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48

第48章 主要参考文献

1.巴丹:《阅读改变人生》,东方出版社,2004年。

2.曹正文:《百位名家谈读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

5.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07年。

6.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转变》,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傅国杰:《聆听大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8.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9.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11.李希贵:《学生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

1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4.刘良华:《校本研究丛书——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

15.[美]阿瑟·W.库姆斯等:《学校领导新概念——以人为本的挑战》,罗德荣、黄爱萍等译,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年。

16.[美]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王建平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17.[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8.[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19.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4年。

20.王建军:《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21.王洁、顾泠沅:《行动研究——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2.吴非:《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23.夏立群:《与名人一起读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4.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5.[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国]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三联书店,1997年。

26.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7.许传利:《教育,细节的深度反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8.荀渊、唐玉光主编:《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29.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0.严华银:《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32.[英]Catherine Burke&Ian Grosvenor:《我喜欢的学校——通过孩子们的心声反思当今教育》,祝莉丽、张娜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33.于漪:《岁月如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3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5.赵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3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7.郑太年:《学习:为人的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38.朱永新:《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同类推荐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热门推荐
  • 恶魔王子VS傲娇太妹

    恶魔王子VS傲娇太妹

    在这里,灵零学院,聚集着学生有平民,有贵族。她,一个傲娇太妹主宰这个学院。在他初次来到这个学院时,让她大大的出糗。“气死我了!你等着瞧吧!”
  • 攻城掠爱:霸王硬上弓

    攻城掠爱:霸王硬上弓

    她与他,明明深爱却谁也不敢说。四年前,她伤他一走了之。他守她四年,却从未出现在她身边。四年后,她被他骗了回来。却不曾想,因为他的失误,差点让她与他天人两隔……【别后重逢】【又虐又宠】“喂,我不喜欢抽烟的男人!”“没事,我戒。”“喂,我不喜欢喝酒的男人!”“没事,我戒。”“嘿嘿我不喜欢叫尹季珽的男人!”“阮阮,没事,我改名!”尹季珽笑道。顾阮头顶却飞来一群乌鸦,“要不要这样啊!”“做我的女人,让我宠你一辈子!”故事中间还有起伏,会有些虐,喜欢虐文的来来来,到浅浅碗里来!浅浅,学生党,可能更新的会慢一点,别介意啊!ps:此书情节跌宕,浅浅写文恣意,望欣赏收藏!浅浅求抱~~~~~
  • 观心论疏

    观心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亿万蜜婚:天价小娇妻

    亿万蜜婚:天价小娇妻

    制服诱惑,她被他困在医院的病床之上,彼此之间灼热的气温在上升。四处碰壁,被养母欺负,被宣告不是父亲亲生的!走投无路,她只能以契约情人的身份跟龙耀霄签下卖身契。
  • 总裁:你的仙妻掉了

    总裁:你的仙妻掉了

    顾酒歌睁开眼,发现自己从元婴老祖变成了一个二十岁的小姑娘……面对陌生的环境,顾酒歌努力修炼,想要打破虚空回到熟悉的地方,却阴差阳错一脚踏进娱乐圈。娱乐圈众人:一个一只手能锤碎大石的人为什么要来和我们抢饭碗!粉丝们:啊啊啊我们酒歌男友力爆表根本不需要男朋友!男朋友:万年不能见光真的好心塞……
  • 校生活

    校生活

    大学生活的喜怒哀乐,在校园里纯真的爱情,坚实的友情,毕业后各奔前程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腹黑计划:总裁追妻有点忙

    腹黑计划:总裁追妻有点忙

    五年前一场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邂逅,却成了他心中的唯一,五年后,她进入他的公司原以为是父亲安排的,却不想其实是他一直引她去他的怀抱…
  • 凡人永生传

    凡人永生传

    我从地球来,寻常百姓家。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永生那么难,我想试一回。永生路上坎坷多,宇宙本是万花筒,一颗星,一尊神,满天星斗数星辰。一条银河,万千星,我与星辰比永生。时间河流缓缓过,亿年老魔也陨落。一光年,万亿里,我与光子比飞行,星系只是加油站,宇宙在我行囊中。蓝色星,亿万颗,我是地球小小民,太阳银河一盏灯,地球宇宙一粒尘。永生路,多漫长,我与死神争永恒。死神向我频招手,地府微信半夜来,进化只因不想死,杀伐只为保自身。科技不是杀戮戳,武器亦非万能药。凡人永生路漫漫,降妖伏魔斩异灵。谁挡我永生,送谁下地狱!
  • 那段我们曾拥有过的记忆

    那段我们曾拥有过的记忆

    谨以此文来祭奠我们那小学的最后一年生涯。纯喜剧,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