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0000000013

第13章 红星二场万岁-辛纪(1)

火石泉,曾经是哈密一块有名的大碱滩。

火石泉,北面天山绵延高耸,南面戈壁浩瀚无边,方圆几十里,“无风白一片,风起白满天”,没有花草树木,也少见走兽飞禽。只有偶尔赶着干瘦的骆驼来这里挖碱的人……

那时候,在这里大片垦荒、种地、打粮食,是人们根本不敢想象的事。

如今的火石泉,穿上了新装,开辟出了新天地。

这时候,天山上引来的雪水,变成了这块土地的命脉,渠道纵横,流水不断。

这时候,茫茫的碱滩,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改造好的土地,就有1.7万亩,划分为71块平整的条田。

这时候,排排的白杨林带,青葱茂密;果园里,桃杏花开,香气袭人。

这时候,马牛羊猪,成群地漫游在林间草地上,觅食戏斗。

这时候,拖拉机的轰鸣,昼夜响彻火石泉。

这时候,道路似网,连接着许多居民区和田园,车马驰行,人流熙攘……

如今的火石泉,变成了令人向往的好地方。这几年,粮食年年增产,1962年粮食总产273万多斤,而在1963年,粮食总产一跃为406万公斤。其中,有150亩地,小麦单产高达722斤。

这一切奇迹般的变化,是怎样来的呢?

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红星二场1000多个军垦战士,千辛万苦,用劳动的双手,风里来,雨里去,一点点、一滴滴地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奇迹,是毛泽东思想在军垦农场事业中的胜利。

这样的奇迹,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

这样的奇迹,是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胜利。

当初,1952年,奉毛主席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十六师四十七团的勇士们,来到了火石泉。

走进火石泉,就像走进大烘炉,头顶着火红的太阳,脚踏着焦灼的大地,烤得人头昏舌干,却找不到一滴水。

当时,人们生活中迫切需要水;开发火石泉,让这块大碱滩变成良田,也迫切需要水!

那么,水在哪里呢?水在遥远的天山上。

怎么办?只有劈山修渠,才能把水引到火石泉。可是,这个工程的规模,大大超过这支部队所经历的任何作战工事的修筑,单只渠道,就要修筑37公里长,而且全得由一块块的石头垒起来。

当时,面对着建设这样浩大工程的艰巨任务,哈密当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欢欣若狂,但也有一些好心人,一直摇头叹息。

原来,这里也曾有过人,想把天山上的水引下来,浇地耕田,但都一次次失败了。数十年前,这里的封建统治者哈密王,为了加倍盘剥农民,便驱使千百个农民,筑坝修渠,渠底还铺了数不尽的毛毡,可是,也滴水未得。于是,便传出了天山上的水,是“神”水,动不得、引不来的鬼话。

然而,刚刚从胜利的战火中转移到生产战线上的勇士们,谁会相信这是办不到的事呢。他们个个奋勇当先,奔向劈山引水的最前边,来到了天山脚下。

当时,修筑的工程十分艰巨,而人们手中的工具,却只有曾经挖战壕用的十字镐和圆锹,征服的对象,则是高山上坚硬的顽石。开山队迅速地向天山开了仗。勇士们个个生龙活虎,像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一般,到处是顽强的攻坚队。

在悬崖峭壁上,站不住脚,人们就把绳子拴在腰里,从山顶上吊在半壁凿石眼,装炸药把顽石炸碎。有的人,腰间被绳索勒出了血印,手臂震荡得疼痛麻木,却乐呵呵地唱着开山修渠之歌。

在运石的路上,没有运输工具,人们就背、抱、抬,像冲锋陷阵一样,争先恐后向前冲。有的人,肩膀压肿了,照样干;脊背磨破了,还是照样干;有的人,衣服磨破一块,就再补一块;鞋底磨穿一层,就再加一层……

在渠首工程和铺砌渠道中,天寒地冻,没有一台机器。在整个工程进展中,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但是,这能难住久经战斗考验的战士们吗?不能!他们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天大的困难也要战胜它!”

就是这股劲,就凭一双手,变成了强大的力量,不知道总共搬了多少万块石头,挖了多少万方土,终于修建起全长37公里的红星二渠。在1953年的春天,提前10个月,把天山上的水,引到了火石泉。

从此,火石泉才有了生命。

火石泉有了水,但是,在白茫茫的盐碱滩上,怎么才能长出庄稼来呢?这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人们为了解开这个难题,先得摸清土地盐碱的程度和它的特性。于是,有的人就手执铁镐到处挖。在这里,一镐挖下去,是碱土;在那里,一镐挖下去,还是碱土。人们索性在一片土地上一直往下挖,挖到一尺多深的碱层下,发现有约半尺厚的固体芒硝层,用镐头敲下去,叮当当地响,像埋在地面下的一块巨大的石板,无边无缝,把好土深深地盖在下面。在这里,每亩碱滩上,含有40多吨硝和碱、6吨盐。战士们来自祖国四方,谁见过这样重的碱地?没有;谁听说过在这样重的碱地上能长出庄稼?也没有。查书,找不到类似的记载;求教,没有人知道。

怎么办?一定要把这块碱滩变成良田。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这是党交给战士们的光荣任务,这是各族人民对战士们的期望。

人们面临着比向天山要水更为艰巨的战斗,更为严峻的考验:是人战胜盐碱呢,还是人向盐碱低头?

这些在过去的战斗中英勇顽强、冲锋陷阵、屡建奇功的战士,深深懂得,人,只有人,才是决定一切的主要因素。于是,他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对如何改造碱滩的问题,广泛地讨论了起来。怎样把盐碱洗掉、排走,不少的人,心里还没个底。听说挖沟可以排碱,但挖什么样的沟却不知道。有些战士扯起当年在华北打日本鬼子的情况,猜想挖出像拦截敌人汽车那样的壕沟就行。结果,挖出的壕沟,碱水排不出去。接二连三地返工,有的人急躁了,说:“冲锋打仗多痛快,谁干过这买卖!”有的人说:“水牛掉在井里头,有力使不上。”针对这种情况,领导号召大家拿出当年打胜仗的顽强精神,在生产线上也要打硬仗,坚决向困难作斗争。参加过保卫延安战斗的七连指导员李胜友,举着拳头说:“干革命搞生产,就不能怕碰钉子,没有失败就没有胜利。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一席火热的话,激起了人们对战争岁月的回忆,使人们想起了保卫延安七天七夜的艰苦阻击战,想起了在延安外围痛歼蒋胡匪的胜利……大家精神抖擞起来,发出豪言壮语,有的人说:“蒋胡匪军多疯狂,一口吃他一个旅,盐碱地再难治,也要战胜它!”

新的战斗又要开始了,这是一场硬骨头精神对硬困难的战斗。

战士们摆开阵势,一排排、一列列,挥舞铁锹、十字镐。刨开碱层,打起地埂,凿破硝板,挖通渠道,方圆几十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火石泉大碱滩,变成了热腾腾的战场。

李胜友带一排人挖排碱沟,在两米深的地方,遇上石灰砂石层,一天挖不了几寸深。这一天的夜晚,李胜友召开党团员会议,大家说:“明天挖不完,水就下来了,不光误了洗碱,咱们还得唱‘水漫金山寺’。”第二天,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带头猛干,全排人战斗一天,终于在水到之前,胜利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越干越强,越干越灵,排碱沟挖得合乎规格,田埂打得笔直笔直的,工程技术人员看了以后,赞叹着:“你们真是久经沙场的好战士,打仗是英雄,生产是好汉!”

洗碱是十分艰巨的工程,洗掉土地上的碱层,重要的是,得把水从地面上引进来;之后,又得让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服服帖帖地从地下排出去。在水的这种流通过程中,就可以把一部分盐碱排走,把一部分盐碱压到耕作层下。

可是,在火石泉这块万古盐碱滩上,鼠洞很多,腐朽的芦苇根也在地下积成多如筛底的空眼,当水到来时,顺着这些洞眼一直往下钻,地面却不见多少水漫过来。有的地块,大水灌了一整天,地面还不见多少水,一检查,发现整整齐齐的田埂,有的将要塌倒下去,有的渠道也将要被冲垮。经过战士们的奋勇抢救,水是堵住了,可是,田埂冲毁的却不少。

人们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换取了宝贵的教训。这就是战士们说的“洗碱也和打仗一样,碱——这个敌人,你不打倒它,它就要征服你。”从此,每次洗碱时,人们便如身临战场一般,争先跑到水头前边,脚踏锹铲,把鼠洞和芦根眼,踏实,堵住。碰到一些大的洞眼,有的人为避免陷进泥层中去,就在腰里拴上绳子,让人在旁边拉着,跳到泥水中去踏堵洞眼。碱地上,每一百斤土中,就含有10到40斤的盐碱,碰到水就融成红黑色的液体,侵蚀肌肤。战士薛兴玉,为了洗净地里的盐碱,曾经搬到地边住。当时,烈日当空,他光背赤脚,在没膝深的碱水里,东堵西挖,不让一滴水跑损,不让一块碱包漏网。蚀人的碱水,把他的腿蚀开了好些血口子,别人劝他休息,他说:“不下苦功夫,怎能制伏盐碱!”

专门负责洗碱的基建队副队长王殿臣,在洗碱中,他总是跑到最艰苦的地方。碱包最难征服,地势高,碱层厚,进水难,他就会回回打头阵。白天,他和战士们查看地形,掏挖深沟,把碱包分割成小块;晚间,他又跑到水前头,边跑边踩;有时渠垮了,来不及堵,他就用背顶着;埂塌了,他就用身体挡着。就这样,一个个的碱包都被他们攻克了。

在洗碱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战胜盐碱,还得与烈日、狂风、蚊子等作斗争。

的确,洗碱这件事,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

那么,要洗净一块地,究竟要浇灌几次水呢?需要多么长时间呢?

从战士们艰苦劳动的实践中证明:大灌小灌就得二三十遍;时间需要六七十天,甚至一两年。在这段时间中,人不能离水,水不能离地,昼夜不停,风雨无阻,直到把盐碱压到地下。

那么,怎样才知道地里的盐碱洗净了呢?当时,没有化验仪器,战士们只好浇洗一次水,抓把土来尝一尝,直到没有苦、咸、涩三种味了,这块地才能开始种庄稼。战士们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土地,是一口一口尝出来的。”

就是这股劲,就凭一双手,从1953年到1956年,用了4年的时间,战士们一点点、一滴滴,在碱滩上改造出近万亩农田。

从此,火石泉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从此,火石泉昂首阔步走向社会主义国有农场的康庄大道!

制伏盐碱的斗争,是贯穿在农田耕作的整个过程中的,洗碱只是开发碱滩的头一步。要让这些可耕的农田长出好庄稼,还要随时随地警惕盐碱的卷土重来,采取防范措施,并进一步地彻底治理盐碱,逐步改良土壤。

1956年,场内许多洗过碱的地,又泛起了厚厚的一层碱粉,不能耕种;有的地下水位不断增高,有的土地瘠薄了。全场近万亩耕地中,就有4000亩左右,被盐碱重新侵占了。这一年,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治碱防碱工作没有完全跟上,缺苗面积没有增加,农场的粮食单产,不到100斤;这一年,和红星一场农牧业竞赛的结果,8面红旗失去了7面。

这是一个严重的失利,也是一个有益的教训。

全场的战士们在失利面前,大大地震动了。农场党委号召全体战士,重整旗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从失利中,找原因,寻教训,进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总结和检查,进一步学习有关征服盐碱的科学知识,以便继续更有力地坚持不懈地同盐碱作斗争。

这样,整个农场上上下下,从政委场长到普通战士,以及技术人员,广泛地开展起创造治碱新经验、钻研治碱新技术的热潮,广泛地兴起了科学实验和刻苦钻研的风气。

那年,杨振国小组管理的麦田上,出现了一块块的碱斑,把麦苗欺辱得又瘦又黄,眼看就要枯萎夭折。怎么办呢?开始,他们手执扫把,一块一块地把碱扫除。有一天,他们把扫碱时踩过的地方,松了松土。真是意想不到,后来发现,凡是松过土的地方都没有泛碱,而仅仅扫过碱的地方,第二天又泛出一层碱粉。接着,他们又在别的碱地上做试验,情况也是如此。

这个小小的发现和试验,惊动了全场的人。

由此,产生了一条新的经验:耙地松土可以防碱。他们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新农具——防碱耙。用这种防碱耙,每天一人可以耙30亩地。全场人手一把,用不了三天,就可把全部土地耙一遍。防碱耙的创造和普遍使用,使人们再不怕雨后泛碱对农田的危害了。使用防碱耙耙地,结合其他治碱措施,许多农田上的碱斑,被消灭了。

全场农田的地下水位都高,一般是一米五左右,最易泛碱。二连的农田处于全场最低洼的地方,地下水位最高,碱害最严重。治碱的教训,也最多、最深刻。过去,这里的排碱沟挖得不好,没有很好地解决排走地下水的问题,人先后被盐碱赶走了3次。二连来到这里,针对这块土地的特点,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把大块条田一分为二,增挖了实用的排碱沟,并把原有的排碱沟挖深,果然,把盐碱治服了。这块原来种不保收的土地,单产从50多斤,提高到了230斤。

同盐碱的斗争,是一个要求技术过硬的战斗。一项措施不当,便会造成减产。一年不治碱,土地会连续几年翻不过身。因此,在执行各项技术措施时,战士们就像打仗一样,要求十分认真、准确,一丝不苟。新战士山广敏在一次浇水时,有几块碗大的地方没有浇上水。当晚,查水班长发现后,就让他重浇。山广敏从被窝里爬出来,嘟着嘴说:“碗大的一块地没浇上水,就闹得这么严重!”

结果,他还是又去重浇了一遍水。

同类推荐
  • 肖川诗选

    肖川诗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宁夏文学艺术也伴随着自治区的发展而繁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大批有朝气、有才华、有创意的优秀文艺人才,以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为己任,辛勤实践,努力耕耘。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深情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生动描写了宁夏各族人民的生活,充分展示了生活中源远流长的真善美的情愫,浓墨重彩地描画了宁夏人民奋斗拼搏的心灵图景。宁夏文艺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宁夏的一个明亮窗口,一张引人关注的精彩名片。
  • 红楼梦诗词(红楼密码)

    红楼梦诗词(红楼密码)

    本书收集了《红楼梦》的所有诗词,按原书章回编排整理,对每首诗词都作了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力图使读者在领略“红楼”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关于《红楼梦》中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启示。
  •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诗法与书法: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

    唐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和诗歌史上的高峰,诸多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共同开创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新局面。唐宋时期留下了近千首论书诗,在诗歌及书法文献研究方面具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学术价值。本书对中国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做了探索性研究;着重以唐宋论书诗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研究唐宋论书诗中所使用的形容语、批评语,及其在文学性质的书法文献中语词的使用及变化;本书还重点研究了唐宋论书诗所彰显的文艺思想嬗变;并选取了“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的论书诗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彰显了代表性诗人兼书法家的论书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热门推荐
  • 高冷老公,快入套

    高冷老公,快入套

    某晚,她艰难的走到电脑前,发了这条求助贴:老公能力太强,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消失小事

    消失小事

    两位男主到处游历,各处发生的一些残心虐恋。一只清心寡欲,却异常护短。一只重情重义,却异常贴心。两人携手走天下~~看遍江河秀丽,人间百态。相濡以沫,最后相忘于江湖
  • 腹黑校草的宠溺

    腹黑校草的宠溺

    365天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南雨星一转校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无办法了,谁叫她长得漂亮又会很多事情,可是却被校草关注了!!!她只想安静读完最后一年高中,可这个人打乱了她所有事情,这一年注定不平凡了!!!这绝对是宠文!!!大家一定要看喔!!!
  • 运可通神

    运可通神

    成功,就是应该由99%的幸运加上1%的机遇组成的。努力啊汗水啊天分啊,那些组成的叫成功学。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只有主角光环的弱得要死的人在异界不断作死的故事,没什么是气运解决不了的问题
  • 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

    涂抹种种油彩,简单的生活变得异常复杂;越冠冕堂皇和理直气壮,生命的本真离得越远,越陌生;抬眉处,是一个个错失,一次次遗憾……躲进世界最黯淡的角落,就能掩藏同样黯淡的自己。隔着厚厚心门,却想倾听别人的心跳。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究竟如何才能接近生命的本相?不过是血肉之躯,却想超负荷承载。实则不堪一击。是生活错待了自己,还是自己错待了人生?竟然成为连自己都讨厌的人,是表演的需要,还是生活的需要?我们问过天,问过地,能不能在夜阑人静的时刻,再一次问问自己?
  • tfboys的宝贝女友

    tfboys的宝贝女友

    第一次写文章,写的不好请勿喷,有可能会有一点虐,请四叶草们不要介意。
  • 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本书以教孩子如何处世为中心话题,从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如何学会自主、自强,如何搞好学习、交往等9个方面着手,详细地探讨了有关家庭的教育问题。
  • 天才炼神师

    天才炼神师

    研裳身为一名杀手中的翘楚,明面上是考古学家,在前往阿斯塔那古墓时,一道光芒从一条挂坠上发出,醒来后居然穿越到了真玄大陆南枫国左丞相府的大小姐身上,还是八岁的时候,为了不步这位大小姐上一世的后尘,她决定远离渣男渣女。废材还是天才?当然是她说了算,对了,还要远离那个对她爱得深沉的太子。
  • 一千零一夜(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一千零一夜(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台湾教育碑记

    台湾教育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