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900000005

第5章 现代主义、现代性与个人主义(3)

显然,这种观念与“意识流”的本义存在相当的距离。“我所说的意识流,是指模糊了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非逻辑、直觉与机械之界线的那个表达区域”——阐述了“意识流”的基本内容并且涉及非理性、直觉、自由联想、无意识、内心独白之后,弗雷德里克?R?卡尔指出,“意识流”的核心是划分两种自我:“约定俗成的自我(社会的、外倾性的自我)与本质的自我(绝对属于个人的自我)之间的区别。”存在某种纯粹的、与社会关系无关的“自我”,而且,这种“自我”才是世界的本源——这个假设很大程度上来自弗洛伊德和柏格森。如何捕获这种称之为“内向性”或者“生命本身”的内容,弗雷德里克?R?卡尔寄望于“纯记忆”:“纯记忆是集中的、孤立的,在运动和感觉之外。它可以通过某一透视的、直觉的方式透入灵魂”。这被形容为“探索我性”。弗雷德里克?R?卡尔解释了“意识流”在这方面的意义:

意识流如果没有对自我的强调便不能存在,整个现代主义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现代生活的压力能造成自我的丧失,或用奥特加的话说,能导致自我的非人性化,因而也能引发出自我的反抗。这不是指自我的灭绝,而指它的表现性,意识流也许是最纯粹的自我表现形式。●28◆

即使现代主义迅速地成为时髦,但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如此露骨的个人主义仍然令人生畏。在我看来,主体问题的提出犹如这种观点的折衷。刘再复的主体观念将内心形容为“第二宇宙”,反复地认定“人的内在生命”,性格的“深不可测”,或者“灵魂的深”。在他心目中,灵魂的内部存在某种“深邃”的自我。●29◆这甚至带动了心理学的短暂繁荣。当然,当时主体观念并未在弗洛伊德到拉康的心理主义倾向上走多远。借用“心理”的意图毋宁是,切割出一个独立的空间抵抗纷杂的外部世界。相对于理论的期待,“意识流”小说的写作乏善可陈。《尤利西斯》式的巨著始终没有问世。或许,李陀的《七奶奶》包含了一个小小的突破——复杂的心理并非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专利。一个庸常的市民——一个琐碎的、保守的老妇竟然内心如沸。多少有些遗憾的是,批评家并未及时将《七奶奶》隐藏的尖锐问题提交理论前沿:是否真的有一个独立的、可以自我确证的灵魂游荡在种种交叉的社会关系网络之外?

不论欧洲现代主义拥有多少庞杂的内容,个人主义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主题;“意识流”的脱颖而出可以证实,现代主义正在收缩到这个主题进入了中国文化版图——这表明了双方的兴趣共同点。文学流露的迹象似乎表明,社会话语体系到了再度面对“个人”的时候。

五

查阅20世纪八十年代的理论文献,个人主义并未成为争辩的焦点。霍布斯、哈耶克这些个人主义思想家的名字九十年代才姗姗来迟。个人是社会的本源和终极价值,社会和国家是为了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而存在的——普及个人主义的这些涵义已经到了“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激烈辩论之际。尽管八十年代文学没有正式谈论这个概念,但是,由于现代主义的后续震荡,“个人”试图顽强地拱出文学的地表。个人主义的种种征兆集中显现于文学形式与美学风格。因此,我将文学形式与美学风格的诸多饶有趣味的动向解释为个人主义的象征性表现——当然,只能是象征性的。

多数批评家公认,现代主义的第二次造访率先进驻诗的王国。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一批由象征、意象组织的晦涩诗歌——坊间形象地称之为“朦胧诗”——开始广泛流行。一个批评家为之概括的“新的美学原则”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些诗人“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他们仅仅“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30◆显然,如此个人化的内容必须诉诸另一套文学形式。从心理波动、无意识、情绪的起伏到象征、隐喻、视角、变形、通感、跳跃的节奏和崭新的韵律,形式的各种实验企图聚焦个人,同时将外部事件和历史处理为模糊的背景资料。八十年代前期,小说叙述的各种探索无不围绕如何打破情节的束缚,增添内心的份量——这种状况持续至马原及其一批同道的出现。

20世纪八十年代盛行文学形式实验。许多批评家意识到,语言并非一个被动的工具;相反,语言魔方的变幻不断地制造文学奇观。然而,许多批评家未曾意识到,当时的语言兴趣来自两个冲突的源头。一个是以结构主义为中心的语言观念:主体并非先于语言存在,可以自由地驱使语言;相反,主体是语言的产物,是受制于语言结构的一个微小成分。另一个是表现论的语言观念:语言的各种组合来自奇异的内心。如此想象内心与文学语言的递进关系富有代表性:“……语感是文学创作主体的先天的内在机能,它外化为作品形式的底层结构——文学语言,而文学语言又按照一定的编配方式(即文学语言的语法)转换为作品形式的表层结构——作品的文学语言系统。”●31◆显而易见,大多数批评家持表现论语言观,他们不清楚甚至没有听说过结构主义的具体内容。语言的变幻植根于强大而又神秘的内心,这似乎天经地义。文学形式实验如此前卫,内心、无意识、主体如此前卫,二者不约地在“纯文学”的名义下汇聚起来。“纯文学”是一个迷人的概念,残雪的“纯文学”想象具有信徒般的虔诚:“‘纯’的文学用义无反顾地向内转的笔触将精神的层次一层又一层地描绘,牵引着人的感觉进入那玲珑剔透的结构,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内核突进。”●32◆排除一切杂质而提炼出纯粹的文学,这种科学主义的理想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尤其是在饱经政治动乱的骚扰和惊吓之后。一些人寄望于试管中出现晶莹无瑕的语言,另一些人寄望于钻探出未经尘世污染的深度内心或者无意识,表现论的语言观念终于使之合二而一。语言、内心、“纯文学”三者的统一,显然是个人主义在文学领域制造的一个象征性事件。

“纯文学”有时又被称之为“雅文学”——相对于各种通俗文学。实验性的语言和内心如此个人化,以至于远远超出了芸芸众生的视野。这时,“雅文学”甩下了种种模式化的故事和众口一词的叙述,并且以高雅的姿态回击来自庸众“看不懂”的抱怨。你们读不懂,你们的孙子就能读懂——诸如此类的不逊言辞流露出明显的傲慢。文学史上的雅俗之别源远流长。然而,这个美学分歧之所以具有愈来愈大的政治意义,因为人们愈来愈多意识到:“雅”逐渐演变为美学风格对于个人主义的曲折致敬。

古代的“俗”和“雅”分别源于民间和文人两大系统。民间的神话、传说、歌谣显得简朴、清新、放肆泼辣;文人写作的小说、诗、词、曲显得精致、典雅、温柔敦厚。民间的渊源与文人改造的互动形成了文学史的良性循环。然而,20世纪上半叶开始,“俗”和“雅”无不卷入各种复杂的观念。尽管集体心理学对于大众内部隐藏的非理性疯狂提出了警告,但是,文化民主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强劲趋势。这个意义上,“俗”的范畴包含了多种文化指向。例如,五四时期的民间文学、平民文学、白话文学或者通俗文学存在微妙的差别。它们或者注重流传的范围,或者注重阅读者的身份,或者强调语言特征,或者强调市场流通的繁荣。与此同时,“雅”的范畴已经从古代的文人转移到现代知识分子,即相对于大众的启蒙者。如果说,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启蒙的内容之一,那么,个人主义也是革命话语非议知识分子群体的原因之一。这时,“雅”有意无意地带上了贬义——“雅”并非表明知识分子的精湛专业,而是表明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距离。对于文学说来,这种美学风格包含的个人主义潜藏了瓦解革命动员机制的危险。毛泽东说过,文学是革命动员大众的有力武器,负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责任。因此,“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33◆相反,那些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沉溺于个人主义幻觉,他们能够为革命贡献什么?相当长的时间里,从“雅”、形式主义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内心王国屡遭贬抑,个人主义显然是一个重要根源。

现代主义的粉墨登场同样是一个象征性信号:个人主义似乎开始某种程度地解禁。奇怪的是,这个动向并未产生多少震动。人们突然察觉到,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远远走到了前面——分配方式的集体平均主义正在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利益单位。然而,故事的有趣之处恰恰在这里:现代主义并没有对经济领域的“个人”表示赞赏,相反,现代主义再度以激进的姿态提出异议——这远非彻底的解放。

“个人”这个范畴如何深刻地卷入现代性内部的各种矛盾?这个问题的预示了现代主义带来的第二轮理论震荡。

六

现代性是启蒙话语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人将革命形容为一场失败的历史实验,另一些人认为革命正在再度积蓄能量,然而,这是一个不至于引起异议的结论:启蒙话语已经卷土重来,而且,启蒙话语提出的现代性问题正在向理论和实践的诸多领域扩散。各种资料显示,现代性拥有极其庞杂的内涵。从世俗化、理性、自由经济到线性的时间观念、厚今薄古、民族国家以及复数的现代性,西方众多思想家的理论表述迄今仍然有增无减。显然,大众无法参预种种专业性的争辩,他们接受的通常是本土语言简化处理的通俗版本。中国文化版图之中,20世纪五四时期的“科学”、“民主”,六十年代“四个现代化”的设想——即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和九十年代的市场经济大致地标示出现代性的几个阶段性理解。船坚炮利、声光电化、核弹头的数量、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居民住宅面积、大学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家用电器的拥有率无不成为上述理解的注释。

文学曾经以“现代主义”的名义向现代性表示敬意。一些作家激动地将现代主义视为现代化的产物。20世纪八十年代重启现代化目标,他们兴致勃勃地打出现代主义的旗号挥戈助阵。●34◆相对地说,王富仁展开了远为开阔的理论视野——他的《中国现代主义论》力图呼应的是20世纪的启蒙话语与现代性。王富仁的聚焦点并非欧洲现代主义的源头,而是依据本土现代性清晰地划分出一个崭新的文学段落:“‘中国现代主义’是与‘中国古典主义’相对举的文学概念。……是把中国文学提高到现代性高度的文学,是体现着中国文学家对文学的现代性理解的文学,是表现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世界的感受和情绪的文学。”“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则是在对文学的现代性的一次性追求中产生的,是由各种不同的流派共同组成的新文学的整体。”●35◆在他的心目中,尽管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戴望舒、胡风、沈从文、老舍、张爱玲这些作家各擅胜场,但是,他们无不具有某种异于古代文人的现代气质。相对于没落的古典文学,“现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整体。这个概念沉寂了多年之后再度进入社会话语体系,成为众望所归的核心。这时,启蒙、现代性、市场经济几乎是一体的——现代性尚未遭到分解,尚未显示出内部的矛盾、张力乃至剧烈的冲突。

同类推荐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热门推荐
  • 废墟行动

    废墟行动

    在现存最早人类遗迹中,发现了一个被尘封很久的秘密......
  • 宿生缘之荣华浮梦

    宿生缘之荣华浮梦

    他,疼她,宠她,纵容她,却原来他们不是亲兄妹,让他无处安放的心终于有了归依。但她却因身世对他一退在退,一躲再躲,当一切避无可避之时,她又该何去何从?纷争俗世,皆如梦似幻,转瞬百年,也如过眼云烟,都逃不过宿命。
  • 都市捉妖记

    都市捉妖记

    你相信都市里也有妖怪吗?他是日本的魔术大师,为什么会不远万里赶来中国,继承祖父传承下来的东西;又是谁发现了他所表演的根本不是魔术,而是真正的妖术。受伤的狐妖,图书馆里的妖怪,为什么它们会突然出现在此。简单真实的爱情,惊心动魄的战斗,亲密无间的友谊,欲盖弥彰的阴谋,是谁在操纵幕后的一切?又是谁与谁在一样的执著!逆天轮,炼妖鼎,这些存在于千年以前道与妖战斗留下的法器后面,究竟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两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色,在都市开始了他们的捉妖之旅。亲情,友情,爱情,一切得以见证,尽在《都市捉妖记》。谨以此故事献给那些喜爱灵异故事的人们。
  • 龙隐江湖传

    龙隐江湖传

    一个少年初出江湖,本不想卷入江湖纷争,却一步步慢慢陷入江湖这片是非之地。他就是云龙,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初遇诸葛羽,诸葛羽为他算出:二龙为翼,三羊相伴,四虎护身,身后有灵鸟。此竟一步步应验其言,云龙大义出手,救天下第一镖局,救苏府......之后创立太湖民团,救茅山派,闹擂台,千里走单骑,上少林......层层出新......最后挽救江湖诸派......悬念不断......惊天之作
  • 十七年年之约

    十七年年之约

    一个神秘的花朵,关乎着两个人的生命与命运,“?”和“?”,但为什么,她,最终选择了什么,但只听她说:“因为爱你,才不畏惧死亡······”冰蓝蝶花恋!
  • 网游之超神召唤

    网游之超神召唤

    莫鱼湘事别四年,重新登上网游界。正巧,跨时代的黑科技——全系模拟网游诞生了。召唤师路线筛选,筛选技能,寻找宠物,签订契约,我是独一无二的召唤师!史上最恶劣的女召唤师!哪有玩家帮着怪物攻城的!就算有奖励也不能这么卖节操啊!这就是一个普通职业的召唤师,干掉特殊职业,藐视战士,无视刺客,指点江山,看弓箭手和法师笑话,是牧师们傻眼的将召唤师修炼到极致的召唤师妹子的故事!人家才不是乱吹吹呢!呃,抱歉,我们家小魔鱼有点......逗呢,所以,我们马上就回家吃药!打扰了,真是抱歉!
  • 兽妃倾城之神医嫡公主

    兽妃倾城之神医嫡公主

    她姬梓潼本来是二十一世纪的神医杀手,可是却被奸人所害带着上一世的记忆转世重生。因为天生异瞳被称为不祥之人而被迫离开。在万兽森林与野兽为伍,被师父收养。却遇人不淑,某女指着某王爷说到:“我不就是去你的厨房偷了一些菜吗,你至于这么苦苦相逼吗?”“可是我的规矩你是知道的,得罪我只有三个下场,杀、生死不如、放。第一个是陌生人、仇人,第二个是我非常讨厌厌恶的的人,第三就是自己人!”某王爷说到,一脸笑意的看着快要炸毛的某女,某女却不知道,某王爷自从遇到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之后就慢慢的有一个想法。
  • 三姐妹的复仇交响曲

    三姐妹的复仇交响曲

    幼时,她亲眼看着母亲被母亲的好闺蜜活活撞死却无能为力。尸体还没入棺父亲高调迎娶凶手把她赶出家门。幼时,她亲眼看到自己的姐姐和父亲密谋准备杀死自己和母亲,自己却无能为力。母亲死后父亲栽赃陷害是她杀死了母亲被赶出家门。幼时,亲戚为了利益亲手杀死了她的母亲,她惊恐的看着全过程却无法阻止。只知道拼命的跑离开那个地方。十年之后强势回归,完美复仇,但面对爱情的束缚该如何解决?
  • 山海闻异录

    山海闻异录

    我,叫夏阳。我从小和别人不一样,因为,我的眼睛,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比如鬼魂,又比如妖魔!二十岁那年,我又遇见了三个我不该遇见的人······
  • 九极天下

    九极天下

    修炼一途,多造化,盗阴阳,强者之路,荆棘丛生,少年自莽莽黄沙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