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重利轻别离”,一般商人往往见利就取,从不顾及其他,正所谓“无商不奸”。但真正有远见的商人却明白偷奸耍滑只能得一时之利,无法长久地发展。放长线钓大鱼,山西人是懂得的。也正是山西商人重视信誉的建立才使晋商在五百年中立于不败之地。
据说山西祁县乔家复字号仅在包头城就有几十家店铺。乔家店铺的经营范围特别广泛,还在老东家的指导、督促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踏实、淳朴的经营风格。一天,复盛公油铺进来一大批胡麻油,这是一种急缺的紧俏物品,在当时市场上供不应求。一位自以为特别精明的店员想胡麻油有那么大的利润可图,市场上又那么紧缺,自己往一桶油中偷偷地掺进去一些劣质油,肯定会卖更多的钱,那样自己就会更得掌柜的器重了。没想到这事被掌柜知道后大发雷霆,说商家应当以信为本,绝不能为蝇头小利自砸了招牌,遂立刻命令他将胡麻油倒出来重装。此事一经传出,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使得复字号的生意大增。
咸丰年间,乔家复字号的商铺为招揽顾客,在售货时特意把斗称放大,十分加一,实行了随买随送的办法,当这种薄利多销的办法广为流传后,人们纷纷涌到乔家复字号购买所需商品,一时客流如织。复字号独辟蹊径,薄利多销,充分占领了当地的商业市场。
乔家在经营作风上的宽容大度、高瞻远瞩,还表现在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乔家复字号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特别谨慎,对合作伙伴的基底和信誉都要排查清楚,才能决定是不是与其进行贸易来往,等到一旦成为乔家商号的合作伙伴,乔家就会宽容以待、真诚合作。即使遇到合作伙伴经营不善亏欠倒闭,复字号也绝对不会落井下石,反而会在竭力相助之余不再苛求所欠债务。
1922年,包头市面上有名的商人杨老五经营的双盛公、双盛茂由于经营不善停业倒闭,这两个商号还亏欠乔家复字号5万两白银,但杨老五已经家徒四壁无力偿还了,于是他就亲自到乔家请罪。当时的乔家主事人是乔映霞,他得知情况后丝毫不计较,摆摆手算是了事,还对杨老五竭诚安慰,使得杨老五相当过意不去,感动之余随即给乔映霞磕了一个响头,此后乔家再也不提此项债务了。不仅如此,大顺公毛店在亏损倒闭时,还欠着复盛公很多钱,公毛店也是无力偿还。复盛公的掌柜特别慷慨在其店中取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就算了结了。乔家做的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乔家一贯的经营原则是“该外的一文不短,外该的听其自便”。这种大度的商业精神在包头一带可谓老少皆知,远近闻名,当地百姓都以能和乔家复字号交往为荣。甚至是复字号发行的钱票,也被当地人看得比银钱还重。这种崇高的信誉所带来的商业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据说在包头城其他商号开张之时都要得到复字号的承认才能进行开张营业,否则即使开张也会门庭冷落,使得门面难以支撑。
就这样,乔家在情感与利益的取舍当中控制住了整个包头的市场。故而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