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表亲顾家也是一个地主家庭,家里有九个孩子,父亲讨小老婆不回来,所以子女都对他很不满,老大最早接受进步思想,其他兄弟姐妹也逐渐走上革命道路。他家在长乐路上,大人经常不在家,我上中学时,顾家表姐经常叫我们去开会,我们家几个小孩都会去,我们就在她家开展地下活动,比如唱唱革命歌曲,或写写抗日的宣传单。我的同辈有许多人接近中共地下工作者,后来同辈的亲戚朋友有不少人成为地下党员。生母的两个姨母也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和茅丽瑛茅丽瑛(1910—1939),杭州人。1937年毅然放弃海关的金饭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中国职业妇女会主席。1939年12月12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5日去世。烈士一起在中国职业妇女联合会工作,她们在上海办夜校,又印了一些小册子,向进步青年推销,实际上是以卖书的名义要求捐助,募捐到钱再送给新四军,当时我们家的小孩也常常买这些小册子。姨母常来我家,带来一些传单,然后要我和姐姐到丁家弄去贴。记得那是大冬天下雨,我们穿着套鞋出去,跑到弄堂里看看四下无人,贴好一张传单马上跑开。其实当时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那是进步活动。一度姨母还要带我去延安读“抗大”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而父亲不同意,他说:“小姑娘不能跑那么远,既然你要到外面去吃苦,不如先在家里吃点苦,以后家里痰盂罐就由你倒!”这样我只好留下来。父亲虽是地主家庭出身,但思想开明,尽管他没有直接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但支持小一辈接受进步思想。弟弟考进交大以后,也参与进步活动,当同学碰到危险时,常带他们跑到我家避难,父亲不但不骂他,反而热情地招待这些“不速之客”。
父亲常对我们说:“祖上传下的房和地,不可能传给子女的,你们都要想办法自立,我会让你们都读大学。”由于我们生母死于难产,他一直希望子女当中起码有一个人学医,所以我大姐考上医学院,以后成为妇产科主任。考大学时我定要报考农学院,也是受到顾家老大的影响。1944年,我从明德女中高中毕业,顾家表姐跑来讲:“我们两家以前都是地主,靠收租生活,现在我思想进步了,要学习苏联,所以我们今后都要读农科,将来聚集起来开集体农庄。”我报考了好几个大学,也得到好几个录取通知,如东吴大学、南通农学院等,但我还是选择南通农学院应为南通学院沪院农科。该校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堂兄张詧创办。抗战时农科与纺科相继迁至上海,改称南通学院沪院。因校舍紧缺,经费困难,除农艺系外,后农艺化学系、畜牧兽医系均被迫停办…顾家也有几个人在读这个学校,他们读的是农艺,我读的是农业化学。那个学校中共地下党很活跃,我成为表姐的发展对象。
我们同学的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一方面拼命读书,一方面做兼职养活自己。我那时也很节约,有时中午就吃一个烘山芋,平时身穿蓝布旗袍,脚蹬手工做的布鞋。那时家里七个兄弟姐妹都在上学,虽然父母从不讲“生活很困难”,但我知道家里经济情况已经大不如以往,因为抗战之后农村的地租很难收到,其他的收入来源又比较少,父母就靠一点积蓄供我们读书。家庭已经逐渐衰落,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分担一点,就去做家庭教师。家教都是同学介绍的,我承担了两份工作,每次一两个小时,每周去三四次,两家的学生都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正上小学,我负责辅导,小孩子做好功课,我再审核一遍。一家住在长乐路锦江饭店后面,我要走着去他们家上课。还有一家住在永福路,学生就是顾圣婴顾圣婴为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1937年生。父亲顾高地曾任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秘书等要职,母亲秦慎仪是原上海大同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高材生。、顾握奇两兄妹,他们家条件很好,请了好几位家庭教师,有的教太极拳,有的教音乐,我负责教语文,每次去上课都由他们家派汽车接送。这些人家的家长对老师都很客气,每次去都端点心出来,逢年过节还送我衣料。做家教的报酬大约是每家每月三十元,拿到这些钱我都交给父母,基本够我付学费和生活零用了。
在南通农学院只读了一个学期,学校就开不下去了。而且这时上海正在搜捕进步分子,在地下党帮助下,很多学生跑到延安读“抗大”,或跑到内地读大学了。我没有离开上海,就失学了。尽管那年我曾拿到其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已过去一个学期,也不能再到别的学校注册了,我只能第二年再考大学。耽误一年之后重新再考,我被上海大学录取,于是就认定这个学校了,这回我选择了财经类专业,读工商管理,谁想等到其他大学都开学了,上海大学仍然没有消息。当时上海大学的校长是于右任,可能上海大学也办不下去了。据文献资料,上海大学于1922年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1927年即被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强行关闭。与口述者所言不符。那我们这些已注册过的学生怎么办呢?后来经过商量,把我们这些学生全部转到大夏大学上海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924年,部分原厦门大学师生在上海发起创办大夏大学(The Great China University),“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我就在那个学校读工商管理。我读大学真是曲折。
当时大夏大学没有校舍,只好借其他职校的房子开夜校抗战时该校内迁,吴浩然等先生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借房设大夏大学沪校。,就在现在南京西路梅陇镇广场那边的一个弄堂里。我晚上去上课,白天就去做家教挣些钱。1946年春,大夏大学修好校舍,开始办日校,就在现在的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那时那边还全是农村,每天校车到江宁路那边来接。日校开始之后,我便逐渐放弃家教。那时大夏大学和复旦大学一样,风气不大好,大都是公子哥儿来混文凭的。现在复旦名气那么响,我觉得真是奇怪,可能现在改进很多了吧。在大夏大学读书,商算、理哲学(逻辑学)都蛮难读的,不少人考不及格,而我算成绩很好的,往往要考八十几分左右。
三、 第一份工作
1946年,我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生母的弟弟孙家谦从美国通过香港回到上海。他和几个交大的同学办起一家公司,叫中国农业机械制造公司(NAEC)1946年创办的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的一、二分厂,即今上海机床厂和上海柴油机厂。虽然职工人数不多,设备简陋,但厂房占地面积很大,为解放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http:∥www.baosteel.com/baosteelpc/supple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263),他是创办人之一,好像是厂长。我对父亲说:“家里情况更不好了,我就是做家庭教师也不一定能承担多少,而姐姐正在读医科,还要读七年,每次家里为我们筹措学费都很困难。而且我读的大夏大学名声不太好,还不如现在去做商业工作,以积累实践经验。”父亲觉得我说得有理,也就同意了。舅舅去美国留学前,曾向我父亲请求资助,父亲这个人只要人家开了口,即使家里不宽裕,也要尽力而为的,所以舅舅回来也很情愿帮助我们,何况新办企业正需要人,他也有权说话。面试由陈厂长主持,他主要问些常识,还是蛮简单的。1947年3月1日,我就正式到那个单位工作了。
说起来这家公司算是一家美资企业,公司里许多部门的处长是美国人,但我所在的材料处处长是中国人,所以我和美国人并未直接接触。公司将美国无偿支援的农业机械设备引进中国,当然主要都是美国的废弃物资,中国接受下来,是为了制造农业机械,当然后来许多废弃物资也不能用。公司在军工路1146号,那时还在创办阶段,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军工路紧靠黄浦江,是用烂泥填出来的,厂址还是一片荒地,我刚去时,一脚踩下去,烂泥就陷了下去,当即摔了一跤,身上涂满泥,难看就不用说了,腿上还受了伤,当时我都哭了。那时厂房都是活动的铁皮房,屋顶是圆的,听说原是美国战地兵工厂用过的,他们不要了才丢给中国的。冬天里面冷得不得了,地下垫得很高,我们只能用铁皮做的柴油炉取暖。一年以后,厂房和办公室才陆续造起来。
最初厂里没有几个职员,除医务室的医生外,我是第一个女职工。后来又陆陆续续招进一批批大学生,包括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员工才多起来,后来达到四千多人。刚毕业的大学生头一年必须住在厂里,其他职工每天上下班都乘厂里的班车。那时厂里车辆也是来自美国的淘汰物资,下班时门口排列着几十辆军用大卡车,按不同的路线分别开往静安寺、徐家汇等,卡车车斗上有车篷,车斗内两边装有两排长凳,人们要从车尾爬上去,来得晚的人就只能站在中央。处长以上的领导都有自己的车,有的是中吉普,有的是小吉普,这些军用吉普也来自美国。那时厂里有不少车辆,新来的大学毕业生空闲时往往就在厂里学开车。女职工一般也乘卡车,有时我可搭舅舅的车来去,那时马路还没铺柏油,卡车开过去,路上扬起一片黄尘,我只好用纱巾包在头上遮灰。
刚参加工作的口述者
最初,我主要是负责做材料账,账都记在卡片上,一物一卡,还要开些单子,专门由打字员打,我负责开入库单或者是领料单,这些单据全都用英文记录。美国来的物资都要经过验收才入库,派新来的男大学生到码头上给材料分类编号,比如分为机器设备、钢材、农具等,他们人手一个油漆桶,就将编号写在上面。同事之间一般不讲英语,但都用英文名字称呼,那时找工作还主要靠关系,每个领导人都可介绍许多新职工进来,其实每个职工都是有关系的。大家都知道我是厂长的亲戚,而我是很好强的,不愿意让人家说,所以我工作尤其努力,当天的工作总是及时完成。我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学过一些统计,会计也学过一点,但都没学完,而且这之前没有做过账,但我工作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进出的账目从未出过差错。大概因为我是创始的员工之一,也因为工作认真,所以在单位里还是蛮受尊重的。
当时工资开得蛮大的,公司规定大学生一律以八十元为底薪,尽管我没有读完大学,也和大学毕业生一样。当时后母生的三个弟妹也相继读大学了,所以每逢付学费时家里相当紧张。我拿到工资全都交给父母,后来通货膨胀,人们要把纸币换成银元保值,我也拿到工资就换成“大头小头”“大小头”指民国时所铸银币。1912年1月,民国政府铸造有孙中山肖像的壹元银币。1914年袁世凯将自己的头像铸入壹圆国币,俗称“袁大头”。1927年,南京政府铸行民国元年版银币,俗称“孙小头”。,然后交给父母,而我口袋里始终没有一个银元。这个公司还有个规定,职员若有困难可以预借一月工资,这时我就利用这个政策,往往预借工资给弟妹付学费。工作一段时间后,公司一下子给我加了五十块钱工资,当时整个材料处有四百多人,只有两人得到加薪,另一个科员是男的。加薪时处长对我说,“Miss Zhou,你是我们部门的台柱子。”加工资需要处长的评语才行,可见他对我的工作很满意。加薪之后我每月拿一百三十块,到解放初期按折实单位为制止通货膨胀,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开始颁布“折实单位”,即以实物为基础计算货币数量,发放工资和收费等都按折实单位计算。一个折实单位包含白粳米1升、生油1两、煤球1市斤和龙头细布1市尺的物价。计算工资时,按一个折实单位0.52元计算,我的工资被定为一百六十块,在当时属于很高很高了。我在这家公司一直做到1954年。
我们公司女职工一直不多,新招进的多是刚毕业的男大学生,后来有许多男生追求我。用他们的话来说,就像在跑狗场里,一只小白兔后面追着一群猎狗,就看谁最终能追上。追求者实在太多,我有些招架不住了。我一上班,一群人就等在大门口了,从大门口到办公室要走一段路,他们也跟着;刚下班,他们又跟到我家楼下,有的写信来,有的请我去吃饭,有的开辆大卡车要来接我。那时我很尴尬,尽管一再拒绝,他们还是来,有时只好躲在房间里,让妹妹去问找谁,如果说找我,就说我出去了;有时让她从楼上伸头看看,“那个男的走了?”妹妹说“走掉了”,我才敢出门。住在厂里宿舍的男青年,聚在一起就会议论小姑娘,他们说“CC”的外甥女是“厂花”等等,闲话也传到舅舅的耳朵里,他跑到我家里告诉我父母,父亲对这种情形也很不满。我自尊心蛮强的,心想自己是来工作的,也只想在公司里认真工作,他们说“厂花”之类,我觉得是对我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