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200000098

第98章 荀彧反曹案大起底

孝献皇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冬,十月,曹操东击孙权。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乐保名节。然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彧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我们再说说荀彧之死这段公案。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春,曹操开始了如萧何故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十月,董昭(当年是他建议并做内应让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移都至许都的)提议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这些待遇都是“超级大臣”才可以享受的,或者说一旦享受了这些待遇,说明他已经是“超级大臣”,不受皇帝的控制了。如果说最早萧何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是皇家对老臣的一种优渥,那么到了三国时代,有董卓、曹操、司马父子做榜样,凡是“剑履上殿”,带着管制刀具见皇帝的都不是善茬儿,在公众心目中都是准备推翻旧世界开辟新世界的枭雄。

董昭把这个议题抛出,就秘密找荀彧咨询,听取荀彧的意见。

像董昭这样的热衷分子,好不容易想出一个讨好老板的建议来,按情理是不想让别人分享功劳的。所以董昭找荀彧估计是按曹操的意思办的。

董昭最初把建议递上去,曹操看了,不动声色,也不会表态,而是慢条斯理地对董昭说:“这种事嘛,涉及名分礼仪,你应该请教一下文若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看看他是怎么说。噢,你去的时候,不要说是我让你去的,以免他有什么别的顾虑,你就说是自己有这么一个想法,想在报告给我以前,听听他的意见。”

董昭心里略有点酸,不过他也明白,荀彧的意见为曹操最重视,于是跑来征询荀彧。

荀彧的意见(正史上都是用“荀彧以为”而不是“荀彧曰”)是:“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也许不知道曹操已经知道这事,还真以为董昭尚在密谋过程中,方案还没出来,所以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以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下尚在纷乱之中,不要给曹操添加政治上的麻烦。想想看,曹操刚刚下了《明志令》,而且刚刚开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你们又搞什么加九锡的活动,这样做是不是太急了,不利于曹公的国际形象。

董昭回到曹操那里汇报时,一定对荀彧的话作了节选,没有完整地、准确地汇报荀彧的意思,反而有可能加油添醋,说“老荀坚决反对丞相您继续进步”。

这事闹到最后,荀彧服毒自杀了。关于荀彧的死法,也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曹操嫌荀彧“反对进步”,冷遇荀彧,荀彧觉得没意思,服毒自杀;还有一种是曹操不仅是要冷遇荀彧,而且是非置其于死地不可,他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饭盒,意思是“您省点粮食吧”,活活把荀彧逼得自杀了。

不管怎么死的,反正曹操和荀彧这对合作伙伴最后是分裂了。

关于这段公案,主流的观点认为,荀彧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跟随曹操是分阶段、有条件的。在安定社会、化乱为治方面是认同曹操的,也竭尽心力帮助曹操;当曹操要篡夺汉祚、甚至只是刚表现出这方面的一点意思的时候,比如要搞什么“加九锡”,荀彧就不认同,于是就和曹操分道扬镳。

还有一种观点,以唐代杜牧为代表,他们认为,荀彧一开始就和曹操同流合污,用高祖、光武皇帝打比喻,用楚汉之事作比方,怂恿曹操“进步”,到了最后,荀彧为了求名,“乃欲邀名于汉代”,这才故意忤逆曹操。也有人说荀彧到此时突然痛改前非,翻然悔悟。

荀彧为什么会在后世被不断“重新认识”并成为话题,锐圆认为,杜牧、司马光皆生活在大一统时代,在大一统时代,忠是硬道理,正是在这种大一统的意识下,荀彧是不是忠于汉室才会成为一个话题。忠字当头,忠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曹操是需要否定的白脸人物,在他的核心圈子里都有人反对他“进步”,这就是说明曹操是多么不得人心,所以荀彧才有了汉室忠臣的光环。

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引荐同类,和曹操同流合污,事实俱在,荀彧怎么配做汉室的忠臣呢?难道最后一死就能洗白以前的罪行吗?

司马光为荀彧作了精彩的辩护。司马光说,管仲帮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桓公本人而论,这家伙连猪狗都不如,差曹孟德远了去,但管仲不以帮助他为耻,因为管仲志在生民。司马光说,汉末大乱,天下涂炭,荀彧要救国救民,他只有通过帮助曹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荀彧帮助曹操平定天下十之七八,老百姓是深受其惠的,要说功绩比管仲都大。荀彧生为百姓,死为汉室,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司马光认为荀彧比管仲还牛,这里面大有讲究。在孔圣人眼里,管仲是实践“仁”的典范,孔子的学生拿了一大堆名人请孔子品鉴,看谁能达到“仁“的标准,以便树立为学习的榜样。孔夫子评论这些人,有的“忠矣”,有的“清矣”,除了管仲,没有人能达到“仁矣”的水平。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事,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孔夫子认为,为国为民就是仁。不要让蛮夷统治百姓(披发左衽)就是为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以兵事)就是为民。

在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教义里,“仁”是最高价值,“仁是硬道理”,后来儒家遭到专制权力强奸,“忠”升格为最高价值,成了硬道理。唐宋以降,大家总结前面天下混乱的历史教训,最后发现对皇帝不忠是最根本的原因,往上顺着一追查,曹操父子最浑蛋。一旦以忠为纲,看问题会很简单,形式主义概莫如此。所以杜牧认为,曹操不忠,荀彧和曹操共事,就是不忠,末了反戈一击,也不过是为了邀取忠的名声(他以为荀彧一样和他很看重“忠”)。司马光毕竟有历史眼光,能够从实际出发,认可曹操及荀彧维护秩序恢复民生的历史功绩,他内心也觉得“仁”的价值需要提倡。当然他不敢公开反对“忠字当头”,所以他说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不损忠臣之节,是又仁又忠,又红又专。

那么,今天不需要再以忠为纲,我们该怎么了结这段公案呢?

其实,在包括荀彧在内的曹操集团的核心圈子,鲍鱼这道菜是可以点的,曹公是可以进步的,而且条件成熟后是必须进步的,这已经是共识了。曹氏将取代刘氏,这个趋势大家都心照不宣,这帮文臣武将呕心沥血、流血牺牲不是冲着汉献帝的,汉帝国国祚已尽,在当时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事实归事实,汉天子仍然存在也是一个事实。

形禁势格,大家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走一步看一步。包括曹操在内,一班老人对汉帝国汉天子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正统的观念很强大,“取而代之”能做不能说,这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相信曹操对荀彧这样的心腹谋臣都难以启齿。曹操没有推心置腹地和他讨论这个问题,荀彧按照士人的操守和谋士的职业道德,对董昭这样的人,也只能按曹操一贯的公开表态来表态,劝之以“君子爱人以德”,这也是非常适合身份的。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以令诸侯”是利润,“奉天子”就是他的负债,这样账面上才平衡。汉天子汉献帝的利用价值越来越低,但如何处置,是一个难题。对曹操来说,在没有万全之策之前,这个问题不妨拖着,何况孙权、刘备等还没有彻底剪灭,在他们平定之前,这个问题并不是很迫切。转移汉祚是个大问题,会带来社会心理的震动,对于这类问题,大政治家是有耐心的。邓小平说五十年不变,曹操也说我活着的时候不变,他们都相信下一代的人“有智慧”解决问题,其实上一代不是没有智慧,而是拉不开面子。

我愿意相信,荀彧在这个问题上和曹操是心有灵犀的,也是曹操的知音。你曹操都搞模糊策略,不争论,我荀彧自然也没必要起哄,到底姓社姓资,五十年以后再说。但是有些人则不一样,曹公不进步,自己也就不能再进步,所以,总想挑起这个话题。这就和“台独”在台湾一样,有急独也有缓独。

从大历史背景看,荀彧这样的士大夫对国祚迁移、王朝轮替并不是没有思想准备,从现实看,汉室不可恢复也是既成的事实。献帝迁许以来,趋势是越来越衰,不是越来越强,就算荀彧是汉家天子的卧底,也应该在一开始想办法强化献帝的权威,引导曹操向恢复汉室的方向上前进,怎么会一直默认曹氏篡夺的野心渐渐膨胀呢?何况曹操做魏公和做皇帝毕竟不是一回事,荀彧何必这个时候以命相搏呢?

所以我认为,荀彧不想参与、有心回避“取而代之”的相关事宜,这是有可能的,曹操不找他,他不会谋划这事,但要说他心存汉室坚决反对却也未必然。

因为曹操和荀彧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面对面地深谈,不免相互会错了意。曹操实行“单边主义”,伤害了老盟友也未可知。

同类推荐
  • 穿到明朝拍电影

    穿到明朝拍电影

    二次元风格的个人英雄主义历史小说。身在官场,却是流氓做派,江湖性情。热血与搞笑穿插,高冷与逗~并存。(~请自行脑补)
  • 谁主宰沉浮

    谁主宰沉浮

    少年李饱,家贫,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他的前程去献宝,结果被砍掉双脚,悲惨死去。李饱被迫背乡离井,从此踏上一条传奇征程。纵然我命贱如草,我也有我的骄傲,誓与命运抗争到老!执剑在手,霸业宏图,笑问苍天,谁主沉浮?
  • 山贼奋斗指南

    山贼奋斗指南

    酒后亲了项目经理怀里小妞香唇而离职的胡唯一意外重生到古代,干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山贼。打家劫舍,夺人钱财?肤浅,这是最低能的山贼。来一本《山贼奋斗指南》吧,只卖二贯,童叟无欺哟。正所谓不怕山贼会打架,就怕山贼有文化,何况是一群有理想,敢奋斗的山贼。这天下,金戈铁马,美人如诗,江山如画。这天下,金戈铁马,美人如诗,江山如画。
  • 明月当年照长安

    明月当年照长安

    前世,她对庶妹百般怜惜疼爱,却换来了不得好死的下场。今生,她携恨归来,发誓要将往日仇怨一一清算,决不罢休。淮河东边旧时月,大胤朝曾经的锦绣明珠,沦落尘土,血染一片。再归来,仍旧是那样的鲜衣怒马,仍旧是京城的富贵繁华,仍旧是两府最疼爱的郡主,却早已在红颜枯骨之下物是人非。[重生这个梗已经太多太多了,我也没有办法一一去看,本文架空,所以请大家带着宽容的心来阅读,谢谢!]
  • 六维奇谈

    六维奇谈

    纵横历史的千古迷谈,跨越两世的凄美爱情;惊天动地的学术发现,这不是玄幻,这里是六维空间!这里有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这里有数不清的凶险迷云。待我们进入,属于我们自己的,六维空间!
热门推荐
  • 最近官场秘密史

    最近官场秘密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风起狼烟

    风起狼烟

    一梦越古今,梦里不知身是客.这一年,永嘉之乱带来的硝烟仍在延续,这一年,杀胡令被更多的人记在心里。当楚辰到来的时候,历史却偏离的原先的轨迹,祸耶?福耶?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楚辰只是个过客,在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之后,他只想做个有钱人,然后泡几个漂亮妹子左拥右抱。可是,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的时候,他又该何去何从?“在权力的游戏之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中间地带。”——《冰与火之歌》
  • 被逼成学霸

    被逼成学霸

    当了十六年的花瓶,突然有一天拥有了特殊能力,季暖暖没得选择,只能努力修炼,在当代红娘的大路上越奔越远,终于顺利摘掉花瓶称号,被逼成学霸!简介无能,戳进去总会有不一样的惊喜~——————————————本故事纯属虚构———————————————————平生三爱:一爱推荐票,二爱收藏涨,三爱评论多多!如果喜欢不要吝啬你的爱好不?(づ ̄3 ̄)づ
  • 以剑问道

    以剑问道

    “天道无常,人道茫茫。魔道众生,何为正道?”万年冰封,千里雪飘。浮动于世,情之所致。万缕千思,百年血灵。前世今生,梦醒难回。伤若淡,悲莫鸣。何为道?回首间已尽是往事……一道血灵,一段致情,成就一个三界六道之外的人——时善
  • 重生之官路求索

    重生之官路求索

    莫名的重生,作为前世金钱极度匮乏的郭言,唯一的想法就是改变自己家庭在社会大变革时代家境不断衰败的状况.在自己自觉不自觉的改变原有的事件发展轨迹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变化,自己的理想也在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一个不成熟的官场菜鸟,凭借着自己对未来的不怎么熟悉的预知,开始走进了共和国的官场……
  • 五神封印

    五神封印

    什么天地第一神物,天下第一法宝,在我看来,都是一个坑!大写的坑!不管你是神还是魔还是人,得到这些东西,两个字送给你:自虐!
  • 天降神命

    天降神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不管出生是穷人,还是富二代,这都是命中注定。有人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豪宅名车,美眉排队倒追;有人却在为温饱,或是能得到一个经济适用型的女朋友在社会中忙碌奔波。没错,这就是命运,我们无法改变出生的命运,但能把握未来的命运。不要抱怨命运不公,请把握有限的当下,去为了我们的目标与梦想拼搏、奋斗。本书主人公经历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世噩运,终于迎来神主召唤。为了摆脱永世恶运,他接受了神主给予的使命。带着太阳晶核和感知之魂,他开始了在天平大陆的第一万次轮回。且看他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改变他人的命运,拯救众生的命运......战轮师等级:轮者(根轮开),轮师(脐轮开),轮斗(胃轮开),轮宗(心轮开),轮王(喉轮开),轮尊(眉轮开),轮皇(顶轮开),轮帝(人轮开),轮魂(地轮开),轮圣(天轮开)......
  • 无名的道

    无名的道

    一个剑客的路,一种人生的思考。……………………………………
  • 路过的不止是我

    路过的不止是我

    有些事,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失去你,总感觉少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