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生命中的不幸
世间事,如果一切顺顺利利、悉如我意,按照我们当初的计划与预期发展的话,人生该有多好;世间事,如果一切平平稳稳、“一加一等于二”,能够要怎么栽就必定有怎么收的话,人生该有多么惬意。然而,偏偏事与愿违,世间事就是多了这么一分冥冥中无可抗拒的神奇,使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世间事就是多了这么一分冥冥中无可避免的外界主导力量,使我们永远无法全然地掌握,而必须面对千变万化的“不可预知”。
这股冥冥的力量,有人叫它“天意”、有人叫它“命运”,无论怎么称呼,它就是无所不在、如影随形地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的左右。如果,它幸运地引领我们进入了成功、快乐,我们却总是一相情愿地认定成功、快乐都是因为“自我”的卓越与努力,而全然忽视了“它”的存在;然而,如果一旦它不幸地将我们带入了悲伤、失意,我们却总是一意孤行地认定失意、悲伤都是因为“它”的作祟,而完全忽视了“自我”的虚心检讨与坦然面对。
“天意”与“命运”也许经常不是称心如意地完全符合我们的希望,但是,它背后所代表的真意与仁慈,只有我们在虔敬恭谨的谦卑下才能真正品味出它的芳香。
达伦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她在母亲含辛茹苦、百般呵护之下,总算不愧慈恩地在工作事业上崭露头角而成为人人夸赞的人。她事母至孝,这些年来一切顺遂如意,唯一美中不足的竟是至爱的母亲因为年老力衰而得了时下仍旧让人束手无策的“帕金森老年痴呆症”。
无法自己照顾生活还是小事,有的时候,仿佛恶魔附身似的,一向温驯善良的母亲也会变得焦躁不安、念念有词,惶然不知地做出许多令人惊吓的举动。有一回,居然还因为达伦公事忙碌才两周没来探望她,就歇斯底里地呼天抢地、寻死寻活,一个劲儿地将头撞向墙壁以致浑身鲜血淋漓。
达伦从不抱怨,她以最大的关怀和无限的爱心安慰她、照料她,不曾片刻丧失对她的耐心和关心。她知道,如果这是“天意”,不过是让她约略以现在些许的折磨稍事感受母亲多年不为外人所知的辛劳,如果这是“命运”,不过只是她为人子者当尽的唯一可行之道。
达伦一心虔诚祈祷,只要母亲能够恢复当年的风采,再大的代价他也愿意付出;达伦诚挚地恳求,只要能够永远陪伴在她的身边,即使是他人认为疯癫无理的老人,也将永远是她心目中最为美丽的母亲。
仿佛宿命般,母亲最后仍旧是在一天饭后的散步中了无意识地由六楼跌下,痛苦地结束了她坎坷的生命。达伦痛不欲生,在一场和神父的谈话中,她毫不保留地大声宣泄了她最为愤慨的抱怨—
“她是那么仁慈,她是那么善良,如果这是‘天意’,那么‘天意’根本就是不公。”神父却以极其平淡沉稳的口吻对她说:“孩子,‘天意’不是能从外表了解它内所蕴涵的真正含义。若不是亲眼看到母亲经历过这么多生活的苦痛,我们怎能了解春晖慈爱,若不是亲眼看到母亲经历过这么多的病痛的折磨,我们又怎么能再度感受永远需要母爱常相照拂的心底真情……”
“我是多么虔诚地祈求天主的眷怜,忠心地信守仁慈、孝敬和它所有的诫命,但求我的母亲能再享受些快乐的生活,但是偏偏它却狠心得连这么一点卑微的心愿都不能满足我们。如果这是‘命运’,那么‘命运’根本就是不义。”神父却以极其平淡沉稳的口吻对她说:“孩子,‘命运’绝不能从外表了解它所要传达的信息。它完全看到了你的义行,不过只是仁慈地完全结束了母亲病痛的折磨,欢欣地希望给你一个崭新快乐的新生活……”
如何获得长久的永恒
和谐是一切效率、美好和幸福的秘密所在,并且,和谐能使我们自己和上帝保持一致。和谐意味着一切心理功能的绝对健康。沉着、安定、和蔼与好的脾气,往往能使我们的整个神经系统、我们所有的身体器官与新陈代谢过程保持协调,这种和谐往往因摩擦冲突而受到破坏。
人类的身体像一部无线电报机。根据它思想和理念的性质,它不断地发出平和、力量、和谐或混乱的信息。这些信息以光速飞向四面八方,这些信息往往也能找到它们自己的知音。
一个处于永恒和谐之中的心灵平静的人是不可能有任何灾难的,他也不可能恐惧灾难,因为他知道自己处于上帝那双充满爱意的大手的庇护下,因此,什么也不可能伤害到他。因为他是按照永恒的真理立身、行事、处世的。这样一个极其平静的心灵宛如深海之中岿然不动的一座巨大冰山。它嘲笑洋面上击打它身侧的汹涌波涛和狂风暴雨。这些汹涌的怒涛和狂风暴雨甚至连使它产生恐惧也不能,因为它处于深海之中的巨大冰块是平衡的,这种平衡能使它平静地、不受阻碍地稳稳漂流。
很奇怪,许多在其他一些事情上非常精明的人,在保持自身和谐这一重大精神事务上却往往非常短视、无知和愚蠢。许多白天历经疲倦和失调的上班族到了晚上发现自己简直完全累垮了。这种人如果在早上上班之前舍得花一点儿时间好好地调整自己,那他们就会事半功倍,他们回家时就会依然精神焕发。
如果一个早上去上班的人感到与每一个人都不一致、都不协调,如果他对生活,特别是对那些他必须应付的人和事存在一种抵触心态的话,他是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因为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白白浪费掉了。
从没有试着去调整自己的人不可能意识到,早晨上班之前好好地调整自己会带来巨大的好处。一个纽约的生意人最近告诉我,每天早晨在使自己的精神、思想和世界保持极好的协调之前,他是不会允许自己去上班的。如果他感到自己有点儿忌妒他人或是内心不安,如果他感到自己有些自私和不公正,如果他不能正确对待他的合作伙伴或雇员,他就绝不去上班,直到他保持协调,直到他的思想清除了任何形式的混乱。他说,如果在早晨去上班时自己对待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正确心态,那他的整个一天都会过得很轻松、很惬意。他还说,过去凡是在心态混乱时去上班,他都不可能有像心态和谐时那样好的效果,他容易使周围的人不快,更不要说自己的疲惫不堪了。
许多人之所以过着一种忧郁、贫乏的生活,其原因之一便是他们不能从那些使自己精神失调、恼怒、痛苦和担忧的事情中超越出来,因而他们无法使自己的精神获得和谐。
从大自然中获取幸福
一位年长的旅行者曾经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在去美国西部的旅行途中,他恰好坐在一位年迈的妇人旁边,这位老妇人时不时地从敞开的窗户中探出身去,从一个瓶子中把一些粗大的“盐粒”撒在路上—至少在他看来是如此。当她撒完了一个瓶子之后,又从手提包里把瓶子灌满,接着继续撒。
听他讲述这一经历的一个朋友认识这位老妇人,并告诉他,这位老妇人极其喜欢鲜花,并且一贯遵循一个信念:“请在你旅途所经之处撒播鲜花的种子,因为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在同样的路上再次旅行。”通过在自己的旅途中撒播鲜花的种子,这位老妇人大大地增添了原野的美丽。正是由于她热爱美、传播美,使得许多道路两侧鲜花缤纷,生机盎然,令寂寞的旅人耳目一新。
如果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都能够像这位老妇人一样热爱美并传播美的种子,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天堂啊!
的确,到乡间的一次旅行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它可以把美带进我们的生活,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在大多数人身上完全未被开发,处于混沌的睡眠状态。对那些懂得并欣赏美的人来说,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而精美、弥漫着优雅和魅力的宫殿。横展在我们面前的大自然,是这样庄严、美丽、可爱,这里有轻风在驰骋,有泉流在激溅,有鸟儿在鸣啼,风的微吟、雨的低唱、虫的轻叫、水的轻诉,显得是那么抑扬顿挫、长短疾徐,再加上夕阳的霞光,花儿的芬芳,高山的宏伟,彩虹的艳丽,空气的清爽,构成了足以让天使陶醉的画面,而置身于其中的我们,又怎能不像喝了醇酒一般呢?但是,这种美丽和恬静是无法靠金钱来换取的;只有那些与大自然的脉搏一起跳动,与充满了温情和爱的大自然相吻合的人们,才能真正地发现它们,欣赏它们,并拥有它们。
你是否曾经感受到了大自然所蕴涵的美的神奇力量?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就是丧失了生活中最深沉的一种幸福。我曾经有过一次横穿大峡谷的经历,坐在一辆公共马车上,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百英里,我是如此筋疲力尽、腰酸背痛,甚至我都觉得无法再支撑着熬过离目的地还有十英里的路程。但是,当我偶然从山顶往下注视时,我看到了著名的大峡谷瀑布和周围绝佳的风景,而此时,太阳正破云而出,金色的光芒照耀大地,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空前绝后、摄人心魄的画面,我身上的每一点疲劳、困顿和酸痛,都立刻被驱散得无影无踪。我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的浩瀚恢弘和空旷豁朗之中。这种美是我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也是我永生难忘的。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心中是那么平和宁静,而喜悦的泪水则在不知不觉中溢满了眼眶。
当我们的心灵驰骋于绿色无垠的原野,徜徉于翠竹掩映的溪畔时,我们肯定不会怀疑造物主是在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和爱好来制造人类的,想必造物主是希望人类跟大自然一样美丽。
让心灵制造美丽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外表更美的话,我们必须首先美化自己的心灵,因为我们内心的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动机都会清晰而微妙地反映在我们的脸上,决定着它的丑陋或美丽。内心的不和谐将歪曲世上最美的容颜,使其黯然失色。
莎士比亚说过:“上帝给了你一张面孔,而你自己却另造了一张。”我们的心灵可以随意地制造美丽或丑陋。
对最高形式的美来说,温柔、高贵的性情无疑是最不可缺的,它可以令最平凡的面孔焕发光彩。相反,暴戾的性情、恶劣的脾气和忌妒的心理,会毁坏世界上最美丽的容颜,使得它丑陋无比。毕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与优雅可爱的个性产生的美相媲美。无论是化妆、按摩,还是药品,都无法改变和遮掩由错误的思维习惯所导致的偏见、自私、忌妒、焦虑以及精神上的摇摆不定反映在脸上的痕迹。
美产生于内在的心灵。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培养一种优雅宽宏的精神状态,那么不仅他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具备一种艺术美,他的体魄同样是健美的。因为内在的美会使外在的美越发耀眼生辉,光彩逼人。在他身上,的确会焕发出迷人的优雅和魅力,这种精神上的美甚至要胜过单纯的形体美。
我们都曾经看到,即便是容貌极其平平的女士,由于其迷人的个性魅力,照样给我们留下了非同凡响的美丽印象。通过外表展示的美好的心灵反过来又影响着我们对形体的看法,在我们的眼里,它仿佛也变得婀娜多姿了。
安托尼·贝利尔说得非常对:“在这世界上没有丑陋的女人,只有不知道怎样使自己显得美丽的女人。”
正是那种热忱慷慨的随时准备帮助他人的心态,以及在任何地方撒播阳光和欢乐的美好心愿,构成了所有真正的个性美的基础,并使得我们永远神采焕发、美丽动人。渴望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并付出相应的努力,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而且,既然外表只是内在的一种反映,是思维的习惯和通常的心态在身体上的展现,那么我们的面孔、我们待人接物的态度、我们的一举一动就必须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相吻合,并变得更加温柔和富于魅力。如果你的脑海中时时拥有美好的思想和善良的愿望,那么无论你到任何一个角落,你都会给人留下优美和谐的印象,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长相是多么普通或是你的身体有什么缺陷。
我们都仰慕绝代风华的面庞和绰约丰盈的身姿,但是,我们更热爱在崇高的心灵映衬之下的面容。我们之所以爱它,是因为它预示着我们有可能成为完美的人,它代表着造物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激起我们的爱和仰慕的并不是最亲密的朋友的外表,而是他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唤起的对友情的追忆和向往。最崇高的美并不是一种实际的存在,它是一种理想,一种隐约可见的追求,一种体现在某个具体人物或具体事物上的美好品性,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
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更加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这种对最高层次的美的追求绝非没有意义。
不与他人攀比
我们总是觉得,别人比我们快活,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即使那些处于权力巅峰者,也都有各自的苦恼。在一般人看来,国王、总统、首相似乎是权力和财富的化身,他们可以尽情享乐,为所欲为。像沙皇彼得一世那样,可任意到叶卡捷琳娜美女云集的宫院开怀取乐;像阿拔斯国王哈伦·拉希德那样,高兴时可用黄金制造碟子,用宝石饰缀帷帐。
事实上,炫目的权力、豪华与奢侈,不过是高居权力巅峰者生活的表面,首先爬上“宝座”,从默默无闻到众星拱月,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坎坷的复杂过程。当人们谈到这些登峰造极的人物时,大概不会想到,恩克鲁玛担任加纳元首前曾经在一家公司轮船上洗瓶罐的情形;不会想到希特勒25岁时发出“忧愁和贫困是我的女友,无尽的饥馑是我的同伴”的哀怨。
另外,位高者有位高者的苦恼。世间万事,多是苦乐相济、幸福与烦恼并存的,站在权力金字塔上也并非处处如意。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受制于宫廷礼仪,连恋爱自由都没有,落得终身未嫁,哑巴吃黄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短短几个月光景,便发现:“一个人当了总统就好像骑上了老虎背,他必须一直骑下去,不然就会被老虎吃掉。”
阿登纳70岁坐上联邦德国总理这把交椅时,深感局促不安,他在第一次公开发表讲话时,心情紧张得像揣着只活兔子。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传记作者莱格道出了苏加诺的苦衷。他说:苏加诺所真正希望得到的、倘若他能如愿以偿的话,就是这样一个职位,既可发挥领导作用而又不限于日常政府事务。可苏加诺始终未能如愿。
英迪拉·甘地在寓所里尽管每天可以接见官员和其他求见者,但此人时常怅叹:“搞政治这一行寂寞孤独。”
在君主制国家里,巴列维国王难得有点“平易近人”,他抱怨:“伊朗古老悠久的帝制传统易使国王产生孤独感。虽然人们可以较多地与我接近,我也不像父王那样严厉,可是王位本身自然而然使我与人们间隔着一条鸿沟……我喜欢像别的元首那样独自做出决定,可这样孤寂感就会更加强烈。”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政绩不算太差,但可恶的新闻界老跟他过不去,故意把他描绘成“一个乡巴佬”。这使他倍感羞辱和委屈,对新闻界又怕又恨,以至于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孟席斯不得不哄小孩似的安慰他:“不必对新闻界耿耿于怀,人民没选他们做事,人民选的是你,他们说话代表他们自己,而你说话代表人民。”
俄皇伊丽莎白就位后一直担惊受怕,恐遭人暗算。她每天都要更换房间睡觉,最后干脆找来一个能彻夜不眠的人坐在自己身边,才能安心入睡。
列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想说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恼,平凡人拥有的那份宁静也许恰恰是帝王将相所求之不得的。所以只要你真心觉得自己比国王还快活,那么你就的确会如此。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有这样一则法国笑话:维克多兴冲冲地从文化宫走出来,一位朋友问他:
“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我今天玩得很好,”维克多回答,“我打了网球,下了象棋。既赢了象棋冠军,又赢了网球冠军。”“你打网球、下象棋都很在行吗?”
“我和网球冠军一起下象棋,赢了他,后来,我又和象棋冠军一起打网球,我也赢了。”
维克多的言行自然引人发笑,但在大笑之余,我们是否也能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全才是没有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既不能专门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也不应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所谓“境由心造”。如果你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善于比较,你就会常常生活在愉快惬意之中。
让生命奏出和谐音符
在他的提琴完全定弦之前,大音乐家奥尔·布尔是不会在公众面前演奏的。在表演期间,如果一根弦松了一点儿,即使这种不和谐只有他一个人注意到了,他也必定会在继续演奏之前为他的提琴定弦,他可不管这需要多长时间,他也不管他的听众是如何骚动不安。而一个蹩脚一些的音乐人是不可能这么精益求精的。他可能会对自己说:“即使一根弦松一点儿也无关紧要,我将弹完这支曲子。除了我自己,没有人会察觉出来的。”
一些伟大的音乐家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演奏一件失调的乐器,或是与那些没有好声调的人一起演唱,更能迅速地破坏听觉的敏感性,更能迅速地降低一个人的乐感和音乐水准的了。一旦这样做以后,他就不会潜心地去区分音调的各种细微差异了,他就会很快地去模仿和附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样,他的耳朵就会失灵。要不了多久,这位歌手就会形成一种唱歌走调的习惯。在人生这支大交响乐中,你使用的是哪种专门的乐器,无论它是提琴、钢琴,还是你在文学、法律、医学或任何其他职业中表现的思想、才能,这些都无关宏旨,但是,在没有使这些“乐器”定调的情况下,你不能在你的听众—世人面前开始演奏你的人生交响乐。无论你干什么事情,都不要玩得走样,都不要唱得走调或工作失调。更不要让你失调的乐器弄坏了耳朵和鉴赏力。即使是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帕代莱夫斯基那样的人,也不可能在一架失调的钢琴上奏出和谐、精妙的乐章。
心理失调对工作质量来说是致命的。这些极具毁灭性的情感,比如担忧、焦虑、仇恨、忌妒、愤怒、贪婪、自私等,都是工作效率的致命敌人。一个人受任何这些情感的困扰时,他就不可能将他的工作做得最好,这就好像具有精密机械装置的一块手表,如果其轴承发生摩擦就会走不准一样。而要使这块表走得很准,那就必须精心地调整它。每一个齿轮、每一个轮牙、每根轴承、每一根石英轴承都必须运转良好,因为任何一个缺陷,任何一个麻烦,任何地方出现了摩擦,都将无法使手表走得很准时。人体这架机器要比最精密的手表精密得多。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人这架机器也需要调整,也需要保持非常和谐的状态,正如在演出开始以前需要将提琴调好一样。
你是否见过洗衣店里的转筒洗衣机?它刚开始旋转时,声音极为颤抖,似乎它要变得粉碎一般,但是,渐渐地,随着转速的加快,它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小,当它的转速达到最快时,这架机器的声音就很小。一旦它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什么事情也扰乱不了它,而在它开始旋转之前,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东西也能使它震颤、抖动不已。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使一个思想状况不佳的人烦恼不已,但却根本无法影响一个思想沉着、镇定自若的人。即使是出了大事,即使是恐慌、危机、失败、火灾、失去财物或朋友,以及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不可能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点—心理平衡的支点,因此他不再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摇摆。他已经发现,自己是通行于整个宇宙的伟大法则的一部分,他是上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