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解
一、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体验,通过写景、状物、记人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感悟或体验,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独特发现、认识。
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由上可知,散文具有两个特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这就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按图索骥,同时要注意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一切散体文章,包括小说、戏剧等体裁;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是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它们都不是纯客观地描述景物,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然而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如《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是通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它说理,往往借助于对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考点概说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但都围绕着抒发情感这一中心,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主题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表达情感、直抒胸臆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主题服务的,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就可以从中提炼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尽可能利用原文词语;(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围绕中心主题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也是作者选择材料进行描写或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2)顺序
考题形式:①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②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①,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要选择答案,即使不必选择答案,也不用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中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形式②,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3.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而凝炼,因此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每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上下文,也就是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也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点出其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也会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所以,有时会(或变相)考其他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注意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为渲染气氛或交代时间,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为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写景类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2)咏物类散文——托物言志
(3)记人类散文——以小见大,细节描写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要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典例分析
(2008北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赵捷
①感动无处不在,仿佛泉水,是滋养生命的。但是,我们却匆匆走过,忍受着干渴。
②每天上班,我都要在北大的东门过斑马线,再往东走到单位。多数时候,都是刚到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灯就亮起来,我只有等待。那天也一样,只是我偶然回了一下头,忽然看到北大校园扩建工地的围墙边被留存下来的两棵老柳树,那巨大的绿色树冠在朝阳下闪着熠熠的光泽,随着微风轻轻拂动着,美到极致。
③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袭击了我,无异于多年以前,在某个路口突然看到我单恋的男孩的身影。整整一天,我都感到莫名喜悦。一个很平常不过的日子,仿佛也被早晨的感动镀上了金边。
④那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本是匆忙上班时一次难耐的红灯,偶然的回头,给我的竟然是一整天的幸福。”
⑤自从我家保姆走后,我的生活就是白班加夜班。每个夜晚总要醒来数次给3岁的儿子盖被子、把尿。有一天夜里,他突然挣脱我,在迷迷糊糊中大叫:“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然后,跑到马桶边,吃力地踮着小脚尖,很快小便完了回到自己的被窝里立刻又呼呼大睡了。我却一下子清醒起来,感动于儿子的生命历程又发生了质的变化。黑夜里的我,心花怒放。
⑥有一天午餐时候和台湾佛光大学原校长龚鹏程先生在北京的西餐厅聊天,他讲到他在台湾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背着另外一个小小孩在乞讨。他心中悲悯,就给了孩子一张大额的钞票。走了好远,他被人叫住了,回头一看是那两个乞讨的孩子。孩子见他回身,立刻跪到地上给他磕头。龚先生说,那一刻,他眼睛湿润了,一个小孩和他背上的小小孩在他面前磕头的样子令他终身难以忘怀。
⑦听龚先生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我想,当我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我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但是,当我成为一个母亲,听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心中的感动就像暮色苍茫无边无际,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我很感激龚先生传递给我的这份感动让我获得了瞬间的成长。
⑧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心累,有时身累,有时候,人生仿佛就是天涯苦旅。但是,头顶的鸽哨突然掠过,让人顿感一丝惊喜,这就是感动不期然的来临。感动,仿佛一股暖流流遍我们的全身,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长大成人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良知援助,都是感动之花开放的枝丫,都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
⑨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选自《读者》 2008年第4期)
1.在本文中,感动作者的三件事是:、、。作者因此获得了。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袭击了我。
(2)我却一下子清醒起来,感动于儿子的生命历程又发生了质的变化。
3.结合文段为容,理解⑦段中“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这个语句的内涵。
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5.感动无处不在,你在阅读语文课本“名著推荐与阅读”(或“名著引读”)的有关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时,哪部作品的哪个人物或事件令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幸福?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通过记叙三件事来表明“人能感动,就能幸福”的观点。出题者一共设了五个题目。第1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的概括能力。第一问按照文章叙事的顺序依次写了三件事,答题时语言要简洁准确。第二问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作者的观点)来回答。第2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这要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不能只解释该词语的原始意义,一定写出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3题考查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回答这道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看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这个句子就是一个比喻句,把“世界”比作“需要清扫的房间”,还要结合文章中心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第4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回答这类题若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若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第5题是一道发展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感知感悟作品的能力,还结合名著,把理解、评价、探究和感悟结合起来,把阅读提高了一个审美教育的高层次。回答这道题,按题目要求每问回答清楚即可,语言要简洁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