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神五”飞天前,翟志刚与一起入选首飞梯队的杨利伟、聂海胜,三人一直在酒泉发射中心接受最后的训练和同样的飞行准备。直到飞行前的五小时,上级根据最后临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确定由杨利伟担负起“中国第一太空人”的任务。此后,翟志刚和聂海胜曾陪着即将出征的杨利伟在媒体面前亮相,做出征前的汇报。
虽然最终没有与“神舟五号”一起翱翔太空,但是作为备选宇航员,翟志刚、聂海胜两人以愉快的心情地一直将杨利伟送到“神五”舱口、协助其完成最后的升空准备,当所有镜头灯光都对准杨利伟时,翟志刚、杨利伟一直微笑着向人群挥手。“当时为杨利伟捏一把汗,并没有想‘他上了,我没能上’。”翟志刚这样回忆当时的感受。
时隔两年,即2005年“神舟六号”升空时,始终没有放弃“飞天”的梦想的翟志刚再次准备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冲锋陷阵——他又一次站在创造历史的边缘,也再次成为热门人选。令人觉得可惜的是,他再次与“飞天”的机会失之交臂。然而,面对再次的失败,翟志刚却心态非常平和。他说:“就是再‘备份’一次,也一样光荣。我没有失落感,因为我们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不像体育比赛几分钟之内就进行完。在这个选拔过程中,长期的训练过程就是一个选拔的过程,日常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毕竟这个任务太特殊了。”
也有人问翟志刚:“距离那么近,却没有得到,会不会觉得惋惜?”他说:“就是因为太近了,所以跟着一样光荣。”他接着说道。谁执行任务都与自己去执行任务是一样的,“只要我刻苦地投入训练,尽力了,就无怨无悔”。
翟志刚为了自己的梦想,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极限,黄天不负苦心人。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第三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后,最终登上飞向太空的“神舟”。“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刚刚返回到地面,昨天,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2008年11月7日,翟志刚同志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并由胡锦涛为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荣誉得来不易,《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正是前两次的磨练,翟志刚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能在太空行走的人,第一个走的最快的人。从此之后,翟志刚的名字和形象由永远地在他的家长龙江的历史上闪耀,永远在中国人“撼天”的征程中为我们所铭记。
曾经只是国家空军中的一名普通的一级飞行员,曾经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及“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乘组梯队,但以失败而终的翟志刚,却在2008年9月27日,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而他也成了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翟志刚,在浩渺的深空美景映衬下,手持鲜艳五星红旗,身穿“飞天”舱外航天服,向全球亿万观众轻松挥手……历史凝固了这一瞬间,全世界的人们这一刻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地方。翟志刚成功了,翟志刚出名了。其实,在这一刻,翟志刚的心情和13亿中国同胞的心情一样,有两个字形容:激动。而他的这一挥手之间,是奋斗了10年的结果。
成功来之不易,可以说是一路坎坷,几经周折。发射“神五”时,他落选了;发射“神六”时,他又落选了,他是14个宇航员中唯一一个3次入选飞天梯队的宇航员。“不抛弃,不放弃”,2008年的秋天,42岁的翟志刚终于“一飞冲天”,实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飞天”梦想。那么,翟志刚为何最终脱颖而出?
成功是有诀窍,而翟志刚成功的诀窍则是刻苦训练、充分准备、耐心等待。
翟志刚深知:“被选定执行飞天任务的宇航员,肯定是优中选优,首先考虑各方面条件最优者”。因而,10年来,他一直在专心训练,心无旁骛,不管是否被选中,都毫不松懈地学习理论,掌握技术,熟悉操作指令,争取最优。
为了适应长时间失重条件下的适应能力,翟志刚在地面进行卧床,进行5天的卧床训练,这5天的卧床训练是完全头不能离床板,而且床调成负6度角度,不能枕枕头,进食、饮水、大小便都有专门人伺候,这5天应该说能够卧下来,一般人都能卧5天,但是,在卧床的这5天,不只是单纯的卧床而已,还有专门的人士在监视他的生理数据,掌握他在这5天内的生理数据,如调节成什么状态,身体状态是什么样,而这是从医学角度上来考察一个航天员的升天资格。翟志刚说:“总体感觉非常地不舒服,尤其第二天、第三天这两天最不舒服,躺一天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到了第二天就腰算背痛了,到了第三天疼的就有点过了,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进入一种平台状态了,感觉就不是很明显了。”
从“神五”到“神六”,虽然他两次都与飞天失之交臂,被称为“航天员总教头”的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这样评价翟志刚:“每次落选都不会把失意写在脸上,但他以后的训练会更刻苦,就像是憋着一股劲。”这样,他的技术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全面,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地走向他的奋斗目标。
在刻苦训练的同时,做好全面充分的精心准备非常必要。其中包括精神意志准备,心理健康准备,身体素质准备,协作意识准备。翟志刚说:“在训练的过程中,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都有每一天测试的内容,如,进行脑血流测试,进行潜听功能测试,进行心理访谈、心理评价,还要进行体能的测试……这些需要你时刻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一项不及格都能威胁到入选资格。”
针对这些,每一项,翟志刚都非常认真、一丝不苟。通过一次又一次自我挑战,极限的突破,意志的磨砺,翟志刚终于在第三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后,登上了飞向太空的“神舟”,并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航天员系统副总师黄伟芬说:“翟志刚操作能力突出,心理素质好,尤其是情绪稳定性和危机处理能力很强。”
具备了过硬的技术、充分的准备不一定不能成功,这需要机遇,即要耐心地等待机遇。机遇最垂青有准备的人,就像翟志刚一样,他为了抓住“飞天”这一机遇,足足耐心等待了10年。10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作为候补队员,亲眼目送自己的队友飞向太空,但是,他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精益求精地训练,孜孜不倦地学习,有条不紊地准备……终于,他盼望已久的机会被他等来了,而他有了以前的精心准备,轻易地就抓住了得来不易的机会,进而大显身手。前航天英雄杨利伟说:“在‘神七‘出舱任务中,他(翟志刚)的表现堪称完美。如果一定要打分的话,我给他打100分。”
刻苦训练、充分准备以及耐心等待不仅是翟志刚的成功法则,纵观古今中外,凡是获得成功的杰出人物,不论是航天员、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还是政治家、军事家、文体明星……他们大都经历这三个基本环节——刻苦训练,充分准备,耐心等待,才脱颖而出,进而一飞冲天。翟志刚在宇航中心的刻苦学习训练,如同苏秦的悬梁刺股,王羲之的笔冢墨池,奠定了知识、技术,成了成功的保障;翟志刚事无巨细地充分准备,如同诸葛亮在卧龙岗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从水里到岸上,使身心得到了全面的打磨,进而使成功者素质超众,胜券在握;翟志刚耐心等待,如同楚庄王的“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磨练了意志,积蓄了能量,待时机成熟,便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10.英姿飒爽的翱翔高手景海鹏
2008年9月20日,人们水泄不通地聚集在山西运城市的一个普通小乡村杨家卓村,因为村头村尾到处传着喜讯——老景家的大小子立刻就乘着“神七”飞天了。而“大小子”则是“神七”三名航天员之一的景海鹏。
景海鹏兄妹三人的学费是依靠父亲景靠喜编笤帚而“编”出来的。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运动,父亲的腰越来越弓。
曾在杨家卓村,景家是屈指可数的外姓户,位于村子西头的第一条巷子。也许是巧合的缘故,在即将飞天的景海鹏老家的红色大门上方,刻着一块石匾,而石匾上却用行书清晰地写着“凌云”二字。
在景家的院子里,一共有三排房子。东侧是三间破旧的土坯平房,西侧是两间极其普通的砖土房,紧挨着大门的北侧则是两间独立的砖瓦房,而景海鹏曾住在一间土坯平房中。对此,其弟弟景海龙这样回忆到:过去家里的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仅仅只有东侧的三间土坯平房,当自己结婚的时候,才盖起西侧的两间砖土房,为自己做新房用;当景海鹏结婚的时候,父亲又亲自动手盖起北侧的两间砖瓦房,作为哥哥回家时的新房。
他的父亲景靠喜既是一位话语不多的老人,又是当地的秀才。“父亲的腰完全是累弯的。”每当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刹那间,景海鹏就会禁不住有些呜咽。景靠喜的手比较巧,既会编笤帚,又能编扫把。每当秋季高粱成熟的时候,他便会拉着平板车,不远千里地前往别的乡镇拉一些高粱穗回家,一来一回便是一天一夜。回到家中,他就急急忙忙地坐在西屋的小房间中猫着腰扎笤帚,一扎就是一个通宵。
“一个笤帚的成本不到一毛钱吧,拉到市里就能卖三四毛钱。”景靠喜每天能够编制十余个,每当凑够100个,他就到城里大街小巷地喊卖。然而,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一厘。每当笤帚卖不掉的时候,一天之内,他便舍不得吃一顿饭。景海鹏的表哥杨海泉曾这样说道:“我舅和舅妈把所有的收入都供孩子上学了。”
由于体恤父亲的辛苦与不易,景海鹏在学习方面尤为刻苦。同村的杨忠莲老人曾是景海鹏小学时期的老师,对于小海鹏的学习状况,她总是这样称赞道:“海鹏是一个好用功的娃,从小就是副班长,一看就知道将来定有出息。”母亲王珍珍也说道:“一旦回到家中,海鹏就翻开课本,让他干点啥,他总是利利索索地干完之后就回去看书,不像他的弟弟那样整天只知道在外面玩。”
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景海鹏果然不负众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山西省的一所重点中学——解州中学。
虽然已考入重点高中,但父母却不愿意使其到解州中学读书。原因十分简单,解州中学距离他家约有70里,倘若景海鹏到解州中学学习,无疑就要住校,而以景家的条件,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他在学校的一切伙食费用;倘若他在离家较近的安邑中学就读,景海鹏每天不但不需任何伙食费用,反而还可自带饭菜。
景海鹏时常这样说道:“我的骨子里有一股倔强,认准的事情就非做不可。”在报到的那天,父母均前往地里干活,而他却二话不说,独自背起行李,步行70多里地来到解州中学。跨进解州中学的门槛之后,懂事的景海鹏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的伙食费。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他的伙食均是自带的馒头、咸菜加学校的热水。
卫领超老师曾是教过景海鹏三年的化学老师,他曾这样说道:“虽然景海鹏来自农村,化学基础较为薄弱,但进入解州中学以后,每次上化学课,他都十分重视,上课时从没有见其开过小差。即使在晚自习时期,他也总要把教材与作业中不清楚的地方逐一弄懂为止。”在高中时期,景海鹏每年均可获得学校为优秀学生设立的奖学金。
在解州中学读高三的时候,景海鹏毅然报考了飞行员。在不经意的一天,正在紧张备战高考的景海鹏从同学那里得知,保定航校要进城招一批飞行员。景海鹏立刻向班主任请假,说自己要去参加体检报考空军飞行员。对此,班主任坚决表示不同意,毕竟一直以来,景海鹏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完全可以在高考中考考取重点大学,因此,她再三对其叮嘱不准去,专心致志地备战高考。
然而,景海鹏又一次“倔强”起来。第二天一大早,他便与班上的其他同学相伴前往参加体检,而整个过程班主任却全然不知,家里人也皆不知晓。后来,又经过几次严格选拔,景海鹏终于成为当年仅有的三名合格者之一。
每当忆起它的时候,母亲王珍珍就会说道:“那天我和他爸爸正在棉花地里干农活,突然看到一个带黑墨镜的人朝我们招手,自己好不容易才认出是海鹏,心里还不断地埋怨,他不好好在学校学习,带个墨镜回家干什么……”后来,当景海鹏跑到地里将自己被录取为飞行员的消息告知其父母后,他们顿时才恍然大悟到:那副黑墨镜是其参加完体检最后一项散瞳后,医院为保护体检者的视力而发给他们的。
“在此以前,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他报考的事情。”他的父亲一高兴,便扛着锄头说道:“走,回家去。”这时,母亲王珍珍也由衷地说道:“海鹏成为飞行员后,我的心里真是高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景海鹏来说,其窘迫的家庭环境,却在无形中赋予着他特殊的成长经历,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的经历不仅磨砺出他超强的韧性,还铸就出他不断攀高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