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国王,
对于科学,他有着深深的疑虑:
科学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而学术这种东西,
是不是会使人的心灵和双手变得软弱无力?
如果赶走王国中所有的学者——
这样的行为是否明智?
由于这位国王十分重视王位的荣誉,
时时刻刻都关注人民的福利,
所有哪怕是再微小的决定,
也绝对不会随心所欲,
就算是处理再细小的事件,
也不会偏听偏信。
因此他下令召开宫廷会议,
来判断他的想法有没有意义,
大会上,所有人的发言都不必披着华丽的外衣,
大家都必须以正常的理智为依据,
每个人只需要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是”还是说“不”;
也就是大家一起讨论,
是让学者继续留在王国里,
还是把他们统统赶出去。
但是无论会议如何讨论,
无论是亲自发言,还是秘书念稿,
都只是把事情越弄越糟,
国王最终还是没法做出判断。
有的人说,人如果没有了学问,
就像是在黑暗里摸索,
除了黑漆漆的,什么都没有,
如果上帝想让人和不会说话的畜生一样愚昧,
那他就不会赐予我们智慧,
更不会将才智给我们,
让我们懂得理解美好事物的真谛,
学问是把人们引向幸福的方向标,
这就是学问存在的意义。
但是有的人却断言,
现在的人们变坏,全都是因为懂得了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全部都是胡说,
学会了它们只会让人们道德败坏,
教育如果得到普及,
那么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将会不复存在。
简单来说吧:双方舌战很精彩,
有的引经据典,以事实为根据,
有的就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各种文件堆积得如同一座小山,
但是关于科学的争论还是无法做出最后的判断。
国王于是想出了一个新的主意,
要进一步召集全国的有才智的人士,
组成了一个批判会议,
来审查这个关于科学的争议。
但是这个办法马上就出了新的问题。
因为国王为了对他们进行鼓励,
给了他们额度很高的工资,
结果,这些人不停地争吵,
反而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
如果把决定权交给他们,
那他们一定会一直争吵,
拿着那份他们应得的收入。
但是,国库可不能拿来开玩笑,
国王发现了问题很严重,
马上辞退了他们,一刻也没有等。
但是国王的疑虑却越来越深,
时时刻刻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有一次他出门去散步,
一面往前走路,心里一面想着这件事,
忽然前面来了一位隐士,
长着长长的白色胡须,
把一大本书拿在手里。
只见这位隐士目光十分庄重,
但是眼睛里没有半分的忧郁;
慈祥的笑意时刻挂在嘴唇边上,
额头上皱纹深堆,
那是无数思索刻下的深深印记。
国王叫住隐士,并和他攀谈,
觉得这个隐士一定很不简单,
他有着深厚的学问,渊博的学识,
于是国王把心中的疑虑全盘托出,
想要让隐士对这个争论做出一个判断:
科学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年长的隐士对国王说:“亲爱的陛下,
我希望获得您的允许,
在您的面前讲一则普通的寓言故事,
这是我多年思考的成果,
我希望它能帮助您解除心中的枷锁。”
于是他开始集中自己的思绪,
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国王听:
“这件事发生在印度海岸的某处,
这里住着这样一个渔夫,
祖祖辈辈住在这个地方,
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有一天他离开了人世,
把三个儿子留了下来。
可是,孩子们从小跟着父亲,
知道捕鱼人的辛苦,
尽心尽力操劳了一生,
最后还不是穷困潦倒,
所以对于父亲的职业,
他们从小就非常痛恨,
他们想,如果想从海里获取更多的财宝,
那么以捕鱼为生的老路可不能走,
于是他们就想要通过采珠致富。
他们个个都会游泳,潜水也都是把好手,
于是就把寻宝的双手伸向了大海。
但是三个人的收获却完全不一样:
老大是一条懒虫,
他整天在岸边溜达,
连脚板都不愿意被海水打湿,
心中想着,珍珠会被海浪送上岸边,
那么只要他伸手去捡,
富贵的生活就会从天而降,
由于一直以来他都是这样的懒惰,
能够填饱肚子,已经算上天待他不错。
老二对自己的力气毫不吝惜,
而且头脑灵活,善于算计,
专门挑选海水不算太深,也不是太浅的地方,
这样对于自己的体力来说,
刚好够一个来回,
由于老二寻宝有道,
很快大量的珍珠就被他找到,
日子从此也越过越富裕。
老三呢,对于珍宝的渴望没有人会比他更强,
而正是这样的贪得无厌将他的内心折磨,
于是在私底下他偷偷地算计:
‘虽然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就能够找到珍珠,
但是在那最深的海底,
如果我能够钻到那里去,
那里什么样的财宝没有啊!
数不尽的财宝肯定堆积得像一座小山,
珊瑚、珍珠和各种各样的宝石,
只等着伸手去拿,去取!’
于是怀着对珍宝的执著,
他奋不顾身,疯狂地跳进了大海里面,
向着那个最黑最深的地方游去,
不料却一头扎进了旋涡里面,被它埋葬。
正是因为老三的莽撞,
还没达到海底,就把自己的小命搭上了。”
这时智慧的隐士对国王总结道:
“亲爱的陛下,虽然很多福祉都是源自学问里面,
但是莽撞的人会因此而走向深渊,
为自己的一生做一个了结,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事情,
和这个故事的结果可能不太一样,
那就是他们不仅自己走向毁灭,
更会拉上其他人和他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