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所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文题诠释】
这一道作文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主要在于考生对于“意气”的理解,可以说对“意气”的理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准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写作时,可以结合三个义项来具体立意。如,从“意志和气概”义项中,可以联想到“意志力”、“意气风发”等来立意;从“志趣和性格”这一义项中可以联想到“意气相投”、“心意相通”等,从而确立“在相互信任与支持中,实现人生的目标”等观点;从“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这一义项中,可以联想到“闹意气”、“意气用事”等词语,从而确立“遇到事情,应该冷静分析正确对待,不可意气用事”等观点;当然,也可以将几个义项恰当地联系起来立意,如“有为青年要意气风发,不要意气用事”、“朋友间既要意气相投,又不要意气用事”等等。由于“意气”的三个义项,实际上揭示了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精神面貌”、“交友”和“处事”,因此,无论是谈意气风发,意气相投,还是谈不要意气用事,都涉及对健全人格的思考。
考生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的方面,在举例论证时,多举具有文化特性感染力较强的事例,尽量避免滥用人人熟知的新闻材料或名人轶事,防止与其他考生的作文选材相同。在议论时,注意增强作文的理论色彩,不能话题空洞,牵强附会,人为拔高。
【优秀作文1】
谈意气(一)
湖南考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王羲之这一段脍炙人口的阐述,应当是古往今来对“意气”二字最精当的诠释了吧。“意”,即心意,指人的志趣;“气”,即气概,指人的性格。知音难求,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寻觅与自己心犀相通的人,为遭遇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而欣喜若狂,这也是人之常情。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求我唯一的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率性天真如徐志摩者,可以在二十世纪初那样一个对婚姻的态度还比较保守的年代,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无数的呵责与诟骂,毅然离婚,寻觅心中真爱,实属难能可贵。而他离婚的理由仅仅是与前妻张幼仪意气不合、志趣不投,这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看来,是不可理喻的。然而,真的有那么不可理喻吗?我坚信寻觅与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纯洁最坚定的愿望,是与生俱来的精神需求。一千多年的儒学浸染使人们学会了尊礼灭欲,却丧失了正视自己本心的能力。我敬佩徐志摩,因为他尊重自己渴求知己与真爱的愿望,踏上了一条无比艰辛的寻觅之路。对“意气”二字的理解与崇尚,赋予了他勇气和力量。
我曾写信给好友说:“友情这个东西,是我们目前最渴求的,也是最值得珍视的。”我所说的友情,不是呼朋唤友的一时热闹,也不是随聚随分的短暂相伴,而是伯乐与钟子期那样的心意相通,是伯乐与千里马那样的互相欣赏。“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建立在彼此意气相投的基础上。意气相投,才能互相理解,感同身受。这样的友情,虽然恬淡,虽然遥远,却源远流长。
对意气相投的渴望,对心犀相通的欣喜,在这一点上,友情与爱情是一样的。
古往今来,觅得知己的人寥若晨星,寻得真爱的人也绝非多数,如此看来,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幸福的。
尽管如此,我依然建议人们听从内心的渴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寻觅之路。在寻觅中,我们对“意气”的理解会越深刻越宽广,而我们得到的回报也一定丰厚无比。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引《兰亭集序》语句开篇,表明了“因遭遇意气相投者而欣喜是人之常情”的观点;继而评述徐志摩言行,观照文化心理,洞察人性需求,回应上文;再联系自身实际,论述了“建立在意气相投基础上”的“友情”的价值;最后建议人们听从内心渴望寻觅知己,再次明确观点态度。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作者阐明了在人生旅途中,人应遵从内心召唤而寻觅意气相投的知己、心有灵犀的真情,这一观点颇为深刻。作者抒写个人独特的生命体悟,所论切合题意,引用体现修养。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
【优秀作文2】
谈意气(二)
湖南考生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义项: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由这一义项,很容易想到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曾写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名句。事实上,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了永垂史册的伟大领袖。由此足见这“意气”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
在棋盘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地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个小人,很少有人听一听“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唱便会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在他的主张下,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大漠;也是他,让卫青挥动旌旗,舞起了大漠的飞沙。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但“意气”二字所取的义项并不相同:楚王是意气用事,汉王则是意气风发。
在大汉的朝堂之上,说过汉王刘邦,我们便不能不谈韩信与司马迁。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成语。沙场点兵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是我们依然记得他当年所受的胯下之辱。是怎样的意志和气概,让他压下心中的愤怒,成就日后的辉煌。
“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意气,是坚强的意志和气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如果当初司马迁缺少坚强的意志、豁达的气概以及受腐刑保存生命的勇气,我们就不可能到如今依旧品评这史学经典了。
这意气,我们真的不可以小瞧。
作为女性,武则天绝对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承贞观、启开元的辉煌盛世,她的意气让人折服。历史上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可没有谁像她一般掀开那一道珠帘,穿上金灿灿的龙袍君临天下。她的意气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无字碑,任由后人去评述自己的功过。这个女皇帝,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古往今来,这意气一直出现在我们身边,从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二人升空,中国的意气让世界为之叹服。平凡者的生命中,也有太多人太多事意气洋溢而让我们感动:从生命的谷底登上艺术高峰的邰丽华,一个人、一匹马送信的邮递员王顺友,用瘦弱的肩膀担起家庭重担、抚养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的洪战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时时体现着伟大的意气。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一如意气,造就了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美好事物。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善用典故显示深厚的底蕴,不饰雕琢却浑然天然,是这篇作文的特点。究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论证严谨而透彻,作者先从刘邦、虞姬、乌骓、张骞、卫青等历史人物入手,引出楚王、汉王两位英雄的差别,“意气用事”与“意气风发”;继而层层推进,用韩信、司马迁、武则天的故事放谈“意气”的力量;最后落笔于“感动中国”这一现代热点话题,让“意气”这一美丽的词语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其次是语言丰富,“大风起兮云飞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等语句,与内容紧密切合。丰富而经典的事例,由古及今的论证过程,使文章意气贯通,气势充沛。
【优秀作文3】
谈意气(三)
湖南考生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激烈……
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一个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理想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气风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千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千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根汉节,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她的领舞者——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谷底登上艺术的巅峰?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较有新意的议论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文体准确入格。文章由名人的诗句引出“意气”的含义,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典型而有深意。其次是语言文字激扬,开篇由三位伟人的诗句导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等几句诗词,文章顿时变得气势充沛,尤其是后面几段将人物的命运与诗词巧妙相连,展示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累与扎实的写作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