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先生说:“人能学则贵。”可见学习对于人生及其事业之重要。是的,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中,新生的事物不断产生,新的工作方法层出不穷,如果不学习、不进步,则必然倒退,也就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学习能力强弱,已经成为工作能力强弱、人生境界高低的重要体现。拒绝学习,事业早晚都会出现危机,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就要努力向竞争对手学习,要做一个学习型的工作狂,积极学习,境况可以改观,人生可以改变。
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是晋平公的大夫。他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生酷爱音乐,并且活到老学到老。一天,师旷正为晋平公演奏乐曲,晋平公却忽然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听了,笑着说:“不迟,您赶紧点蜡烛啊。”晋平公听了以为师旷在耍他,有些不高兴地说:“你真是答非所问。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吗?你是在故意戏弄我吧?”师旷看到晋平公不高兴了,就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啊,您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听说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学习的,因为年少时学习就好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而老年时学习便如在夜间点起蜡烛,虽然烛光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强吧。”“哦,呵呵,原来如此。那我也点起蜡烛吧。”晋平公听了笑着点头称是。而师旷的音乐成就就得益于他好学的精神,晚年的时候,他听到一个年轻乐师用一种新式乐器演奏了一支非常奇特而美妙的曲子,非常喜欢,就想跟年轻人学习新式乐器。于是,他就带着一些贵重的礼物,亲自登门拜这个年轻人为师,学习演奏年轻人带来的新式乐器。从此他的音乐造诣更加精妙,他也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直到去世,请他演奏乐曲的达官贵人还络绎不绝。
可以说人的一切能力,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比如,前途、成就、幸福等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取决于在他的身上所展现出的才能,然而这些才能却是靠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获得的。在西方国家流行一条“知识折旧”定律,就是说“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据此,有人提出“终身学习”的理论,一个人的学习不能只限于人生的某一个时期,而必须一生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保障自己不被生活所淘汰。盲目自大,“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拒绝学习,拒绝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其结果必定阻碍自己的发展,必定影响自己的人生。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在前几年非常热播,喜来乐医术精湛,救治了很多人,当然也得到了大家的敬爱。为此太医王天和,甚为嫉妒,处处与喜来乐作对,欲致喜来乐于死地。后来,他自己身患绝症,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竟然拒绝服用由喜来乐开的药,于是,最终不得不“含恨九泉”。这样的例子是令人深思的,这就是一个不懂得学习求知、并且还将他人的先进技能拒之门外的悲剧。因此,学习能力就是一种工作能力,一个不乐于学习的人,往往工作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一旦工作能力受到质疑,那么在事业中就注定失败。
杨明与王亮一同被一家大型公司招为员工,两人同在一个部门工作,谁对谁的工作情况可以说都了如指掌。但是,在他们进公司刚刚一年的时候,杨明就被上司提升为部门经理了,这令王亮很不服气,他觉得杨明的能力与自己不分上下,没什么地方了不起的,但现在他提升后却整天对自己指手画脚,真让人受不了,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公司。在写辞职书时,他又突然想到,杨明固然有可恨之处,但自己如果现在离开,不给他点颜色看看,岂不是太便宜他了?自己如此灰溜溜地走了,以后再见面岂不是更加令他看不起?他又决定不走了,他要看看杨明是如何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这样,后来王亮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留心杨明的工作方法,心里暗自向他学习。结果半年多时间过去了,他渐渐地学会了许多的可贵的工作经验,并且也结识了一大批忠实客户,于是他的工作能力大大提升,工作业绩也越来越多。这时,总经理过来找他谈话,告诉他要提升他做自己的助理。这时王亮非常欣喜,他不想再离开公司了。
罗曼·罗兰告诉人们:“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在这个学习决定命运的时代,学习如同一日三餐,万万省不得,而善于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因此,无论我们眼下多么优秀,如果拒绝学习,人生与事业就永远不可能走向辉煌。《华尔街时报》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的美国人平均每隔五年就得更换一次工作,因为当一份工作干到五年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跟不上工作岗位上新的技能要求了,所以就只能从这个岗位上撤退下来,并且还要迅速充电,使自己尽快地完成知识技能的新一轮补充转换和升级,才能适应另一份新工作。所以,我们要想事业辉煌,要想人生成功,就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适应社会与工作的能力,才能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的人生。
丘吉尔说过:“我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多么富有含义的话,一个领袖级的人物,对学习都是如此的态度。有一位哲人说过:“能够造就自己的东西不光是生来就有,还有学习所得,所以卓越者必谦虚好学。”俗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学习充电对于工作,就好比磨刀和砍柴的关系。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习能力强弱已经成为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如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拒绝接受新观念、新经验,那么,在工作或处理某些事情上必然会缺少创造性,缺少适应能力与判断力,最终只有导致失败。台湾著名企业家张仲谋说:“学校生活是‘一场可带走的盛宴’,在学校接受的知识绝非是可以永远谋生的,而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刻,真正的职业谋生学习才刚刚开始。”他说:“当我回顾这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时,我发现只有在工作前5年,用得到过去在大学、研究院所学的20%~30%的知识,之后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几乎等于零。”
胡适先生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端正人们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别那些是具备高学历的人往往都很自负,这些人总是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丰富,生活与工作上都是无所不知,于是常常不将别人放在眼里,而且平常也不再进取。但是,工作起来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而且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眼高手低,于是就开始抱怨自己是怀才不遇。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再高的文凭也只代表一个人过去的文化程度,它的有效期最多也就几个月,因此,想靠着一纸文凭来获得一劳永逸是不可能。还得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修,不断地接受新的概念,接受新事物的变化与一些新的工作技能,如此才可以使你工作起来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