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长生不老上很上心、很当回事的人中,一部分是因为感到活着确实很幸福,并且还很自信——只要不死,谁也不会打扰自己的幸福生活,这种人追求长生是贪恋享乐。另一部分人认为,如果天下离开自己,必将恶浪滔天,苍生们肯定会活活地想死他,且在以后的日子变得生不如死,自己活着就是上天赋予自己的责任。秦始皇应该是集合了这两种想法的人,他在进入晚年之后,拨出很多经费,邀请相关方面的高科技人才,集中来做医药和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
按照我们对中国皇帝的一贯定义,秦始皇应该是属于2200多年前最幸福的人,而不是之一。在大家都吃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他就想吃啥就吃啥——只要土地上有的;在大家都打着光棍儿、想女人不得的时候,他想和哪个女人结婚就和哪个女人结婚——只要知道这个女人存在着;在大家都缺钱少物、将就着过日子的时候,他想消费啥就消费啥——还不用花自己的钱。他还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甚至连统一天下这种高难度的事,都在他手上变成现实。之后,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地自信,做了很多他认为必须做、想必大家也都很支持的事情,如开疆拓土,修城铺路,定规设矩,越折腾越上手。种种迹象表明,秦始皇有充足的理由认为,一旦丢下广大子民,自己去投胎做人,是一件很不厚道、很混账的事。
但是,在追求长生的道路上,秦始皇一直都很不顺,被卢生、徐福之类的科研工作者忽悠了很多钱,有效果的丹药一直没研究出来,眼看自己的大限就快到了,这些人不但没有一丝不好意思,还一个个携款溜号。临走前,“科学家们”开了一个私人批判会,除了表达“这事可不赖我”的意思之外,还顺带把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皇帝,大家一致认为“因为秦始皇暴戾无德,所以才炼不出仙丹”。秦始皇大发雷霆,把那些没跑成的全部杀了。
在巴蜀之地,一个叫清的寡妇,老公死的时候留下一个丰厚且很有前途的家传公司,专门从事制作朱砂、提炼水银等相关产业。这份产业在她手上做得相当大,控制着全国相关产品的主要产量和销售渠道,据说,寡妇清还用无法计量的财富豢养了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保护其遍及全国的商业网络。她生产的东西表面上用于染布等民用事业,实际上在那个时代,还是炼取仙丹的基本原材料,据吃过的活人说,这些仙丹效果极好,对于长生具有直接功效。由于婆家掌握着祖传秘方,她的商业帝国不但很雄壮,发展势头猛,更关键的是,对秦始皇而言,要想活得长久,也要从她那里张口要或者购买这些原料。她应该是当时能够和皇帝坐下来谈谈事的少数人之一。
从残缺的史料里看,秦始皇和寡妇清的关系很融洽。寡妇清曾经主动拿钱,支援秦始皇修长城,秦始皇对寡妇清保留私人武装,也没有感到“上火”。明朝初年,传说沈万三掏钱为朱元璋修南京城,不但没有得到个好脸色,还被小心眼儿、喜欢把什么事都往坏处想的朱元璋流放了三千里。这么看,在皇权专制下,在下手狠毒、面目凶残的秦始皇治理下(从秦始皇在史书上被刻意浓墨重彩过的种种劣迹看),秦始皇和寡妇清之间不传出点绯闻,无法解释这种琴瑟相和的关系是如何发生。不过,那时候,寡妇清其实已经是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守了几十年的寡,从未有绯闻,提前1000多年,就坚守住宋代以后大家才很看重的妇道(秦汉时期没人要求死了老公的女人一辈子在一棵树上吊死,只嫁一个男人)。秦始皇为了表彰她的从一而终,封她为“贞妇”,贞洁名声做得很扎实。秦始皇和寡妇清之间是纯洁的男女关系。
这种美好的关系应该不是因为寡妇清独掌朱砂、水银等高端产品的生产技术,而是皇帝有求于她。按照专制皇帝的一贯做事风格,皇帝们可以用各种令人发指或者怀柔的手段,把这些技术和产品夺为己有,比如,把寡妇清抓起来,作为人质,逼着公司开工生产,想必要多少产品就有多少,品质还有保证(产品可以先让寡妇清吃,万一吃死,也活该),后世的诸多仁慈或暴虐的皇帝也没少干这种事。只是比较要脸的皇帝,在迫害民营企业家的时候,愿意动脑子,手段较隐晦。一般史书上记载的是,在皇恩浩荡后,民营企业家被感动得号啕大哭,死乞白赖地把所有的家财捐给朝廷,或者要求官督民办,被收编,在皇帝的指导下繁荣发展,皇帝顺带表示感动,赏个黄马褂、伯爵、公爵什么的。不很要脸的皇帝就抓一个道德败坏方面的罪名,直接派人贴封条抄家,这时候,史书上会很悲愤地记载,这些民营企业家都是为富不仁、祸害百姓的地方恶霸,忙时囤集居奇、巧取豪夺,闲时抢老佃户家的“喜儿”“吴琼花”,都拥有一副甚至两副“黄世仁”“南霸天”的嘴脸。
在寡妇清晚年,秦始皇把她接到咸阳供养起来。她死之后,秦始皇还建了一个“怀清台”,来表达对她的思念。秦代重农抑商,秦始皇以前也干了很多不太讲理的事,现在对一个民间企业家温柔得一塌糊涂,难免让善良的人们感动得两眼湿润。不过,根据以往读史的经验,皇帝对百姓一旦如此没原则地讲恩义、玩温存,很容易让人生疑。因此,像我这样一般很少信邪(个别时候也信过)的人,就很难相信这里面泛滥着美好人性。
如果非要刨根问底,我比较相信,寡妇清这么受待见,首先,她拥有特殊身份,让秦始皇高看一眼;其次,她能给予秦始皇用钱买不到的好处。史书记载,寡妇清是一个很长寿的人,除了因为平时吃好喝好、有经济实力花钱养生之外,她主要得益于掌握着一套“一般人不告诉”的长寿秘诀。在她生活的巴蜀地区,非常盛行巫术文化,传说中,巫师们就是用朱砂作原料生产长寿和长生的丹药,历史悠久,文化厚实。有人推测,寡妇清可能是那个地区巫术的重要传人,也就是“巫女”“巫婆”。敬天拜神、相信神秘现象的秦始皇对这种半仙之人非常敬畏。而寡妇清以身作则,自己活得就很长,长寿方面的理论应该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表演的巫术更是花里胡哨,充满神秘,完全能够把焦灼而郁闷的秦始皇彻底打动。秦始皇把她接到咸阳,大概是希望能够当面接受她的指导,以此获得永生。但不知道寡妇清是否因为遇到地位如此之高的知音,很感动,最后说出了秘密。反正,没多长时间,她自己就死在了秦宫。(我很阴暗地猜想,是不是寡妇清被皇帝看出自己是人而非仙,被逼急后,自我了断,当了孟姜女式的抗暴英雄?)皇帝看着自己以前迷信的巫女死在自己眼前,一定是刺激坏了,彻底断了长生不死的念头,没过多久,皇帝也进了地宫。但为了掩盖自己又一次失败的事实,顺便宣扬一下寡妇清配合政府的高尚情操,秦始皇才修了“怀清台”。这可能就是事实的真相。说起来很不温馨,不过,听起来倒很在理。
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用寡妇清公司生产的水银填满了他的地宫。寡妇清的贞妇美名也流传下来,成为美丽的传说。百姓在歌颂孟姜女的时候,偶尔也会想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