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20

第20章 “枯坐终日,极无聊赖”(4)

1920年,已在上海居住的陈独秀接触到一些共产国际的思想,《新青年》的办刊思想逐渐政治化。而胡适却是个不喜欢谈政治的人,《新青年》的编辑内部出现分裂。结果,《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于1920年9月1日在上海出版,其中刊登了陈独秀的《谈政治》一文,驳斥胡适等人“不谈政治”的主张,分裂自此公开化。不过,陈独秀还是于当年12月给胡适、高一涵去信,承认“《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以后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希望胡适等人“多做文章”。但对于胡适的意见,陈独秀却又不能接受。当时,陈独秀曾经让胡适提出意见,看下一步应该如何办。胡适于是提了三个意见,其一是将《新青年》撤回北京,编辑同人们共同刊发一则声明,说明不谈政治,只做文章;其二,让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人来办《新青年》,大家另起炉灶,再办一份其他的刊物;其三,停办《新青年》。陈独秀得到这封信十分生气,给《新青年》的编辑同人们回信,专门驳斥了胡适提出的这三个解决方案。关于不谈政治这个问题的回复,陈独秀措辞坚决,写道:“弟虽离沪,却不是死了,弟在世一日绝不赞成第二条办法。”钱玄同见信后十分感慨,“初不料陈、胡已到短兵相接的时候”,并认为胡适“所主张者较为近是。……至于仲甫疑心适之受了贤人系的运动,甚至谓北大已入贤掌之中,这是他神经过敏之谓。可以存而不论”鲁迅和钱玄同当时关系还很友好,后者当然会将这些消息告知鲁迅。而鲁迅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同意胡适说的将《新青年》迁回北京,由北京同人发表声明,此后刊物重点在学术思想文学方面,但鲁迅不同意一定要声明“不谈政治”,理由是一则“不愿示人以弱”——这是典型的鲁迅性格;一则是“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但此后显然,陈独秀没有听取北京同人的意见,《新青年》此后迅速脱离了与鲁迅、钱玄同等的关系,这大概就是使得鲁迅失望的原因。那么此后,鲁迅是否又要回到抄古书的道路上去?他自然不愿意如此,但连参与新文化运动都落得一个分道扬镳的结局,那么还会有什么值得他再去尝试?鲁迅是真的害怕再次掉进希望——失望——再希望——最终更加失望乃至绝望的恶性循环之中了呢。

值得注意的信号再次出现:一个是鲁迅开始收集资料,准备撰写《中国小说史》,虽说是为了上课的需要,但这毕竟显示出鲁迅的一种姿态,他开始为自己寻找新的可做之事了;一个是他重新开始校《嵇康集》,这个就更加明确是要回到原先的老路。此外,在1920年年末用日文写给青木正儿的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对未来极为绝望:“我写的小说极为幼稚,只因哀本国如同隆冬,没有歌唱,也没有花朵,为冲破这寂寞才写成的,对于日本读书界,恐无一读的生命与价值。”鲁迅又说:“今后写还是要写的,但前途暗淡,处此境遇,也许会更陷于讽刺和诅咒吧。”此外,对于《新青年》的掉头转向政治,鲁迅也表示出担忧:“中国的文学艺术界实有不胜寂寞之感,创作的新芽似略见吐露,但能否成长,殊不可知。最近《新青年》也颇倾向于社会问题,文学方面的东西减少了。”现实生活确实对鲁迅过于严酷,在刚刚给鲁迅提供了一些希望的“新芽”后,就要无情地摧毁它们。不过,鲁迅既然已经体验过可以借世俗生活中的某些看似有意义的活动(文学创作)来摆脱内心深处那挥之不去的无聊与空虚之感,就不想再次回到“绍兴会馆”那单调乏味的抄古碑之中。在其稍后创作的《故乡》中,那著名的结尾虽然有些吞吞吐吐,但还是表达出他寻求走出一条拯救自我之路的渴望。《新青年》的改弦易辙以及和一些战友的分道扬镳,固然给鲁迅带来莫大的打击,但其他的尝试还是可以进行。鲁迅至少找到了两个维持世俗日常活动的出路:一个是到北京的高校教书,这个效果极为明显,后来他与许广平开始交往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是参与“文学研究会”的活动,虽然限于其教育部职员身份,鲁迅不能直接参加,但借助于周作人,鲁迅实际上对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时的鲁迅,尽管有意无意有回到旧生活轨道的倾向,但内心深处渴望新生活、寻求新的拯救之路的愿望更加强烈。日常生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没有意义的简单重复,特别是对于鲁迅这样思想深刻而又对现实格外敏感者。但是,也只有继续这种简单的重复,才有可能于无数的重复之后获得瞬间的对人生的美好感受,这就类似于浮士德的一生及其幸福的结局。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忍受看似永恒轮回的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的深处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希望——尽管这希望只是短暂的“灵光一现”,还是值得我们为此等待大半生乃至一生。作为普通人,也许只能被动等待而已,但像鲁迅这样的哲人贤者,就可以凭自己的聪明智慧去主动谋求“灵光一现”的尽快到来和更多出现。

然而,对于鲁迅这样的人物,日常生活中那些短暂的有意义的瞬间毕竟太过短暂,那么,对于绝大多数时候的无聊的日常活动,该如何打发才不至于重新陷入苦闷与“无事”可做的状态之中呢?唯一的可能出路就是把这种日常生活给予“节日化想象”,就是谋求日常生活的“狂欢化”,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鲁迅对尼采、对“酒神精神”为何会给予高度评价和推崇了。本来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对尼采学说很有研究,1920年在《新青年》面临分裂之时,他还是要从尼采那里寻找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一年的8月10日,鲁迅完成翻译尼采的《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并作《译后附记》。鲁迅在对此序内容和一些术语进行说明的同时,也隐隐显现出自己的心境态度:

第七节Zarathustra验得自己与群众太辽远。

第八节Zarathustra被小丑恐吓,坟匠嘲骂,隐士怨望。……

第九节Zarathustra得到新真理,要寻求活伙伴,埋去死尸。我(Zarathustra)的幸福谓创造。

第十节鹰和蛇引导Zarathustra开始下去。鹰与蛇都是标征:蛇表聪明,表永远轮回(Ewige Wieder kunft);鹰表高傲,表超人。聪明和高傲是超人;愚昧和高傲便是群众。而这愚昧的高傲是教育(Bildung)的结果。其中那“得到新真理,要寻求活伙伴,埋去死尸”一句不就是鲁迅在“五四”退潮之后心境的最好写照吗?此外,那蛇所象征的“永远轮回”一词也值得注意,是否鲁迅从中悟到一些日常生活对“超人”的影响以及“超人”试图挣脱之努力了呢?

看鲁迅1921年的日记,的确有所变化。首先是日记篇幅重新开始拉长,对有关事项的记录变得详尽起来,出入琉璃厂的次数也变得多起来。1921年的书账为137.19元,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确实有了很大增加,原因就是鲁迅这年拿到了一些欠薪,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则心情自然也会变好。其次当然是那触目惊心的“无事”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1921年1月还是10次,到2月就减为4次,到4、5月份已经各只有2次了。1921年其全年日记中出现“无事”的次数为59次,仅为1920年117次的一半,减少幅度之大也说明鲁迅的心态有所变化,对自己所身在其中的日常生活,已经逐步减轻了那种无聊与苦闷之感。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说明鲁迅的心情确实开始好起来了,那就是这年周作人患病住院多日,后又移居西山疗养,为此鲁迅不仅在经济上再次承受压力,时间精力等也都付出很多,但从其日记的字里行间,却很少流露那种民国初年初到教育部上班时的无聊、寂寞与空虚之感,此时的鲁迅似乎变“俗”了。也许,以精神上的“俗”之一面应对世俗生活,就是“五四”之后鲁迅所能找到的新的救赎之路。自然,在灵魂深处,他对此采取的是不屑的态度,但鲁迅懂得,如果自己不想回到民国初年那种枯坐终日抄古碑的状态,就必须暂时忘却这所谓的世俗之“俗”,甚至还要带有热情地投身其中才是。

在当年9月11日写给周作人的信中,鲁迅对热衷于表现派戏剧创作的浙江老乡宋春舫给予这样的讽刺:“表现派剧,我以为本近儿戏,而某公一接脚,自然更难了然。”

被鲁迅如此讽刺的那个剧本名为《只有一条狗》,是宋春舫翻译的意大利著名剧作家弗朗西斯科?坎基洛(Francesco Cangiullo)的作品,发表于《东方杂志》第十八卷第十三号,剧本只有三句:登场人物???……

一条街;黑夜。冷极了,一个人也没有。

一条狗慢慢跑过了这条街。(幕下)

实事求是地讲,这剧本虽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确是很有内涵的,至少不像鲁迅所讽刺的那样。鲁迅之还要讽刺,是否意味着他不想再看到这样荒寒冷寂的场景,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心灵深处?

对于鲁迅在“五四”退潮后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和复杂心态,也许可以用“西马”中以研究日常生活知名的阿格妮丝?赫勒的一段话进行概括:“有意义的生活是一个以通过持续的新挑战和冲突的发展前景为特征的开放世界中日常生活的‘为我们存在’,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世界建成‘为我们存在’,以便这一世界和我们自身都能持续地得到更新,我们是在过有意义的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并非是一个封闭实体,而是一个在新挑战面前不畏缩,在迎接挑战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实体。这是一个对它而言只有死亡才能确定期限的过程。这一个体不压抑自己的个性,不给自己的个性强加期限,而是‘同宇宙较量’。在对他开放的可能性中,他选择他自己的价值和他自己的世界——他与之较量的宇宙。”是的,既然作为战士和新文学家的“鲁迅”已经诞生,既然作为教育部职员的“周树人”已经“退居二线”,那就没有理由停止对命运的反抗。无论鲁迅的友人如何高升和退隐,无论鲁迅自己的内心是否滋生有退回到黑暗的危险念头,鲁迅其实已经很清醒地意识到,仅仅是为了他那时所不得不品尝也就是还不能抛弃的日常生活,他也必须继续从开始呐喊以来的战斗,而不能过多地陷入彷徨之中。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这彷徨是使得鲁迅暂时免于退回黑暗绝望之内心的第一步,接下来鲁迅就要以对日常生活更大的关注来驱散这彷徨的心态,无论是采取哪种具体的生活方式或态度。与此同时,在文学活动以及其他方面,鲁迅也必然迫使自己更加投入,对此学术界亦有深入研究。笔者要在这里强调的是鲁迅在“五四”之后,对于围绕其身边日常生活的精力的投入,似乎更应值得人们关注。从这个角度观照鲁迅对学生运动的支持以及他与周作人的反目,还有他为何决心开始与许广平的爱情,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吧。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45—446页。

[美]阿瑟?阿萨?伯格著,姚媛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3—144页。

[匈]阿格妮丝?赫勒著,衣俊卿译:《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65—66页。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页。

衣俊卿译:《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236—237页。

转引自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89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69页。

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4—16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71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54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40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03页。

[匈]阿格妮丝?赫勒著,衣俊卿译:《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290页。

同类推荐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灯谜入门必读

    灯谜入门必读

    本书主要讲解怎样猜谜制谜、如何欣赏灯谜、怎样组织灯谜活动等灯谜的基本知识。并提供趣味灯谜作品,以供读者试猜或选作灯谜活动的题目。全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是灯谜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是设谜解谜的好帮手。
  •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热门推荐
  • 丧咒

    丧咒

    一桩离奇的命案,引发出一件件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件。看主人公为寻真相,如何一步步越陷越深,又一次次的逢凶化吉满血复活。
  • 枭雄风云之强者回归

    枭雄风云之强者回归

    不需要几世轮回,我,程浩轩!就只做一次自己!这一次,让我证明给全世界看!如果有一天我死在阴谋中,请不要为我难过,那只是因为我没有抗争过!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 亡灵出没

    亡灵出没

    异世界最后一位亡灵法主带着亡灵大军席卷了世界,最终被全种族联合剿灭,带着记忆重生亡灵位面。……当别的亡灵法师刚刚召唤出骷髅兵的时候,夜墨就开始锻炼自己的骷髅兵;他们能召唤出骷髅战士的时候,夜墨继续鼓捣自己的骷髅兵;他们能召唤出骷髅头领的时候,夜墨还是在鼓捣他的骷髅兵;他们能召唤出骷髅法师的时候,夜墨的骷髅兵打碎了骷髅法师的头颅。于是夜墨又开始鼓捣自己的骷髅战士、骷髅头领,直到有一天,骷髅战士打败了黑暗武士,骷髅头领骑上了恐怖骑士的马……至于夜墨的恐怖骑士呢……不小心骑上了亡灵骨龙,所以就叫——亡灵骨龙骑士!
  • 天宇逍遥

    天宇逍遥

    当千百亿年难得一见的虚无之体撞上万亿难得一见的轮回之心,被神界大佬时空大神看中,从此开始了一条由网游开始的修炼之路。本书讨论群:187744831,本人时常在线。
  • 情挑黑道Boss

    情挑黑道Boss

    当无良杀手碰上黑道老大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杀手刺杀变成保镖情人。雇主成了敌人,猎物成了老板。“明明是来杀人的,为什么自己变成了他的保镖,保镖就算了,为什么成了他的情人……”某大少暗自埋怨道。“怎么,你还想干什么?”某黑道老大挑眉道。
  • 血溅三界之王

    血溅三界之王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年你还是在阳光烂漫的日子下的少年,那一身血色染尽的衣裳,能让我记得所有不朽的天空。多年后再次相遇。“娘子~”“谁是你娘子啊!!放手!!”“怎么每次都质疑我是不是你的相公呢?难道前两天娘子还没有测验够吗。那我们。。。”将白瓷打捞抱起,走向床榻,说道:“我不介意一直和你天荒地老。”半路冒出的相公,收了一个小正太,收了一个冷脸侍卫。“白末生,你我注定不能相见。”
  • 楠灵会

    楠灵会

    在这个战乱的年代曾发生过怎样的历史,数十年后的后人再次翻开这本承载着历史的笔记。一张张模糊的照片,一页页发黄的草纸。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傅楠浩,陆天灵等人当年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又为何留下了这个百年谜团。楠灵会的命运到底如何,翻开这本笔记,历史会告诉你答案。
  • 粉嫩宝宝:老公十恶不赦

    粉嫩宝宝:老公十恶不赦

    一朝嫁入豪门,她的世界很简单:疼老公,再生个宝宝。怀孕五个月,肚子却像七八个月的她,被指控出轨,千夫所指。有心人扇风点火送证据,婆婆气得赶她出门,闺蜜十万火急接她过去救急。他千里追妻成功堵到她:出事不找老公,该当何罪?
  • 快穿,为你

    快穿,为你

    我是谁?一个快穿任务者?心中有个人始终支撑着我,就算不去想他也会永存于心。世界上最美的情话,不是天长地久的誓言。而是:你若死了,那便一起。不能同生,但求同死。死了便一了百了,若真爱那该多痛?萧止,我早已没有退路……曾经有人说他爱我,没我不能活,我信了。费尽心思,最后得到一句‘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他从来不说爱我,一直默默守着我。我杀人,他递刀;我做尽一切恶事,爱着别的男人。
  • 奇葩穿越:王妃,亲一个!

    奇葩穿越:王妃,亲一个!

    她是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神奇物种,不幸吃包子时被噎死!“唰!”的一声,魂穿到了一个名叫陆羽的废材身上!废材?老娘我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天才!暗杀?老娘我是暗杀他祖宗!退婚?渣男而已,世界这么大,看你老娘我如何边走边撩!当废材绽放光芒,亮瞎尔等双眼!可…事情会这么顺利吗?被背叛,被不信任,被抛弃,被……这一切可没有那么简单!这个故事,注定是个悲惨结局吗?如果,这,仅仅是一场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