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900000054

第54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世界历史中定位的政治?(1)

林春

提要:本文追述马克思主义及其它相关知识传统中的“中国”在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位置的演进。为澄清国内改革取向及其意识形态合法性等论争中的理论分歧,做初步的思想史方面的准备工作。

“定位的政治”特指由转型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前景而引发的理论和话语斗争。与作为学科的世界历史不同,本文所取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以资本主义扩张作为世界历史(或在全球化意义上称全球史)的开端。因此,在这样一个框架中讨论中国在世界史中的定位,也就是讨论中国道路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包括中国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别样出路的可能。当前的辩论,无论用哪一种理论体系的语言,集中于对全面“接轨”必要和必然性的宣称与从根本上反对接受一个剥削压迫、危机重重、且继续破坏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全球秩序这两者之间的选择。其中指称、概念、意义、解释和想象等冲突的背后,是中国的前途命运之争。这场斗争无疑牵涉到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从而高度政治化,凸显路线和意识形态对民族发展的决定性指导作用。

以下尝试粗线勾画出马克思主义及多少受其影响的主要思想流派对中国定位的探讨。第一节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做些说明。第二节回溯马克思史观中的“东方”(它仍然潜存于几乎所有相关论辩的背景里),衔接到有代表性的社会科学文献对欧洲起源而全球称霸的资本主义的叙述,以及新近比较社会经济史对中国轨迹的侧重研究。第三节追问这些成果对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供了哪些启示。最后一节针对官方半官方对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言说,重提中国革命对教条地、机械论地、经济决定式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历史性修正。这一能动性认识同时亦是对文化或文明决定论的拒绝。突出政治,加上群众基础和制度支持,是历史上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条件,也警醒我们对目前危机和出路的思索。

(一)中国与世界历史

在世界史中定位中国,当然不是在一个既定的国际历史环境里寻找某一不变的民族实体的锁定位置。一切观念都是历史的;关于民族和世界史本身的观念更必须在它们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历史运动中捕捉和概括。因此,我们的任务是追问在全球性资本主义衍生和发展的大背景中,什么是“中国”,她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她又一路与其他的民族、地区和世界发生着怎样的关系。“中国”的(自我)身份认同又是复数的,也是变动的。这是认识中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不但大量考古证据显示在今日中国版图内曾有过不同根脉的多种文明,从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多个史前地域文化交往融合的结果;并且在中国人多样的生产、流通、征战、治理、礼乐和创造发明的历史中,有许多分歧流变也与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外部影响有关。从来不曾有过本质主义的族群身份,也没有整齐划一或纯粹本真的“中国性”。19世纪中叶以来,在这个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大国所发生的现代变革及其或预想或不料的后果,使国情更加纷繁复杂。

如此在内外两种“边界”都既可塑又强韧,加上当前愈益密集的信息沟通和汹涌的移民浪潮,使个体和集体的认同都更加流动化了。既然“世界和地区内在于民族的心脏”,那么就“只有通过内外整合我们才能观察到全部历史”。学界所以推动“解构民族”,反对把民族看作自我完成的“地域体”,反对单线的民族史学。于是“中国”乃至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全球与地方史的夹击之下,成了“省别叙述”中的“虚假整体”。●311◆地域视角固然必要,但“地域主义转向”也会走得太远,直至导致认识上的碎片化。忽视对一般趋势的总体把握反转过来又造成对特殊性本身的误解,错失对“具体的普遍性”的认识,乃致对比如民族解放等重大集体认同产生质疑。然而无论地方力量历来如何强大,也无论外来影响如何越过国家与地方产生交叉互动,看不清渐进抑或革命过程里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轨迹,多元和不平衡等概念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避免一刀切的办法不是拒绝广角视野和知识的关联统合,而是经由纵览历史运动的全貌而找到关键而有标志意义的事件、现象、矛盾焦点和叙事链条的时空位置。

定位中国的双重困难在于,首先,中华王朝(包括入主中原的外族统治者)与其境内的“边民”、“蛮族”、半独立的各类领地及邻国建有托管、藩属、朝贡、和亲等关系。即使1911年共和革命之后的民国也难以契合规范的民族国家框架,因为后者来自早期资本主义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通过财政-军事手段而取得统一的民族市场和政府的经验。反对帝国主义的、有国际主义面向的民族民主革命把中国卷入现代的民族共同体,造就了超越其它认同的“中国人民”这一整体认同。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又直接继承了17世纪清帝国的大部版图,实行分权与集中并举和多层次拟联邦制的民族区域自治。因此当代“中国”的组成与“文化和政治共同体边界一致”的民族主义逻辑相左。研究这些独特的历史因素和得失并作出可靠的判断,需要打破西学的思维定势。如“帝国”与“民族”的重叠对欧洲起源的社会科学来说,既是对一个反常、落后国家结构的描述,也是有关一种异于欧洲政治的制度的概念:“帝国”标示前现代和专制主义,与进步和民主的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反差。●312◆不过这种依赖印象和偏见的学术传统错过了至少两大当今世界的基本现实:一是内部的多民族或多文化结构其实早已成为民族国家的主流;二是帝国主义劫持了美国等民主国家的政府,形成新型的帝国霸权。●313◆简言之,过时的单一民族国家模型已不适用,还有与帝国主义共谋的嫌疑。

其次,很难用现成的社会科学分类来确定后革命中国的归属——应该把她划入“畸形现代”的共产阵营还是“第三世界”,如果她不能是一个自我完成的独辟“内生世界“?诚然,“中国”从来就不曾属于任何“纯粹”的社会形态;新中国更加独树一帜。一方面,她因建立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之上,并在发展战略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有意抵制斯大林主义的方法而有别于苏式体制;另一方面,尽管多有与其他穷国类似之处并与之联合,深刻的革命变革又使她与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型发展”或“持续不发达”的道路完全不同。作为学科的当代中国研究因此而孤立化,甚至不时成为对既古(文明)且红(共产党执政)这双重脱离现代常态的“病理”研究。排斥和自我排斥在这个可谓非合法化运作中都在场。在现存知识包括命名和意义制造的权力体系中,需要“例外”来反衬“普遍”和“正常”。目前中国政治知识精英的一个幻想,正是通过摈弃革命遗产而接轨某种特定的“普世制度”和“普适价值”来重塑其依照全球化标准的合法性。

那么中国是否未经帝国的领土解体而真正进入了现代共和呢?答案是肯定的。首要的一步,是经由20世纪连续的社会革命而整合起来的中国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崛起,并且由一部用社会主义的语言宣示世俗解放、民族独立和人民主权的宪法规定出来。人民主权取代了王朝皇权,自主的公民取代了帝国的臣民。这个兼有伟大象征意义的开天辟地的成就,规范性地定义了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中国革命的普遍意义由此为根本意义上的民主,即人民主权的理想和实践所展示。至于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作为集体认同的人民主权和作为个人权利的自由公民在哪个时期和什么意义上是真实的,或只是名义上的,甚或被曲解、限制、剥夺等等都值得讨论。然而激进改革之后的资本优先劳动,权贵压制民众,富人欺侮穷人等现象的确从反面演绎着“人民”地位的失落。

一如“中国”界定的复杂和包容性,对资本主义演进数百年的“世界历史”也有争执不休的各样论说和始终开放的叙述可能。马克思的用法与一般世界史教科书讲述文明或文明交往史的任务不同: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世界历史,因为只有资本主义使一向各自分散或者彼此隔离的经济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紧密地联系起来。这里,世界史本身并不是一个分析概念,而只是对扩张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应的生活世界的特定指称,是由全球性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权力制度以及地缘地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所限定的“时代条件”的历史场域。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心,追踪其行进和结果。这个指称,当然与被黑格尔视为内在精神之旅的世界历史迴然不同。后者关心的不是资本主义的兴亡,而是寻找自由的理性过程的辩证规律如何最终实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遗憾的是,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区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支持像爱尔兰、波兰、犹太以及中国人民的解放,他们却仍然受到黑格尔划分“历史民族”与“非历史民族”的影响。这种划分在“帝国主义的虚假历史语言里”把非欧洲历史贬称为“史前史”。●314◆

资本主义转型在《共产党宣言》中有我们所熟悉的精彩表述:它不断更新生产工具和贸易、金融组织,同时改造着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社会关系。欧洲的资产阶级通过快速改进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而把各民族卷入世界市场。市场持续扩展的需要让资产阶级走遍全球的各个角落,“它必须到处张网,到处扎根,到处建立联系”,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一个世界。殖民暴力不是《宣言》的重点,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忘记与廉价商品齐头并进的,是由“重兵器”开路的所谓“自由贸易”,由此资本的力量才能“推倒一切中国长城”。●315◆他们的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暴力征服既有道义谴责也有历史的评判: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对原住民的屠杀,大规模的奴隶贩卖和奴隶劳动,就象“喝次等人的脑浆”,都与英属印度的命运一起,成为“人类记载中血与火的一页”。●316◆

国际资本主义的历史得到多种理论概括,以下例子主要提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以俄国革命经验为基础的,托洛斯基原创的经典概括是“不平衡与结合式发展”,强调“落后的特权”和落后国家以资本主义腹地发生革命为前提的,从经济上超越或政治上推翻资本主义的可能性。●317◆另一个常用的范式是伊曼纽·沃勒斯坦等人的“世界体系”理论。自16世纪以来形成的这个体系高度依赖于本土之外的资本积累,导致帝国主义的中心区域与依附而不发达的边缘地带之间因不平等交换而形成的恒久的分化。●318◆对金融危机的现实有特别启示的一个论点,是乔瓦尼·阿里基等把资本主义时代视为一个始于14世纪的(或长16世纪,1350-1650),通过日益金融化的国际资本运动来营造地区和全球霸权的过程。金融资本主义因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而毋宁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或先导。●319◆还有博采诸家但突出空间政治的戴维·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角度:资产阶级及其国家权力靠掠夺性积累和“空间修复”寻求稳定的利润。“空间修复”有双层含义,既指固定资本的落地或转移,包括市场和私有改制的全球化,亦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各类矛盾在扩张中得到的局部缓解。●320◆这些概念彼此多有重叠呼应,包括对资本主义体系重心移动和金融化等规律的观察。后者为抓住当下资本主义的核心趋势而发展了马克思及罗莎·卢森堡等人对金融资本和过度积累的分析。

此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通常把资本主义等同于笼统的发达“商品经济”和现代的完成形态,强调它在生产、流通、交往、国际关系及文化趋同等方面的成就,尤其是自由市场基础之上个人权利和程序民主的张扬。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具批评深度的见解:布罗代尔的全球资本主义:它是物质和货币财富为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金融管理、海内外贸易所推动的跳跃式、流动性的积累和扩张,因而在组织、驱动和垄断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市场经济。●321◆卡尔·波兰尼对资本主义大转型的分析:资本主义的时代转换带来“市场社会”及其“双重运动”的后果,即嵌入社会的市场经济因对人、自然、村社互助和分配中传统道义关系的摧残而不可持续,必然引起内生性冲突和社会自我保护性的抵抗——所谓“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乌托邦”。●322◆非社会主义者熊彼特对资本主义悖论的洞见(或许来自马克思?):制度本身不可遏止的巨大技术创新动力在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引发对它的一次次摧毁性打击,即“创造性破坏”,从而开辟了经由必需的调节监管、协同合作和工会机制而渐至社会主义生产组织的可能。●323◆向社会政治层面及国际比较展开,具体历史与宏观理论并重,有巴灵顿·莫尔对源于不同的社会阶级和结构变化而进入现代世界的不同道路导致不同性质国家政权的结构主义解释,和查尔斯·惕理研究欧洲长期的军事竞争和国家之间的战争如何推进了财政资本主义等重要著作。●324◆

同类推荐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热门推荐
  • 星途漫漫

    星途漫漫

    12月12号相传的灭世之日可是,真的是吗?灵气散失,诸法俱散!末法时代下,华夏修真者,该作何选择!!请看本书,星途漫漫!
  • 金鱼缸

    金鱼缸

    魏聿明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这不像那大大小小的职场吗?一个机关不就是一个金鱼缸吗?其中的每个人不就是那一尾尾金鱼吗?一把手自然就是那个观鱼的人了。鱼儿们平时相安无事,彼此玩耍,一旦利益来临,则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无一不争先恐后尽情地在一把手面前表演。面观鱼者在,旁颐然捋须,开心把玩,看着顺眼,赏你一两粒鱼食,心情不好,饿你几天又何妨……
  • 失落的封神

    失落的封神

    一部奇妙的无字天书,一座传承三千年的古宅,一段困守千年的诅咒,揭开一场天命之旅。年轻的张重黎自小受到父亲的教导,从小便知道张家世代受到诅咒,凡是出生在张家的子弟,世代不得离开张家古宅,否则必遭奇祸、殃及家人,而想要解开这个诅咒,唯有让家族的天命现世。然而三千年来,张家的天命从未出现,唯一不变的是那段永恒的诅咒;直到张重黎在机缘牵引下沟通天地精灵,成为远古祭祀,天命终于开启。从此掌握神秘精灵的远古祭祀张重黎终于走出山村,来到现代的大都会。在这个文明世界世界里,远古祭祀的神秘力量将会和现代科学发生怎样的碰撞,尽请期待远古祭祀。
  • 绝世十弟子

    绝世十弟子

    天下动乱,时势造英雄,强者辈出,万族林立。问世间谁能登临巅峰,谁能主沉浮?绝世十人,自那红尘中历练而出,一切拉开序幕。。。。
  • 女配嗨翻天:系统快到碗里来

    女配嗨翻天:系统快到碗里来

    女配翻身宝典!被未婚夫害死,不甘就此而去,为了重生,和代班阎王狼狈为奸。被僵尸惦记了?被女主喜欢了?把男主和男配撮合了?被皇帝当做礼物送给邪君了?……有木有搞错,她只不过是不小心穿了,麻烦怎么一个接一个的来!人家只不过想安安静静地刷幸福值啊(泪~)。片段:伪系统笑曰:“快到碗里来。”某女:“滚!”又道:“那就到我怀里来好了。”某女一脚过去,某伪系统被踹在墙上抠都抠不下来!某女走后,被抠下来的某伪系统摸了摸被踹的屁股,满脸幸福道:“宝贝终于肯主动碰我了。”某女:噗……女主二货+彪悍男主妖孽+腹黑男配呆萌+温柔女配快穿宠文来袭,不一样的快穿,爆笑来袭。怎么宠?谁最逗?你来看,我告诉你啊=v=
  • 三国龙之狼

    三国龙之狼

    龙者天子气,翻云覆雨;狼者坚韧善于协作富于攻击;我要做就做龙中之狼!马云飞携干将莫邪剑神奇穿越到黑暗动乱的汉末三国!收谋臣武将,拦如云美女!九鼎玉玺孰弱孰强;《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熟优熟劣;马云飞对仗曹刘孙,用现代的大脑知识一统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不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但我是个爱国者,爱民族!五胡乱华,蒙满南侵,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通通滚蛋!我来!我上!我征服!我能穿越,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 镜域无双

    镜域无双

    1001,1002,1003……3000!天下无双!敌羞,吾去脱他衣!群雄逐鹿,烽烟四起。董浊、袁少、曹梦德、孙氏兄弟、刘背、吕不,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资源,究竟谁才是这个世界里笑到最后的王者?这是一个强者横行、弱者俯首的世界,同样,这也是一个多元化、丰富精彩的世界。这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弱者和强者之间的战争。当初的小白赌上全部的身家性命,究竟最后能不能凭借决心、勇气、智慧,还有野心胜出?
  • John Bull's Other Island

    John Bull's Other Is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缘定有情人

    缘定有情人

    一直以来,青扬的世界里宋青平给予她缺失的父爱,母爱,他是她最亲的人,直到遇上大卫,他霸道,专横,觉得她不知道保护自己,他是闻风丧胆的黑道大佬。做事干脆利索,毫不手软,背叛者死,他希望青扬时刻在他的身边,直到青扬知道自己的身世……竟然!!
  • 天穹之城

    天穹之城

    当世界的最后一缕光,消失在神圣的至高轨道边缘,黑雾的触角沿着深邃的黑暗,再次蔓延上宏伟的浮空之城。奥尔神町的圣教军擦亮武器,在纯粹而强大的光明原力驱动下,坚固的动力装甲张开闪耀的羽翼,以神一般的威严审视着黑夜降临的大地!“奥尔神町的天空之城没有永恒不落的神话,但信仰,永垂不朽!”被黑雾淹没的下层轨道里,浑身是伤的少年烧烬了圣经的最后一页纸,趁着余烬仅有的温度和最后的光亮,裹紧了黑暗中冰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