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200000022

第22章 参考文献(1)

[英]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阿马蒂亚·森,让·德雷兹.饥饿与公共行为,苏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阿玛蒂亚·森,衡量贫困的社会学.引自国外贫困研究文献译丛,改革出版社1993年

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包亚明.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人民出版,1997

蔡昉,万广华.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

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曹扶生,武前波.国外城市反贫困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8(10).

常伟.城市贫民权利贫困的根源与对策[J].中国城市化,2004(5).

陈锋正.中国、巴西:城市反贫困的比较及其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

陈华.台湾社会贫富差距的控制及对大陆的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2007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

陈勇,票证浅析——以粮票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

陈煜编著.中国生活记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陈宗胜,周云波.体制改革对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1(6).

成海军.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第一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北京:商务印书局,1964

樊怀玉,郭志仪等.贫困论: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2

樊平.中国城镇的低收入群体———对城镇在业贫困者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6(4).

方晓玲. 论城市流动人口的贫困文化[J]. 青年研究,2004(6)

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

关信平.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政策[J] . 江苏社会学,2003(2)

关信平.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J].东南学术,2002(6).

关信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郭士征.关于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的再思考,体制改革,2005(8)

郭义贵.从济贫法到福利国家——论英国社会立法的进程及其作用与影响[J].社会立法与社会保障,2002

何汇江.城市贫困群体的分裂与融合,人文杂志,2004(3)

何汇江,李灵航.城市贫困问题的理论探讨[J].中州学刊,2001(1)

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贺寨平,李汉宗.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以天津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亨廷顿. 政治发展[M].商务印书馆,1992

洪朝晖.论社会权利的“贫困”——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根源与治理路径[J].当代中国研究,2002(04).

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J].江苏社会科学,2003(2).

洪大用,王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洪大用.城市扶贫:从制度创新到组织创新〔J].社会,2002,(3)

洪大用.中国扶贫政策的缺陷及其改进方向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3(2).

洪小良,尹志刚.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J].北京社会科学,2006.

胡鞍钢 常志霄, 城镇贫困与综合性反贫困政策框架[J].经济学家.2000(6)

胡鞍钢,程永宏,杨韵新等.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胡鞍钢、常志霄.中国的城镇贫困与新的反贫困战略,财政研究,2000(9)

胡杰成.城市扶贫政策的消极性缺陷及其改进途径[J].城市问题.2007(9)

胡永和.贫困向城市集中与我国进城农民工的贫困化[J].经济体制改革,2005(6).

华迎放.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保障[J].经济研究参考,2004(11)

郇建立.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EB/OL].2007-05-30.http://www.ccrs.org.cn/big%5Cgjzcdncpkdyx.htm.

黄明德.城镇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分析[J].人口研究,1998(2)

黄平,社铭那克.农民工反贫困:城市问题与政策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

黄学海.防范不良信贷的法律机制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1999(3)

加里·S·贝克.人力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蒋月.台湾社会保障法简介[J].中国社会工作,1999

金晔.从资产建设理论视角分析贫困家庭贫困的代际转移[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M].上海科学出版社,1996.

瞿群臻.关于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济,2004(2)

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李斌.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2(3)

李昌平.贫困源于不合理的体制因素,现代人才,2006

李臣娟.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李光勇.东亚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主义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2

李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及其治理研究——以重庆市T社区为例[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李军.中国城市反贫困论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李兰英.城市贫困: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3(6).

李礼,李毅鹏.香港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5)

李敏.城市贫困的政策回应:实践与反思〔J〕.学术交流,2008(3)

李培林,张翼.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李培林等:就业与制度变迁.两个特殊群体的求职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李鹏军.日本家庭养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

李其荣,刘敏.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反贫困问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李强、胡俊生、洪大用. 失业下岗问题对比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李强.中国城市贫困层问题.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5(1)

李瑞林,王春艳.巴西城市化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兼与中国城市化相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李瑞林.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综述[J]. 学术探索,2005(6)

李若建.困难时期人口死亡率的初步分解分析[J].人口研究,2001

李少春.城市化中的贫困现象与和谐发展[N].光明日报,2006.2.6

李实,John Knight.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J].经济研究,2002(10)

李实,古斯塔夫森.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J].中国社会科学,1996(6).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4).

李实.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2002 (11)

李实.阿玛蒂亚·森与他的主要经济学贡献[ J].改革, 1999(5).

李实.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及其原因[J].中国经济时报,2003(2).

李彦昌.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李迎生,乜琪, 社会政策与反贫困: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教学与研究,

2009(6)

李裕林,李胜格.城市农民工贫困问题刍议[J].理论观察,2007(4).

李征.论香港社会保障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启示[J].理论探讨,2006

梁学平.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与制度建设〔J],生产力研究.2008(5)

梁祖彬.香港非政府福利机构的发展:角色与挑战[A]. 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林德彬等.新中国农村记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刘高峰.浅析近代早期英国的社会济贫政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5)

刘建芳.美国的城市贫困与反贫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刘金源.巴西社会两极分化问题及其成因探析[J].拉丁美洲研究,2002(4)

刘良群.试论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刘敏.NGO与贫困治理:以香港为例[J].兰州学刊,2008

刘伟能等.建立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研究报告[J].社会工作研究,1995(6)

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刘玉兰,林至美.社会福利政策之经济背景分析[J]社区发展季刊,1995

刘玉亭,何深静,顾朝林.国内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城市问题2002(5)

刘玉亭.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的社会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刘祖云,刘敏.香港的贫困及救助: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柳随年,吴敢群主编.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楼喻刚.我国城市贫困现状及贫困成因[J].人口与经济,2001(10).

陆士桢,陆玉林,吴鲁平.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5).

吕学静.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4)

吕银春.巴西的贫困和两极分化浅析[J].拉丁美洲研究,1996(6)

吕银春.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巴西实例研究报告[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梅建明,秦颖: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人口科学,

2005(1)

民政部“城镇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小组”.中国城镇贫困状况与反贫困战略,中国民政, 200l(8)

慕亚芹.英国、瑞典社会救济制度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1)

彭文兵.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思想述评[J].人口学刊,2000(2)

乔新生.住房究竟是不是公共产品[N].中国经济时报,2006.05.17.

乔一博,王国梁.巴西和印度两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对比研究——基于两部电影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秦晓娟,对城市反贫困的几点思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曲宁.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解读及对大陆的启示[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沈红.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社会学研究,2000(2)

沈慧芳.论制度安排的正义,伦理学研究,2004

沈小波,林擎国.贫困范式的演变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J].经济学家,2005(6).

盛洪.中国的过渡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史楠.巴西现代化进程中“巴西奇迹”和两极分化问题[C].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2005

宋晓艳.社会救助制度的法理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7

孙可娜.权利公平视角下的城市贫富差距探析与对策,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孙烈礼,王爱萍.浅谈日本的老年保障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1988(3)

孙志祥.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3)

谭炳才.巴西“贫民窟”现象的启示[J].广东经济,2008

唐 钧,朱耀垠,任振兴. 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网络[J].社会学研究.1999(5)

唐大鹏.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唐钧,2002, 当前中国城市贫困的形成与现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3)

唐钧.2001-2004:中国贫困与反贫困形势分析[EB/OL].2004-07-10.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shwt/P020040710270550158392.pdf.

唐钧.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J].江苏社会科学,

2006.4.

唐钧.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唐钧.社会政策的目标:从“贫困”到“社会排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报告

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3(4)

屠国玺.论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权利缺失[J].生产力研究,2006(9).

汪雁等.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滞后的探讨[J].人口学刊,2000(6)

王刚义,梅建明.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0

王敏.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的贫富分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王培暄.城市贫困问题的诊断[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

王尚银.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引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王毅军.城市居民贫困问题的原因与解困途径[J].工业技术经济,2005(5).

王有捐.对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6).

王兆萍. 贫困文化的性质和功能[J].社会科学.2005(4).

王志标,阿玛蒂亚·森贫困思想述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9)

王卓.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J].经济体制改革 2004(6)

文建龙,肖泽群.我国社会权利贫困的制度因素分析,金陵科技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07

文军.城市贫困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城市问题,1997(5)

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吴必康.英国执政党与民生问题:从济贫法到建立福利国家[J].江海学刊,2011

吴碧英.中国城镇经济弱势群体救助系统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吴红英.巴西现代化进程透视:历史与现实[M].时事出版社,2001

吴理财.论贫困文化[J].社会,2003(6)

吴理财.论贫困文化(上),社会, 2001(8)

吴宁.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缩小现象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5).

同类推荐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热门推荐
  • 云风领域之神女复苏

    云风领域之神女复苏

    拥有天神神力的神秘少女,三百年之后解开封印。神迹散落,守护神兽重归六族。十五年的预言,她踏上寻迹之路。被追杀?被遗弃?她该何去何从?给你一万年的时间,集齐神迹,寻回神兽,你将可以找到你的父母……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你是我青春里的一场梦

    你是我青春里的一场梦

    十年,一晃而过,我爱的少年们,也将各自飞行。“如果有一天,我将离开你,你,会忘记我么?”“瞎说什么,你怎么会离开。”‘碰’一场车祸,打破了他们的对话“若璃?夏若璃!”待她睁开眼,早已物是人非。【此文有点系统文,不喜勿喷。谢谢】
  • 缘绮缘落

    缘绮缘落

    缘分二字,令我们心悸,使我们欣喜。一见钟情,是缘分,还是劫难?一段不平等的爱情,会美好,还是心酸?当另一个人的出现,产生信任危机后,是相信还是放手?而坚定守护能够得到回报吗?究竟该坚持我所爱的,还是选择所爱我的?
  • 雪梦传

    雪梦传

    世事皆可逆,吾道自正,一切世俗皆是空谈,唯有强者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情终是空思,一抔黄土,却久久求不了一份情。
  • 大方广三戒经

    大方广三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嗜血入魂

    剑嗜血入魂

    第一次写,希望大家喷了不要忘记指出你们感觉的缺点
  • 夜月大陆:绝世天才

    夜月大陆:绝世天才

    她。绝世天才,她。歌舞界女王,她。夜月大陆绝世美女,她。夜月大陆第一学院星辰学院创始人,她。杀手界王后,她。组织了世界上的第一组织,嗜血组织,领所有人闻风丧胆,她。拥有逆天身躯,她。拥有所有上古神兽。她就是~~~白家二小姐,白血蝶。只因不让她在意的家人受苦,七岁离家,远奔幕雪帝国,待了足足五年,最终拥有了领所有人闻风丧胆的势力,成为幕雪帝国皇帝干女儿,名:幕雪帝蝶。
  • 恶魔霸宠,甜心乖乖来献吻

    恶魔霸宠,甜心乖乖来献吻

    【本文高甜!高宠!欢迎入坑~这里不太温暖,既然来了就不走了,来暖我吧!】“走开,不许管我!你是我什么人!”某只二货。“我是你男人,从那天你把我看光起,你就是我的女人!”某只大傲娇。“宁茉心,接下来我吻你你没有反抗,你就是我女朋友了!”某只大傲娇。“啊?”下一秒,她就被强吻了,他就是她男朋友了。当呆萌中二小甜心遇到腹黑易变大校草,这就是他们的日常。
  • 冠心病保健宜忌

    冠心病保健宜忌

    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是造成心肌缺氧的主要原因(90%左右),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此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炎症、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机械性损伤,亦可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有人亦将其归属为冠心病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