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900000007

第7章 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7)

光阴荏苒,转瞬间哥哥们按年龄到了该进文科中学寄宿学校的时候了,单是阅读和书法,加上神学和法语,是远远不够的了。为了准备进这样的寄宿学校,家里让两个哥哥到这位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德拉苏索夫办的半寄宿学校去补习,他们好像去补习了整整一年,甚至还更久一些,每天早上乘车去,午饭时分回来。德拉苏索夫为走读生办了个小规模的学校,他自己教法语,两个成年的儿子教数学和语文课程,连他的妻子叶甫盖尼娅·彼得罗夫娜似乎也教点儿什么。不过这所寒伧的学校没有人教拉丁文,所以由爸爸亲自任教这门课,给哥哥们作入学准备。我记得他出去治病的一天早晨,买了一本巴蒂肖夫编的拉丁文文法给哥哥(这本书后来移交给我使用)。从那时起,爸爸每天晚上教哥哥们学拉丁文。爸爸作教师和外人上我家来当教师是不同的:外人来当教师整个一堂课学生和教师一起坐着上课;父亲给哥哥上课,往往将近一个钟头甚至一个钟头以上,哥哥们不仅不敢坐一坐,连胳膊肘在桌上撑一下也不敢。他们像木头人似的站着,轮流背名词变格:mensa,mensae,mensae等等;或者念动词变位:amo,amas,amat。两个哥哥对每天晚上的拉丁文课害怕极了。父亲出于好心,求全责备,很不耐心,主要是脾气急躁。往往哥哥方面稍有差错立即便遭到呵斥。不过这里我要顺便指出,父亲尽管脾气急躁易怒,在家里对待孩子却很仁慈,尽管教字母表时的开场白很厉害,我们却不仅没有受过体罚——谁也没有,从来没有——我甚至记不得什么时候哥哥们被罚过下跪或立壁角。我们最怕的是父亲发脾气。上拉丁文课时亦然,哥哥方面稍有差错,父亲的火气便上来了,勃然大怒,骂他们懒胚,笨蛋;最厉害的时候,偶尔也有课没上完便撂下的情况,那就算是比任何惩罚还要厉害的了。逢到这种情况,我记得,妈妈只是看看我,好像暗示我说,看着,你不用功将来也是这样惹爸爸生气!可是,唉,尽管巴蒂肖夫的语法书移交到我的手中,然而命里注定不是由爸爸来教我深奥难懂的拉丁文基础知识,我是在车尔马克寄宿学校里学的。

父母对待我们孩子比较宽容温和,在他们那方面,这大概也是他们在世时决意不送我们进文科中学去的原因,虽则进文科中学费用要低廉得多。当时文科中学的名声不好,为了一点点细小的过错而遭体罚是家常便饭。因此人们认为还是私立寄宿学校比较好。哥哥们的入学准备终于完成,他们遂于1834年学期开始时进入列昂季·伊万诺维奇·车尔马克《大罪人的一生》的提纲中几次提到车尔马克寄宿中学(见《文件》),很明显,这个提纲的前半部分后来用在《少年》中。(见《最后几部长篇小说》)的寄宿学校读书。

哥哥和姐姐进寄宿中学对我的学习安排和入学准备我们和父母一起举行的文学晚会哥哥们的文学爱好这时瓦莲卡姐姐瓦莲卡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家的大女儿瓦尔瓦拉,瓦丽娅的爱称。也被父母送进路德派新教的彼得保罗教堂办的寄宿中学或普通学校。这所学校在莫斯科早就存在,享有应得的盛誉。学校在柯兹莫杰米扬诺夫胡同,我姨父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维奇·库玛宁家旁边,因为这缘故,姐姐每逢星期六就不常回家了,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天,姨妈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把她接到家里去了。两个哥哥也被送到车尔马克全寄宿中学,每逢星期六午饭时才回家,星期一早晨又回学校去待上一星期。所以家里的大孩子只剩下我一个了。

爸爸对我作了下述安排。他委托哥哥和姐姐来管我的学习,布置一个礼拜的功课;星期六我得还功课。星期天我又得听哥哥和姐姐讲解下个星期的功课。科目是这样分的:米沙哥哥担任算术和地理;费佳哥哥担任历史和俄语语法;瓦丽娅姐姐担任神学和法语、德语。

从这时开始,我在父母家里的生活就极为枯燥乏味了。家里变得十分冷清,我在父母的督促之下,得整天坐在大厅里读书,尽管有时候我思想大开小差!当时我已十岁,而薇罗奇卡妹妹才六岁,因而她无法做我的伙伴,更何况我与比我大的孩子作伴已经习惯了。不过,等待星期六的到来是件愉快的事,尽管这一天对我来说是考试的日子,还课的日子,但我不大害怕哥哥们和姐姐,只想到又有一天半的时间可以和他们待在一起。哥哥和姐姐以教师的态度对待我,这丝毫也不影响我们的手足情谊,直到如今还存在同胞兄弟的深情。星期六,从早上起便可感觉到全家亲人团聚的亲切气氛。连父母也显得比较愉快,饭桌上增添了平日没有的东西,总而言之,充满了节日的气氛。这一天,固定不变的十二点钟午餐时间也不得不改动一下。等到马从天主房街来到新巴斯曼胡同,等到兄弟们都来了,会齐了,足足要花一个半至两个钟头,所以这一天便在两点钟左右吃午饭。去接姐姐大都在傍晚时分,暮色已经降临。哥哥们一到家,还来不及问声好,饭桌上就已经热闹开了。刚坐下吃饭,旺盛的食欲还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说起这一星期里发生的事情来了。他们首先如实报告这一星期各门功课的分数,然后开始讲到教师们的故事,讲到同学们的各式各样孩子气的、有时很不文雅的调皮捣蛋行为。又是讲学校里的事情,又是聊天,这一天的午饭就拖得很长。父母扬扬得意地听着,不作声,让回来休假的儿子们讲。孩子们讲的话可说十分坦率!我记得父亲从来不教训儿子们;他们讲班级里发生的各种调皮捣蛋事情时,父亲只是根据胡闹的程度在一旁连连说:“唉,你这捣蛋鬼,唉,闯祸胚,唉,小坏蛋,”如此等等,从来不说:“小心啊,你们可别做这种事啊!”似乎这样就让我们知道,父亲连想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去干这一类的捣蛋事儿。

吃过饭,又闲谈了一会,马马虎虎检查了我一星期来的功课,然后哥哥们在牌桌旁坐下埋头看起书来;星期天也是这样过。我只记得每逢星期六、星期天,我是难得看到哥哥们带着课本回来在家准备功课的。但是可看的书却带来很多,所以哥哥们经常把在家里的时间用来读书。每星期六都是这样过的。所以我不再絮叨,加之年代久远,我已不复能记忆特别精彩的星期六。我仅指出一点,后来几年,即1836年前后,哥哥们极为兴奋地讲起他们的俄语教师教师的姓名无法查考。,他简直成了他们的偶像,因为他们几乎事事处处都要想起他来。这位教师大概颇不平凡,类似我们可敬的执事老爹。哥哥们评论他不仅是个好老师,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个绅士。十分遗憾的是我如今已记不起他的姓名了,不过我在车尔马克寄宿中学期间似乎连高级班上也没有这位教师。

上文我说到家庭里的读书是在会客室里进行的。父母似乎经常在身边的。从我开始记事起,这种读书活动便已经在进行了。爸爸和妈妈轮流大声朗读。我记得,哥哥们未进寄宿中学以前,读书时他们总是在场;后来,父母念累了,他们也开始高声朗读。念的大多是历史书:卡拉姆津卡拉姆津(1766—1826),俄国诗人,学者。的《俄国通史》(我们家自己有书),经常念的是后面几卷,第九、十、十一及十二卷,因而,戈都诺夫与冒名称王者的历史中有某些东西就留在我的记忆中了。还念过克谢诺丰特·波列伏依写的罗蒙诺索夫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俄国学者,诗人,作家。的《传记》克·亚·波列伏依写的关于罗蒙诺索夫的著作,书名不确切:不是《传记》,是《罗蒙诺索夫生平记述》。及其他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家所读的书,根据下面所举的简略书目,可以看出尽管家里是严格的家长制生活方式,家中人对文学的兴趣却相当浓厚,父亲对文学著作也很注意。如米·尼·扎果斯金的《尤里·米洛斯拉夫斯基》,伊·伊·拉谢奇尼科夫的《冰屋》,康·彼·马萨尔斯基的《射手们》,德·尼·贝吉切夫(弗·伊·达里的笔名)的《霍尔姆斯基家族》以及《哥萨克人鲁甘斯基的故事》等,都是当时的文学新作品…以纯文学的叙事体作品来说,我记得我们念过杰尔查文杰尔查文(1743—1816),俄国诗人。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颂诗《神》),茹科夫斯基茹科夫斯基(1783—1856),俄国诗人,翻译家。的作品和他翻译的散文,卡拉姆津的《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信》、《苦命的丽莎》、《行政长官太太马尔法》等,普希金的大部分散文作品。后来我们开始读长篇小说:《尤里·米洛斯拉夫斯基》、《冰屋》、《射手们》以及感伤主义小说《霍尔姆斯基家族》。也朗读哥萨克人鲁甘斯基的故事。这些作品留在我的脑海里的不仅仅只是个书名,念的时候经常插入父母的评论,所以这些评论对我的印象更深。后来重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我们家的人在父母家的会客室里诵读作品的情景。前面我已说过,哥哥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在费佳哥哥手中我经常看到瓦尔特·司各特的《昆丁·达威特》和《威弗莱》;我们自己有书,他反复地看,不止一遍,尽管那译文陈旧,晦涩难读。普希金的全部作品也是这样一读再读。费奥多尔哥哥也喜爱纳烈日内依纳烈日内依(1780—1825),俄国乡土派小说家。的中篇小说,其中《教会学校的学生》他反复看过。我记不得他当时是否看过果戈理的什么作品,因而无可叙述。我只记得他当时对魏耳特曼的长篇小说《心灵和思索》甚为赞叹;没有什么新书看的时候,卡拉姆津的《俄国通史》是他经常翻阅的书。我之所以列举当时哥哥们看过的一些文学作品的书名(尽管远不是全部),是因为我从小孩子的时候起就从哥哥们的言谈中熟悉了这些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当时出版的《读书文库》也在我们家里出现。据我现在回忆,这种小册子的封面颜色逐月更换,封面上有一向上翘的角,印着本期发表作品的作者姓名。这种书是特别归哥哥们所有,父母是不看的。

一般说来,费佳哥哥阅读正经的历史著作比较多,碰到小说他也看。米哈伊尔哥哥喜欢诗歌,在寄宿中学高年级时他也自己写诗,费奥多尔哥哥没写过。然而对普希金他们看法一致,两个人那时候似乎已经把他的作品读得烂熟,当然,这仅仅指他们能搞到手的作品而言,因为当时还没有普希金全集。应当记住,那时候普希金还是当代人。对他,像对当代诗人一样,讲台上还很少谈到,教师们还没有要求把他的作品背得滚瓜烂熟。即使在文学教师中间,作为诗人的普希金的声望那时候也还不及茹科夫斯基。照我们父母的意见,普希金的威望也不高,这种看法屡次引起哥哥方面的激烈抗议。我记得有一回两个哥哥同时背熟了两首诗:大哥背熟了《哈布斯堡伯爵》《哈布斯堡伯爵》系茹科夫斯基翻译的德国作家席勒的诗作。,费奥多尔哥哥好像是为了作个比较,背熟了《奥列格之死》。他们在父母面前朗诵这两首诗,父母比较倾向于前一首,大概是由于作者的威望高之故吧。妈妈很喜欢这两首诗,常请两个哥哥朗诵。我记得,在她生病已经卧床不起的时候(她死于肺病),她还愉快地倾听他们朗诵。

这里我不能不提到发生在我家的一个插曲。同学当中没有人来看望哥哥的。只有一次,寄宿中学的一个同学库德梁夫采夫来找大哥。家里答应大哥去回访他,他们的交往也仅止于此而已。不过有个小孩瓦尼契克·乌姆诺夫未写出来的长诗《大罪人的一生》的提纲中,这个姓名用在一个人物身上,他的作用应是十分重要的:他给长诗的核心人物以巨大影响,这个核心人物就是后来长篇小说《少年》的主角阿尔卡季·陀尔戈鲁科夫的形象。(见《文件》,页70、71、75及其他各页)常来我家,他是奥尔迦·德米特里耶夫娜·乌姆诺娃的儿子,前面谈到我家熟人时已经提及。这个青年在文科中学求学,比我的哥哥们年纪稍长几岁。这个中学生不知从哪里搞到当时以手抄本在流传的伏依科夫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伏依科夫(1779—1839),讽刺诗人,记者。的讽刺诗《疯人院》,并且背熟了。哥哥们从他口中也学会了这首讽刺诗的若干节,在父亲面前背诵。接下去安·米·陀思妥耶夫斯基引用了伏依科夫的讽刺诗(页21—23,30,34,39—41,47—51,54,55等)十五节。(见伏依科夫的《疯人院》,利益出版社,1911年,伊·罗扎诺夫与Н。西多罗夫作序及文学史方面的注释)《疯人院》的初稿作于1814年,当即以手抄本流传。伏依科夫的讽刺诗发表于1857年。父亲听了他们的背诵,甚为不满,猜测说这大概是中学生胡编涂鸦的玩意儿;可是他们告诉他这是伏依科夫的作品时,他终于表示这太不成体统,因为诗中论及高官显爵和著名文学家,尤其是写到茹科夫斯基时使用粗鲁的语言。这十五节讽刺诗经常在哥哥们的口中念叨,因而也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的某种可亲可爱的东西。

就是根据这个瓦尼契克·乌姆诺夫的讲述,我们熟悉了叶尔肖夫彼·巴·叶尔肖夫(1815—1869),俄国作家。的童话故事《驼背小马》,把它读得滚瓜烂熟。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随着袁世凯的病逝,中央政府开始失控,封建割据,军阀混战,遍地狼烟。“天府之国”四川省,一个世人瞩目的刘氏家族乘势而起,他们把持四川军政大权数十年,进而利用手中军队与民国中央政府相抗衡,迅速蹿红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和霸主家族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军阀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省安仁市,流传着“三军九旅十八团”的说法,可见其家族之显赫,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任团长以上的军阀就有50多人……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立体多面地呈现,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深深体现了历史的烙印,以及在历史潮流中人的盲动与能动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
  •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我就是我: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本书详尽地记录了张国荣一生的艺术成就,力求还原他的各个艺术创作阶段。越是短暂的越美好,让我们记住张国荣这段躲开了岁月的磨损美好人生,记住他永远站在云水间、迷雾里,魅惑地笑着,带着美好的年华与灿烂的脸庞。四月又如期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某个时候,希望我们大家依然会记起,当年那个满眼烟火色的哥哥。
热门推荐
  • 笑月情侠

    笑月情侠

    真心细作,科幻武侠原创,一个小说家自身的奇异历险,穿越时空之门,走进奇幻豪侠时代,透析真实历史,感受侠之大者一派盛行之风,扬侠义正气,观中华美德。
  • 爱情终究不平凡

    爱情终究不平凡

    狼爱上羊,爱的疯狂。简单的爱上,简单的幸福,却终究逃不过爱情路上的坎坷。有人说,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是青春!而我们,却不想让它成为青春那么简单。
  • 沉醉风华之东华

    沉醉风华之东华

    看那并蒂花开,沉醉一生,风华一世,也不过是曾经的旧忆斑驳......大部分,得到或许是种自私的选择,可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我予你,至死不渝;你予我,生死相依。*******************沉华迷聚集群,欢戳门牌号:141588503。
  • 通天圣人

    通天圣人

    以书为例,填充大海;以笔为例,杀人千里;以墨为例,掌控天下;以人为例,谈吐之间便能断定。这是一个圣人成圣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现代都市2035年,天斗中学,一位长相平平,性格自卑,唯一的爱好就是与同学一起上网聊天,而他的名字却取得很特殊,叫什么呢?就.......听完故事就知道他的名字了,不过,他便是屌丝逆袭成圣的主人公。
  • 王爷别嚣张:弃妃很拽很轻狂

    王爷别嚣张:弃妃很拽很轻狂

    她穿越到天朝国,一觉醒来,竟是被自己的丈夫关在肮脏的水牢内三天三夜。他是天朝国的贤王爷,却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冰山男。讽刺的是,对他的小妾可是柔情似水,万般宠爱,视为珍宝。她觉得他傻,明明知道自己的爱妾心属他人,却如此痴情。为了巩固兄长的政权,他娶了她,只为了铲除她父亲的政党。她知道自己在他的心里只是一颗棋子,有用之时,对她相敬如宾,无用之时,对她冷酷无情。她不想这一穿,竟成了弃妇。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魂魄,绝不委屈求全于他的银威之下,她要活得有尊严。逃出他的魔爪,是她的唯一目标。他说,今生今世,你只是本王的一颗棋子,若是安分,他保她性命,若是背叛他,死。缘分弄人,他深爱的小妾离奇死亡,他竟然冤枉是她害死。他说,我不会杀了你,我要让你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千万倍,用你的痛苦祭奠爱妾的亡魂。她冤,有口难辩。她恼道,你大爷的,死了妾就找我问罪,你哪只眼睛看见我害死她的?他为了折磨她,不惜一切代价。很好,他使招,她便拆招,他关她入水牢,她当是洗澡。与他纠葛中,她遗失了自己的心,爱上这样冷酷的男人,是她今生的劫难。若繁花落尽,尘世无埃,他依然恨她入骨,那她只有选择永远的离开。
  • 时空赏金

    时空赏金

    无限的宇宙中蕴藏着无穷的秘密和诱惑,但时间与空间永远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最强意志的驾驭下,两股庞大的势力——时间领主与空间领主之间相互试探、相互碰撞、相互交战,而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那最后的……融合!
  • 因明义断

    因明义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众神花园

    众神花园

    没有了人类的信仰,诸神也会失去力量。灾难来临之际,十二位被选中的勇士,唯有唤醒众神的花园中神秘的力量,才可唤醒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位主神。在这众神的争斗中,半神,女巫,预言家......这十二位勇士将何去何从?
  • 星际宅男

    星际宅男

    创纪150年,科技时代湮灭,人类于战乱之中获得新生!异变的人类获得了神秘的天赋属性力量,实力为尊的星际时代,人类从被殖民者走向殖民者。星际航海时代,外来种族虎视眈眈,人类社会岌岌可危。身俱神秘属性,进化天赋的李潇,如何从弱小走向强大,如何从怯弱走向刚强!是什么改变了他,让他至此改变了世界!星际宅男,一个宅男的精彩人生!
  • 相逢的伤痛

    相逢的伤痛

    如果没有那场聚会……如果没有那次意外……如果,可以有如果,只愿从不曾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