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5800000008

第8章 城市成长期的养老政策(5)

纵观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孝亲、社会尊长和国家尊老这三种养老形式相辅相成,与以民为本、孝治天下、尊老尚齿的养老观念相辉映,形成中国特色的养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甚至掩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促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治久安,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不可避免的皇权烙印和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毕竟古代的养老制度是一种用于安邦治国的惠民政策,带有明显的施舍、恩赐的色彩,覆盖面小,惠及的人口更少,《卖炭翁》、《石壕吏》无不说明了社会下层老年人生活悲惨的一面。

第三节 近代以来的养老沿革

近代以来,中国被迫进入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展道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处于劣势地位,很多人开始被迫脱离土地,以灾民、难民、失业游民、老幼病残等为主体的社会弱势群体大量存在。很多家庭被剥离,以家族互相扶助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养老模式逐渐弱化,而以西方福利制度为参照,并结合中国自身文化特点的社会化养老政策逐步推行,于是走上了一条传统与现代相掺杂的养老实践之路。

一、中西融合的养老理念

民国期间著名慈善家熊希龄曾说过:“吾国立国最早,文化为先,五千年以来养成良善风俗者,莫不由儒释道之学说所熏陶。”(周秋光、曾桂林,2006:28)。我国的养老制度自古就以儒家仁爱观念为基础,诸如“仁者爱人”、“先义后利”、“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儒家信条,无不渗透养老模式之中。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保障的真实写照,进入近代以来,在工业化的勃兴和都市化发展的动力作用下,家庭的生产性职能开始弱化,家庭规模缩小在所难免,儒家文化对养老保障模式的根本性影响发生动摇。与此同时,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一些传教士或教会在通商口岸及内地兴办了安老院、孤老院等慈善机构,对有识之士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有一批远涉重洋的中国人,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并从社会视角来理解西方的文明。清朝驻英国公使馆副使刘锡鸿更是把英国政府的一些福利政策称之为“养民之政”,大加褒扬,说:“(英)人无业而贫者,不令沿街乞丐,设养济院居之,日给飨餐,驱以除道造桥诸役。故人知畏劳就逸,转致自劳而自贱,莫不奋发以事工商。国之致富,亦由于此。”(钟叔河,1986:95)。

由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大同思想和民本思想的某些““暗合”式的联系,于是时人以“西学中源”的思维模式,将其视为是中国古代圣人的社会理想在西洋的翻版。作为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的回应,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融合中西文化的慈善养老观。

1.洪仁玕的慈善敬老观

作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后期领袖,洪仁玕因其游历香港的特殊经历,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有了直观的认识。他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太平天国应该学习模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举办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同时,还应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近代化国家,除了建立起近代的工业、农业、交通、金融之外,还应该有完善的社会慈善事业,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依。他提倡私人捐献资金来建立例如医院、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等各种福利机构,并且还提出了建立一个监督福利措施施行的机构——士民公会,以保障社会福利事业的正常有序运行。虽然《资政新篇》所涉及的社会福利文字并不多,却是中国慈善发展史上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慈善思想的第一人。

2.康有为的公益养老观

戊戌维新领袖康有为不仅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政治理论,也阐发了自己的福利思想观。在《大同书》中,他对中国传统的“宗族福利保障”模式进行了总体性评判。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宗族保障模式”行“仁爱”不够广博,只是局限于“自亲其亲”的范围内,这种偏狭的具体弊害主要表现在:(1)“人各私其家,则不能多得公费以多养医生,以求人之健康,而疾病者多,人种不善。”(2)“人各私其家,则无从以私产归公产,无从公养全世界之人而多贫穷困苦之人。”(3)“人各私其家,则不能多抽公费而办公益,以举行育婴、慈幼、养老、恤贫诸事。”(4)“人各私其家,则不能多得公费而治道路、桥梁、山川、宫室,以求人生居处之乐”。(康有为,1956:189)在他看来,欧美人重国家,轻宗族,所以才会捐千百万金钱,建立学校、医院、恤贫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使整个国家中的贫穷者受益。而中国人重宗族而轻国家,其社会福利善举只局限于捐祖堂、义田、义庄以恤贫兴学,只是荫其宗族而他族难受其惠,抚恤对象是宗族而不是国人。这种宗族保障模式的直接流弊,便是中国人手足不能相救,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贫弱。他主张打破家族的藩篱,追求公众的“大福利”,为此,他构想通过公养、公教、公恤等社会慈善公益机构可以达到如此境界:人到老年,还可以进入养老院、恤贫院,安享晚年,接受公恤,人类就可以达到孔子所言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的大同之世。无疑,康有为的公益慈善体系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3.孙中山的福利养老观

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的福利思想既继承了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又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西方福利思想影响,成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十分推崇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他认为:“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营,幼者有所教”(孙中山,1985:523),他还把“安老怀少”作为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来看待,并将它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社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孙中山,1985:523)。在1924年制定的《建国大纲》的第11条中,规定将土地、山林川泽、矿产等收入,都归地方政府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1956:570)在上述种种社会福利项目中,孙中山将养老放在前列。这种“安老怀少”的福利观,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福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还从制度上对中国的福利实施作出了具体的设计。男子五六岁入小学堂,待二十岁以后,可以自食其力,五十以后,可由国家给予养老金。他认为,社会应该收养老人,因为“社会之人,为社会劳心劳力,辛苦数十年。而至衰老,筋力残弱不能事事”。人在“垂暮之年,社会当有供应之责,遂设公养老院,收养老人,供给丰美,裨之愉快,而终其天年,则可补贫穷者家庭之缺憾”。社会应设立公共病院,对于社会成员来讲,“不慎而偶染疾病,富者虽有医药之治,贫者以无佘贷,终不免沦落之死。主张设立公共病院,以医治之,不收医治之费,而待遇与妇人纳资者等”。同时,孙中山主张设立聋哑残废院“以济大造之穷”。在孙中山眼里,救济贫民,养老保障这种慈善事业已不是不平等的施舍,而是现代政府应担负的责任。显然,孙中山倡导的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福利国家的主张,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统治阶层的恩赐型救助(杨琪,2009),并对国民政府的社会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以政府为主的养老政策

近代以来,虽然赡养老人仍是家庭中的普遍现象,但其内容和实质已经发生了改变,老人不再是家庭的中心,赡养行为更多的是出自道德和情感的因素,而且供养方式也由全家共同供养转为分居供养或轮流供养,维持着小家庭的特点,家庭的经济功能保障大大削弱(岳宗福,2010),诱发了家庭化的养老保障向社会化的养老保障的演变。

1.社会救济

早在1915年,在“补救型”福利思想和“为社会弱者服务”的社会福利目标指导下,北洋政府仿照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了《游民习艺所章程》,近代的济贫制度由此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就指出了敬老养老事宜,“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荣孟源,1985:18)。1928年5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各地方救济院规则》,规定了救济院的基本原则,诸如救济院的设置及施济对象、院务管理、经费来源及名称变更等,并将“教养并重”的积极救济方式推及各种救济机构,如养老所规定收养对象为年60岁以上无力自养无人赡养之男女;入院所的老者视其身体状况适当从事一些室内外劳动,并教以有益身心之课程,以调剂生活。同时养老所还配置方便老年人生活起居的设施、场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在附则中还规定各救济院的款项及办理实况须按月上报或公布及奖励捐助者等事宜。《各地方救济院规则》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救济院,据1930年统计,当时全国共有救济院830多所,收养了10万余人。救济机构主要有政府官办、地方公办和私人举办三种方式。此外,各地政府还以政令的形式发动社会赈贫济老。1934年7月3日,广东省民政厅发出训令,把养老济贫作为社会美德,作为施行仁政之出发点。要求在社会上提倡“礼教”,对鳏寡孤独无告之贫民设立教养院,予以救济。

1943年2月,国民政府还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社会救济工作全面专门的立法。该法规定救济对象为,年在六十岁以上精力衰耗者、未满十二岁者、妊妇、因疾病伤害残废或其他精神上身体上之障碍不能从事劳作者、因水旱或其他天灾事变致受重大损害或因而失业者、其他依法令应予救济者。并规定了12种救济方法:“救济设施处所内之留养、现款或食物衣服等必需品之给予、免费医疗、免费助产、住宅之廉价或免费供给、资金之无息贷予、粮食之无息或低息贷予、减免土地赋税、实施感化教育及公民训练、实施技能训练及公民训练、职业介绍以及其他依法所定之救济方法”。

面对着众多的老残群体,国民政府依据以往的救济经验和近代社会救济思想的要求,救济不再是局部的、有限的慈善活动,而是一项面向全社会难民老人的救济行为,是由政府直接干预并承担责任的,同时抛弃了传统的“以养为主”的消极救济方法,而重视“以教代养”的积极救济方式,体现了“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

2.社会保险

相对于中国传统以来以家庭、宗族为保障依托,以社会救济、社会抚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社会保险的出现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险正处于由传统社会救济模式向现代社会保险模式的过渡时期。

早在1922,中国共产党就在《劳动法案大纲》中要求,劳动者应参加一切保险,其保险费用应完全由雇主或国家承担(《中国工会历史文献》,1958:15)。1928年国民党公布的《工人运动纲领》也规定:要“制定劳工保险法、疾病保险法、灾害救济法、死亡抚恤法、年老恤金法等”。这一规定明显地要求把老年恤金纳入法制化轨道。然而,直到1948年底,却始终没有一部成熟的社会保险法规颁布施行。尽管如此,有关社会保险的实践活动一直断断续续地坚持着。

同类推荐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热门推荐
  • 媚水荷花粉未乾

    媚水荷花粉未乾

    她,国师府的嫡长女,太后的侄女,皇帝的表妹,天衍王朝第一才女,一朝入宫,利欲与权谋,荣耀与生死,一切都无可逃遁,一路的漫长与黑暗,她蕙质兰心,看透一切。“天衍王朝史上最惊心的后宫之争,最动魄的前朝之乱”震撼来袭。
  • 异能者的日常

    异能者的日常

    这个世界,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真的就如表面一般么?一个社团,一场危机,为秦牧打开了异世界的大门,为他揭示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又是如何?相对于普通人,他们的日常又是怎样的?
  • 宇宙最幻想

    宇宙最幻想

    原本是宅男的苏寒,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启了,穿越时空的能力,当一个宅男进入到美女如云的天龙八部中,会发生什么……
  • 亿万情缘:恋上极品仙少

    亿万情缘:恋上极品仙少

    轮回的光轮,正不停转动,尘封的记忆,已悄然打开。“我想快点找到我生命中的白马王子。”林清婉对着一闪即逝的流星许愿到。那颗流星仿佛听见了她的声音,突然改变了方向,直直地向着她冲来噢不!这是。。。救命啊!她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 也许我们还能在一起

    也许我们还能在一起

    36岁的秦羽得知穆佳在初中毕业前夕死于白血病,多年的愤恨化为愧疚一死殉情。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死神的帮助,代价是秦羽会在初中时期提前死亡,小秦羽获得穿越能力,找到成年的秦羽,让他改变穆佳的命运,自己却死于车祸,穆佳伤心欲绝,找到死神,开始了循环往复的历史小秦羽问:你可愿意?秦羽淡然一笑:有何不可!
  • 花千骨之花月洞天

    花千骨之花月洞天

    花千骨偷盗神器,私放妖神和南无月待在花月洞天,此后又逃出洞天,白子画又是怎么想的?花千骨又将怎么样?
  • 繁花物语

    繁花物语

    天生不足的身体,并不出彩的天赋,无人问津的未来。林帆曾经以为自己的命运不过是努力挣扎,然后不知何年何月,客死他乡。只是一切皆有变数。你也可能是上天选中的人。原来,天不负你才情薄,只待惊雷风云狂。最未知,最残忍,最幸运的故事,在命运路上一一闪亮。
  • 毒医妖妃:傲世大小姐

    毒医妖妃:傲世大小姐

    轩辕府的大小姐轩辕锦瑟,帝都的昔日天才,如今的帝都第一废物。被扔下悬崖后再睁眼,当终极试验品成为废物后会发生什么。原本只想安静的报仇后当一个安分的米虫,没想到却卷进一个早就计划好的事件之中。既然已经来了除了走下去还能干什么,所以谁档就灭了谁。可是这个跟在她身边不放的人是谁?她的未婚夫!她什么时候有未婚夫了!所以还是快逃吧。
  • tfboys之永久的爱

    tfboys之永久的爱

    三小只遇见了三位小姐,把爱给了她们,可她们又会怎么对三小只呢?(第一次写,写不好请见谅)
  • 太荒年

    太荒年

    荒年间,荒界诞生人族。这是一个讲述远古神话的故事,一个血与蛮荒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