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8600000021

第21章 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

“我家妞妞3岁了,在家里活泼开朗能说能跳,可是到了幼儿园就不爱说话了,每次都要老师喊好几遍才答应,一点也不主动。孩子在家里和学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实很多家长都会碰到类似情况。孩子胆小,家长不要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从刚出生到1岁左右时,他们的胆子都很大,甚至比大一点的孩子还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知,无知者就显得无畏。当然,不同的孩子,因为个性特征、教养方式等差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胆量大小也不完全相同。

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对孩子放心不下,更不舍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任何一点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不要”、“别”、“当心”等字眼,往往传递给孩子的却是恐惧。家长过度担忧,就会剥夺孩子历练胆量的机会。

我们小区有个小女孩,小名叫可可,比我女儿大几个月,小时候经常跟伊伊在一起玩耍。虽然同为女孩,但伊伊的胆子明显比可可大很多。比如,伊伊能轻松跨过去的地方,可可总是小心谨慎,甚至不敢尝试;伊伊敢去摸的小动物,可可总会躲到她的身后才敢去看。

可可的胆小令我很吃惊。于是,我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经常同她的外婆聊天。从老人家的口中,我基本上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孩子胆小的罪魁祸首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呵护。

原来,1岁多的时候,可可不小心从小区的滑梯上摔下来,脸上划了一道几厘米长的口子,大约1年左右,伤痕才逐渐消失。

从此以后,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里的大人就再也不允许可可去做任何可能带来危险的事情。即使到四五岁时,看着同龄小伙伴开心地溜冰、玩滑板车、骑自行车,可可也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而且大人也从来没有给她买过这些玩具。

其实,从孩子学走路的经历,我们便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胆小的。那个时候的家长大多也是愿意放手的,不会因为担心孩子摔跤就因噎废食,不让孩子学走路。在放手让孩子蹒跚学步的过程中,我们也知道如何做才是对孩子最好。

当然,除了家长存在教养方式的问题之外,孩子胆小也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有关,经常会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陌生事物的不了解,从而产生恐惧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家里喜欢上蹿下跳,胆子非常大,当换一个新环境时,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吭声,也不乱动。在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后,孩子就会慢慢放开,胆子相应也会变大。比如孩子刚入园,需要一段时间接触周围的小伙伴,需要一个过程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做客,刚开始总会黏着大人,熟了之后才能自如。

孩子的胆量,除了跟自身性格等很难改变的因素有关外,更多是跟后天的锻炼相关,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舍得放手,多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胆量的机会。

比如外出旅行就是孩子锻炼胆量的好机会。在旅行的途中,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碰到很多陌生的人。当孩子经历多了之后,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逐步增强,胆子也会越来越大。

同时,在旅行中,我们要鼓励孩子多玩新奇的东西。只要达到旅游景区的游乐项目所要求的年龄段,就要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越是刺激的项目,对他的锻炼越大。

伊伊5岁时,我们带她去香港迪士尼乐园,陪她一起玩太空飞船。在玩之前,我对她能否经受住可能的惊吓,心里完全没底。玩的过程中相当惊险,伊伊吓得大哭大叫。但她已经坐上去了,就没有任何退路,只好坚持到底。没有想到,下来之后,我们大人都感觉头昏目眩,她却若无其事。

经历过这次之后,我逐渐发现她对很多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不再那么恐惧。后来,幼儿园组织秋游,到一个公园玩海盗船,陪她一起玩的妈妈都很害怕,女儿反倒不怎么害怕。玩了一次还嫌不够,吵着还要再玩一次。

鼓励孩子多跟陌生人相处,孩子的胆量也会逐渐得到锻炼,同时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困难,家长需要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适应与面对。

父母尤其要鼓励孩子跟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结交更多的好伙伴。大多数家庭目前都只有一个孩子,整天在家很孤单。我们从小就经常带伊伊出去跟小区的孩子一起玩,也经常带她跟我们的同学和朋友的小孩一起玩,所以她现在有很多好伙伴。

此外,从很多家长跟我交流的情况来看,导致孩子胆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独立性不够,对大人的依赖过多。这就需要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胆量自然就会增加。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自己学会很多自我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有一天才能独自迈入社会。

教养贴士:分享是一种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其实也是在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是培养孩子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类推荐
  •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父母都希望孩子独立,并且一致认为这种品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应该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然而,父母头脑中一定要有一根弦,那就是“独立”的更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真正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会更自信,对环境、对未来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独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在孩子1~2岁、有了自我意识时便开始涌现。当孩子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
  • 接纳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接纳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本书将犹太人的教子智慧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相结合,告诉你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教育法,让你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聪明、健康地成长。
  • 好女孩是娇出来的

    好女孩是娇出来的

    本书共分十章,分别从女孩要娇着养、不要打骂要沟通、培养女孩“娇好”的心态、让女孩知书达礼、让女孩温柔而善良、培养女孩的娇贵气质、提高女孩的财商、要让女孩吃吃苦、关爱女孩的健康、让女孩懂得自我保护等十个方面入手,为父母在培养女孩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 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

    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

    这是一本专门为广大家长编写的大众科普读物。《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针对当今社会广大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最为常见并令家长最为困惑不安的一些热点问题,就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应对办法,作了深入浅出的科学解答,以指导帮助家长采用正确的育养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广大家长的良师益友。
  •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的行为出发,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孩子心理,并为家长提供了孩子不良行为和培养孩子好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孩子的行为折射成长轨迹等。
热门推荐
  • 只恨当时太年少

    只恨当时太年少

    那一年,《大话西游》刚上映,他和她逃票观看,这部影响两代人心灵的电影却票房惨败。一部悲喜难辨的爱情电影,那时她哭了,他笑了。匆匆十五年,当这部片子再次回归大银幕,广大网民号召为星爷补上亏欠的电影票;他为当年的愧疚买了两张电影票,坐在欢声笑语不断的电影院中,可身边已是空空.......回忆着那些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台词,这时他哭了;而她却拿着手机回忆着往昔,笑了。记忆翻涌,回忆成疾,不断地质问着心。我是孙悟空,你是紫霞,还记得吗?你轮回进了另外一个身体的时候,我才知道:爱以成往事,而最多的是看着你和他幸福。回首青春,不恨匆匆,只恨当时太年少。
  • 波娜

    波娜

    一个来自宇宙中的能量奇石,投胎到地球的四维空间里成为一个天族女孩,因为翅膀不能伸缩来到三维世界的天灵山修行院进行修行治病,由于与生俱来的能量,加上天医法师的特殊指导,她能否成为天族、灵族、人族中最为神奇的金刚法师么?她的感情最后能花落谁家呢?魔龙少年是魔还是真龙呢?敬请关注!
  • 感谢那夏有你

    感谢那夏有你

    他们相遇在幼时,有着最深厚的感情,中间因为诸多事情,使他们的心越来越远……但他们并不后悔这相遇
  • 弃女高嫁

    弃女高嫁

    二十一世纪外科医生穿越成了医学世家的废材嫡小姐,一嫁惊人;霸道高冷的世子新婚夜就要将她处理干净杀人灭口,且看她如何扭转乾坤,一把手术刀闯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祭路

    祭路

    本文没有什么灵异的,是我的错不小心写成了女主的,是我的错随缘断更,更只更1K,是我的错所以!如果读者大佬看了,觉得还凑和,点了收藏作者菌在此谢谢大佬o(*////▽////*)q
  • 娇妻太嚣张,老公,跪下

    娇妻太嚣张,老公,跪下

    “你干什么?”某女。某男:“干你!”萧依依躲到另个男孩身后:“我怕!”某男眯眼,大写的不爽!“萧依依,你当真以为我们离婚了?你签字了,本少还没签!”某男一把抓过萧依依:“回家下面给我吃!”“啊?下面,给你,吃?”某男逗趣:“想哪里去了?不过,你乐意,我不介意。回家继续种二包子!”“什么二包子?”“啊!放开我!”霸情总裁夜夜如狼似虎,谁来救救在总裁身下的小白兔啊!
  •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iders of the Purple Sage

    Riders of the Purple S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都是木偶人

    我们都是木偶人

    90后被称之为“被绑架的一代”,是什么束缚了他们的生命让他们失去自由?我想写写他们的成长故事,给读者启迪,希望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
  • 我们在绿茵场上

    我们在绿茵场上

    曾在马德里竞技杯踢球的少年齐飞羽,由于在冠军争夺战中踢飞点球,致使比赛失利,从此整个人不爱说话,不爱交流,其父齐煌为了帮助儿子克服心理障碍,带领儿子回国并让其转学到文科班学习。齐飞羽开始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和新的伙伴一起拼搏努力,最后克服了心理魔障还有收获了更多的胜利成果!更多精彩,请关注本文《我们在绿茵场上》作者:看我来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