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作为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的日常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后世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大脑可能已经到达了智慧演化的极限,已经无法继续进化了。
专家们认为,在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中,人类大脑变得越来越大,也相应的越来越聪明,但是在未来这一趋势却可能很难延续,因为现代人类的大脑重量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却消耗人体总能量的20%,大脑的任何进一步进化都将使人体能量供应不堪重负。
所以有一种说法“越是聪明的人身体就越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运转的过程中消耗了身体太多的能量。
除非能加大能量的供应,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整体进化的问题了,其中环境、能量的来源(食物)、合适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关键。
大脑中部有一个环形结构的内褶区域,因其形似海马,所以又被称为“海马体”,或者“海马区”。
海马体长度只有几厘米,却跟大脑其它部位紧密相连,它主要负责人类的记忆和学习。
人类的记忆大多存诸于大脑皮质当中,而海马体则负责这些记忆的归纳、整理、联系和调用。
如果把大脑中的所有记忆看成是一个“图书馆”的话,海马体无疑就相当于这个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一旦这个“图书管理员”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它的主人也将会出现严重的记忆障碍。
而今天,谭天大脑中的这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又再一次激增。
如果有人能将谭天大脑中的海马体单独拿出来跟其他人对比的话,就会发现他的这位“图书管理员”,相对于其它的“同事”来说似乎显得更加强壮,而且这位“图书管理员”此刻仿佛打了几十斤鸡血似的,工作效率比之前提升了无数倍,大量的记忆被它转化归纳分类存储好,以方便谭天以后随时提取调用。
不过“图书管理员”再强大,它的本质依然是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器官组织,也会有疲倦的时候。
“系统提示:初级医学相关资料学习完毕,完成度100%!是否开启下一项学习任务?”
“否!”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谭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否定。
这种“超级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并不好受,甚至可以说非常难受。不过不可否认它的效果着实强大。
不管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都在一瞬间被“存入”谭天的大脑记忆细胞,而且所有的记忆都无比清晰,几乎没有任何模糊不清的部分。
就比如,谭天如果看到某种草药,他的脑海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这种草药的名称、药龄、药性、各个时期植株的不同变化、可以治什么病、可以搭配什么方子、有什么禁忌等等信息。
再比如,他现在就可以随时使用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四大要诀,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准确度高达在90%以上。
又比如,如果一个受到外伤的人出现在他面前,他可以瞬间判断出伤口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手术缝合,以及如何止血,如何清洗消毒,如何包扎等等,这一系列步骤都会清晰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谭天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整个地球上,估计再也没有人能够比他所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更加丰富了。
当然,知道归知道,记住归记住,他的实际动手操作水平却基本为零。
要是让他现在就去给一个手臂脱臼的病人接骨,方法虽然他知道,人体构造也非常清楚,但接不接得上那就不好说了。这里面一些拿捏的技巧以及力度的控制,没有一定的经验是不敢轻易下手的。
不过关于练习这方面,谭天却有其他学医的人完全无法企及的优势,那就是学习系统的“精读”功能。
通过“精读”功能,他可以随时虚拟出无限的病例供他练手,完全100%仿真练习,而且不怕发生医疗事故,就算不小心“治死了”也不用担任何责任。
谭天也是刚刚才发现学习系统的这个强大的功能,顿时欣喜若狂。因为刚才他还在担心基因药液的稀释比例,这下好办了。
不过开启这个“精读”功能所消耗的文明点也让他有点心惊肉跳。
但只要能治好父亲的病,哪怕花再多文明点他都无所谓。
“进入《癌症治疗》精读模式--”
“模拟患者状况--”
“患者参数设定--”
“患者种族:人类。”
“性别:男。”
“年龄:40(岁)。”
“身高:165(厘米)。”
“体重:65(千克)。”
......
......
“患病部位:肝脏。”
“患病阶段:晚期。”
“治疗器具(可选):初级碳基生物基因营养药剂、蒸馏水、注射器、试管、烧杯......”
......
“参数设定完毕,资料生成中......”
“此次精读消耗基础文明点1000点!参数重置每次消耗基础文明点10点!环境初始化开始......”
又是1000个亿不见了!
谭天一阵肉疼。
下一个瞬间,他便发现自己出现在一个二十平方大小的白色病房内,病房内的设施很简单,一张简单的病床,以及靠近床边的一个治疗车。
小不点自然也是跟了进来,她一直悬停在谭天的身侧始终跟谭天保持着同步。
治疗车上放着谭天选定的相关治疗器具,以及一管虚拟出来的“初级碳基生物基因营养药剂”。
病床上躺着一个四十岁左右,体型消瘦的普通中年男子。该男子此时正用一副看“救世主”的眼神看着谭天,嘴唇还微微有些颤抖,似乎是激动得说不出话。
至于谭天身边的游戏精灵,似乎完全被他无视掉了。
谭天见状嘴角一抽,暗暗抱怨系统把他用来做实验的病人做得也太真实了,直接弄个面瘫不就行了?搞得他现在都不太好意思下手了。
不过为了自己的父亲,这个“实验”是不得不做的,大不了一会小心一点就行了。
按照初始设定,这位“大叔”身患肝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如果病情再持续发展下去的话,他的生命就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
谭天给“大叔”设定的初始体重是130斤,不过看“大叔”现在这个样子,估计连70斤都不到,可以说就只剩下皮包骨了;再看他眼眶深陷,眼珠浑浊,面色蜡黄,完全就跟谭天记忆中父亲去世前的状况一模一样。
明知道眼前的“大叔”只是学习系统虚拟出来的角色,但谭天依然忍不住眼眶一热。
看着“大叔”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对生命希冀与留恋,以及对自己的哀求,谭天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人们要把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称为“白衣天使”,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在对生命进行救赎。
也是这一刻,谭天对那些为了金钱或者一己私欲而无视患者生命的庸医、堕落天使们,发自内心的愤恨。
医生和教师,并称为世界上最神圣的两大职业,任何的玷污都是不可饶恕的!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今天,谭天为了给父亲治病而进行的一次小小的“实验”,对未来华国医学界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至此,谭天原本还有些无所谓的心态顿时全都收敛了起来,眼前这个系统虚拟出来的“大叔”,在他的眼中似乎也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患者,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拯救这个“大叔”的生命。
给了躺在病床上的“大叔”一个放心的眼神,神情肃穆的谭天便来到治疗车前开始调配药剂。
说是“调配药剂”,其实就是用蒸馏水把“初级碳基生物基因营养药剂”进行稀释。
因为心态发生了改变,谭天对于稀释的比例也就不像之前那么随意了。
其实按照物品说明上的介绍,就算稀释程度不够,也只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是说这个药剂的副作用并不致命,这多少也让谭天放松了不少。
而那个所谓的“基因超前进化”就不太好理解了。不过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然小不点就不会建议他兑换这种药剂了。
保险起见,谭天第一次还是按1:1000的比例进行稀释。
小心地打开装有“初级碳基生物基因营养药剂”的试管,谭天用滴管滴了一滴药液到烧杯中,一滴药液大约有0.05毫升的量,然后往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那一滴翠绿色的药剂瞬间溶解在蒸馏水中,整个烧杯里的水都被染成了淡绿色。
拿起烧杯晃了晃,谭天发现这杯被稀释过后的药剂,颜色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看样子是完全溶解了。
这样就行了?
谭天拿着烧杯,有些犹豫不决地看了小不点一眼,只见后者轻微地点了点头后,这才放下心来。
因为是内用的,谭天想了想还是选择了口服的方式。毕竟他是打算把这个药拿去给自己老爸用的,注射的效果虽然好一些,但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接受这个“莫名药剂”的注射却是个大问题。口服的方式就简单得多了,假装成一瓶绿茶或者别的什么养生饮品就行了。药效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有效。
再说也不可能要连喝两年吧?那还稀释个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