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700000023

第23章 梅贻琦:最后的坚持(6)

教育大师梅贻琦是最有资格谈通才教育的前辈。他经常发表对教育的看法,他的门生故旧认为,说到清华大学的通才教育,梅贻琦是最有力的倡导者。他早年就读于南开中学的前身“严氏家塾”和敬业学堂,二十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第一期庚款留学生,赴美国专攻电机工程,学成后返回清华任教,并担任教务长、校长多年,直到1948年年底才离开当时的北平。

俗话说,“卖什么的,吆喝什么”。作为学有所长的专业人士,梅在学校里倡导专业教育,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学科教育即专业教育,乃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主题。据他所知,在1929年制定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就有“大学专门教育,必须注重实用科学,充实学科内容,养成专门知识技能”的规定。在这种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国民政府……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也就理“所”当然了。

梅贻琦是1931年担任校长的,为了纠正上述偏颇,他上任不久就告诫学生:“有人认为学文者,就不必注意理科;习工科者就不必注意文科,所见似乎窄小一点。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和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的了解。如此不但使吾们的生活上增加意趣,就是在服务方面亦可加增效率。这是本校对于全部课程的一种主张。盼望大家特别注意的。”

第二年,他在开学典礼上以“教授的责任”为题发表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委婉地批评了有些学生热衷于开会、宣传之后,又诚恳地指出:“凡一校精神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方面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吾认为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

近年来中国人对梅先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大师乃是博极古今、学贯中西的通人,这种人只有通才教育才能培养出来,才能发挥其作用。然而,我们的通才教育在哪里呢?多年来人们不断呼唤大师,渴望诺贝尔奖,却不知道没有通才教育,怎能有大师出现,更不要说诺贝尔奖了。

第三年,梅又在开学典礼上说,听说今年的新生大多数愿意学理工科,“这大概是因为社会方面近来注重理工之故。理工为实用科学,固宜重视,但同时文法课程,亦不宜过于偏废”。他介绍说:为避免新同学在选修专业时有“匆率勉强之弊”,学校决定今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并不分院系(工院除外),大家在初入校时,可不必即决定入何系,最好在此一年内细细体察自己志趣所在,性之所近,究习何科较为适当,然后再决定”。

这种设想在当时不算什么,但是放在今天却是空谷足音。与那时的学生相比,我总觉得现在的青少年可怜得很:且不说初中毕业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好一点的也只能去职业高中接受专门训练;也不说为了适应高考,进入高中后又要面临学文科还是学理科的命运选择;单说考大学的时候,要在众多的学校和无数的专业中填报志愿,就让人无所适从,于是所谓填志愿就有点像押宝,其参照系往往是什么样的专业在毕业后好找工作;至于个人的志趣所在,性情所近,则几乎不加考虑。这种拉郎配式的志愿选择,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几乎没有两样。

到了1941年,为庆祝清华建校三十周年,梅校长又在《大学一解》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主张。文章说,从心理角度来看,人格可以分为“知、情、志”三个方面,但如今的教育却只注重“知”的灌输,不重视“情”与“志”的培养,再加上学校课程太多,学生压力很大,学校生活不利于人格修养,这就导致“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的状况,造成只知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不敢力排众议、自作主张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里“每多随波逐浪(时人美其名曰‘适应潮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也就在所难免了。梅的说法让人想到,近年来每逢发生重大事件,在电视采访中几乎看不到不同的声音。许多大学生和专家学者往往像留声机似的,只会重复权威发言人和社论的声音。这大概就是“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吧。

在这篇文章中,梅还反复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古训,并反驳了“大学期间……应为通专并重”的折中主张。他说,大学教育之所以“应在通而不在专”,应以“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是出于以下一些考虑:第一,生活大于事业,事业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第二,通识是一般生活的准备,专识是特种事业的准备;第三,从社会需要来看,也是“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第四,如果让没有通识基础的专家治理国家,其结果不是“亲民”,而是扰民(这一点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基于以上理由,他提出专才教育必须改革;通专并重,“窒碍难行”;“通重于专”,方为上策。

1943年,梅贻琦又在《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大学教育毕竟与其他程度的学校教育不同,它的最大的目的原在培植通才;文、理、法、工、农等等学院所要培植的是这几个方面的通才,甚至于两个方面以上的综合的通才。它的最大的效用,确乎是不在养成一批一批限于一种专门学术的专家或高等匠人。”把专家贬为“高等匠人”,好像不大好听,不过比起冯友兰先生的“机器”之喻,还算客气。

梅又说:“我认为目前的大学工学院的课程大有修改的必要。就目前的课程而论,工学院所能造就的人才还够不上真正的工程师”,更不要说培养工业方面的领袖人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养成这种人才,“于工学本身与工学所需的自然科学而外,应该旁及一大部分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旁及愈多,就会使受教育者愈博洽,愈有能力。所以“真正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相比之下,“严格的自然科学的认识倒是比较次要”的了。

清华大学素有“工程师的摇篮”之誉,但是按照梅校长的标准,许多人恐怕很难胜任。基于上述思想,梅主张“要造就通才,大学工学院必须添设有关通识的课程,而减少专攻技术的课程”。梅贻琦先生办清华极为重视俭朴好学的校风,他同时提醒人才造就固然重要,人才运用也要注意,不可让杰出人才用非所学,甚或学而不用。

多年以前,梅贻琦校长在病床上留下了他对台湾“清华大学”校友和学生们的最后讲话,希望大家通力合作,发展清华大学的校务。他的讲话,是用录音机录下来,在2012年4月29日台湾“清华大学”五十一周年校庆的庆祝会中播放。

这位主持清华三十年的老校长说:“今天‘清华’校庆,校友们都回来,可是我一直被病魔缠扰,不能来参加。希望在三两个月以后出院,和大家聚会,这是我所期望的事。”

他又说:“‘清华’这几年有进步,是‘清华’的幸运,也是大家通力合作的成就。核子反应器的顺利装置完成,也是大家的努力。希望今后仍然通力合作。”

他还说:“校友们赠贺仪祝我掌校卅年,我觉得没有太大建树,很过意不去。据说聚起来的钱数目不少,这些钱把我住台大医院欠的钱和借垫的钱还清了还有多余,我不希望用在医院里再住两三年而将这笔钱用光,希望早日出院,利用这笔钱做些对社会、对学校有益的事。”

梅贻琦先生毕生的理念是教育,他实现此理想的对象就是清华,他在教育上身教重于言教;他有着传统儒家最好的性格,虽言必有中,却寡言慎行,有人说他是“平凡里见伟大,沉默中寓神奇”。梅校长不爱讲话,但讲话的时候往往会蹦出一句高度的幽默话,并且很少用肯定的句子。

当初清华学刊上曾经有同学集校长的话写了一首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以为,恐怕仿佛不见得。”但这并不是说梅校长处理事情的时候犹豫不决,恰恰相反,在重大决策上,梅先生总是当机立断,而且择善固执。譬如在他三年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任内,凭着他卓越的眼光、宏博的学识,曾经把多少纷乱的意见,改易为平正通达、致密妥善的主张。

1931年10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梅贻琦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2月3日梅贻琦到校发表就职演说,强调“致力学术,造就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并提出了著名的“大师说”,即“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科学的办学理念,加上民主实干的风范,使清华大学迅速进入国内名校之列。

悠悠岁月,清华百年,清华的使命已从争取教育独立转变为力图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这一进程中,清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而这正是清华孕育高素质人才、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与核心,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条件。

由于清华的特殊地位,它所具有的文化魅力不仅影响了学子的人生轨迹,而且对整个中国教育界乃至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今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清华人正在进行新的反思,梅贻琦生前常用“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这句话来形容他与清华的关系和他对母校所抱的深切感情。校友们也常称赞他与清华所保持的终生不渝的“血缘”。

梅校长总算实践了大学是学者聚集的地方,传承、创造知识的地方这一理念。

梅贻琦逝世后,他的一位老朋友在悼文中曾用这样两句话概括他的一生:“他毕生的理想是教育,实现这个理想的对象是清华。”这确实是对梅校长的生平很中肯的评价。

同类推荐
  •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本书作者收集各方资料,并亲访审判林彪、江青集团的特别法庭“首席审判员”王文正法官,通过“红色公主”孙维世的一生,重现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 特里莎修女传

    特里莎修女传

    本书记述了特雷莎修女的生平,共四章,包括萌发爱的种子、立志救助穷人、撒向人间的爱和灵魂走向天国。
  •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倪徵奥的一生堪称传奇,东京大审判,他以凛然正气,将侵华日军战犯绳之以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他以高见卓识,贏得了国际法界的尊崇。
  • 笔著华夏:郦道元

    笔著华夏:郦道元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笔著华夏郦道元》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 梅花上将张自忠

    梅花上将张自忠

    本书真实地描写了抗日名将张自忠从参军到为国捐躯的传奇经历,主要写了张自忠将军亲身经历的“北京政变”、中原大战、长城抗日、卢沟桥事变等重大事件。
热门推荐
  • 风影狂刀

    风影狂刀

    一个孤独的刀客,一个妖娆的酒肆老板娘,一个小镇上的老铁匠,一颗七星石,一把七星刀。
  • 小呆先生的笨笨爱

    小呆先生的笨笨爱

    故事提纲故事讲述了一位男女主角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相遇,在老天的安排下,她成为他的下属,做事讲究完美的他,忍受不了她迷糊健忘,在多次提醒、“教导”后还未积极改进的做事态度,如换成别人早就回家吃自己了。可为什么每次他大声“教导”她时,只要她露出那副可怜的表情,他就会觉得于不忍心。她想她真的日久生情喜欢上他了,就当她明白自己的情意,勇敢向他表白后,他却恢复他的鸵鸟心态,认为她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才想要跟他在一起的,虽说他曾经有过一段不理想的恋爱经历,但他怎么能这样诋毁她,把她的真心放在地上踩呢?正当她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却又一再的对她示好,这,这........这是怎么一回事。
  • 霸天帝业

    霸天帝业

    世间有神他算一尊,有魔他算一座。郭天万年前因渡劫而死,万年后又一天才诞生…………
  • 玄界之天心归来

    玄界之天心归来

    玄幻,玄幻本身就是虚构!引借道理,玄幻世界。为什么不让虚构来的更猛烈些呢…一个主角闯世界?不,我要写两个…身穿?魂穿?不,我要先创造一个世界…修者修心,当修行和修心结合到一起,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 乱世双神妖才冥千曦

    乱世双神妖才冥千曦

    一朝魂穿,黑道党无人不惧之杀神一夕间尽变世家之弃女,人唾之妖女,树可忍果不可忍。看她如何逆转乾坤,颠倒世家。姐乃从天而降之神女,岂忍汝等妖邪鬼怪在此作乱。但太出名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弃女变才女,世家人捧之,姐冷眼一撇不屑之,给姐从哪来爬哪去。妖女变神女,天下人供之,姐拿刀一阵乱挥,姐乃杀人不眨眼之妖女,各位请避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灭世神魂

    灭世神魂

    生活在现代钢铁一样的都市中的昊天,每天日复一日犹如机械一般的生活着,让他早已厌倦了现在的生活,人心的险恶'社会的黑暗早已让他筋疲力竭在他心中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或许对于昊天来说是因为不想死而活着对于自己才十九岁但已经没多少时日的他来说心中只能是满满的不甘心他恨老天对他的不公默默走在小路上看着手中的检验报告先天性心脏病这几个字犹如针一般刺痛他的心对于从小就是孤儿的他来说现在生活跟死没分别也许这对他来说倒是种解脱但他却是不甘心他不甘心就这样的离开这个世界他还有梦想有理想,但他别无他法,只能默默等待死神的审判但他不知道的是,上帝关了一扇窗却为他开了另一扇窗彻底改变了他和另一个世界的命运!
  • 韶华倾负不忘初心

    韶华倾负不忘初心

    恍惚间那些年的时光一闪而过,故事里的他们在各自的成长中所有凭空的愿望早已覆灭,大片大片的流年将时光一点一点吞噬,然后死死卡住不放,到最终都沦落为时间的俘虏。一部有关成长的校园青春小说,躁动的笔尖陪着汹涌的回忆,祭奠着这个世界最初的懵懂单纯和最终无法舍弃的漫长岁月,时而明媚,时而忧伤。也许,我们都曾是故事里的某个人。
  • 岁月是朵两生花

    岁月是朵两生花

    "似乎人人都同情弱者,而去道德绑架,表面和谐,实则怨愤林生。一个是万般不幸惨遭轮奸,一个是施以援手却被恩将仇报。是孽是缘?让曾经情比金坚,信誓旦旦的姐妹俩反目成仇?是爱是恨?让曾经温言软语,海誓山盟的家庭支离破碎!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人心的黑暗?付出和背叛纠缠不清,只叹岁月是朵两生花。人人艳羡的同时也在无情的摧残着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亦为王

    重生亦为王

    额?这个套路不对啊?重生就算了,孩子也就算了,为毛还是个婴儿,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