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数词,几,表示不确定数。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②动词,数数,点数。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③副词,多次,屡次。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4)遗
①形容词,遗留的,留下的。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
②动词,给予,赠送。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以及名词做状语等等。
初中常见词类活用集录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勋十二转(记下)。(《木兰诗》)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③夜篝火(燃起篝火)。(《陈涉世家》)
④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取名,命名)。(《醉翁亭记》)
⑤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吃)。(《送东阳马生序》)
⑥石青糁之(涂抹)。(《核舟记》)
⑦公将鼓之(击鼓)。(《曹刿论战》)
⑧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陈涉世家》)
⑨皆指目陈胜(用眼睛看)。(《陈涉世家》)
⑩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盛,用壶装)。(《隆中对》)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钻洞)。(《狼》)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打)。(《童趣》)
泉而茗者……红装而蹇者(汲泉水;骑驴)。(《满井游记》)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穿丧服)。(《唐雎不辱使命》)
大楚兴,陈胜王(称王)。(《陈涉世家》)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流眼泪)。(《出师表》)
(2)名词活用为状语
①表示比喻,译做“像……一样”。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山市》)
D.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②表示方位、处所,可译成“在……”“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③表示工具、方法、依据,可译为“用……”。
A.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B.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陈涉世家》)
④表方位,可译为“向……”,多为方位名词做状语。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⑤表时间,多为时间名词。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⑥表方式状态。
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做使动词一般带宾语。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动用法,“腊之”即“把它制成干肉”)。(《捕蛇者说》)
(4)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稍稍宾客其父(以……为宾客)。(《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认为……是有利的)。(《伤仲永》)
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猛浪若奔(奔跑的马)。(《与朱元思书》)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随机应变的方法)。(《公输》)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使……平息)。(《与朱元思书》)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受惊动;使……坚忍)。(《〈孟子〉两章》)
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论语〉十则》)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论语〉十则》)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阻)。(《愚公移山》)
④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数人)。(《公输》)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出师表》)
⑥若有作奸犯科(邪恶的事情)。(《出师表》)
⑦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奸邪凶顽的敌人)。(《出师表》)
⑧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可信赖的人)。(《出师表》)
⑨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鲜鱼和肥肉)。(《送东阳马生序》)
⑩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香花)。(《醉翁亭记》)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完)。(《桃花源记》)
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树立威信)。(《〈孟子〉两章》)
③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与朱元思书》)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使……迷)。(《钱塘湖春行》)
②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使……羞耻)。(《临洞庭上张丞相》)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小石潭记》)
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孟子〉两章》)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耻辱)。(《〈论语〉十则》)
②邑人奇之(认为……奇异)。(《伤仲永》)
③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认为……怪异)。(《陈涉世家》)
④吾妻之美我也(以……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天下苦秦久矣(以……为苦)。(《陈涉世家》)
4.古今异义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有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是指妻子儿女,现在则只是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的是鼻涕。
(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两个单音词,指的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的意思,属中性词;现在则变成了一个双音词,指品德恶劣、道德败坏的意思,属贬义词。
初中常见古今异义词语集录
篇名例句古义今义
《石壕吏》老翁逾墙走逃跑行走、步行、离开
《游山西村》萧鼓追随春社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某些集体组织
《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有的选择连词或副词,也许
《曹刿论战》小大之狱案件监牢
《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离开前往,到……
《为学》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
《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去掉,除去同上
《桃花源记》欲穷其林穷尽缺乏物质,生活贫困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同上
《捕蛇者说》汪然出涕曰眼泪鼻涕
《两小儿辩日》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菜汤、米汤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边境品质低下,轻蔑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浅陋同上
《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从前方向
《大道之行也》男有分,女有归指女子出嫁返回
《唐雎不辱使命》休祲降于天吉庆,福禄停止,罢休
《愚公移山》曾不若霜妻弱子竟然曾经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在,处在居住
《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至,到达罪过
《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大腿屁股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隶属于军的编织单位
《塞翁失马》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死
《愚公移山》虽我之死即使虽然
《孟子》两章委而去之舍弃委托
《唐雎不辱使命》长跪而谢之曰道歉礼貌用语
《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为革命而牺牲的的人
《孟子》两章亲戚畔之指家里的直系亲属跟家庭有姻亲关系的成员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桃花源记》无论魏晋不必说,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祭祀用的猪、牛、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能够《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店铺开业
《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激感谢《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仇恨
《出师表》臣本布衣平民百姓布做的衣服
《陈涉世家》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管理财务的人员
《桃花源记》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味道好
《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第二年下一年《黄生借书说》其他祖父积,子孙弃祖辈和父辈父亲的父亲5.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在初中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以、而、其、乃、然、于、为、焉、乎。
(1)之
①代词,代人。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②指示代词,这。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⑤助词,的。如: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⑤动词,去,往。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以
①连词,表顺承,相当于“来”。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时间,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③介词,把,拿。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④动词,以为,认为。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而
①并列。如:望之而蔚然深秀者。(《醉翁亭记》)
②顺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转折。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修饰。如: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⑤递进。如: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⑥副词词尾,表示一会儿。如: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4)其
①代词,代人。如: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物。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③指示代词,近指。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④指示代词,远指。如: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⑤语气助词。如:其真无马邪?(《马说》)
(5)则
①副词,表事实如此。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连词,表顺承。如: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③连词,表假设。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两章》)
④连词,表转折。如: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6)乃
①连词,于是,就。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②副词,竟然。如: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③副词,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7)于
①表被动。如:君子于役。(《诗经》)
②表比较。如: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
③表处所。如: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童趣》)
④表时间。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⑤表对象。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8)为
①介词,表对象,对,向。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介词,表原因,因为。如:为宫室之美。(《〈孟子〉两章》)
③介词,表被动。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④动词,做。如: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公输》)
⑤判断动词是。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9)焉
①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助词,相当于“啊”。如: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兼词,在这,在那。如: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10)然
①助词,……的样子。如: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②形容词,正确。如: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③连词,表转折。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④表转折或顺承,与“则”组成词组。如: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11)乎
①语气助词,吗。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②表修饰,地,着。如: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6.常见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结构。
(1)文言文判断句,一般用“者”“也”表示。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文言文被动句一般不用被动词。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文言文倒装句一般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如谓语前置: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4)省略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谓语,有的省略宾语。如省略主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5)文言文有一些固定的句式,或表疑问,或表反问,或表判断。如:“得无……乎”“如……何”“是故”“奈……何”“所以”“孰若”“何有于”“若夫”“然则”“不亦……乎”。
二、文言文常见考查方式
近几年各地中考文言文均以教材课文为主,适当考查课外浅易的文言文选段。
1.文言文阅读一般比较浅易,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为主。
2.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之、其、于、以”的基本用法。
3.考查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的正误的能力。
4.考查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