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900000057

第57章 组织股的司务长(1980—1981)(3)

3营的任务是负责自己新修的十八公里线路和50团移交的近十公里铁路的防风固沙、线路锁定。部队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清理铁路沿线的积沙,确保铁路畅通。

由于路途远时间紧,当天只能去看一个采访点。营领导陪我们到了距营部约有十来公里的11连单独执行清沙任务的一个班。

这个班在这里驻扎已有两年。在路基北面的小山坡下扎了一顶帐篷,帐篷前面用土坯砌一个约有两平方米的平房用于做饭、存放施工工具。全班八个人还养一头猪,猪瘦得像条疯野狗,被记者概括为“八个人九条生命”。走进住人的帐篷,迎门处挂一个破旧吉他。陈记者掀开班长的蚊帐,床头放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一本铁道兵政治部编印的《连队政治教育资料》和两张《铁道兵报》。他看了报纸的日期,发现已是上个月的“产品”。记者起身摸一下靠门柱的火墙,有点温度也并不烫手。陪同的营领导介绍,沙漠里夏秋季节是一天有四季变化,晚上很冷,炉子要常年烧,晚上取暖,白天要烧点水洗脸洗手。

不多时,班长回来了,是个江苏兵,吉他就是他的。小伙子很健谈,见了记者也不怯生,像数家珍一样介绍他们这“八个人九条生命”的美满生活。

这八位同志具体负责前后近三公里的线路清沙养护任务。八个人轮流做饭。沙漠上没有淡水,周围几个小湖里的水全是咸的。营里的水罐车每三天送一次水,水车来时就把门前的“斗车”放满,一年中多数时间斗车里的水晚上会上冻结冰。为了多存点水,就从开汽车的战友那里借一个喷灯,水车来之前,用喷灯将斗车外面烘烤一遍,把冰块倒出来用报纸盖上,再把斗车里放满水。吃水时,用大锤砸一块冰,放在锅里融化。当地藏民吃水极其困难,确实弄不到水时也会找上门要块冰。藏民也挺可怜的,他们即使自己用水紧张一点,也没有让找上门的牧民空手过。战士们的衣服一个月轮着到乌兰或德令哈找水洗一次。营里很关心照顾他们,每个月派车拉他们到德令哈洗一次澡,两个月去看一次电影。八个人的业余生活就靠这个吉他。在他的指导下,全班同志或多或少都能弹几下,最差的也可以弹《东方红》《铁道兵之歌》。每隔三五天,连里可以捎过来一两份《铁道兵报》。吃的东西主要靠连里送,去德令哈顺便买点调料之类,连里给报销。连里有时吃菜也很紧张,他们就更紧张,最多时十来天没吃过肉,三天全部煮黄豆吃。有青菜的时候每顿只能炒一个菜,数量也有限,所以靠吃剩饭的小猪常常没“饭”吃,有时饿得直叫唤。猪的叫唤声是这里除风声、吉他声之外的第三种声音。多一种声音多一份快乐,猪的叫声也成了大家的乐趣……

我听着这些以前曾经听到过的生活故事,心里仍感到有趣,当我扭头看陈记者时,发现他在采访本上急急忙忙地写着,脸上的泪水竟流到了腮上。

看到这个情景,觉得应该换换气氛。趁班长说话换气的喘息时间,我说:

“你给北京来的记者同志弹一曲吧!”

班长不由分说取下吉他,笑着说:“我是乱弹,请首长多指教。”

第一首弹的是《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唯一的娱乐工具,班长一定没少玩。他手指娴熟,弹音准确,我觉得他的水平不亚于《铁道游击队》影片中演奏的水平。我看记者的泪水已止住,对班长说:

“再弹一曲吧!”

第二曲他弹的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可能听音生情,我听着听着来了情绪,眼泪不由地掉了下来。

音乐奏出了战士们的心声,表达了铁道兵指战员那颗火热的心。

晌午了,记者执意要在这里和战士们一起吃午饭。营里陪同的同志觉得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招待北京贵客的,费不少口舌才说动陈记者回营部吃饭。要上车时,记者发现铁路以南约二百米的地方有一个湖,问:

“这是个什么湖?”

“咸水湖。”

“叫什么名字?”

“柴达木盆地内这种咸水湖很多,没有名字。”

记者若有所思:“啊,无名湖……”

从铁路沿线看无名湖,湖面上稀稀落落分布有几株不大茂密的芦苇,没有其他水草,也没有飞鸟,只有闪着蓝色的磷光,像一个等待救援的落难者。

北京记者来沙漠,到营队,营首长按最高规格接待——四菜一汤。菜上齐后陈记者好像没有吃饭的兴趣,脸色一沉说:

“咱今天中午只吃一个菜,其他三个菜找个盆子装上让司机送到那个班上去!”

尴尬局面出现了。我立即起身解释:

“班长介绍的情况是个别时候,是特例,平时对营连他们的生活都很重视,以后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争取让这些同志的生活不断改善,水平不断提高。今天你到基层很辛苦,营领导也是一片心意……”

记者可能觉得再坚持也不好收场,说:

“退两个菜,下午给他们送去,算是我犒劳他们,四个菜都由我掏钱!”

缓和了就好。我说:“行,吃过饭再说。”

记者坐下后,营领导说:

“我前几天休假带回来的酒还有半瓶,要不要喝几杯?”

“我平时不喝酒,既然是你自己的酒,今天我要借你的酒给你们敬一杯,拜托你们一件事!”记者说。

我马上意识到大记者要作指示了,立即起身掏出包里的笔记本准备记录。

营领导拿出半瓶绿豆大曲酒给每人斟上一杯。记者端起酒杯,转身将酒向地上撒了约有小半杯,说:

“这一杯酒先敬给为青藏线建设牺牲的同志。”然后用剩下的半杯酒和我们几个碰了一下,说:

“两层意思,一是你们辛苦了,受苦了,我感谢你们;二是拜托你们多关心关心那些战士。”说着他再次流了泪。我最见不得别人掉泪,眼泪也像断线的珠子掉了下来。

记者就是记者,很有水平。他看营领导不会花言巧语,挺实在,而且也可能觉得大家都不容易,就平稳了一下情绪说:

“我不会喝酒,今天已破例了,你们喝吧,我吃饭。”

说完,他开始吃饭,可是,一口饭没有咽又吐了出来。

“这饭里有沙子!”

营领导不好意思地说:

“是细沙子。沙漠上风沙大,用麻袋装大米容易混进这种细沙,这里缺水,淘得简单没法淘干净。”

“这怎么吃?”记者不理解。

“不要嚼就咽。”营领导教方法了。

记者又吃一口饭,用筷子夹点菜没有咀嚼随饭咽了。可能是不习惯,把他噎了一下,憋得眼睛睁大。趁他有兴致,我把刚才退到一边的两个菜又轻轻地端上来。

“在这里没有菜就没法儿吃饭!”

陈记者仰脸看我一下,可能是刚吃到嘴里的饭没有咽下去,他闭着嘴像在找下咽米饭的角度或感觉,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记者每吃一口米饭的仔细劲儿似在慢慢数着牙齿的咀嚼数量,一下一下,一口一口,一直没有再怎么说话。那一小碗米饭他至少吃了有十几分钟,当营领导热情地再次为他添饭时,不知道他吃饱没有,只是有点夸张地说:

“好了,好了,真好吃呀!”

我理解大记者的心思,他是在有意减轻营领导的思想压力。待我们几个吃完饭,记者饶有深意地说:

“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惜没有作家,城市的生活单调无味,却聚集了那么多的作家记者。真是不公平啊!”

很有水平的大记者说出的“不公平”,显然与他前两句话构不成因果关系。当时,以至到事后很长时间,我始终没有明白他这个“不公平”的真实所指。

修建青藏铁路是全世界的壮举,高原铁道兵精神感天地惊鬼神,然而,直到第一期工程交付国家使用后的十几年间,在报刊、媒体上很少有宣传,很少有报道,很少有描写这一世界奇迹性工程的作品。我们当时认为铁道兵机关在“文革”中是重灾区,在“批邓反右”运动中喊得响跳得高。“文革”结束了,谁还愿意宣传这个典型,哪家报纸杂志也不会乐意刊登这方面的文章。为国家修铁路,为部队做贡献,流血流汗,吃苦受罪是尽一份责任,说穿了也是一个人的命运,哪一个铁道兵指战员也没有想到什么公平不公平。

后来听说陈记者回京后除如实报道了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建设情况,还在中央级报刊上发表了一篇不知是散文或是报告文学的《无名湖畔》,记述了他此行的感受。我一直没有看到这篇作品,但我相信,陈记者柴达木沙漠之行的感受一定很深、很深……

3.线路锁定故事多

线路锁定是铁路铺轨以后到移交之前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新建铁路顺利交接前的必然过程。

1980年7月份,团党委为加强线路锁定施工的协调督导,确保工程质量如期达到验收标准,成立以总工程师邵青海为组长的线路锁定工作组,组织股作为团党委办公室,专门派我随工作组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搞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在连队时我一直做后勤工作,对施工生产的情况了解得较少。到组织股工作后每遇牵涉到施工方面的写作任务我都很被动,不是翻查资料就是到施工技术部门请教。我能参与这次线路锁定工作思想上挺乐意的。

当时的团长是姜世禄,山东海阳县人,1945年入伍的老首长,领导有水平,工作有魄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口齿伶俐,出口成章。工作组成立后,他专门召集我们进行安排、布置、强调、要求。工作组成员到齐后,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工作组基本上是以河南人为主。组长邵青海是河南开封人,副组长、总工程师孔令善是河南洛阳人,技术股工程师李子璋是河南开封人、张鹏战是河南郑州人。工程师中还有一个孟发茂是河南开封人,他在3营主管技术,也属于正宗的技术线上的人。到机关工作一年了,第一次发现河南人并不笨,吃技术饭的还不少。第一次参加临时性工作班子,竟遇上清一色的老乡队伍,心里踏实了很多。

全团承担线路锁定任务的是4营和新区的3营。4营负责他们营和原来3营的任务区段,总长度二十多公里。他们营共四个连队,16连、18连承担道砟生产任务,线路锁定的任务由17连和20连负责。没有到施工一线之前,还认为线路锁定任务是野外作业、整道维修,很轻松、很正常。到4营几天后发现,为完成线路锁定任务,指战员们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线路锁定是在列车试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的,既要保证过往列车的运行安全,又要对每一节钢轨每一个接缝进行不间断的高低起落、左右拨道,使每根钢轨的间距,误差与设计指标不超过正负五毫米。4营17连既要承担锁定任务,有一段时间还要配合通信营搞线路信号安装施工。17连副连长蒲永林,1968年入伍,四川成都人,具体负责线路锁定工地上的组织指挥。

线路锁定的工具主要是十字镐、捣固器、钢钎,每一样工具都少不了十斤、二十多斤。战士们扛着这些玩意儿一天要上三四次甚至四五次工地。列车晚上12点经过,他带领战士们12点往工地上跑,打着手电筒检查列车过后的震动情况。凌晨4点列车经过,4点钟就要起床赶到工地上查验一遍,发现有大的错位必须马上或起落或拨动,这一趟列车过后要确保下一趟列车通过时更安全。每跑一趟,近了几公里,远了十几公里,每天要扛着工具走四五十公里的施工便道。夏秋季节风沙肆虐,隆冬早春寒风刺骨,不少同志即使手上戴着手套也被冻僵冻裂,僵得不能伸屈,裂得鲜血直流。施工棉衣外面用草绳扎着仍浑身进风。连长闫忠民有次在工地上看到一个战士要小便时,手冻得解不开裤腰带,他上前帮助小伙子把裤带解开,还要帮他取出“小便器”时,小伙子不知是羞还是激动,眼泪竟流了出来。蒲永林是个责任心极强的干部,每一趟列车经过后,他不到工地上看一遍就不放心。国庆节前几天他一天跑五趟工地,走了六七十公里路,脚肿得穿不上鞋子,第二天还要坚持上工地,硬是被指导员宋朝臣批评着拽了回来。

工作组的几个工程师随连队跑线路是家常便饭。看着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一天跑几十公里的线路,我常常感到挺可怜的。技术人员都心细认真,他不到工地上亲自看看,对别人干的工作总是不放心。

3营在新区施工的难度和艰苦程度也不比4营轻松。

3营承担锁定的线路处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因资源丰富而被誉称祖国的“聚宝盆”,而3营的一切难与苦都与这“聚宝盆”有关。

同类推荐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本书介绍了百余个故事,包括:冰灯的由来、开封铁塔、六和塔十二玉鼠等。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热门推荐
  • 凌厉苍穹

    凌厉苍穹

    一个家族中,不起眼的一个少年,经历挫折,历练。。。闯进了新的世界。。。
  •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三千流星降临地球。风云将起!谁能雄霸天下?
  • 西游小贼

    西游小贼

    贼不走空!萧恒顺手抠下一面铜镜,刚揣到兜里就穿越了,等他醒来时,一切都变了。白骨洞洞主,白骨夫人下令:今天抓不来唐僧,提着头回来!没问题!看我妙手空空,偷一个和尚回来……
  •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本书以大事件为视角切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即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 楚渝

    楚渝

    他爱她,她也爱他,可她却瞒着他离他而去,从此他孤身一人,享受着她留给他的幸福……
  • 迷糊甜心校草大人别打脸

    迷糊甜心校草大人别打脸

    别人家的竹马是要多温柔有多温柔,再看看自己的要多腹黑有多腹黑。在学校里禁欲系男神,在自己面前整个一流氓“顾温煜,你脸呢,还要不要了”“在你面前要脸干嘛”“啊啊啊,顾温煜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干嘛呢”“好,那我就动口”“喂,你。。。唔。。”谁来把这只妖孽带走啊【宠文,欢迎入坑我是不定时更新一有时间就更新,但是一定不会弃文的】
  • 圣珠之地心大陆

    圣珠之地心大陆

    风萧萧兮天欲雨,江湖风波四界起。妖魔精灵风云变,盘古之城坟千里!孙一帆,一个普通中学生,从地表穿越到地心,是偶然还是还是另有预谋?修武,我体质薄弱,难道是废材?兄弟,我在明你在暗,你到底要杀我还是救我?爱情,这个……抱元守一!法宝,我多的是,不过读者大人您要坚持到最后才能全部看到:赤霄御飞龙(赤霄剑),天云舞苍生(天云剑),伏羲琴声动(伏羲琴),圣珠功与名(五圣珠)。
  • 莫兰德之王

    莫兰德之王

    《曜之歌》末尾:“就算是群星璀璨的年代,也只有一颗月亮悬挂在众人头顶。”
  • 万万没想到的爱情

    万万没想到的爱情

    仇人灵魂互换,肉体存有记忆,但灵魂没有之前的记忆,当我跟李树的灵魂有记忆之后,我对李树是千般折磨啊啊,当我意识到他与我灵魂互换,为了自己的贞洁与清白,迫不得已帮李树洗澡,用红领巾蒙住李树的眼睛,帮自己原本的肉体洗澡。。。不不不,我必须拿回自己的肉体,不然使用男性肉体太尴尬啦,在此之前,李树来姨妈了,也就是我的肉体来姨妈了,然后我不得不帮他。。。
  • 零之赋予师

    零之赋予师

    在2160年,电子游戏行业之中,最强大的游戏公会是一个名为【红尘有烟雨】的工会,无论是PVE还是PVP都有着绝对优势的工会。强大的人气背后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那就是,将这个工会推送到最高点的那个人。在【红尘有烟雨】之中被众多高管们历代传承下来的一个信仰。一个身为男人的“女人”。他就是今日2140年,携带【红尘有烟雨】公会在【天道】之中创下辉煌的人,被人们称之为零之赋予师。也就是。虚无的赋予者!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游戏帝王!(本书将由伪娘的视角开始,不论现实还是游戏都是,其次这个小说将是多线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