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100000012

第12章 论老舍笔下的伦敦都市文化景观(1)

谢昭新

谢昭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老舍是带着贫穷离开故国赴伦敦东方学院讲学的老舍于1924年9月14日抵达英国伦敦,至1929年6月底结束了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五年的教书生活,拟途经欧洲大陆回国,他在伦敦生活了近5年的时间,因而对伦敦的城与人也有了较深刻的文化认知。他写伦敦城、英国人的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二马》,回国后30年代写了《头一天》、《我的几个房东》、《东方学院》、《英国人》、《英国人与猫狗》等文,不仅记述了他所结识的英国人,而且对英国人的特点做了细致的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又描绘了富善这样一个英国人形象。,在人们眼里到外国“讲学”,经济收入该是可观的了,可是老舍“讲学”年薪微薄,加上每月都要寄钱养活老母,他在伦敦依然过着一般市民知识分子的生活,没有摆脱“贫穷”据[美]宁恩承在《老舍在英国》所记:老舍“一个月的收入不到三十磅,既要维持自己的生计,还要照顾老母的生活自然难上加难了”。他在伦敦过的是比“穷学生式的生活还要紧缩”的生活。见曾广灿、吴怀斌编:《老舍研究资料》(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73页。走向上层的绅士殿堂,这就决定了他所接触的城与人,不是贵族式的伦敦的城与人,那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声光色电、歌舞升平、菜色男女式的喧嚣奢华的文化景观,也不是他所观照描绘的对象。正像他自己所说:“长发的诗人,洋装的女郎,打微高尔夫的男性女性,咬文嚼字的学者,满跟我没缘。看不惯。”老舍:《习惯》,《老舍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491页。更为重要的是老舍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和“中年人”老舍曾说过他做事的时候,终日与一些中年人在一起,于是就(转下页)的认知情感去描绘伦敦,这就使伦敦形象呈现出老舍式的多维的都市文化景观。本文不仅全面考察老舍所描绘的多维的伦敦都市文化景观,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形象以及民族精神景观,而且探讨伦敦都市文化对老舍的文化思想及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成了中年人的样子”,他的创作也以中年人的眼光带着“中年人的理想”去观察、去描写的,见《我怎样写〈赵子曰〉》,《老舍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71页。

①李振杰:《老舍在伦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第39页。

②[美]宁恩承:《老舍在英国》,1970年香港《明报》5、6月号。

老舍在英国期间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前两部是写北京的“人与事”,《二马》是写伦敦的“城与人”;前两部是以回忆的方式写“北京”,是记忆中的现实,是过去式的现实,《二马》则是对伦敦的现实观察、体验与文化审视,是现在的现实。而最能体现这“现在的现实”的是老舍对伦敦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他笔下所呈现的伦敦的自然景观是真实的、实在的。李振杰曾将《二马》中描写的地名一一进行寻找、考察,他发现小说中几乎所有的伦敦地名都是真实的,“小说中一共出现了近40个地名,其中有街道、大院、车站、码头、展览馆、教堂、公园、河流等。这些地名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经得起核对”。①李振杰:《老舍在伦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第39页。

宁恩承曾回忆说:“有一次我同他坐船沿泰晤士河到汉谟故宫去,那是亨利第八的皇宫,雄居河上,古堡春深,十分优美。他全记下来。又一次到瑞屈港正是日落,我们坐在山坡上,静看太阳西下,红霞晚照,泰晤士河水溶溶,清风拂面。他掏出他的零页纸片,一一记下来以为他日写景的材料。《二马》中的泰晤士河的红霞日落,是经过一番实际体验工夫的。”②[美]宁恩承:《老舍在英国》,1970年香港《明报》5、6月号。而这种经过实际体验的泰晤士河的美景的确是诱人的:

从窗子往外看,正看泰晤士河,河岸上还没有什么走道儿的,河上的小船可是都活动开了。岸上的小树刚吐出浅绿的叶子,树梢儿上绕着一层轻雾。太阳光从雾薄的地方射到嫩树叶儿上,一星星的闪着,像刚由水里捞出来的小淡绿珠子。河上的大船差不多全没有挂着帆,只有几只小划子挂着白帆,在大船中间忽悠忽悠的摇动,好像几支要往花儿上落的大白蝴蝶儿。早潮正往上涨,一滚一滚的浪头都被阳光镶上了一层金鳞:高起来的地方,一拥一拥的把这层金光挤破;这挤碎了的金星儿,往下落的时候,又被后浪激起一堆小白花儿,真白,恰像刚由蒲公英梗子上挤出来的嫩白浆儿。老舍:《二马》,《老舍文集》第1卷,1980年,第405页。

如果我们把老舍在《老张的哲学》里写北京积水潭的美景与这一段写泰晤士河的美景连起来读,你就会发现老舍观察、描写自然景物,对绿色特别偏爱。北京的积水潭有“绿水”、“绿荷”,岸上有“绿瓦高阁”,垂柳在池中形成“绿盖”,微风吹来,摇成“绿浪”。以绿为主色,画面是清新的。而到了写泰晤士河时,除了以绿为主色外,写了浅绿、淡绿、嫩绿,而且还加上水上的白帆,绿色与白色互相辉映,更给人以淡雅清新之感。同样,他写亥德公园的晚景:绿树、清池、池边的小白花、水边上下飞的小白鸥,又是绿色与白色的映衬。他写伦敦夏天的景色:“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来了……街上高杨树的叶子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的放着一层绿光,楼上的蓝天四围挂着一层似雾非雾的白气;这层绿光和白气叫人觉着心里非常的痛快。”同上,第467页。他写瑞贞公园夏季的景色:“花池子满开着各色各样的花,细沙路两旁的大树轻俏的动着绿叶,树下大椅子上坐着的姑娘,都露着胳臂,树影儿也给她们的白胳臂上印上些一块绿,一块黄的花纹。”他写冬天的植物园:“老树,小树,高树,矮树,全光着枝干,安闲的休息着;小矮常青树在大树后面蹲着,虽然有绿叶儿,可是没有光着臂的老树那么骄傲尊严。缠着枯柳的藤蔓像些睡了的大蛇,只在树梢上挂着几个磁青的豆荚;河上的白鸥和小野鸭,唧唧鸭鸭的叫着;地上的绿草比夏天还绿上几倍,只是不那么光美。靠着河岸的绿草,在潮气里发出一股香味,非常的清淡,非常的好闻;河上几只大白鹅,看见马威,全伸着头上的黄包儿,跟他要吃食。”老舍:《二马》,《老舍文集》第1卷,第583页。马威本来是怀着愁闷来植物园的,如今他看着水影,踏着软草,闻着香味,常青树、绿地、白鸥、白鹅,又是这绿色与白色相辉映的美景赶走了他的愁闷,带来了欣喜与欢慰。

是的,老舍以绿色为底色配以白色相映衬的写景方式,的确能给人带来诗一般的欣慰与遐想,这种写景方式,在他以后的创作中仍延续着。比如他写青岛:青岛是颗绿珠。老舍:《青岛与山大》,《老舍文集》第14卷,第59页。他写齐鲁大学:绿楼、绿草地、绿树,深绿的爬山虎把楼盖满,“只露几个白边的窗户”,绿树下有“洁白的石凳”、“白石的礼堂”。老舍:《非正式的公园》,《老舍文集》第14卷,第9页。他写五月的青岛“绿意无限”,除了联接着的“各种绿色”,总不忘向绿色上加“白色”:“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老舍:《五月的青岛》,《老舍文集》第14卷,第92页。你看,老舍真不愧为“自然诗人”了。这位“自然诗人”对都市的奢华喧闹并不倾慕,他倾慕的是淡雅清新、安静幽美的自然之趣,所以在《二马》中特别安排了马威和李子荣两人在一个礼拜天坐火车到邦内地,然后步行到韦林新城去,这也是老舍自己曾去的地方,借此,他让主人公去体验乡村生活,于是就有了对伦敦郊外的乡村景致的描绘:从邦内地到韦林一路上尽是田园风光,绿色的草地,忽稀忽密的树林,“人家儿四散着有藏在树后的,有孤立在路旁的,小园里有的有几只小白鸡,有的挂着几件白汗衫,看着特别的有乡家风味。路上,树林里,都有行人:老太婆戴着非常复杂的帽子,拄着汗伞,上教堂去作礼拜。青年男女有的挨着肩在树林里散逛,有的骑着车到更远的乡间去。中年的男人穿着新衣裳,带着小孩子,在草地上看牛,鸡,白猪,鸟儿,等等。小学生们有的成群打伙的踢足球,有的在草地上滚。工人们多是叼着小泥烟袋,拿着张小报,在家门口儿念。有时候也到草地上去和牛羊们说回笑话”。“英国的乡间真是好看: 第一样处处是绿的,第二样处处是自然的,第三样处处是平安的。”老舍:《二马》,《老舍文集》第1卷,第625—626页。老舍说的这“乡间真好看”的韦林新城,“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文全名的意思是韦林花园城。它的确是个花园城,所有的建筑都掩藏在绿色的树林里,市中心是个大花园,周围的商店也都被树木遮掩。街上行人、车辆不多,更看不见马车了,到处显得非常整齐、美丽、安静、舒适”。李振杰:《老舍在伦敦》,第56页。老舍用如此多的笔墨书写“英国的乡间真好看”的自然景色,这正体现了他身居繁华的都市而对自然、平安、绿色如画的乡村之境的倾慕,代表了他欲在都市与乡村之间寻求理想之地的文化愿望。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的乡村化”,城市文化追求乡村文化的自然之趣,大概可以成为“都市人”的共同的文化愿望,因此,老舍所描绘的所倾慕的“自然、美丽、安静、舒适”的带有田园风光的韦林新城,也就成了都市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文化了。

老舍在都市文化中追求乡村文化的自然之趣,这只是他作为“自然诗人”书写伦敦自然景观的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他更是一位“社会诗人”。他以“社会诗人”的情感去描绘伦敦的“城与人”,即出现了对伦敦都市人文景观的多维审视,这种审视与他对伦敦自然景观的欣赏、倾慕态度不同,他对伦敦都市的人文景观既有欣赏又含批判、沉思的态度。

同类推荐
  • 贝壳风铃

    贝壳风铃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热门推荐
  • 神道修魔录

    神道修魔录

    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行人潮涌。一道光透过云层落在地上,却照射出多少掩藏黑暗的皮囊。人世间冷漠,似是紧密的联系却又冰冷的孤立。这一世,我枉自为人,只愿来世成魔,任由放纵。
  • 人道至仙

    人道至仙

    上古五千年,太古大地降下血雨,神魔天降,万族生灵遭劫,为了下界生灵的延续,先贤关闭太古之门,只余下界门,令飞升太古修士日益稀少。五千年后,一个人族少年在下界崛起……他将如杀神白起、兵仙韩信、剑仙李白、书仙王羲之那样铸就神话,飞升太古,留下传说。
  • 流逝仅仅如此

    流逝仅仅如此

    一段回忆,一段美好与心伤。我从不活在过去,我只看未来。只是我不坦荡,总是想起过去记忆中的那个你。淡若清风过,浅若梨花落。流逝,仅仅如此。
  • 鬼魅甜心:妖孽殿下请接招
  • 恶魔校草:我的甜心丫头

    恶魔校草:我的甜心丫头

    第一天回国就被自家妈妈拽着去名牌高中上学上学头一天就超级倒霉的撞到了三位美男。他说:“你说怎么办吧”她说:“我说了我不是故意的,你还要我怎样?”说起来封紫露也真是倒霉第二天上学时候又见到这三个美男了。哎!她这是倒霉到到姥姥家了。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暴富的海岛

    暴富的海岛

    这是个暴富的海岛,因为这里有别人没有的鱼老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曼陀罗花:白九帝

    曼陀罗花:白九帝

    宿命,大概便是与你相遇。在忘川河畔,我沦陷你的一眼里……有了九世的牵绊……可是到最后,你爱过我吗?…………不愿作相思,便与君相决绝罢。
  • 玫瑰有刺,仍尽欢颜

    玫瑰有刺,仍尽欢颜

    当小鱼发现自己哇吖吖的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当她看着抱着她的妇人眉开眼笑的时候,她再次确认,这种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事的确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为什么要穿越呢?为什么穿了还是个婴儿呢?为什么穿越的人非要是我呢?可是谁能告诉我,为什么穿越这么不平凡的事要发生到我这个平凡的女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