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36

第36章 关于“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的思考(1)

教育离不开思考。思考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变人的工作方式,改变人的生活状态,激发人的潜能和发展动力。

如今,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形成了一种好的理念: 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结果即成果。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和困惑,而在这些问题产生与解决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研究与思考。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是一项理性的事业。教育思考要“取法乎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性思考,没有对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正确定位,就会在琐事的圈子里绕来绕去,以致迷失方向。只有基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的理性思考,才会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创新,顾名思义,即创造新的东西,含有始创、首创之意。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前人没有创过的,这就是创新。《论语·宪问》说“裨谌草创之”,《孟子·梁惠王下》载有“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写道“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汉书·叙传下》则有“礼仪是创”……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精辟论述,深蕴着中华民族先贤勇于创新、重视创新的思想。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人类自从摆脱愚昧时代,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就具有了创新的要求和创新的本领。中国古代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强的,我国四大发明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但近代以来,确实是创新不够,这也是事实)。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不断创新中进化进步的历史。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每一项发明、每一项创新,都无不在提升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同时提升着人类创造社会文明的意识和才能。然而创新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意识和思想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事情。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学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并作为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要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就需要有新的生产理念、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技术,这就必然衍生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因此,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或社会现象,创新不是单项的而是包括多项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

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教育创新就是教育改革的良方,就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教育创新”,把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放到国家创新体系这样一个大体系中提出,放到知识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进行思考。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教育创新战略,对于实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时代呼唤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便当;《全唐诗》也是一样,你想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更为重要。德鲁克说:“成功者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最快的人,学习能力最强的人。”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中指出,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以先进的

教育理念为先导

创新教育的提出,有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自觉反省、检讨我们以往的教育,有助于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落到实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进行。任何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都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的支配与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掌握课堂进程。观念对教学实践的展开与教学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当人们谈论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时,经常用“战斗最前线”这个词加以形容,这似乎在说“课堂即战场”。这样的课堂,强调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许交头接耳、与师争辩,是违背自由原则的。因此,请记住那句古老的谚语: 有什么样的观点,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而要改变人们的行为,应从改变其观点开始。有鉴于此,进行教育创新首先得从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着手。

我曾在余文森教授所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一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到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想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开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想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互相交换了车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不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试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性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几包夹杂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凭着“花盆土”,他竟然在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店面。在长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转黑,一打听才知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了这一空当,买了些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洁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一百五十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洁市场。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俩曾换过一次车票。”

我想,这个关于“观念与命运”的案例,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也不无启发意义。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主心骨。有人说得好:“人之所以能挺立、行走,关键是脊柱在起作用,人一旦失去了理想信仰,整个人生大厦就会倒塌。”“人没有理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前进的路标和行为的指南。”

那么,什么是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解决价值取向问题。教育理念也称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仰、教育信条等。可以说,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变革和教育内涵发展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教学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新觉醒。我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其人生的理念相一致,即“仁”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孝、善、慈、忠、温、良、恭等,围绕这种理念,生发了许多教育主张,例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等。孟子主张“性善”,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其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并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的最大快乐。陶行知教育理念为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值得指出的是,教育理念不唯教育大师具有,普通的校长、教师们也应具备。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

一是转变教育观。传统的教育是“遗传”式的,即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复制,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强调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主张“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然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下,教师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有一桶水也就够了。但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时,教师再用一桶水去应付学生,显然是不够的。

二是转变学生观。教育改革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般的观念或操作问题,但从根本上看,是对教育以学生为本体的迷失或犹疑不定。教育是十分复杂的活动。对实践工作者来说,教育的本体并不是很容易把握的。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历来是以“听话”与否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尺度,甚至是唯一尺度。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好学生;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孩子、好学生。比如,中国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上课就坐得很直,从孩子的身体发育来讲,这样做也许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把这样做视为纪律教育、品格教育,可能欠妥。六七岁的孩子上的不是军校,也不是出家人练入定,为什么一动也不许动?有些孩子上课动动手脚就会被认为“不专心”、“好动”,要作为问题提出来告知家长,要写进学期评语存档,要当成不良习惯予以劝诫。在这样一种观念下,我们的学生在家长、教师面前,只需绝对“听话”,而无须“对话”交流。今天看来,这样的教育,是衰败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教育。什么是好孩子,不能拿“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学生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特点。对于学生的不听话,要作具体分析: 属于道德问题的不听话,那就要坚决反对;属于天真活泼的淘气,那就要宽松一点;属于思维上有独特见解的不听话,应大力支持和鼓励。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改后,学生那种“不听话”应视为课改带来的新变化,是好事。孩子听话是优点,但太听话就成了缺点。美国教育家对具有创造力的孩子的描述是顽皮、淘气、所作所为时常违反常规。中国民间早有“小时不逞,大了无用”的说法。的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故意破坏绿化”可能只是为了看看花蕊里有什么;有的孩子将钢琴键扭掉,只是为了想看看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孩子的这些淘气行为,往往孕育着可贵的探索力、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为了求得一时安宁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这个问题我们的态度是行为上要严,思维上要宽;小时要严,大了要宽。所谓“宽”,就是宽容。教育呼唤宽容,学生需要宽容。

“宽容”到底是什么?马际娥在《宽容的样子》一文中有生动的描述:“宽容是高山,它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宽容是丝丝春雨,它能融化顽固的冰层,唤醒沉醉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

同类推荐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智慧的校长展开论述,倡导校长应当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容包括: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让学生做主人放手学生做环境控制的主人请注意,孩子在场等。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史学放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四段进程”与“三大流派”,论述了史学与经学的关系,东西文化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以及文化经世致用、抑制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全书论点鲜明、脉络清楚,视野独特,集中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历史系多位著名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愧为“211工程”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著述集

    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第一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热门推荐
  • 末世之科技帝国

    末世之科技帝国

    一个普通资深宅男面对2012无奈的选择了坐等流,但全能空间基地从天而降,使他这个普通宅男不再普通。丧尸,变异兽,神马的不是问题,食物更不是问题,问题只有tmd到哪弄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 等到花开,清风徐来

    等到花开,清风徐来

    她曾说,“我不知道人的一生会有多长,会有多忙,会有多累。我只在想,你要等的那个人会不会来。”他一笑,轻声回答“这不就来了吗?”等到花开,清风徐来,执手相依,白发相待。(本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小情侣(后来夫妻)的温馨搞笑日常。欢迎观看~)
  • 夜色动人:男神大人要抱抱

    夜色动人:男神大人要抱抱

    夏夜色走在夜晚的乡村田野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满身泥土却帅得人神共愤的“神经病”,好吧,算她倒霉。第二天放学回家,却发现“神经病”居然成了她的合租室友?!好吧,她认了。…多年后,第n次被踹下床的男神大人,坐在地板上委屈的向夏夜色张开双臂:“要抱抱。”夏夜色无奈大吼:“我看你果然有病!”(宠)
  •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傲娇未婚妻

    tfboys:傲娇未婚妻

    这是本大大第一部小说,男主角暂设定为不是明星,四叶草勿吐槽哈~
  • 少男,你是我的专属

    少男,你是我的专属

    “你的微笑是我最大的快乐,不要不开心好不好呀!”不愿只与你做平行线,我要沿着你的轨道,做你的重叠线,伴你永远。意料之外的告白,如梦如幻的相处,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花千骨同人之姽婳

    花千骨同人之姽婳

    白子画表示对跟自己长的一毛一样的妹子感到十分震惊,而咱家婳儿只是觉得自己在照镜子有点压力山大,萌萌哒的小骨却觉得尊上大大和婳姐姐一定是对双胞胎。恩,感觉画风十分诡异
  • 元素准则

    元素准则

    自从凯撒大帝征服各国后,大陆持续数百年的战争停息,数千年的和平,孕育出璀璨的文明,同时,再无战乱的帝国军队充满着贵族的权利斗争,军饷被贪污是常事,军队中的兵痞四处欺压平民,和平的诟病出现。然而这一切在一场巨大的魔法风暴中开始改变,风暴中出现的是一位异世界少年,他将改变这个世界……
  • 当音乐在天空中破晓

    当音乐在天空中破晓

    在挣扎中堕落,在地狱中大声呼喊光明!一次意外的穿越,梦寐以求的爱琳大陆!我来了。。。。。。
  • 情丝恨缕

    情丝恨缕

    花心血修改并出版一部三十年前的手稿,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主要是这样做是否值得。但无论怎么说,我还是这样做了,还是让这个三十年来都未曾长大的小毛孩儿与大家见面了,这也是知天命之年后迈出的战胜自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