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200000006

第6章 当前城市贫困家庭的研究成果(2)

唐钧等人1998年以贫困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网络状况进行调查,以上海、武汉、天津、兰州、重庆五个城市贫困家庭的个案调查为基础,认为城市中正式的社会资本缺失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本的缺失,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即越缺乏社会资本,就会在贫困的陷阱里陷得越深;而在贫困的陷阱里陷得越深,它被社会排斥的机会就越大。

4、因残致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相继实行了医疗和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和医疗费用在居民生活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较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因家庭中有因年老、残疾和长期患病等原因而导致个人丧失劳动能力,他们不仅自己无法为家庭创造收入,还需要家庭给其提供额外的医疗、照料等方面的开支。贫困和疾病总是相生相伴的,往往会使人陷入贫病交加的恶性循环。

同时,近几年来教育成本的水涨船高,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导致教育费用的迅速增加,城市中有小孩的低收入家庭负担越来越重。由于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对求职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父母会想尽办法筹措资金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高昂的学费及各种培训费用常常让许多贫困家庭不堪重负。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之一是由免费、低收费向高收费,由公费制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莫过于城市家庭“因学致贫”问题。

二﹑贫困的个体理性计算原因:选择性的理论观点

从现有研究的历程来看,我国城市贫困发生学研究主要停留在个体主义、结构主义、冲突主义的理论层面,而西方国家最早称得上贫困理论的反而是对贫困的文化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贫困研究进程包括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底层阶级”(Underclass)和“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讨论,三部分多囊括在文化解释中,可见文化解释对贫困研究的地位(周怡,2004)。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人类学家 Lewis提出的“贫穷文化理论”,认为贫困是个人或家庭自我选择的结果,选择的标准可能是经过理性的计算或根据自身态度与价值而决定(Lewis,1966;1968)。

1、刘易斯的贫困文化理论

对于贫困的解释,很多学者都做过论述。而对贫困的文化研究最早应属于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Oscar Lewis),刘易斯的“贫困文化”涵盖了贫困者的个人心态、经济生活、社会参与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描述。贫困文化论是刘易斯通过对墨西哥、波多黎各贫民窟的调查后,于1959年出版的《五个家庭:关于贫困文化的墨西哥人实证研究》一书中创立并首次使用的著名理论。刘易斯的观点认为,由于贫困的现实状况,导致了贫困人口生活在远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之中,贫困亚文化表现为这些贫困人口有他们自身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其独特的群体特征。往往表现出不同主流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一个拥有自己的结构与理性的社会亚文化。

因此,贫困文化论认为,虽然贫困主要表现为一种经济状态,但它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王兆萍,2005)。学者们试图从文化的角度论证穷人的特征,即穷人面临着特殊生存问题,因而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在贫困群体中产生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就是贫困亚文化现象。这种贫困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后代)发生影响,从而代际传递,贫困本身便在这种亚文化的氛围中维持繁衍,即使初始的贫困条件发生变化,新的机会来临,穷人也不能调整自己,摆脱贫困。因此贫困不仅表现为一种经济状态,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周怡,2002)。刘易斯的研究之后,“贫困文化”的概念被广泛地使用到贫困研究中来,形成了对持久性贫困的一种理论解释。默里(Murray)发现贫困者的行为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冲突,在这种独特的亚文化氛围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不能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仰,导致物质生活的匮乏和家庭贫困的发生。

2、国内关于贫困个体理性计算原因的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贫困文化的解释研究,熊丽英(2000)认为贫困文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是指社会上多数人均处于中等以上生活水平时,仍有一部分处于贫困状态的人所形成的一套使贫困本身得以维持和繁衍的特定的文化体系。吴理财(2001)在涵定“文化”之后指出:“贫困文化”就是贫困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为方式、习惯、风俗、心理定势、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非物质形式。

也有学者指出文化是具有工具性特征,首先,贫困文化是穷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平衡机制,是穷人对自己低下社会地位的反应。由于人们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之中,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贫困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提高社会地位无望、内心极度失意的情况下,为排解心理压力,只好发展出贫困文化以寻求心理的解脱和生活的安宁(熊丽英,2000)。其次,贫困文化也是穷人解决自身贫困问题的无奈选择。穷人也渴望得到做人的尊严,在预期贫困的内外部环境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解决自身贫困问题的唯一方法只能是降低贫困标准,通过贫困文化的调节,他们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做人的尊严也得到了所谓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会产生文化自闭现象,贫困文化进一步减少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并进一步限制了穷人获取知识的能力(王兆萍,2005)。

在国内关于其他贫困个体理性计算的研究成果中认为,城市贫困家庭由于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动力,加上城市贫困群体对住房、教育、医疗改革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性预期,使得很多人只能放弃当期消费而出现选择性贫困。城市流动人口因为特殊家庭背景和居住特点,存在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状态。不同于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状态也不同于城市下岗职工的贫困状态,他们保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但与其他社会阶层普遍存在着隔阂(方晓玲,2004)。他们在既有的贫困境地下无法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一般只能租住价格低廉、装设简陋的房子。他们居住的社区一般有着人口复杂、规划杂乱、缺乏积极文化与适当的社区管理等特点,而这种社区环境又进一步坚固了他们的贫困事实和贫困文化。

三﹑贫困的结构原因:限制性的理论观点

中国社科院于2007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占总人口20%的最高收入者的收入是最低收入者收入的18倍左右,而且这种差距在向纵深发展。的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城市“新贫困”问题渐渐浮到社会的表层,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因此,将研究视角侧重于对转型期制度、结构变化对城市贫困家庭影响的考察,将更有利于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发生学解释。

(一) 贫困结构性原因的理论

贫困结构性的基本观点认为,理解和解释贫困现象,重要的不是讨论穷人的个人特征,而是解释社会的宏观因素,将贫困视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只要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不发生根本性的变迁,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存在的贫困现象就不会改变。贫困结构对贫困的解释形成了各种观点(尹世洪,1998)。其中主要从市场结构、制度变迁、社会排斥等方面对贫困进行了阐释。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许多社会学家开始对那些集中关注贫困者个人以及文化素质的贫困解释感到不满,他们开始寻找贫困的结构性解释,形成了贫困的结构论。结构论将贫困视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正因为社会持续的不平等导致了贫困的产生。主要观点有:第一,职业结构。职业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贫困或富裕。但是贫困者在职业流动和职业选择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穷人的报酬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降低,并且在经济危机之际最易失业,从而丧失经济来源,陷入贫困(陈宗胜,周云波,2001)。第二,劳动力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结构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二元分割的结构,一种是收入高、福利高、职业声望佳的高级劳动力市场,另一种是收入低、福利差、声望欠佳的初级劳动力市场,穷人大多受雇于此市场。另外,产业结构也存在二元分化与调整变化。在产业结构的分化中,如果能在核心或主导产业就业的人员,工作稳定并且收入高,而外围产业的工资低,且不稳定。穷人因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机遇及制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极有可能进入外围产业就业(尹世洪,1998)。第三,制度结构。结构论认为因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导致穷人处在财产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底层。在现代社会中,穷人没有资本,难以保护自己的权益,贫困状况难以改变(张茂林,张善余,1996)。

(二) 城市家庭贫困的制度性因素

早期贫困研究认为的个体能力因素和贫困文化因素,这些分析企图用一种单线因果决定关系来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随后结合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综合系统的分析致贫原因的文章逐年涌现,共识性的宏观社会因素包括: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一些国有或集体企业转型、重组或破产,大量职工下岗失业,陷入贫困。经济运行双轨制中,对经济和社会资源不合理占用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更是加深了贫富差距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1、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

收入分配不公使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加剧了城市贫民阶层的积淀。改革使过去吃“大锅饭”的历史不再,我国现行的分配体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格局。但由于历史和传统体制形成的竞争初始条件差异、不公平竞争,以及再分配能力的不足导致居民收入差距在多个层面迅速扩大。其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由于收入差距拉大,一部分低收入群众逐步进入了贫困阶层。胡鞍钢等(2002)也认为收入分配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贫困发生率增加。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那样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扩大,而是富有者越来越富有、贫困者越来越贫困的两极分化。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下,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富裕阶层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快速积累财富,而贫困阶层本身资源有限或者完全缺乏,在市场竞争中财富迅速缩水。个体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多,生息资产带来的利息、股票、房地产等使其金融资产迅速膨胀。再加上国家规范和制约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法律法规、经济杠杆、行政措施等尚存在许多缺陷,尚未实现“调高保低”,导致我国贫富分化问题日益突出,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并且这种趋势仍在加剧(张茂林,张善余,2006)。近几年来,不同行业或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加速扩大趋势。在一些效益较好的行业和企业,依靠行业性垄断,排斥竞争,确保从业者得到垄断性收入,陷入贫困的风险很小。而一些传统行业,如纺织、煤炭等,受需求结构或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职工得不到合理安排,多数人都面临着贫困的威胁。实质上,这部分群体陷入贫困的深层次根源就在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王有捐,2002)。

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是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工具,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1993年才开始改革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泛、社保基金严重短缺、社保功能薄弱等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未能覆盖所有需要救助的人口;养老保障不完善,“老有所养”未能落到实处;医疗保障制度没有形成,使一部分人口“因病致贫”(梅建明,秦颖,2005)。这些保障政策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执行中,由于各种缺漏和制度自身的局限性,都将城市贫困家庭的保障“置之度外”,使其遭受到了制度性的社会排斥而成为弱势群体(胡杰成,2007)。一方面,贫困家庭成员很少在正规就业部门工作,或者是在困难企业工作,无法参加和享受社会保险;或者即使能够享受保险,但由于其保障能力有限,不能负担所有的支出,当发生重大疾病或严重的慢性病时,贫困人群同样无法承受。同时,现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基本按职务分配,职务愈高福利愈高,反之愈低。福利政策未能真正起到救助贫困者的作用(吴碧英,2006)。

(三) 城市家庭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1、城乡二元结构的因素

著名的世界人口贫困研究专家马丁·罗维利恩(Martin.Lowliten)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贫困与城市化的关系,认为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关系密切。从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过程来看,中国城市贫困的输入现象也是很突出的。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由于固有的农村生活背景、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等的限制,很多人虽然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但并没有真正摆脱贫困。

有些学者认为城市贫困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推拉效应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撞的客观结果(薛进军、魏众,2004)。我国在由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二元经济结构下发展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着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允许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了城市。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有正式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并已在城市长期居住,被看成是“城市新移民”。但是同城市居民相比,大部分的农民工和农村转移人口由于身份上的差异,经济上还很难得到公正待遇,又被面向城市居民的各种制度所排斥而处于边缘地位,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生活极其艰辛,他们是城市贫困群体的一部分(胡永和,2005)。

2、 经济结构调整的诱因

同类推荐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凡事都强调实用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也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有没有直接用途?能否直接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许多人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教育史给人们带来的疑惑和惊讶可想而知,此书在申请立项资助时几经磨难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幸亏最终有人慧眼识珠,我们才能读到这本倾注了作者近五年心血的力作。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医妻难求:王爷,你好坏

    医妻难求:王爷,你好坏

    婚前中枪就算了,还给那个冷厉强势的未婚夫带了一顶明晃晃的绿帽子。她只好带球逃婚,以田为生。他欺身而上:“爱妃,儿子很想有个爹。”
  • 关于教育的格言

    关于教育的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知识放出的异彩。而知识则是从积累而得,从教育中获取,本书涵盖了教育各方面的名人名言,让读者获益匪浅。
  • 神路逍遥

    神路逍遥

    恒元大陆中,神早已经成了传说;一颗吸收了无数天才记忆的印忆珠,一位举世无双的天才少年;解封天才的记忆,探索远古的战场,天才为何全部皆灭!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集百家所长,补百家之短,柳无名终踏上了一条通神之路。
  • 伊生伊世

    伊生伊世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余生有你,不负往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界水浒

    神界水浒

    108单将宋末年间群群反抗暴政,用中华武术谱写了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远古的中华流传着武修108将就是武修的王者,他们的故事就从宋末年间开始了。
  • 启禀皇上:皇后要纳夫

    启禀皇上:皇后要纳夫

    纨绔公主升级成了监国,皇帝老爹为了保护她,给她找了个靠山,邻国的貌美心黑妖孽皇帝。————————“皇上,本宫觉得本宫有男人一般的心怀。”“能把胸小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也只有爱妃你了。”“……”
  • 我的王子十八岁

    我的王子十八岁

    噩梦就从那个看起来完美无暇的生日宴会开始。接下来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恶战……(俗哈)这小子真是个恶魔,上辈子欠他的了么?她怎么就这么倒霉!还以为他的招数都用尽了呢……结果又来了一只‘母老虎’让她绕着她家走一圈,什么?四个小时,结果她还没有走到?=_=!!!正当她准备接受这一切的时候又突然像个天使,对她好的不得了……他会那么轻易就放过她?不会是,又有什么坏主意吧……××××××QQ群一:54080150(满)QQ群二:65142192(满)QQ群三:69655218(满)QQ群四:69664087(满)QQ群五:69684010(满)QQ群六:71397202(新)QQ群七:54643222(满)QQ群八:73019432(新)QQ群十:71184259(新)做梦吧,就像这是现实一样。先不要醒来,就像你就是主角一样。你渴望的爱情,会在这里,统统都得到。我的王子十八岁,单纯的没有一丝杂质。那是爱情最初最美好的部分吧。遗落在最深的角落,等你打开回忆的门……
  • 交通运输学

    交通运输学

    本书从管理的角度,系统阐述了交通运输学的经济学原理与管理方法.及运输方式与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运输的作用与重要性、现代运输系统的特性、运输需求分析、运输成本分析、运输服务的定价、运输业投资、运输规划与优化、物流运输实务、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物流运输关系管理、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物流运输组织等。
  • 山河异势录

    山河异势录

    时间是2015年8月24日,地点是立安市一条繁华的商业大道,而主人公,则是一个名叫李涯的少年。李涯,18岁,土生土长的立安市人,顶着一张路人脸,学习中等体育中等,无突出特长。十八年来的生活平平凡凡、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属于一名丢到学生堆里也不能一眼认出来的万千普通学子之一,估计就算人品不好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临死前的走马灯大概除了父母的身影也就只剩教室里的课桌了。而此时此刻的他却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