在那位同乡举人心中流转,“要是被其他同举之人知道自己仅能教授一个孩童一星期之久,那到时脸面可就丢大发了,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在林风为林洛请来了第一位进士级别的儒生后,不过一月,那位进士级别的先生就到前厅向林风辞行了。
林风连忙问为什么。
那进士苦笑的说道:“令郎天资聪颖,在下才疏学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授令郎了,还请侯爷另请高明吧。”
林风以为林洛做了什么事让这位进士级别的儒士生气了,想要就此离开。
于是脸色一沉,说道:“是不是我儿有什么地方冒犯了你,还望先生海涵。只是希望先生别再说辞行这两个字了,倘若是那个小兔崽子再不听话,随你怎么处罚都行,不用在乎本侯,只希望先生能够教授我儿。”
听到林风说的话,先生这才明白林风是会错意了,连忙说道:“侯爷,令郎确实天资聪颖,并非是有什么地方冒犯了我,而是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
林风有些狐疑地说道:“真的?”
“是真的,侯爷。小少爷已经将我所教的全都学会了,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教小少爷的了。”那位进士看了看满眼疑惑之色的林风,笑着说道。
“那先生走了之后那小儿怎么办,先生已经是本县最有名的进士了。本侯还是希望先生可以继续留下来教导小儿。”
“侯爷放心,在下已经请了一位郡里面国士级别的好友前来教导令公子了。所以,侯爷不用担心在下的离去而没有人教导小族长。”
“那先生不如再盘桓几日,等那位先生来了再行离去,不知可否?”林风出口挽留道。
“不了,侯爷,谢谢侯爷的抬爱。我家中有事需要我亲自去解决,而且我在信中都已经和我的好友说好了,族长不用担心我的离去会给小族长留下什么不好的影响,而且我那位好友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少则一人,多则三日,三日内必到。”说完这句话儒士心里也是一阵不舒服,虽然只是一个借口,但是也有些不好意思,想我堂堂进士级别的儒生竟然连一个小孩子都教不了,说出去都丢脸,若是等我好友来了再走,那我就真的是丢脸丢到家了。同时,这位先生心中也是有了决定,要好好在深入研究儒家经典了。
“那就好,那就好。那就让本侯送先生一程吧。”林风听到这里,也是高兴了,有了更好的先生来教导林洛,林风也是放下心来了。
随后林风就将那位先生送出侯府去了。
第三日,果真来了一位儒生,还真的是国士级别的儒道先生。
说到这儒家的等级,就不得不详细说一下了。
国士,只是一种儒家的一种等级分位。儒家三位九等,分别是童生,儒士(秀才),举人,进士,国士,翰林,大儒,儒贤,儒圣。童生,指的是初习入学的儒生;儒士,又称秀才,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对儒家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的儒生了;进士,所谓进士及第,就是说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了。前三分位,童生,儒士(秀才)和举人,是习儒的初级阶段,所有在这一分位的儒生统称为学生;中三分位,进士,国士,翰林,可以在一州内任职,造福一方百姓,所有在这一分位的儒生统称为先生;后三分位,大儒,儒贤,儒圣,可以在朝堂内任职,成为三公九卿一流的高层官员,所有这一分位的儒生统称为儒师。而只有传说中的至圣,才可以称之为圣,像后一分位中的儒圣,虽带有一个“圣”字,但是并不是真正的圣人,所以儒圣这一等级的人又可以称之为“伪圣”或者“半圣”。
国士级别的先生来了之后,也没有和林风这位侯爷多交流,就直接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教导小少爷林洛。
林风见他如此,也是乐的清闲。
然而不到五个月,那位国士级别的先生也来向林风辞行了。
和前一位先生的说辞是一模一样。当然,也保证了再过几天会有大儒前来教导小族长。
有了上一位先生的经验,林风也就同意了国士级别的先生离去了。
同时,林风心里有些诧异,难道真如他们所说,我儿真的是天资聪颖?琢磨着要去好好考校一番林洛。
如此,两位先生的先后离去,使得林洛“儒道天才”之名在幽州广为传颂,声明大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