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之所以能够挖空心思“傍”上官府,甚至以出生入死运送军粮,赢得左宗棠的信任,和他“风险偏好型”的投机心态,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心态,在他的日常经营中,也有颇为明显的体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胡雪岩“八个坛子七个盖”的经营“名言”——这个看似高明的资金周转手段,最终把胡雪岩逼上了死路。
胡雪岩自从攀附上左宗棠之后,利用来自朝廷的滚滚财源,广泛投资钱庄、军火、古董、生丝、粮米、中医药等多项生意,在短短十几年间,几乎全面垄断了苏杭地区乃至大半个江南的市场。
然而,即使他再有钱,也很难应付这种“多线作战”的局面。但他自有一套妙计,他设法对有限的资金进行灵活周转,在各项生意之间相互拆借,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国外银行的贷款。在外人看来,胡雪岩的各项生意,处处资本雄厚,但这些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灵活周转甚至负债经营的结果。
李鸿章的心腹盛宣怀在得知此事后,认定胡雪岩的这一妙计,其实正是他最致命的昏招。当时,无论李鸿章还是盛宣怀,都没有胡雪岩侵吞“外资”利息的确凿证据,他们对胡雪岩发动的第一波攻势,凭借的武器并非官场的手腕,而是地地道道的商业手段——结果,一代“商圣”胡雪岩,在商战的攻势下全面崩溃。
日后被誉为“中国商父”的盛宣怀(1844—1916年),也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他和胡雪岩分别依附于不同的靠山。1884年,年老体衰的左宗棠远在北京,在李鸿章的授意下,盛宣怀开始大量收购生丝。
江南是丝织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鸦片战争后,洋人很快垄断了蚕丝市场,把蚕丝价格压得极低,很多蚕农陷入破产。胡雪岩对此深感愤慨,在发迹后不久便涉足丝织业,他派人与蚕农协商,提出联合经营,并抬高收购价格:“洋人出四两银子,我姓胡的出五两出六两!”那一刻,很多蚕农几乎要给胡雪岩下跪磕头,把这位胡老板当成是财神爷下凡。
起初,胡雪岩的丝绸生意规模尚小,洋商暗笑胡雪岩不自量力。然而短短几年内,胡雪岩的丝绸生意越做越红火,所有蚕农都愿意把生丝卖给胡雪岩,很多洋商逐渐陷入困境。这些洋商深知胡雪岩有朝廷背景,不可“力敌”。
有些洋商带着身穿西服、脑后垂着大辫子的翻译,一起登门拜访,要与胡雪岩合作。胡雪岩开门见山地对翻译说:“中国有个字,两个山,一个山落着一个山,你可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外商听得一头雾水,但翻译明白,这是个“出”字——胡雪岩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洋商对胡雪岩恨之入骨,却又不得不心服口服。就在这时,盛宣怀代表李鸿章向外商求见,告诉外商们“现在运气来了,要如此这般……”外商们顿时大喜过望,望着盛宣怀远去的背影,却又忍不住向痰盂里狠狠啐了一口:“呸!大清朝居然有这样的官员!”
盛宣怀派人抢在胡雪岩之前,在其他地区大量收购生丝,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向外商大量抛售。此时,胡雪岩也收购到了很多生丝,但他的客户群已经有了充足的进货,特别是,盛宣怀早已密嘱洋商及其手下的买办们:“各位绝对不要购买胡雪岩的生丝,即使他再降价,也不要理会,鄙人将代表李鸿章大人,向贵方提供更为廉价的生丝。只要我们双方齐心协力,就能把胡雪岩一举击垮。”
胡雪岩的大量生丝囤积在仓库,无法售出转换成现金,他的现金流一向周转快,此时在一个环节上出现了停滞,顿时苦不堪言。恰在此时,汇丰银行向胡雪岩发出催款通知,这笔钱是清政府通过胡雪岩向汇丰银行贷的款,总共四百多万两白银,如今已经超过了期限,但这笔钱却迟迟没有到账。
汇丰银行(HSBC)是当时英国商人在香港和上海创办的大型金融集团,主要从事对华贸易的融资与结算。清政府为左宗棠的军饷向外国借债,主要通过汇丰银行,而代理人与担保人正是胡雪岩。这四百多万两白银的贷款,由各省分别按比例征收,然后统一汇到上海,交还给汇丰银行。
但此时掌握朝中大权的是李鸿章,他通过盛宣怀等心腹,密令上海道台邵友濂,将汇总后即将交付给汇丰银行的银两暂时冻结20天,并且不要理会胡雪岩的任何催促。邵友濂岂敢得罪李鸿章,连忙唯唯诺诺地点头称是。
汇丰银行不断向胡雪岩催款,胡雪岩正因生丝滞销、现金短缺而烦恼不已,只好赶往上海求见邵友濂,邵友濂提前闻知此事,连忙以外出办事为由溜之大吉。胡雪岩在邵友濂的待客厅中急得团团转,所有人都说“老爷外出不在,此事我们谁也不知道,谁也无法做主。”经此一事,邵友濂备受李鸿章赏识,日后官至台湾巡抚,他在任期内,顽固地废除了前任巡抚刘铭传多项采纳西方科技的新政,被讥为“目光如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胡雪岩,万般无奈地离开邵友濂的官邸,只有从阜康钱庄里提出几十万两银子,交给汇丰银行,求汇丰银行予以宽限。盛宣怀事先早已收买了阜康钱庄的“内线”,在闻知此事后,立刻指使阜康钱庄的一些大户,到上海分号提取存款。这些大户,有很多都是盛宣怀事先安排的心腹,他们起初到阜康钱庄存下巨款,就是一颗颗埋在胡雪岩身旁的“定时炸弹”。
盛宣怀亲自坐镇上海,一方面对邵友濂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控,一方面则派人四处造谣,称阜康钱庄发生了经营危机,储户如果不尽快提取存款,将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储户顿时人心惶惶,纷纷前往阜康钱庄提款。
自古至今,无论钱庄还是银行,最怕的就是众多储户一起前来挤兑。阜康钱庄的上海分号立刻出现现金不足的状况,很多要求提款的储户取不到钱,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群情激奋,纷纷破口大骂胡雪岩是个大骗子,坑掉了自己全家多年攒下的血汗钱。
“阜康钱庄提不出钱”的丑闻不胫而走,三五天内从上海传遍了江浙地区,杭州、苏州等地的储户,也纷纷到阜康钱庄要求提款……胡雪岩紧急凑足了两万两白银,送到富康钱庄的各个分号,但面对几乎所有储户的挤兑,这笔巨款依然是杯水车薪。各地区储户们“讨债”的呼声和几近疯狂的情绪,已经失去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