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7800000019

第19章 中西对于“身”与“体”的认识(1)

2011年11月22日

今天要给你们介绍一位女汉学家。德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女汉学家呢?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都没有,到了第四代好像突然一下有了好多女汉学家。我现在要给你们介绍的这位女汉学家,她真的能够代表第四代吗?尽管她比我大两岁,但她一直到1990年才能够在德国差不多是最北方的一个城市基尔(Kiel)的大学做教授,而我早在1985年就当上教授了。这位汉学家就是林克。她的名字有点古怪,德国女人很少会起这个名字。她1999年在德国出版了这本书,书名是《身和体》。Gudula Linck, Leib und Krper: Zum Selbstverstndnis im vormodernen China. Frankfurt a.M.: Peter Lang, 1999.此书后来被收入“新现象学丛刊”第16卷(Neue Phnomenologie Band 16):Leib oder Krper. Mensch, Welt und Leben in der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 Freiburg/München: Verlag Karl Alber, 2011. 她把身和体,无论是中文还是德文都分开来研究。

附录9.1

Gudula Linck (1943—)

中文名:顾铎琳。中文

译名:古杜拉·林克。

德国汉学家。生于1943年。

1968年,她曾在美因茨大学学习法语和西班牙语,后在蒂宾根大学学习汉学、伦理学、日本学,并于197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4年,她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弗莱堡大学获得教授资格。自1989年起,在基尔大学汉学系任教,同时负责基尔大学性别研究中心。顾铎琳进行过多次气功和中医培训,并曾担任奥尔登堡大学“中国传统医学项目”的研究人员。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

林克的履历非常有意思。她生于1943年,先后在巴黎、西班牙、台北、日本大阪、慕尼黑、北京、加州伯克利学习,她学习过的地方真是数不胜数。我上一次好像在这里说过,我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学里完全是自由的。我还记得在还没有写完博士论文以前,我的导师根本不要求我写什么作业。不用做作业,不用做报告,什么都没有,他给我们讲,我们带着耳朵去就可以了。林克原本是翻译工作者,也可以说是翻译家,她翻译法语、西班牙语的作品。1968年,她忽然对东亚文化产生兴趣,开始读博士,读的是民族学、汉学和日本学。十年以后的1978年,她博士毕业。1980—1989年,她在某一个大学教过中文。1985年,她获得了教授资格。1990年之后她在北方的城市基尔大学做教授,基尔大家都听说过,那里有一个港口。两年前她退休之后,基尔大学的汉学系也因此被取消了。原因可能和汉堡有关系,因为在其附近的汉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里至少有四个正式的汉学教授的位子,还不包括讲师在内。

林克教授的这本书是彼得·朗(Peter Lang)出版社出版的,我之前可能还没有提到过这家出版社。谁有什么书找不到出版社,可以到彼得·朗打听一下:你们出不出我的书呢?也许你给他们一千或是两千欧元,他就会帮你出版你的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少大学不太认可这家出版社的原因,因为只要自己出钱,任何书都可以出版,但是有时也不一定。彼得·朗的名誉真的不大好,也许这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这个出版社的确出版了一些比较差的书的缘故,但是近十年来他们的书总体上来讲是值得看的。例如林克教授这本谈“身”和“体”的书,就非常有意思,因为在汉学中,这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一个女人谈身和体,我想这并不意外。因为一般来说,男人不喜欢谈他们自己的或别人的身体。不少女人总会批评说,男人与他们的身体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认为,男人才是精神的,德文说Geist,英文是Mind。但是女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认为,男人也有身体,应该从其身体来看其个人。那为什么女人对身体这么敏感呢?也可能因为她们生孩子,所以她们的身体会有变化,和男人不一样。

身体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从古希腊哲学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会发现古希腊哲学家们把身体和精神看成是对立的。也会主张精神是最主要的,身体是完全次要的,可以不要。后来的基督宗教(Christianity),也显出了精神和身体之间的敌对关系。原来,在我还没有读林克教授的这本书以前,我想当然地认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或宗教史中,是不可能有此类的观点的,亦即把身体看成是人的敌人。但是林克教授通过这本书说得很清楚,中国也有类似的观点,只不过出现得晚一些而已。佛教的传入让原来不否认自己身体的中

国人把自己的身体也看成是人的敌人。所以好像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也有了二元论(Dualism)。那么二元论原来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这么看世界:这里有上帝,那里有世界;这里有精神,那里有物质;这里有理性,那里有身体;这里有灵魂,那里有身体,等等,等等。这是一种欧洲自古希腊到现代一直都存在的二元论。但是最晚到了德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以后,文人特别是德国的文人,越来越多地表示希望能够找一个一元论的观点来代替二元论。所以我们可以说我们是一体,这一体包括我们的精神、灵魂和身体。为什么中国哲学到了19世纪末在德国影响这么大呢?这不仅仅可以从一般的德国读者来看,也可以从原来的德国汉学来看,特别是老子和庄子,他们代表一种一元论(Monism)的精神。所以如果我们学习老子的话,我们能够通过他的帮助得到我们失去的、原本就有的一种整体思想。

我想,林克教授是受到过基尔大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家施密茨的影响,这个哲学家建立了一种新现象学(New Phenomenology)研究。我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位哲学家,但他的确是专门从身体来看世界的。所谓“新现象学”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也不太清楚。话说回来,德国的哲学家太多了,我们不可能每个都了解。但施密茨在学界很有影响,作为汉学家的林克教授在施密茨的方法论影响之下,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了一种全新的了解。虽然中国在一段时期也有二元论,如在朱熹(1130—1200)的时代,但从中国历史的整体来看,基本上是一元的。此外,林克也认为,中国和欧洲一样,但是从内容来看又不一定一样,也有缺少整体思想的时候。

我还想告诉你们的是,在林克出版《身和体》这本书以后,她又出了另一本普及本,这是德国贝克出版社(Beck Verlag)出版的,这是德国一家非常重要的出版社,它出版的书可以不假思索地买下,你不会后悔的。这家出版社特别喜欢出一些水平非常高的著作的普及本,在那里也有不少汉学家出版了自己的书。所以如果在德国有人想了解中国的话,他会在这家出版社买几本相关的书来读。

林克是怎么把身和体分开讲的呢?这个想法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先从德文来看,如果我们要说“体”,我们说Krper。这个Krper英文就是Corpse。那么这两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拉丁文来的,拉丁文是Corpus,是“尸体”的意思。人在世的时候,他的“体”,我们可以摸一摸,是热的。他死了,他的“体”我们还可以摸一摸,是凉的。林克说跟“体”不同,“身”,亦即德文的Leben(英文Life),代表什么呢?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身”允许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生命之存在。比如我们没有办法看一下自己的“心”,也没办法摸一摸它,因为我们的手和心之间相隔有皮肤、肉和骨头。但是我们能通过心跳感觉到心的存在。所以“身”(Leben)代表着我们看不到的,但在身体里具体存在的东西。

林克教授的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她想通过自己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中国文明有一个进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德国犹太人叫诺贝特·埃利亚斯,他写了一部书,名字是《文明的进程》。ber den Prozeβ der Zivilisation. Soziogenetische und psychogenetische Untersuchungen. Erster Band. Wandlungen des Verhaltens in den weltlichen Oberschichten des Abendlandes und Zweiter Band. Wandlungen der Gesellschaft. Entwurf einer Theorie der Zivilisation. Basel: Verlag Haus zum Falken, 1939. (Published in English as The Civilizing Process, Vol.I. The History of Manners, Oxford: Blackwell, 1969, and The Civilizing Process, Vol.II. State Formation and Civilization, Oxford: Blackwell, 1982. The Civilizing Process. Sociogenetic and Psychogenetic Investigations. Revised edition of 1994. Oxford: Basil Blackwell, 2000. 此书的中文版有王佩莉、袁志英译:《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里起源的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不得不在1933年离开德国,先是去了巴黎,后来去了英国,并且取得了英国国籍。我的印

象当中埃利亚斯是用德语写了这部书,因为1939年最早是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出版的德文版。通过《文明的进程》这部书,他想说明无论我们作为什么样的人,是历史的进程让我们今天作为这个人而跟过去的那个人不一样。他的讲述非常有意思,很多我们觉得司空见惯的习俗他都能用社会学的方法予以分析。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欧洲人都是用刀叉吃饭,但根本不是。我们都认为所有人穿衣服,肯定都先会穿内裤,不对,欧洲人很晚才开始穿内裤,如此等等。无论我们怎么吃饭,穿什么衣服,我们怎么上厕所,等等,都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这样说,因为埃利亚斯是德国人,所以只能够从欧洲方面来写,无法从亚洲的传统出发。林克教授想借助于《身和体》表示中国也有这么一个文明的进程。她的书第一部分专门谈“身”和“体”的不同,因为她也总是从欧洲来看问题。所以我们同时也能了解欧洲和中国文明进程的不同之处。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知道是非常有意思的。她说,一般来讲,欧洲人看人会自上而下来看。上面是他的头,他的脑子,上面代表理性。下面是他的情欲,是不好的东西,是古希腊哲学和基督宗教都否认的东西——情欲。但是中国呢?中国把人分成内和外。内有心,外可能好看也可能丑,但是他的心可能是好的。人可以有一颗很好的心,但是外面不好看;人可以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心,但是外面却很漂亮。对作者来说,透过社会发展,透过佛教、哲学、历史,等等,最晚到宋朝以后,“心”就比“身”重要得多,也会得到比“身”更高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好像人都可以把“身”和“体”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呢?她说这很可能与死亡有关。人死了以后,我们还能够看到他的体,但是他内在的东西到哪里去了呢,比如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最重要的,按原来的说法,他的气到哪里去了?他的气,我们原来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听到,我们也可以闻到,但他死了以后,他的气到哪里去了?从中国来回答他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死了以后,一部分,就是他的灵魂上天,另外一部分——魄,会到下面去。那人死了以后,留下来的人——后人们他们会难过吗?如果我们从道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话,老子、庄子主张“形化”。形也可以用来描写人的身体。老子、庄子都想说明我们不要怕死,因为人死了以后得到一种新的“形化”。此外,2—3世纪时中国有一位叫郑玄(127—200)的哲学家,如果没有他的话,可能中国的经学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此人有一个现代人都不具备的才能,亦即他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快要死了。《后汉书》本传中对此做了记载:郑玄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便让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朋友和家人与他告别,还表示快乐。他希望能够作为一块土,某一个陶工可以用,用这块土来制造陶器。《后汉书》卷65《张曹郑列传》。林克教授说,在佛教还没有到中国以前,当时基本没有什么人觉得身体是不好的,身体和精神应当是分开的。但佛教传入之后,中国人也开始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坏的,我们不应该留在世间。生活原本有一种脓疮,这是所谓的“不净观”。

同类推荐
  •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西夏人的自然崇拜、原始巫术意识、西夏佛教溯源、西夏人的华儒情怀、西夏佛教的兴起、西夏佛教的风貌以及西夏的社会习俗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透视,对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和中国人

    本书集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3种著作《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的文明》、《中国札记》合辑而成,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等等。
热门推荐
  • 六道神帝

    六道神帝

    大千世界,诸侯争霸,豪杰并起,谁与争锋?!少年风尘,出自沧海,为求寻得亲生母,战天战地又何妨?!为求博其红颜笑,戏得诸侯又怎样?为驾血歌于手掌,险坠魔道又如何?!六道之间,唯吾神帝,傲世天下!!
  • 前离今逢:倾尽宠恋

    前离今逢:倾尽宠恋

    前世的离别,今生又会以何种形式相逢?他在黄泉路履行诺言,她在人世间守着千尘。他欲要走尽忘川彼岸寻她,她盼修为足够后与他相逢。他走了多少无尽路途,她又听了多少红尘往事?再次相逢,他们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情。不受祝福的爱情能坚持永远吗?不管往后如何,他宠惜她,她珍惜他,两人相爱,这便足以......“我愿与君,携手白头,看尽花海,望断忘川。”“忘川的源头,花海的尽头,你一定在那里,对不对?”
  • 重生之哥哥你只能是我的

    重生之哥哥你只能是我的

    他受尽伤害,不料上天又给他一次机会。“哥,今天我和小淇去玩了”“嗯嗯,哥哥们的小白最听话了”小淇默默抬眼看向那‘听话’的可爱弟弟,掏出手机:“喂,120吗?这里有混混受伤了,需要急救”没错,这就是一个可怜男孩子重生遇到两个哥哥的‘正常向’小说。(我会告诉你有肉嘛片段1:杨士淇在门外经过不小心听到里面传来了吵闹声,像是要打起来了。“小白!再嚣张小心大哥我干死你!”“我才不怕你!有本事你当着二哥面来干死我啊混蛋!”“好啊!如你所愿!”“喂!你干嘛啊!放手啊,二哥,你,干什么也,唔嗯…唔…啊…混蛋…嗯…唔…”后面的声音好像有什么不对了…
  • 青春,浅蓝色旋律

    青春,浅蓝色旋律

    在青春里,我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孤独、恐惧、压力……这本小说是我最真实的自己。时光匆匆,转瞬即逝,忽然之间,我似乎看透了一些事……
  • 系统,启动

    系统,启动

    炘沅,世界第一杀手,再做一次任务时,武功尽失,旋即,他便来到了江州。获得了外星来的“鬼东西”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道路。
  • 怒天忤帝

    怒天忤帝

    听天命尽人意乃人皇之道忤天命逆人意乃天帝之道天意赐我重生,却戏弄于一具废柴身躯苍天嘲笑,同门欺凌,即便体无完肤,只要我尚有一丝气息,我便要逆了这天,改了这命!
  • 郭台铭与富士康

    郭台铭与富士康

    它与华为同年诞生,对街而立,销售收入是华为的6倍。它做电脑,销售收入是联想的3倍。它就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它又叫鸿海。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系统披露富士康经营秘籍的著述。本书揭开了关于富士康的种种迷团,读者当可见微知著,一窥全球500强企业的成长真相。
  • 家族争夺战

    家族争夺战

    洛雪和洛叶是两姐妹,洛叶却因为爷爷叶辰把忧羽皇室贵族继承人的位置给了洛雪,和姐姐洛雪闹的不可分交,两姐妹的家族争夺战开始了……
  • 异界神魔传

    异界神魔传

    万年前的仙魔大战以仙界惨胜而告终,而魔界九幽之主却只是被封印,冥府之主又涅槃重生,距离万年开启一次的天神通道即将来临,仙界又能否挡住这次的危机了?万年一轮回的仙王灵体降临到现代都市青年身上,带他穿越到异界创造辉煌,看流云风如何为红颜斩万敌,为苍生屠万魔,破万难站巅峰,一切精彩尽在异界神魔传。
  • 逝去的乡音

    逝去的乡音

    “你们要一定要出人头地”,然而每个人理解却不同“我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宁愿穷一辈子,也不要亏昧着良心过一辈子”“我装神弄鬼就是为了让你活的像个人样”“你现在所给我的一切,我都已经不需要了”三个家庭两代人历经坎坷未能改变贫困的命运。然而一个苦命的女人却结束了整个村子的困难命运。然而,她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