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这些地图原件的制作者必定具有在高空飞行的能力,具有像现代的宇宙飞船或在空中飞行的飞机那样的工具。
那么,这些古代地图的真正制作者是谁呢?
是具有高度科学技术的外星智慧生命,还是曾经掌握过飞行技术而后来毁灭了的某种史前文明?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铁会由于氧化作用而发生锈蚀,然而在波恩以西几公里远的科滕福斯特有一根铁柱子,虽历经沧桑、风吹雨淋,却不生锈。这一现象引起了考古学家和科学家的兴趣。这根铁柱子是什么时候立在那里的?立在那里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根铁柱不生锈?这些问题谁也解释不了,以至使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伤透了脑筋。
一位德国科学家哈罗·格鲁贝尔特博士最近公布了对这根铁柱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据住在那里的人说,自从他们高祖时起,大家就认识这位“铁汉子”。这根铁柱子高出地面只有1.24米,但是根据不同的估计和磁阻力测量法的计算,埋在地下的部分还有28米。高出地面的部分,表层有轻微风化,可是却非常奇怪,没有锈蚀的痕迹。这根铁柱14世纪时首次出现在一份证明文书中,它被作为村界标志。在铁柱附近有一个被拆卸下来的铁制机器的部件以及一条罗马水道的残留部分,但它并不是通常的艾弗尔-波恩或者艾费尔-科隆的走向,而是呈直角伸向这根铁柱,这是为什么,更令人迷惑不解。
无独有偶,在印度德里城附近的麦哈洛里,也矗立着一根铸造的巨大铁柱。这根铁柱长6.7米,直径约1.37米,用熟铁铸成,实心,柱顶有着古色古香的装饰花纹。据说这根铁柱是为了纪念旃陀罗五世而铸造的。
但最令人惊异的是,铁柱在露天中耸立了1500余年,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至今仍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人们都知道,铁是最容易生锈的金属,一般的铸铁,不用说千年,几十年就锈蚀殆尽了。
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防止铁器生锈的有效办法。尽管从理论上说,纯铁是不生锈的,但纯铁难以提炼,造价高昂。而且有些科学家分析了铁柱的成分,发现其中含有很多杂质,绝非纯铁。照理说应该比平常的熟铁更容易生锈才是。
如果说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炼不锈铁器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后来失传了,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在同时代冶炼出其他任何不生锈的铁制器具呢?而且古印度的典籍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然而,来自科学界的最新报道也许对我们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有所启发。有消息说:“前苏联的月球探测器最早带回月球铁矿石的样品,其中微小的纯铁料毫无氧化痕迹,在地球上长时间存放也不生锈”。后来,美国从月球得到的铁料样品,在地球上存几年也未发生锈蚀现象。纯铁不生锈,这在科学家看来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从月球带回的铁为什么不生锈,科学家做了认真分析。他们模拟月球环境做试验,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月球没有地球外圈起防护作用的大气层,在受到太阳风直接冲击时,各种物质表层的氧均被掠走了,因此具有对氧的稳定“免疫性”,以至月球上的铁被带回地球后也能抗拒腐蚀。
这样一来我们对波恩铁柱的来源是不是有了新的解释,中欧也可能是“天神造访”的一个目标,这神秘的铁柱会不会是天外来客从其他星球带给地球人的一个礼物﹖而那个星球没有大气层,所以这根铁柱也像从月球带到地球上的铁料一样永不生锈。
这只是对这个历史之谜的一种解释,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会发现更惊人的结论。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市的洛亨斯宝石礼品店为搜寻珍奇宝石,派工作人员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三个人前往奥兰治市东北方9公里处的哥苏山勘察。在接近峰顶的海拔1400米高处,三人找到了一块包在岩中的晶洞。
晶洞,是蕴藏在石灰岩或一些石岩中的空心矿物体,其内部生有玉髓层,往往形成五彩缤纷的美丽的晶体,可以用锯子小心地分割为二,充分展示其内部的奇丽光彩,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
三个人找到晶洞后,知道可能是值钱之物,当然不敢大意,由米克谢尔用钻石锯片的锯子小心翼翼地把它锯开。
不料锯开后却感到晶洞内部包藏着特硬的金属物品,钻石锯片也被弄坏了。三人定睛细看,天哪!这晶洞里居然有个汽车火花塞!
那是一个金属的圆芯,直径2.4厘米。圆芯外面包着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面又有一个已成了化石的木制六角型套筒。这个火花塞似的东西位于晶洞中间,此外这个晶洞内还有两个小型金属物,一个象铁钉,一个象垫圈。两者用铜片隔开,这些铜片现已锈碎。
据地质学家估计,蕴藏有这个晶洞的岩层地质年代约有50万年。美《知识杂志》编辑威里斯研究过这些物品及其X光照片后,认为它与现代的汽车火花塞确实非常相似,显然是一个人工制品。
人所共知,现代汽车19世纪下半叶才问世,汽车火花塞的出现也不会更早。而晶洞内这个类似汽车火花塞的蕴藏物只能被制成于晶洞形成之前,即50万年以前。那时的人类刚刚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还处于极端原始的阶段,他们怎么能制造出作为现代工业产物的火花塞呢?
1963年,这个晶洞曾在东加州博物馆展出3个月。后来,发现者之一的兰尼取得了这个晶洞的所有权,并以2.5万美元的高价将它卖给了一个不知姓名的人。但是,这个火花塞是怎样跑到晶洞里去的,仍然没人能弄明白。是史前地球人类的发明,还是外星人的遗物?目前人们只有推测它的故事。
曾被海内外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并引起广泛争议的青海“外星人遗址”能否揭开它神秘的面纱?2002年,由人民日报和北京UFO研究会共同主办,国家气象局、航天部、科技部、国家天文局以及全国近10家新闻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型探险暨研究活动开始了。
号称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依连绵不绝的祁连山,西缘阿尔金山,南屏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系,总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在亿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欧亚板块的漂移,喜玛拉雅山脉的隆起,造就了群山环绕的高原盆地。八百里瀚海以及茫茫草原曾是西羌的牧地乐土、吐谷浑古国的中兴之地、吐蕃政权的广袤疆野、“西蒙古”和硕特首领固始汗统一青藏高原的腹地,也是通往西域的“丝绸辅道”的著名通衢。这里冰峰耸立、地势高拔;河流纵横、碧湖点缀。
八千里路,五万仞山,泱泱柴达木蕴藏了不可尽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格拉丹冬长江之源、横空出世莽昆仑、雅丹地貌、海市蜃楼、茫茫盐湖万丈盐桥、热水唐代吐蕃墓葬群、诺木洪文化遗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神秘幽境、石经岩画石刻,以及西王母神话所展示的文化神韵无不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其中,尤以白公山下、托素湖畔的“外星人遗址”最具争议性和最神秘难解。
白公山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处的怀头他拉乡,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泽包围,沙梁与戈壁随处可见。在白公山的西南有两泓高原湖泊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上,一座叫托素湖,一座被称为可鲁克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托素湖为咸水湖,而可鲁克湖为淡水湖,其间有一条叫巴音河的水流相连,但水质泾渭分明。在托素湖的东北角有一座白山,当地人称做白公山。“外星人遗址”和众说纷纭的神秘的铁质管状物就坐落在白公山下的岩洞里。
白公山周边气候恶劣,经常是连续几天的暴雨刚刚退去,高原的烈日和紫外线便像雪崩一般地爆发在头顶,把地表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无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情形往往如同一部美国科幻影片所描述的火星表面,火红色的岩石反射着刺目的光斑,一簇簇干旱的沙漠植物顽强抵抗着侵袭而来的狂风。这里海拔为2800多米,空气已显稀薄,人走在松软的沙石上,脚下会有一种暄软的感觉,好像在太空里失重的宇航员那样。白公山矗立在托素湖畔,远远望去,在托素湖边高出地面几十米的黄灰色的山崖在烈日和紫外线的衬托下,白公山犹如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字塔。
白公山山脚下依次分布着三个岩洞,中间的岩洞最大,而其余的两个已经被坍塌的碎石掩埋。中间的洞离地面约有2米,洞深约6米,最高处约8米。与通常所见的岩洞不同,它有点儿像人工开凿的洞。洞内上下左右都是纯一色的沙岩,除了沙子之外,没有任何杂质。
令人吃惊的是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大铁管从山顶斜插到洞内,由于多年的锈蚀,现在只能看见半边管壁。另一根相同口径的铁管从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却无法知道它的长短。洞口处有十余根直径在10~40厘米之间的铁管子穿入山体,铁管之间距离不等。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进管子,而好像是直接把铁管插入坚硬的岩石。其余处的铁管都有这个特点,可见施工安装技术非常高超,实在令人赞叹。
洞口对面约80米处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离洞口40多米的湖滩上,又有许多的铁管散见于满滩裸露的沙岩上。这些呈东西向延伸的铁管,直径较山下的小,从2厘米到4.5厘米不等。从残留的铁管形状上看,有直管、曲管、交又管、纺锤形管等,形状奇特,种类繁多。最细的铁管内径不过一根牙签的粗细。虽经岁月的腐蚀、沙子的填充,但细管内并没有被堵塞。
奇怪的是,还有一些铁管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隐藏在咸涩的湖水里,形状与粗细同滩上的铁管相类似。
从柴达木盆地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的文物资料表明,这一地区的人类最早活动时限可追溯到上万年以前。所见的出土文物,远者为兽骨、石器、陶器或皮革,近者为青铜器、刀箭、衣物等,虽然也有毛纺织品,但都工艺简单、制作粗糙。在此之可从未有过铁管之类的现代工业产品。加之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民族从未有过成形的工业开发史。遍查史书,也从未找到有关此地工业的片言只语的记载。解放以后,国家曾经几次大规模开发过柴达木,但根本未在托素湖周围施过工。据当地人回忆,除了白公山北草滩偶有流动牧民外,这一地带没有任何居民定居过,所以可以肯定这里不可能是古人或现代人的遗址。
那么遍布于青海德令哈白公山下的已经锈蚀严重、风化良久的铁质管状物究竟是何来源?它究竟包容了什么样的秘密呢?在专家学者探访“遗址”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种猜测:
1.是否史前期留下的遗物?也就是说在我们这届人类之前,还有一次人类,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现在,这届人类被冰川灭绝后,但其遗物犹存。这个说法显然不存在,因为这一带未见到任何冰川活动的迹象。
2.还有一种猜测说,是否为化石,如芦苇等类的茎管植物化石,在高压下形成呢?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任何动植物化石,只能保持其原样,而不可能形成有规律、有排列方向的铁管。这一带的砂石没有成化石的条件,附近山峦与此岩石的时代、成分完全一样,不仅不见任何化石即无化石条件 ,也不见这样的铁管,甚至连铁粒子也没有分布。
3.特殊地质现象说。有关青海“外星人遗址”的消息被广泛传播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郑剑东曾致电《北京晚报》说,他曾赴此处实地考察,所谓“外星人遗址”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2001年4月,11位中国地学界专家为此组成课题组,包括郑剑东教授在内的6位专家亲赴托素湖考察。据郑教授介绍,这些奇特的管状物分布在距今五六百万年前的第三季砂岩层中,都呈现出铁锈般的深褐色,成分以氧化铁为主。谈到管状物成因,郑教授表示有多种可能。一种是植物埋葬形成的化石;另外管状物也可能是砂岩层快速沉积形成,这在沉积岩石学上是很常见的现象。郑教授本人则更倾向于地下岩浆上升到地面,岩浆中含铁的物质凝聚形成了管状物。虽然不排除人工钻凿、冲击的可能,但专家组认为“外星人遗址”还是一种地质现象。郑教授说:“从科学探秘的角度讲,这些管状物的确存在许多谜团,比如尺寸之大国内罕见,有的管状物还有很强的放射性,但如能深入研究,我相信‘外星人遗址’的真正成因不久会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