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18

第18章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1)

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在充分认识读书学习重要性的同时,接踵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去阅读。这里,我不揣浅陋,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读书要学会与文本对话

文本不是由单纯的文字组成的死的东西,文本表达着作者的思想,用文字的形式向读者诉说作者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不是沉默的存在,而是一个会说话的主体。读书,从本质上说,就是与文本进行信息、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与文本对话的前提条件,是无功利性的阅读,随心而往,兴趣使然。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可见,读书需入心田。真正的读书,应是读者与作者面对面地交流、对话与探讨。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达到“置身于文内,心与文通,心与作者交融”的境界。如今,知识的信息变化无穷,读书的形式复杂多样,尤其是在物质文化、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回归和坚守精神和心灵的领地,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读几本原著和原典。

大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 要想真正读懂一本书,读书人就得付出辛勤的心血和汗水。正是从这些费心劳神的苦读中,读书人才获得知识的乐趣与精神世界的陶冶!在读书的过程之中,阅读者获得的诸多心灵感悟、精神愉悦以及书中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思想底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电纸书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呈日渐流行之势。在信息时代,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阅读在面对网络的冲击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有人统计,现在是纸质书、电子阅读、电纸书三分天下。当然,不可否认,读图时代有它的优势,它形象、直观,调动了立体、声像、多维多种媒介形式,承载的信息符号非常丰富,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都能即时沟通。但正因为如此,它的先天性不足也是致命的: 它太直接,扼杀了想象;它太快捷,阻滞了思维;它太直观,代替了观察;它太表面化,影响了审美层次。想象、思维、观察和审美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失去了这些,人会变得越来越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下“微博体”图书已成为出版界和读者追捧的潮流。这些“微博体”图书,既非面向低幼儿童的大字单句读本,也非充满至理名言的精华辑录,大都是瞬间的思维和感受的片段,而且有的已琐碎到只是对个人的经历的絮叨而无法“高于生活”。因此,对于“微博书”,偶尔看看不妨,权当娱乐放松。但若长期以此为精神食粮,恐怕会造成人们的营养不良。现在不少人既不想看大部头书,也不愿看经典,一来觉得读大部头书辛苦,二来觉得读经典无用。这种对阅读的功利化的思维,将大大影响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状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并不否定“微阅读”。应该看到,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记得在二十多年前,研究某一专题,要向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料中心订阅剪报,他们把全国各报刊上这一专题的相关文献复印,逐月寄来。如今只要轻点鼠标,一下子就能从网络查到许多相关信息。博客、微博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阅读与写作的门槛。因此,对网络时代的优势,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吸收它的长处,但同时一定要保住传统阅读的优势。研究发现,传统读书的功能是“浅阅读”无法替代的,它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可是,当下人们对阅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以为自己每天都在网上看文字,就是每天都在阅读。其实网络阅读和图书阅读存在巨大的区别。浏览是粗读,是泛读,不是真正地品读,而网上的阅读大都是浏览,无法品读。所以,孙逊教授在《“读图”时代阅读向何处去》一文中指出:“不仅‘读图’不能替代‘读书’,而且读各种快餐书也不能替代读原汁原味的原著。”

从广义上说,看电视、看电影、上网也是一种阅读,但其效果是不一样的。纸质出版的图书适宜让人沉静地、系统地阅读,当人们一页一页地翻阅书页时,是在一点点地汲取文化的营养。而电子信息则不一样。比如,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和看电视《红楼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电影、电视给你的常常是破碎的、片段的、跳跃式的、蒙太奇一般的零散图像,读纸质书却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思维过程,阅读的艰辛是一种不可取代的幸福。换言之,纸质书就好像一道需要细嚼慢咽的中式大宴,而“微阅读”则是狼吞虎咽的洋式快餐。何况人类的智慧是有积累性的,传承成为经典,而网络上的文化、知识,消费性极强,即时消费,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到三个月又被新的时尚替代了,这些知识更富于流动性,很少能积淀下来。

还应该看到,阅读方式的改变给当代人造成了普遍化的困境,当下很多“微博控”有一种恐慌,觉得找不到自己了,很“浮”。有位专家开了实名认证微博,自我介绍一栏他写的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每天都“说”上好几条。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革命”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最醒目的文化标签,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结构和阅读方式。微电影、微博客、微小说、微摄影、微访谈、微旅游等碎片化的文本形态不断涌现,挤进日常生活的各种缝隙和边角。这里,微,不是弱小,不是卑微,也不是那种可以随便忽略的东西;微,是精妙,是文化,是那种春风化雨、无处不在的力量。

面对“微时代”,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传统阅读,读的是智慧和品位;“微博阅读”,读的是时尚和消遣。我个人并不排斥在电脑上读书,在手机上读书,这只是阅读的载体问题。但正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所说:“这种阅读多是‘粗阅读’,而不是‘精阅读’、‘细阅读’。理想的阅读应该是交叉进行的: 在‘浅阅读’之外,还要有‘深阅读’;在‘快阅读’之后,还要有‘慢阅读’;在‘微阅读’之余,更要有‘宏阅读’。”单纯“浅阅读”、“快阅读”、“微阅读”,是没有深度和意义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和坚守是最重要的。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时间如此珍贵,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读书时间多读一些值得一读的书,而不要浪费在娱乐和“时尚”上。诚然,我们的社会需要时尚,也需要娱乐,但这些不应该是全部,也不应该是大部。大众还需要先进思想的引领,需要高雅文化的涵濡。不是有了票房就有了一切。不是“不差钱儿”就万事大吉了。

因此,今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知道“读什么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读”什么决定你“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你“说”或者“写”什么。著名作家王蒙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提出几个建议: 第一,要读经典,经典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第二,要掌握足够的工具书,如《字典》、《辞典》、《辞源》等;第三,读一点外文书。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则认为:“作为当代人要读四种书,按照重要性排列如下,分别是经典书、专业书、时髦书和休闲书。”我想,每个人的读书习惯和偏好并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构建自己的阅读群,适当“杂”一些没有关系,就如同人吃五谷杂粮一般,是有利于个人精神的发育与成长的。正如朱煜老师在《讲台上下的启蒙》一书中所说:“一个人在学习各种有用的学问的时候,最好不要放弃‘无用’的知识。”教文科的老师,要读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理科的老师,须读一点人文读物,以增添自己的文化底蕴。我非常欣赏任勇先生的一句话:“一点知识懂一切,一切知识懂一点。”虽然,教师有相对的学科分工,但读书学习不能只限于学科,其他方面的知识也要懂一点,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感悟能力,都需要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诗人。”特级教师贾志敏说:“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心理学家,半个……总之,是个杂家。”现在有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叫做“跨界学习”,正日益受到广大企业的关注与认可。跨界学习就是通过向外界学习,得到多元素的交叉。读书也是这样,没有跨界,不成阅读。不仅如此,读书最容不得“功利”二字。大家知道,读书可以补充知识。比如财经类、保健类、烹调类——这些都叫实用类的书,可以帮助我们的生活。但对于文学类、思想类的书籍,就不能用那么功利的态度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说得好:“文学作品有点像中药的样子,它是调理身心的,尤其是调理心性的。要是文学的阅读伴随终生的话,一定是对我们的心性有滋润的作用。”因此,教师多读一些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多学一些“无用”的知识,不是坏事。真正能提高修养、改变人生的是那些“无用”之书。传统经典中有很多陶冶性情的东西,比如陶渊明的诗,王维的诗,唐宋时期的一些优秀词作,确实能把我们带到美好的境界中去。在我看来,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是非常美的。诗的本质主要有两点: 一是情感,二是创造。在古希腊语言中,“诗人”与“创造者”同义。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就是《诗经》和《楚辞》。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和诗歌的基因力量密不可分。从当下看,阅读古典诗词,能抚慰人们忙碌而浮躁的心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诗意和想象。余光中先生说:“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有诗意的人,往往有真性情。

除诗歌之外,其他经典作品也是必读的,比如“四书五经”、《红楼梦》。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不与这样的文字结下情缘,想提升境界,大概是很难的。因为,这些都是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但遗憾的是,如今在年轻人当中,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得出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们对《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易经》、《尚书》、《礼记》、《左传》、《诗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文化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传统的缺失,意味着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傅斯年在台湾大学做校长时,《孟子》成为大一新生必修,他说:“没有念过《孟子》的人,就没有资格做台大人。”如果说《孟子》太长,那《大学》很短。念一遍《大学》,十分钟就可以。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儒家经典,它构建了一个大的框架,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天下观念、宇宙论、人生观,非常丰富,可是现在知道《大学》的人居然那么少,包括北大的学生在内。杜维明教授(生于1940年,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学时就有这样的感受。其实,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寻找传统,不是为了复辟,而是为现代生活增加一种美好的文化形态;不是为了击退西方文明,而是让我们有所比较,有所甄别,然后有所思考。肖川教授指出,方向决定方法,思想决定思路,视界决定世界。人活着太需要有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有让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得到鼓励和依赖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阅读,需要从前人、他人的直接经验中,从优秀的经典著作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有人说:“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相信形形色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尤其是文学经典,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我的体会是,读书可以丰富人的感情,让人明白许多道理。如读晏殊的“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使人顿生忧惧衰老、怜生惜时的心绪。诵苏轼的《赤壁赋》,又使人悟出无须为时光流逝、世事变幻、人生短暂而伤感,而应随遇而安,恬然自适。品秦观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绵绵的恋情潮水溢满心田。捧王实甫的《西厢记》,看到月下西厢,莺莺临窗遥望的幽怨眼波,让人油然而生“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恻隐之情。从书中,我读懂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他“独钓寒江雪”的隐逸之气;隐约看到九曲黄河在河东沃土上打弯驻足,鹳雀楼俯首观望,引得王之涣羽扇纶巾欣然登临。书读多了,我渐渐明白了“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的老庄之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家国之理。

同类推荐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 福利分化:比较社会政策批判导论

    福利分化:比较社会政策批判导论

    本书是一本比较性的专著。它探讨了四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瑞典、德国、英国和美国。从社会等级、种族和性别等视角探讨社会政策,本书表明了在这些区分当中福利衡量显示出了重要性。作者描绘了四个国家的福利政策,分析了各自的利弊,指出了每个国家面临的五大问题。本书浅显易懂,主要阅读对象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教师,是一本非常好的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专著。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本书试图从传播学和系统论的角度,结合诸如信息论、控制论、传媒生态学、新闻学、美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来探索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传播现象、技巧和规律。
热门推荐
  • 一念双生

    一念双生

    十年苦读,换得另一意识诞生。再续儿时梦想,惩奸除恶。读的什么书。额!网络小说。
  • 盗凌天下

    盗凌天下

    傀儡师:控之道,掌控苍生!御兽师:驭之道,驾驭天下!圣人:传我意志,加诸众生!主角:食可盗,利可盗,名可盗,天可盗,道可盗!众多修士凌乱中……还有我们什么事吗?
  • 聊斋拾遗集

    聊斋拾遗集

    朗朗乾坤,芸芸众生,世间万物,阴阳两生,踏破冥界,捉住妖鬼。一切尽在聊斋拾遗集中。
  • 武道封神

    武道封神

    武道一途,如逆之舟,不进则退!沧海大陆,少年叶川懵懂出世,两世为人,为求自保,不断攀登武道一途巅峰境界,脚踏虚空,绝世封神。功法、灵器、扮猪吃虎……咱一样也不能少。
  • 学会爱

    学会爱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你是不是常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苦恼?在本书中,作者为你讲述:怎样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怎样得到父母的理解,怎样和父母沟通交流,让父母成为你最贴心的朋友。
  • 双神战纪之种族之战

    双神战纪之种族之战

    此作品继双神战纪1。朵拉格的死敌镜魔因黑暗之神的计划失败,镜魔派遣新手下寒抑前往地球,水种源是太阳系中水的来源,镜魔想找到它再集齐其他四个种源再召唤魔神,朵拉格在最后发现他的家族和镜魔的家族在七千年前是世交。。。。。。
  • 圣女有毒之黑魔术

    圣女有毒之黑魔术

    一朝穿越,她有一个平凡的女大学生,成为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存在。废除和太子的婚约,太子紧追不舍。当街调戏宰相,惹了一身的桃花。离家出走之后,引得四方云动。人格的魅力,让一个女大学生,在另一个时代大放异彩。人生如此,便无遗憾。(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虚空玉阙

    虚空玉阙

    身入悬崖,本以为就此殒命。偶得传承,反开启别样人生。
  • 剑与罪的救赎之路

    剑与罪的救赎之路

    这是一个充满秘密的世界,背负着各自命运的神秘使徒孤独而又坚定地前行着。名为安德烈的少年为了她,放弃了救赎者的传承,遗忘了自己的使命,成为命运所抛弃的人。失去法术天赋的他捡起了剑,为了站在与世界为敌的她的身边,毅然踏上了这剑与罪的救赎之路。
  • 星陨仙迹

    星陨仙迹

    一颗巨大的紫色行星无声的下落。叶枭望着这颗行星在他眼前向漆黑的宇宙中陨落而下。实力还是这般渺小!这样的实力怎可奈何那天地,那无形的道!即使陨落千亿星辰,剥夺无数生命!那又怎样!这一世,不求道,不为仙,我只向那无形无情的道夺一世轮回,换她展颜一笑!与天地斗!与万物争!只为换她生死相依,万载相伴!注:本书是一本修真小说,不是网游文,前面三章只是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