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50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开篇之言

人是一个综合体,就像电脑一样,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先天的遗传基因决定,而软件部分则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大脑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后天的发育、培养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个人的软件部分同样具有基因性。

在现实生活中,绝顶聪明的天才不会超过2%,存在先天智力障碍的人也只在3%左右。因为先天遗传,人的大脑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最大可能会有3—4倍的差别。但是,个人后天学习和训练,培养形成的个人软件,最高的差别可能达到100倍以上。因此,人和人之间的根本性差异是个人软件上的差异。

一个人最容易改善的部分是个人软件,包括个人的品德、态度、习惯及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而改善个人软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就是教育。因此,改变一个人,有且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改善个人软件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知识教学,更为重要且基础性的是家庭教育。

人一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软件基因和软件水平。如果某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被培养,并形成一种良好的软件基因,那么,不仅对他自身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也可以逐步影响并改善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如果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大多数人都具有良好的软件基因和软件水平,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经济环境、科技文化等就会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因而,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取决于这个民族或国家的个人软件水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素质。

如何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并培养一个人形成良好的软件,这不仅仅是摆在我们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而且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希望,更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教育是任何国家发展的根本,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希望。正因为如此,教育被社会各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使得我们的教育走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我们还在黑暗中探索:教育的曙光到底在哪里?

第二节 钱学森如是说

2006年,温家宝总理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钱老提出了“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那么,这种模式到底是什么?钱老没有给出答案,需要我们去探索。

有的人却将钱老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与诺贝尔奖关联起来。每当诺贝尔奖产生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民族情结开始不安的时候。中国13亿人口,没有一个本土教育培养的人才获得科技方面的诺贝尔奖。有些华裔获奖了,就像是我们自己脸上有光似的,非要强调是“华裔”。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获奖的背后,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

由于缺少一些理性的思考,各种带有情绪的文章出现了,如《华人获诺贝尔奖与中国教育无关》、《为何获诺贝尔奖的华人都不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想得诺贝尔奖》、《请别拿钱永健自我安慰》、《为什么中国大陆与诺贝尔奖无缘》、《诺贝尔奖何时到中国》、《中国人为何难获诺贝尔奖》。杨振宁教授预测,中国二十年内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这种预测使我们得到一种期望和安慰。

面对我们13亿人的期望,我们不妨设想:即便清华、北大或者某个大学的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满足了我们的期望,安慰了我们的精神,那又能怎么样?难道获奖就代表了我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了?笔者认为:如果真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简单来说,也只能代表这个教授在某个点、某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不能代表中国就成了世界强国。同时,这个世界存在那么多的未解之谜,中国有那么多的大学,难道仅仅为了一个诺贝尔奖,我们就将巨额资金投入在某个点上,却不顾其他大学、其他学科专业的发展建设吗?这样做值得吗?

2009年前后,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中国强大了,“中国可以说‘不’”。广电总局声称“中国是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国家统计局声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拉动全球第一”;还有网络文章称“中国食品合格率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瓜类生产规模世界第一”、“中国直流输电规模世界第一”、“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等,这样那样的“世界第一”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过不了几年,我们将超过美国,位居第一。

我们却没有看到:我国获得了最多的奥运会金牌,但我们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状况并不理想,更不能代表中国就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了。我们也没有看到:即使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是人均下来,分母是13亿,我们又排在什么位置了,何况我们的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我们更没有看到:在规划、质量、管理和其他方面,我们的高速公路无法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别人的公路已经建设使用了几十年,而我们的公路使用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开始翻修,虽然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GDP。

笔者并不否定我国所取得的发展以及我国对整个世界乃至人类的贡献。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缺乏理性的思辨,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声音,同时也需要倾听不同声音的胸怀。诺贝尔奖和奥运会金牌都只是结果,是一种功到自然成的结果。现在靠拿几个国际大奖、多拿几块金牌说明“中国人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常常把祖国的荣誉、民族的复兴维系在某个人的行为、某个具体的奖项上面,对这些奖持有一种偏执的、狂热的态度,似乎获得某个奖可以代表13亿人的荣耀,同时也可以代表“祖国的强大”。

殊不知,获得的各种奖项只是各个点的优势表现。我们并不能这么简单地将某个点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获奖、某个指标达到“世界第一”等而与世界强国直接等价。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各个部分的最优通常并不能导致一个系统的最优,因此,一个国家的发达和强大,并非单方面的指标超越别的国家,而是一种结构性、战略性、宏观性、综合性的整体优势。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金融的整体运转方面,表现出有序的良性循环。然而,我们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体系等方面的某些不合理和无序,带来了巨大的贫富差距、环境问题、诚信问题、道德缺失与诸多社会矛盾。

我们更应该思考,距离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我们到底还差什么。我们的先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经济相对单一,不如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化时代,先辈们尚且说:居安思危。我们却陶醉在得到很多“第一”中,大量理性的声音却被淹没了。如果别人说咱们的一点点不是,很多人就奋起反抗。当其他国家出现不正面的事件时,很多中国人甚至幸灾乐祸,冷眼看别人的笑话,“看看你们国家,自己都问题不断,凭什么指责别人?”

我们常常关注“什么又得到第一”、“哪方面超过谁”,这种片面且功利性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只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思维所致,更是一种只关注微观而不顾及宏观的思维所致,甚至可以说并非一个成熟民族所应具备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然而,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归根结底,都是教育所致。我们培养了越来越多的“爱国愤青”,有人甚至说得很严重:教育培养了很多“脑残”的人。那么,我们是否是世界上培养“脑残”人数最多的国家?

作者常常困惑:我们的思维到底怎么啦?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把我们培养成了这样狭隘且功利性的思维?这里所说的“功利性”不是指世俗对社会功名和经济利益的追逐,而是指非常直接的结果性追求。

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伟大的发明创造,真正体现科学家、发明家智慧的是如何得到结果的过程。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是结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结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结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是结果,人类的电话、电视等发明还是结果。知识和技术是结果,学习、引进结果较为容易,而学习、引进这些科学家、发明家“得到结果的过程”却很难。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关注知识、技术等结果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发现规律、发明技术、建立知识”的过程。

人们常常习惯于将教育的问题归咎于“体制”、“制度”和“大学教育”。这是一种貌似深刻、其实浅薄的思维:制度体制的演进必定是漫长的渐变过程。体制对教育的影响肯定存在,但绝不是根本性的、唯一的影响。体制之外的社会性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也许对教育本身的影响更加具有普遍性和渗透性。而大学教育只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阶段,如果幼儿园、中小学阶段的教育都已经导致了学生的“脑残”,大学教育又于事何补?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将“教育问题归结为体制问题”的思维是一种“把任何问题都要归结为一个原因”的思维,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功利性、“瞎子摸象”式的微观思维。通常来说,生活中一些沉重的问题,都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而且难以量化。因此,社会上流行的指标性评价官员、评价教育的方式,本身也是缺乏理性思考所致。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存在缺陷所致。

教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的手段和过程,实现“育”的目标。其核心目标就是教育孩子“没有功利性地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人格”和“面对他不懂的东西,知道在哪里找答案了”,化性至善,从而培养“有德行、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和共好意识的人”。因此,教育的问题由文化、价值观、体制乃至心态等诸多因素影响所致,是多年积淀形成的过程性、结构性问题。

针对教的过程、育的目标,如何实施教育,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超前性地谋划教育、不断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计教育,才是教育发展永恒不变的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虽然经过了六十年的探索,但是,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看,六十年毕竟还是太短了。

第三节 他山之石

今天的西方现代教育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发展过程,同样也走过了许多弯路。例如:罗马帝国的崛起到罗马宗教神学垄断教育、世俗教育走向衰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繁荣、文艺复兴末期古典主义泛滥而导致严重的形式主义;“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二战后美国的崛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这些兴衰交替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发现教育的很多规律、特点、经验和教训,从中也许可以看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同类推荐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如果不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一种道德观念,就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担负起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道义和责任,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其中《当交管撞上人文》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热门推荐
  • 现代魔力者

    现代魔力者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聪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仿佛拥有了一身魔力,他沾沾自喜,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系列的冒险在等着他。。。
  •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旨在指导与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在青春的季节里学会自强、自立、自勉、自信、自尊、自爱、自知、自乐、自制、自谦等,真正做到和做好“我的青春我做主”!
  • 逐世恋

    逐世恋

    被背叛的她如游魂一般行走在小巷里,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父母。吱扭一声打开的门忽然倒下,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的血腥味。即使对血腥有着极大敏感的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里面走......之后“你是我的。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能离开我。”这是他对她的承诺。她遵循了,他却背叛了。“你走,离我越远越好,最好别再出现我的视线。”这是他对她的狠。她依样遵循。爱情让她憔悴。她...倦了...
  • 混元血劫

    混元血劫

    “慕容雅雅!你想对我做什么?”楚云看着身前一丝不挂慕容雅雅,正冷漠高傲的朝自己一步步走来!“噪舌!”慕容雅雅一个闪身出现在楚云身旁,闪电般朝着楚云侧颈砍了一记掌刀!“砰……”楚云应声而倒,两眼一黑不省人事!当楚云醒来后两腿发软,该发生的也发生了,不改发生的也发生了……
  • 转角咖啡厅

    转角咖啡厅

    因为心烦意乱,她来到了一家咖啡厅。却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他。他高冷,她阳光,两人也不曾想到,他和她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当高冷恶魔遇上阳光天使,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exo之离开不兮

    exo之离开不兮

    本文女主许宜兮本是豪门许家千金,但是父亲因嫌弃自己是个女孩不可继承家业,于是将其赶出门外,母亲因为心疼女儿但因为实力却无能为力,只好寄人篱下,女儿因在一起家中争吵被最在意的母亲打一巴掌心灰意冷离家出走,选择轻生,但被一名十分和蔼美丽的女人救下名为花姐。于是一直住在花姐家,但当她满了18岁后便离开家里,独自一人去外面打拼,最后遇到了exo便相知,相识,相爱的故事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穿越异界女王

    穿越异界女王

    第一点,本小说结合变身,异界,穿越等因素第二点,每天至少一更,但是,章章都是精品第三点,保证完毕
  • 太上叩道

    太上叩道

    武道修炼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悠然长生。武道修炼亦可获得徒手撕象、移山倒海之力,飞天遁地、隔空取物、摘星捉月、毁天灭地之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平凡的山野少年历经坎坷,破除重重障碍,拨开层层迷雾最终得以叩道太上的传奇故事。----------PS:这是一个青涩的故事,吃惯了红苹果的书友可以来这里品尝一下青涩的味道,调理调理您的肠胃,再去吃红苹果就更有味儿!
  • 痴缠千年的爱恋

    痴缠千年的爱恋

    “小小你不该替我挡这一剑,小小……”上官赢满身是血的爬到小小身边。“主人!”白虎王从千里之外匆匆赶来。落地后出现了一个白衣飘逸俊朗男子小小冲他们笑了笑身体慢慢消失在众人视线里。“小小不要走”独孤天突然起身拿出雪灵珠不惜用尽全部功力保住了桃小小的魂魄,魂魄一点点收进雪灵珠,随着独孤天的倒下而消失不见千年以后,苏醒的独孤天通过雪灵珠的找到了转世后成为林梦的桃小小转世后的小小名叫林梦,相貌平凡,普通善良,惨遭男友劈腿,意外救下白虎王之子翼宝,执着于小小的上官赢放弃成仙的机会,终于见到转世后的林梦并发誓再也不会让她受到任何伤害。纠葛了千年的感情,面对两个优秀男人的深情,善良的林梦最后的选择,会让纠缠千年的三个人都能得到想要的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