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5600000022

第22章 十字军东征(11)

凯塞林元帅大吃一惊。他看到,无数的苏联士兵就像蚂蚁一样朝着东方涌动。装甲师在哪里?为何不封闭缺口?他立即呼吁霍特采取行动。但霍特已派遣了一个军去应付来自大卢基方向的敌人,另外两个师又被罗科索夫斯基打得满地打滚,实在是力不从心。于是他把“皮球”踢给了古德里安,要求他“火速派兵封锁包围圈”。

在霍特不断催促下,古德里安作出了回应——他宣称,派不出任何部队了……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命令炮兵打炮,对突破口周围乱打一气(算是交差)。后来,西方学者普遍怀疑古德里安有意不管那个缺口,但古德里安也有难言的苦衷。因为,他的主要兵力向叶利尼亚伸展过远,为保住这个进攻莫斯科的跳板,正与铁木辛哥的生力军打得热火朝天。

总而言之,缺口还是没有闭合……中央集群总司令冯·博克陆军元帅明显无法驾驭局势的发展;更指挥不动霍特与古德里安这两位大爷级人物。很显然,要想阻止卢金突围,则必须先放弃叶利尼亚,而不可两者皆得。

凯塞林元帅急坏了。他觉得不去消灭被包围的敌人,而去另辟战场,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蠢事”。他恳请戈林向希特勒施加压力,让他下死命令一定封闭缺口。但他哪里知道,此时身处“狼穴”大本营的希特勒正患着严重的痢疾——腹泻,胃痛,恶心,四肢酸痛,浑身打寒战,发高烧,足足折磨了这位独裁者14天而无法处理军政事务。

因此,空军要求批准第11空降师去封闭缺口的请求犹如石沉大海,结果也不了了之。

现在,凯塞林元帅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实施空中打击,大面积地去杀死苏联人。从7月31日到8月3日,第2航空大队出动了所有可以升空的飞机,冷酷无情地摧毁了地面上一切正在移动的军事目标——卢金本人也在渡口维持秩序时被德机的炸弹击中,身受重伤。

但是,光靠空军卖力是远远不够的。凯塞林完全清楚白天空袭的效果还勉强可以,夜间则基本无效。尽管苏联人失去了所有重武器,但仍有10万多红军将士通过这条走廊,与罗科索夫斯基集群顺利会师。同时,这也是开战以来苏军大兵团第一次成功突围!

在亚尔采沃郊外的瓦西利卡村,当罗科索夫斯基再次见到卢金时,这位第16集团军司令员是被人从车里抬出来的——他眼里布满了血丝,身体虚弱。两位相识已久的老友在这种情况下相见,真是百感交集。数十年后,罗科索夫斯基仍然清晰地回忆起了卢金对他说的那句话:

“第16集团军没有被击败,它只是消耗殆尽了!”

元首举棋不定

8月4日,围绕着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大会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人预计,大约有50万苏军落入陷阱。但他们清点俘虏时才发现,包围圈中的大部分都逃跑了——除去卢金带出的那10多万士兵,另外还有大约10万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于夜间穿过德军战线,逃回了己方阵地。

上述数据表明,西方方面军虽连续两次被来自德国的怪叔叔推倒,但两次都挣扎着爬了起来——仍在战斗!以罗科索夫斯基集群为例,该集群在与卢金集团军成功合并之后,立即退回到维亚兹马一线。与此同时,卢金又很快接手了重建后的第19集团军,另一位叶尔沙科夫将军则接手了第20集团军。这三个集团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组成了捍卫莫斯科的第一道屏障。

诚然,苏联人是“打不死的小强”,但德国人却不是。当希特勒扳着臃肿的手指,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中盘算着自己的胜利时,方才颓然发现,在列宁格勒至黑海整个3000公里的战线上,斯大林部署的集团军仍有27个之多。这意味着中央集群离莫斯科不到400公里,却仍要受到许多苏联部队的阻挠。全歼红军于国境线?这句话现在听来真像是一个天真的神话。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坐不住了。曾几何时,他告诉希特勒,苏军164个师中只剩46个还有战斗力(情报部门很可爱呀)。但到了7月下旬,哈尔德又在自己的日记中将这个数字修改为93……他认为敌人已被“决定性地削弱”,但绝没有被“彻底消灭”。由此可见,斯大林的人员补充并未枯竭,他们的兵力仍比德国人想象的要多得多。在莫斯科以东的大后方,一支支崭新的集团军正在组建,每天都有增援部队开到。

然而,对人力资源漠不关心的纳粹德国却寒碜到了可笑的地步,两国一相比较,哈尔德真是无地自容:在整个7月份,德军东线阵亡士兵人数为63099人,伤员15万人。但是,他们没有预备队,也没人想要去改变这一窘境。哈尔德只能痛心疾首地在日记中发发牢骚,他写道:“除了用康复的伤员解决这个问题之外,别无他法了……”

在这种前提下,以哈尔德为首的陆军人士对于攻克莫斯科的渴望就更强烈了。他们坚信,将莫斯科作为首要目标,苏军将调集大量的军力来保卫它。拿下这个城市以及周围的兵工厂,苏联将四分五裂,再也不会对帝国构成威胁。

鉴于这一目的,陆军统帅部很快便制定了进攻莫斯科的详细计划。一向不太管事却风头十足的冯·博克元帅更是神气十足地向同僚表示,他将第一个驾驶坦克冲进莫斯科——就像当年驾机在巴黎降落一样。

我们知道,此时的希特勒正患着重病。医生的诊断是:急剧发展的冠状动脉硬化(一种不治之症)。尽管他老早已下令取消向莫斯科发动直接进攻,并剥夺了中央集团军群最精锐的装甲部队——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霍特集群将奉命派往列宁格勒。此时,北方集群正三面包围着这座城市,却怎么也啃不下来(很显然,没有霍特帮忙,弱小的北方集群是无力攻克这座北方重镇的);另一方面,古德里安集群将被派往南部战场。此时,龙德施泰特麾下的南方集群正受阻于乌克兰大草原,眼睁睁地看着乌克兰首府基辅却无力攻取。这两个地区,在希特勒看来,都比莫斯科更加重要。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攻占这两个目标以后,即从那里出发,沿着向心方向对莫斯科实施突击。那时,莫斯科就像是熟透的苹果,会自动地落入他的手中。

但是,希特勒很合时宜的重病却令哈尔德感到了片刻的狂喜。他们不声不响地试图将自己的战略付诸实施。在这点上,甚至连一向支持“元首战略”的凯特尔和约德尔也更倾向于对莫斯科的直接进攻。希特勒下令南北分兵的战略根本无人理解,更无人执行。

直到8月中旬,希特勒的身体渐渐康复时,他才发觉有人在背后搞了鬼。

现在,围绕着莫斯科还是基辅的“世纪军事大辩论”开始了。

致命的直角Ⅰ

毫无疑问,陆军总参谋部的唯一目标是消灭敌有生力量,而希特勒却热衷于政治与经济目标。

为何希特勒总是不愿意向莫斯科进军?用约德尔的解释就是,“本能地避免与拿破仑走同样的路”。129年前,拿破仑皇帝同样将莫斯科当做“战略的重心”。问题是,他占领那里以后,人困马乏,左右侧翼又受到威胁,待了一个时期,无路可走,只有撤退,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结局。

希特勒搞不明白了,阿芒·科兰古的《随拿破仑远征俄国》照理说是一本科普读物呀!他自己读过,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肯定也读过。但他们为何不肯吸取一点历史的经验教训呢?

同类推荐
  • 庖厨记

    庖厨记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他身患奇疾,不能食味,幸得一位庖厨所救,却又父母惨死,坎坎坷坷,终成一代厨圣。
  • 大漠孤城

    大漠孤城

    黑绒羽冠,血罗裳袍,滔天巨怨,怒目虎伥。斜雨滂沱,万屠魔客,刀如狂风,杀人如麻。本书为武侠小说,分类搞错了,勿怪。
  • 三国好小子

    三国好小子

    一个盗马的小子,毫无征召的出现在黄巾起义爆发前的轨迹上,历史的车轮为了防止这场车祸稍微偏离了一点,没有想到竟然偏离出了一个新的王朝,一个商行天下、不再任游牧部族欺凌的新华夏。
  • 大唐我是阎王

    大唐我是阎王

    2019年大年三十的夜晚,本是合家团圆之夜,一起看春晚嗑瓜子放鞭炮,享受一年忙碌的的成果。可是在这夜色之中一支神秘的队伍正在机场悄然集合,他们就是华夏中最神秘的部队龙组......机缘交合下,主人公重生到了大唐,做了李世民的二子李宽...面对将来的一切,他如何翻云覆雨......且看历史中没有李宽的故事.....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热门推荐
  • 重生娱乐圈之倾世千金

    重生娱乐圈之倾世千金

    神马!重生!这是赶上潮流的节奏呀,不过为什么在哪儿渣男都那么多。“渣男?老婆哪儿有渣男我帮你灭了他!”(一篇和闺蜜同入娱乐圈的玄幻文,更新不定时,慎入)
  • 初回盛唐

    初回盛唐

    意外穿越到盛世唐朝,且看主角凭着聪明才智,如何混得风生水起,好一个风流倜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人生!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清史演义

    清史演义

    本书以演义的形式,叙述了清代二百九十余年的历史,书中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大清王朝康乾盛世的壮观景象,又一定程度地揭示了咸丰朝后的腐败没落。唐松波先生所作注释,通俗得当。
  • 万年天荒

    万年天荒

    万年的囚禁,暗无天日的牢笼,睁开眼,刹那风华,为了他,沉睡了一万年,却早已物是人非。“这一世,我不再为任何人活,欠你的,一万年的时间够还你了!”
  • 探索前世

    探索前世

    人生前世是多少人想知道的,前世的你可能是任何有生命的东西,想知道你的前世么,跟着我一起探索吧!
  • 穿越遇见你之必然

    穿越遇见你之必然

    一场始料未及的穿越,一个被背叛得精疲力尽的女孩,一个不信冷漠的王爷,他们会发现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余生,安好

    余生,安好

    这是一个关于聪明小白兔和狡猾大狐狸的故事。希望喜欢~比哈特!
  • 如何挽凤止

    如何挽凤止

    天玄地黄,万物滋长。自盘古开辟洪荒,始有上下四方,谓之宇宙。上古之世,人居荒天蛮壤之间,然心纯善,故常见游龙飞凤降世,为播祥瑞福泽。后夏商周秦汉,人居盛世,藏心争斗,处乱局,兽心显露,世有杀伐、征战、私欲、贪享、虚饰、暗害,人愈不堪苦,愈信天地神佛,日夜祷告以求恢复太古。传南有梧桐木,黄帝时尝挽凤止,然世莫得见。永嘉之后,至燕寿光三年,邺西大火,卜得言曰:凤止。后秦之土然,时童传唱:凤止阿房。佚名笑而歌之:曰凤止,曰凤止,何以人间苦不止?曰凤止,曰凤止,如何泥淖挽凤止?一曲十六国时期前燕帝国的盛衰歌赋,一段鲜卑慕容家第七代人的荣辱故事。
  • 勘处播州事情疏

    勘处播州事情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