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既无贵贱之分,亦无贫富之别。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将来也要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就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就是短短的几十年或上百年。因此,人们常说:人生如寄,岁月如梭。生命是短暂的,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则可以依靠每个个体的努力,不断地得到延长和开拓。
穆孟杰是一位寻寻常常的盲人农民。命运似乎对他很不公,让他从小失去了光明,终生生活在黑暗里。但是,他没有沮丧,没有抱怨,更没有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他不相信命运不可改变,不相信盲人就该被人瞧不起、就该低人一等。
梦想有多高,生命就能走多远。
穆孟杰用自己的生命去同命运抗争,大胆地挑战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极限。十三岁他就出门远行,四处流浪,拜师学艺。依靠自己坚忍顽强的努力,他掌握了谋生的技能和本领,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个人事业的辉煌,成为十里八乡受人景仰、被人敬重的名人。
然而,他的心更大,他的胸怀更为宽广。他立志发愿要为盲人办学,帮助成千上万与自己处境相同的残疾人。他要用自己的榜样,教育他们摆脱自卑,走出自闭,分享阳光和幸福,共享自立自强和人生成就的喜悦与快乐。他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着自己的这个梦想而奋斗。他的梦想,就是为许许多多的盲人插上成功的翅膀。
为此,穆孟杰可谓倾家荡产,代代相继,倾己所能。他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努力去点燃成百上千的盲人的生命;用自己高贵的心灵做灯,去照亮盲人们黑暗无光的生活。
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
这是怎样的一种选择!
说他是人间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说他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说他是当代的民间艺术家、慈善家、特殊教育家,似乎有一点儿夸饰。而穆孟杰本人向来都不喜欢作秀,不喜欢抛头露面,更不喜欢沽名钓誉。他只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在做事,在竭力帮助盲人,为许许多多的家庭分忧,为政府和社会解难。他有着可贵的担当和奉献精神,他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和伸延。他,无疑有着菩萨的心肠,盗火者的品行,济世济人的高尚情怀。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八千五百万残疾人。他们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因此他们是人群中的少数,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同我们健全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他们不是我们人类中的另类,更不是异端,他们是我们无法割弃的一部分。他们是残疾人,身体有残缺或障碍的特殊的人。残疾永远都是相对的。身体残疾的他们,或许反而会拥有更加发达的头脑、更加高贵的思想或品质。
而我们每一个健全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其实也会有某些阶段处于“残疾”的境况。比如出生后的婴幼儿期,我们完全都是无助的“残疾人”,必须依靠父母和他人的悉心照料;当我们年迈衰老以后,我们也可能行走不便或者大脑退化,成为一个身体有残缺疾病的人。因此,我们谁也不要轻视残疾人,谁也不要对他们——我们人类的一部分、一个特殊的群体另眼相待。
我们应当像穆孟杰那样,用爱心、耐心、细心和热心,去善待身边的残疾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手;尽己所能,去鼓励和帮助每一位残疾人,给他们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帮助他们勇敢起飞,去搏击人生的万里长空!
在本书的采访创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边建国、方竹学同志,河北教育出版社郝建国、高树海等同志,中共平乡县委宣传部、平乡县文明办有关同志和孟杰盲人学校多位师生的鼎力支持与热情帮助。穆孟杰老师在百忙之中多次接受作者的采访,穆华飞老师为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及影像资料,协助核实了本书的有关信息。在此,谨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2013年6月—2013年12月 一稿于北京
2014年1月—2014年2月 二稿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