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0000000030

第30章 甜蜜的事业-黄琼德(1)

20世纪80年代,在东天山南部的哈密平原,完成了世界银行在新疆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子项目,在贫瘠的沙漠荒滩上,建起了一个万亩葡萄基地,人们把这个项目称为“甜蜜的事业”。它不仅代表了葡萄果实的甘甜,更深层次的则是因为葡萄基地的建成,使项目农场走出贫穷的困境,使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为兵团和哈密地区引进外资、发展农业生产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回想起当时的工作,经历过各种困难,遇到过许多挫折,参加项目工作的一群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回首走过的岁月,现就我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写出来以飨读者。

元旦加班

1983年元旦,当人们都高高兴兴地辞旧迎新,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时,参加外资项目工作的几个人,在当时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副局长李新野的带领下,正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加班工作。他们在忙什么呢?原来大家都在忙碌地赶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时国内的建设项目是说上就上,很少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做认真细致的研究,而世界银行对项目的先进管理经验则是尤为重视做好项目的前期调查评估。以前我们都没有做过这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什么样?内容怎么写?没有人如道,大家只好放弃元旦休息,算账的、撰写的忙碌了好多天,总算拿出了一份初稿。但这份初稿,在水土平衡、风险评估、经济效益等方面仍存在好多问题,离世行要求标准还差很远,需要从实地调查入手,推倒重写。为此李新野副局长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研究,决定组织3个调查组,第一组是栽培技术组,赴石河子、吐鲁番和鄯善考察;第二组是加工和贮藏组,赴兰州和上海;第三组把本地的水、土、气象资源再作深入调查。于是大家分头开展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各组将调查归纳整理写出考察报告,再集中汇集共同研究,然后写了第二稿、第三稿……历经3年多时间,易稿7次,经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和石河子农学院专家论证,到1986年6月才完成这份世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世行官员说“OK”

1986年6月17日,参加项目辛苦了几年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世行官员的到来。世界银行高级官员丁文波先生,带着水利专家毕尔堡、经济专家皮亚扎一行三人,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兵团项目办公室官员的陪同下来到哈密。他们首先对垦区现有葡萄生产情况、葡萄育苗基地和拟发展为葡萄基地的土地、水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为了确保项目成功,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我们将种棉花和种粮食的好地也列到项目基地中。当世行官员一行来到黄田农场戈壁荒地考察时,丁文波先生凝视着眼前的沙漠荒地对我们说:“这儿的土地、气候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园极其相似,如果在此种葡萄不会比用熟地种葡萄差。”听了丁文波这番话,我们都想把葡萄地从熟地移到荒地来,这样就可以解决果、棉、粮争地的难题。可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写好定型,这一改必须涉及打井、修渠、开荒和道路建设等多项工程的变动,第二天上午就要汇报评估,此时改写能来得及吗?项目组人员在一起讨论后决定,利用最后一宿,把可行性研究报告再改一次,李新野副局长又和大家一起熬了一个通宵,在开评估会之前终于将可研报告修改好重新打印装订,送到了世行官员手中。

项目的评估会就要开始了,这是对项目前期工作的一次检验,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会场。我们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评估,不知道要答辩哪些问题,更担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否被认可?能否通过?会议开始了,世行官员先听汇报,然后提问,从种植技术、水土平衡、水利设施到产品市场销售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各方面,提了许多问题。由于我们各业专家事先都做了充分准备,尽管大家有点紧张,但答辩仍进行得很顺利。一问一答整整折腾了一天,直到世行官员说“OK”,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丁文波先生对可行性研究的评价是:“我在中国参加过很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像你们写得这么全面、这么好的我是第一次见到,OK、OK。”现在回想这份可研报告的成功,在于扎实的调查和广泛的收集资料,对项目存在的风险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估,是一份凝聚了各行业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始建设

1987年项目正式实施,开荒、打井、修渠和种植同步进行。哈管局成立外资项目办公室,我从局农业处被借调到项目办公室负责葡萄栽培技术,感到肩上担子十分沉重,怕葡萄种不活,怕葡萄长不好,更怕项目失败了没钱还贷款,到那时多丢人呀。当时哈密葡萄生产情况很差,1985年,全哈密地区的葡萄才有4600亩,总产量达不到1000吨;垦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不断地种葡萄,但总是走第一年活,第二年、第三年就死光的老路。大家对大面积种葡萄有许多顾虑,也缺乏信心,项目实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时张之柱从农二师调任哈管局局长,根据哈密垦区实际情况,他提出“长期致富靠林园,短期致富靠瓜棉”的农业发展方针,项目大面积种葡萄是实现这个方针的重要部分。他把项目领导和科技人员召集到一起,鼓励大家树立信心,并多次组织会议反复研究,制订出项目实施方案,具体内容有: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实行葡萄专业承包责任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干部和工人素质;实行栽培技术模式化管理。专家们依据上面方案,逐步逐条地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然后各尽其责,分别执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两本栽培技术规程

项目实施期间,我们编写了两本适宜于哈密气候条件的《葡萄栽培技术规程》。第一本《规程》从苗木繁殖到建园抚管,以保证建园成活培育壮苗,提早结果为目标;第二本《规程》是投产后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两本小册子凝聚了哈管局众多园艺工作者的心血。人们将永远怀念为提供温室容器育苗实验数据积劳成疾最终病逝的杨金亭农艺师。《规程》的执笔人第一本由时任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的马世杰完成,第二本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黄琼德完成。这两本《规程》是在总结以往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吸取了吐鲁番、鄯善等地的先进经验,经过本地和外地专家反复论证后定稿,为使基层技术员和葡萄工人便于操作,人手一册。

《规程》内容有:小网格建园健全林网;深沟改土大坑深施基肥;用好苗、壮苗培育强壮植株;立杆扶苗快速整形;前促后控提高幼苗抗性;早埋土、埋好土,确保幼苗安全越冬等6项技术。通过建园和抚管的实践,项目1.7万亩葡萄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7.6%,实现了“一年定植成活,两年成形,三年结果,四年丰产”的预定目标。项目的“万亩葡萄建园和提早结果技术”课题,1989年通过兵团科委鉴定,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葡萄高产栽培技术”获得农业部1993年丰产攻关三等奖。“你们必须返工”

按《规程》要求挖深80厘米、宽80厘米的大坑,是防冻害和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这样做不但工人想不通,有些干部也闹不懂,为何要出大气力为一株小苗挖这么大的坑,这不是折腾人吗?所以挖坑时就大打折扣。技术员人手一把卡尺,一个坑一个坑去验收,达不到标准就必须返工。

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人人都乐意返工。记得1987年春季,有一个农场挖好了几百亩的坑,我到地里检查发现这些坑又浅又小,就通知该场组织力量返工。一周以后,我想返工的坑可能挖好了,又到地里去看,坑还是原来那个样。我又一次通知返工,过了几天再去看还是没有动静,这时我心里又气又急,火气直往上蹿,回到办公室就嚷嚷着再不去检查了。恰好李新野副局长从外面进来,问我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我说:“坑很小,人家又不返工。”她听后和我一起奔赴该场,把场长和政委都找来,命令他们“必须立即返工”。后来这几百亩葡萄坑挖够了标准,秋天幼苗生长茁壮。据投产后调查,凡按《规程》挖坑种植的葡萄,要比那些小坑浅栽的葡萄每亩多收鲜果300多公斤。生产和打仗一样,看来兵团半军事化的管理办法,还真能派上用场。

“葡萄死了我负责”

我们对垦区过去葡萄屡种屡败的教训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认为秋季水肥偏多,新栽幼苗生长娇嫩,遇到突然降温或者较为寒冷的冬季,苗木受冻死亡,就出现“一年活、两年死、三年地光光”,所以在《规程》中要求葡萄幼苗6月底停止施肥,8月初停止浇水,对葡萄幼苗控肥控水锻炼老化。但是8月立秋以后的“秋老虎”,气温可达到37℃以上,把停水以后的葡萄苗炙烤得发蔫发黄,谁看到都揪心,恨不得马上灌水让黄叶变绿。这时办公室里就不断地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从话筒传来的都是一句话:“葡萄叶子黄啦,浇水吧!”我也是一句话:“不能浇水,千万不能浇啊!”有一名老技术员,看到发蔫的葡萄叶实在着急,在电话中和我高声争论,最后气呼呼地嚷道:“葡萄死了你负责吗?”我在话筒前沉思片刻就坚定地告诉他:“不能浇水,坚决不能浇水,葡萄死了我负责!”这一年葡萄通过控肥控水,枝条经过练苗老化,冬天就没有发生冻害,第二年春天每株苗都按时冒出绿嘟嘟的胖芽,新芽一天一个样地往上蹿,真是人见人爱。此后大家都能自觉地按照《规程》要求对幼苗实行控水控肥。

同类推荐
  • 阳光于斯

    阳光于斯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集,从人世之间、心灵小语到人与自然,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阳光般的情趣。本册为丛书之一。
  • 拒绝隐喻

    拒绝隐喻

    棕皮手记·1982~1989.当代最需要的是“大乘”诗人。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正直、诚实、善良、爱、人格受到普通人的尊重。不仅仅只征服年轻的一代,而且要征服那些较为世故的人群。不朽之作是没有“代沟”的。从整体把握世界。世间一切皆诗。一阴一阳谓之道。无为无所不为。大巧若拙。大音稀声。
  •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作者笔法清新,又不乏力量;说人说曲,两厢映照,将元曲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说元曲的美文。
  • 正与邪

    正与邪

    《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为《意向对话心理学丛书》之一,什么样的人造就了什么样的事,而什么样的心又注定量什么样的人,人与心,人与事,心与事——《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用意向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与故事,以其独特的又新鲜的视角帮你解读《笑傲江湖》中的恩恩怨怨。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热门推荐
  • 易书传说

    易书传说

    《易》是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有‘书中之王,群经之首’的说法。众人对天地大法既畏惧又向往,易书之法,福泽中州,古书有灵,有人能通晓三易古卷,从此堪破生死......
  • 奇石境

    奇石境

    这是一片古老的大陆,四方割据,人们提高自己只为站上巅峰,但有人从这过程中发现世人最需要的东西。
  • 百妖契约:仙人是只哈士奇

    百妖契约:仙人是只哈士奇

    叶云静在一次意外中,得到了一张一千年前的“百妖契约”。里面共封印着118种强大的妖兽成仙的契机,而来寻找成仙契机的第一个妖兽,则是陪着她从小长大的一条哈士奇,不,应该称它为“吞翔仙人”……
  • 绝招,亲亲小绝招

    绝招,亲亲小绝招

    [花雨授权]她是老大的绝招,她是老二的亲亲,她是老三的小绝招。而老大、老二、老三却是同一个人?!正当他无聊时,她出现了,一个好玩的小丫头,他当仁不让地把她拐回家,然后把她养得胖胖的,再然后,当然是——吃掉她啦!
  • 凤飞庭外

    凤飞庭外

    前世,她识人不清,误将利用当真情,不仅被毒杀,还连累了最爱自己的人。今生,她要把情还给他,帮他登基为帝,助他雄霸天下。可是,她又错了,他要的始终不是她给的。我不要你道歉,既然知道错了,那就以身偿还吧!陪我纵情歌舞,陪我浪迹天涯,有了你,我还要天下何用,天下,本就是我送你的礼物。你喜欢天下安康,我便为你称帝,你喜欢云游天下,我便为你持剑天涯。昏君也罢,圣君也罢。他所在意的不过是她!
  • 灰铁

    灰铁

    我,一个克隆人,背叛克隆人帝国的叛逃者,从离开帝国的那一刻就踏上了茫茫没有终点的逃亡之路。美剧的写法,伏笔重重,关系错综复杂,剧情跳跃,隐喻较多,情节跌宕起伏。为了更好的效果,目前小说在重写阶段,新写的部分没有章节名。
  • 先天谱

    先天谱

    唐朝灭亡后,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丐帮第三代帮主得异人指点,历经艰险,取得先天谱。会同大理段氏等江湖豪侠辅佐宋太祖平定天下,让百姓得以安居家园,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鸣帆起航

    鸣帆起航

    没有玩具,没有玩伴,小时候的他每天都在无休止的训练中度过,唯一的乐趣,就是随着师父进山打猎,也让他明白什么叫弱肉强食。师傅是他唯一的亲人。对了,还有一只土狗。
  • 保卫之战

    保卫之战

    本书内容包括德军攻陷东南欧、巴巴罗萨计划、彼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保卫伏尔加格勒、库尔斯克战役、苏美攻克柏林。
  • 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

    林小唐沈夏幼年时在幼儿园相遇,后因林家家庭变故导致两人失去联络,多年后在C市因林小唐替朋友相亲而与沈夏重逢,并不知道对方身份,两人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产生情愫和熟悉感,并得知对方身份,之后发生了很多故事,如与幼儿园玩伴重逢,闺蜜吃错,彼此的误会等,是一再的错过,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都让人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