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绩溪的胡炳衡故居,在21世纪的今天,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以及颇有名气的旅游胜地,虽已历经近百年风雨,依然充满富贵之气。这一切,都无声地述说着一个徽商世家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
故居的主人胡炳衡,是民国时期颇有成就的大茶商,也是这个茶商世家的最后一位传人,因此,这片故居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而这个故居背后的传奇,要从“龙川胡氏”说起。胡炳衡家族就是“龙川胡氏”的后代。
“龙川胡氏”的先祖,是东晋的贵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他们举家迁到了山清水秀的绩溪龙川,此后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定居于此。南宋初期因弹劾秦桧死于冤狱的名臣胡舜陟和他的儿子——《苕溪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都是这个家族的杰出传人。
明朝中叶,“龙川胡氏”的30世孙胡富,于1478年金榜题名,官至吏部尚书;60年后的1538年,该家族的34世孙胡宗宪也科场高中,官至兵部尚书。这在当时,被引以为殊荣和奇谈。为此,该家族的后人为他们修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奕世尚书坊”,这座牌坊一直留存至今。当年郭沫若曾为它赋诗一首:“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他为这座古老的精品建筑,赋予了“人定胜天”和“实践胜于书本”的新内涵。
到了晚清和民国年间,“龙川胡氏”又涌现出了胡炳衡祖孙三代,都是颇有成就的大茶商。
胡炳衡家族的传奇,要从他的祖父胡永源说起。
生于1831年的胡永源,是“龙川胡氏”的第44代子弟,在他年幼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为此,他在十几岁时,就背井离乡自谋生计。他来到江苏东台,在一家茶号当学徒,几年后,他成了茶品鉴别和采购的能手,被老板委任为“水客”,也就是顺着水路到徽州采购茶叶的业务员。
这期间,正值太平军起义,大江沿岸战乱迭起,从东台到徽州的水路也很不安宁。胡永源每一次出远门采购茶叶,都冒着生命危险,无论遇到“匪军”还是官军,都可能遭到洗劫,甚至性命不保。但他凭着七分机警和三分运气,每次都把上等茶叶从徽州平安运送到东台,老板对他非常器重,并给予他丰厚的赏金。这些钱,成为胡永源日后创业的原始资本。
又过了几年,胡永源在茶号中学会了茶务经营的全套本领,于是离开这家茶号,与同乡王某和洪某合资,开了一家自己的茶号,取名为“裕泰和”。他生活非常节俭,做生意精打细算,但裕泰和茶号依然因种种原因惨遭亏损。另外两名合伙人王某和洪某都觉得生意做不下去了,执意要求撤资散伙。但胡永源不为所动,他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设法凑了一大笔钱,将这两位合伙人的股本都还给他们,三个人互不亏欠地好聚好散,然后,胡永源以一人之力,继续苦苦坚持。他把“裕泰和”的字号改成了“胡源泰”,誓与这家茶号共存亡。
在胡永源的苦心经营下,胡源泰茶号不但扭转了困境,而且逐渐盈利颇丰。于是,他先后开设了多家分店,把生意从东台扩张到靖江、扬州和上海等地区。
胡永源年老之后,回到绩溪的老家颐养天年,他的儿子胡树铭继承家业,把胡源泰茶号办得有声有色。光绪年间,胡永源病故,胡树铭万分悲痛地从江南回到老家奔丧。然而这时候,茶号里几个心术不正的伙计,趁机勾结外匪,盗走了店内的大批高档茶叶,胡源泰茶号的经营,出现了空前的危机。
胡树铭面对这个无妄之灾,并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气馁,他设法筹集到一笔资金,在徽州当地进了一批好茶叶,然后运送到胡源泰茶号贩卖,及时填补了店内的亏损。在此过程中,他调整了店内的人事安排,破格提拔德才兼备的下层伙计,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此时,他的儿子胡炳衡(1873—1920年)也逐渐长大,成为胡树铭最得力的助手。
胡树铭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早夭,只有胡炳衡和他的哥哥胡炳华长大成人,其中尤以胡炳衡最有才干。胡树铭逐渐年老体衰,家业的重担,落到了胡炳衡肩上。
胡炳衡不但精通茶务,把祖传的胡源泰茶号推上了辉煌的顶峰,而且勤于读书,有志于科场扬名。
然而,晚清的政治非常腐败,科举阅卷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在“公车上书”之后,组织者康有为被考官列入了“黑名单”,他们看到一篇文采极佳的试卷,断定其作者必定是康有为,于是黜落不取,其实这是梁启超的试卷,他阴差阳错地成为替罪羊,康有为反而被稀里糊涂地录取。再如,没有任何官府背景的张謇,连续考了多次科举,都榜上无名,但他最后一次,居然“歪打正着”中了状元。同一位考生和同样的文才,写出来的文章可能被判零分,也可能被判满分,完全取决于考官的“一闪念”。
胡炳衡并不属于考场上极少数幸运儿之中的一员,他每次科考都黯然落第,只好一边继续经商一边再次备考,直到科举废除,他依然未能金榜题名,这是他的终身憾事。
但是,胡炳衡经营茶号却颇有成就,成为当地名列前茅的富户,并相继在泰州等地建立了多家分店。他拿出一笔巨款,在家乡翻修了私宅,并置办了不少高档家具,一扫祖辈的贫俭之气。
进入民国以后,胡炳衡目睹广大徽商的衰落,感到非常痛心。他力主徽商之间要加强团结与合作,千万不可进行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此外,他还在东台修建徽商会馆,希望以自己为中心,促进当地徽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20年,胡炳衡在家乡徽州,已成为备受父老乡亲拥戴的一方贤达。在众多乡党的推举下,他把江浙地区的茶号业务交给自己的助手,回到徽州故乡,竞选参议员。这一年夏天,积劳成疾的胡炳衡卧床不起,不久离开了人世。他的哥哥胡炳华,也在三年之后病故。
在这个关键时刻,胡炳衡的遗孀陈氏挑起了家业,在她的多方协调下,胡源泰茶号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此外,她还尽心竭力地将胡炳衡兄弟的幼子,全都养育成人。十几年后,随着日寇的入侵,胡源泰茶号在民不聊生的时局下衰落。胡炳衡的大多数后人都放弃了商业,有些杰出的子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但胡炳衡昔日的故居,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高贵、气派又不失典雅的豪宅,无声地述说着一个徽商家族的风雨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